<p class="ql-block"> 武汉东湖梅园既是著名的赏梅园林,又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没想到其大门对联的悬挂存在问题:匾额的题字方向和门联上下联的悬挂方向相左。</p><p class="ql-block"> 令人不解的是,面对一些游客的善意提醒,东湖梅园管理方竟置之不理。如果你对别人对你的言行可能成为笑话的担心漠然,真有可能会成为笑话。</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妨先看看东湖梅园大门2025年1月的照片,再回顾一下对联的部分基本知识。</p> <p class="ql-block"> (东湖梅园·大门) </p><p class="ql-block"> 上联:梅可赏心疏影暗香痴与醉</p><p class="ql-block"> 下联:园堪屈指青山绿水画兼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对联上下联如何判断?</b></p><p class="ql-block"> <b>其一,对联上下联的判断依据:联语最后一个字的平仄。</b></p><p class="ql-block"> 平仄是基于古汉语声调加以规定的,汉语声调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声调的变化,这些过于专业的声调对应转化知识我们暂且忽略。现将现代汉语声调与平仄的对应关系粗略表述如下:</p><p class="ql-block"> 将现代汉语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规定为“平”,将第三声和第四声规定为“仄”。(注意:这种对应关系是不系统的,因为忽略了入声字进入现代汉语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变化。但对于非专业的朋友可以就此解决绝大部分的平仄问题)。</p><p class="ql-block"> <b>其二,对联上下联的判断规则:仄起平收。</b></p><p class="ql-block"> 对联上联又称为起句、出句,下联称为收句、对句。如果联句末字的声调是现代汉语的第三声或第四声,即仄声,那么此句便是对联的上联——仄起;如果联句末字的声调是现代汉语的第一声或第二声(这里面忽略了部分入声字),即平声,那么此句便是下联——平收。</p><p class="ql-block"> 如上图东湖梅园大门右边联句末字“醉”是现代汉语的第四声,为仄声,是上联——“仄起”;而左边联句末字“诗”为现代汉语的第一声,为平声,是下联——“平收”。</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对联的张贴或悬挂方法。</b></p><p class="ql-block"> 如果对联有横披(横额)或牌匾等题字者,须以横披或牌匾的题字方向作为上下联张贴或悬挂的标准。如果题字方向是从左至右,那么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反之亦然。</p><p class="ql-block"> 东湖梅园大门上有“东湖梅园”匾额,题字方向是从左至右,因此上联应在左,下联在右。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匾额的题字方向与门联上下联的悬挂方向相左。</p> <p class="ql-block"> (东湖梅园·冷艳亭)</p><p class="ql-block"> 针对东湖梅园大门的对联问题,一些游客提出了质疑。东湖梅园作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中国的赏梅胜地,管理方理应重视游客的善意提醒和合理建议,以免闹出笑话,没想到东湖梅园管理方竟置若罔闻,让笑话继续。</p><p class="ql-block"> 东湖梅园现有对联十四副(楹联13副,石上刻联一副)。管理方应该想一下,为什么游客对另外十三副没有意见,而仅仅是针对大门对联呢?</p><p class="ql-block"> 如上图是东湖梅园里面的冷艳亭,其与东湖大门类似,有对联,有匾额。“冷艳亭”题字从右至左,因此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根据上面的对联知识,右联末字“靖”为现代汉语第四声,为仄,是上联;左联末字“翁”为现代汉语第一声,为平,是下联。匾额的题字方向与对联上下联的悬挂方向一致,没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东湖梅园·梅文化馆探梅馆)</p> <p class="ql-block"> (东湖梅园·梅文化馆赏梅苑)</p><p class="ql-block"> 上联:傲骨凌霜清节足供高士训</p><p class="ql-block"> 下联:冷香醉月落英犹化美人妆</p> <p class="ql-block"> 春节将至,有朋友可能会遇到春联的张贴问题,或许以上内容略有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