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怡然的临安行是在一个多月前的“橙黄橘绿”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是历史的刹那间,但我们</span>已经从龙腾虎跃的2024跨越到金蛇起舞的2025。临安之行虽然脚步匆匆,但关于临安却总是萦绕于怀,将之倾注于笔端,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p><p class="ql-block">去临安我们是游览了红叶指南村之后,两次从临安城穿行而过,能不去看看临安呢?虽然多次去杭州,但是关于临安一直是个梦。在临安,我们拜谒了钱王墓,参观了临安博物馆,游览了临安森林公园——历史文物、人文景观、自然风景便都入眼入心了!</p> <p class="ql-block">——钱镠墓</p><p class="ql-block">到临安,怎能不拜谒钱王墓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钱王墓即“临安吴越国王陵钱镠墓”。</span></p><p class="ql-block">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或巨美),小字婆留,<span style="font-size:18px;">临水县石镜乡临水里钱坞垄人,在位四十一年,享年八十一岁,谥号武肃,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今太庙山)之原。他</span>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是唐代末年的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家。</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四柱三间石牌坊,端庄典雅、大气磅礴,牌坊上的匾额是“钱武肃王陵”,是钱其琛1996年的题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武肃王”是钱镠王的嗣号。</span>钱其琛作为吴越钱王第33代孙,始终情系钱王故里,曾对临安的发展给予了莫大的关心与支持。</p> <p class="ql-block">临安县文保碑立于一九八三年七月。</p><p class="ql-block">临安县建置始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时称临水县,县治在高虹镇高乐村。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因境内临安山而更名临安县。1996年12月28日,临安撤县设市。2017年9月15日,临安撤市成为杭州市的临安区。</p> <p class="ql-block">原有神道,长300米、宽80米,列石狮、石羊、石马、石虎、石翁仲、华表和享堂(钱王祠)。</p> <p class="ql-block">沿着甬道走进钱王祠。</p> <p class="ql-block">匾额上“绳其祖武”,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意思是继续祖先的足迹前进。</p> <p class="ql-block">钱王祠</p> <p class="ql-block">钱王祠大厅中间坐落着吴越王钱镠的高大座像。里面介绍了钱镠王一生的辉煌成就以及吴越国的发展历史。</p> <p class="ql-block">吴越国王陵包括吴越国王室钱镠墓、钱宽及水邱氏夫妇墓、康陵以及吴汉月墓。</p> <p class="ql-block">钱镠墓位于太庙山南坡,占地面积108亩。墓枕太庙山,左右龙、虎两砂回抱,前案石镜山。墓上为大型封土堆,高9米,长宽各50米。墓前尚存清道光年间大碑一通,阴刻“唐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墓”。钱镠墓为浙江省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王陵</p> <p class="ql-block">但是,钱镠墓却于2019年5月被盗——这真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对于当地的文物部门及警方都是一场奇耻大辱,因而相当一部分人员被处分。但幸运的是,该墓被盗秘色瓷、金玉腰带等文物175件全部被追回,因墓的结构没有被破坏,又被重新封好。痛定思痛,钱镠墓进行了重建了保护设施。</p><p class="ql-block">那么,钱镠墓怎么能被盗呢?网上归纳总结以下几条原因:</p><p class="ql-block">一是盗墓贼利用春节期间人迹罕至的机会;</p><p class="ql-block">二是盗墓贼在封土山体上打洞,比较隐蔽;</p><p class="ql-block">三是监控和管理漏洞,未能有效防范;</p><p class="ql-block">四是保安布置不足,每50米才安排一名保安,这种布置密度可能不足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监控盲区,使得盗墓行为得以成功。</p> <p class="ql-block">——临安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离开“临安吴越国王陵钱镠墓”,我们奔临安博物馆。临安博物馆是一本吴越国历史百科全书,秘色瓷、五代玉,遗珍无数,承载着临安历史、吴越往事。在整个展览中吴越千秋与钱王的丰功伟绩贯穿其中,怡然把这部分先拿出来,然后再踏踏实实地看展品——这也是怡然脑补历史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位于临安,具体位置在功臣山下,临安博物馆主体展馆北侧。</p><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上,采用宋代画家李唐的半边山水结构,融合了临安本地乡土砖瓦、夯土特色构建,表达了“钱氏一族在战乱中守住东南一方田园”的意境。黑砖土墙、木制悬梯建筑元素则参考了临安本地的乡土特色。</p> <p class="ql-block">临安博物馆分为历史厅、精品厅、临时展厅三个部分。其中历史厅为临安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展厅以吴越国国史及文化内涵为核心,前溯根脉基因,后续文脉传承,“东南乐土,吴越家山”的主题展共分为3部分,分别以“山高水长(史前至隋唐时期)”、“树大根深(五代吴越时期)”、“枝繁叶茂(宋元明清时期)”三个序列完整反映了临安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历史脉络及文化全貌。</p> <p class="ql-block">临安,喜欢这个卷首语:在太湖源头,这样一个原生态环境,徐徐展开生命多样性和物种起源的远古图谱;于钱王故里,这吴越文化的渊薮、江南风气的腹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始终不忘关切民生、经营和谐的祖训。然则南宋的临安遗恨,后人多生误解。真正的临安,乃全整个江南,从来居安思危、自古不甘沦亡。正如当年借“临安“命名“杭州”,自有“毋忘在莒”的誓志初衷,绝非安乐此地的无为懈怠!</p><p class="ql-block">“你追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你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无论你走到哪里,请别忘了———这佛国道场生聚元气的福地洞天,这唐宋之间一方乐士的先贤意志,这苏杭天堂繁华精致的基因源起……</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一临安!</p> <p class="ql-block">山高水长(史前至隋唐时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临安的新石器时代:石锛、石刀等,</span>从实用到威仪,人类在文明的阶梯上又迈进一步。</p> <p class="ql-block">西周时期:陶钵、瓷盘、瓷碗等</p><p class="ql-block">千载釉衣 依旧如昨,盛装美味 却已消逝如风</p> <p class="ql-block">东周时期:原始瓷提梁盉</p><p class="ql-block">炊煮繁忙 酒食丰盛 勤耕善战的人们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印纹陶罍等</p> <p class="ql-block">印纹陶罍</p> <p class="ql-block">西汉时期:青瓷堆塑罐</p> <p class="ql-block">天目山佛教兴起,始自东晋升平年间(公元357年-公元361年),史载竺法旷为西天目山开山始祖,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东天目山佛教始自南朝梁代,开山始祖为宝志。此后历代,慧集、慧琳、道钦等,名僧辈出,造庵建寺,立说引法,经明行修。</p><p class="ql-block">这是随葬冥币</p> <p class="ql-block">六朝青瓷中有不少是随葬明器,象征着死者生前的社会待遇和家庭状况,并且希望死后到达所谓的“冥界”依然能够享用,“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如大量猪舍、狗舍、鸡舍等,还有和铜鐎斗形制几乎一样的瓷鐎斗。</p> <p class="ql-block">和铜鐎斗形制几乎一样的瓷鐎斗。</p><p class="ql-block">鐎(jao)斗又名“刁斗”,三足有柄,最早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是一种青铜铸造的行军用具,每只可容一斗,作为量器向兵卒分发粮食,后演化成温食炊具。流行于两汉魏晋,至唐宋逐渐消失。</p> <p class="ql-block">鸡首壶</p><p class="ql-block">鸡首壶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最早出现于西晋,器身由矮胖向细长演变。至唐初,被新出执壶替代而逐渐消亡。</p> <p class="ql-block">实用器 魏晋风度</p><p class="ql-block">六朝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六个朝代,即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时期,浙江制瓷业迅猛发展,尤以越窑瓷器质量最佳,既有生活实用器,又有专门随葬的模型明器,都体现了清峻酒脱、特立独行的六朝风采和艺术气度。瓷质文房用具也出现于六朝时期,小巧别致,体现六朝士人的文心雅兴。</p> <p class="ql-block">树大根深,五代吴越时期——</p> <p class="ql-block">《临安县志》载:“天目峰高苕水寒,钱王肇迹自临安”,《钱氏家乘》亦载:</p><p class="ql-block">“功臣山乃武肃王发祥之地。”临安是吴越国王钱缪的出生地和归葬地,又是吴越国“一军十三州”版图中安国衣锦军的所在地。在动荡不安的五代乱世,钱锣(F5)</p><p class="ql-block">平息两浙战乱,维护地方安宁,带动一方繁荣,营造东南一地的桃花源,被范仲淹称为“东南重望,吴越福星”。吴越国文化,根在临安</p> <p class="ql-block">纳土归宋</p><p class="ql-block">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当时的吴越国王钱俶秉从钱锣“善事中国”的方针接受北宋册封。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钱俶决定遵循钱缪“如遇真主,宜速归附”的遗训,纳土归末。太平兴国三年(978),钱俶“上表入宋,尽献十三州之地”,使得吴越国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促成了和平统一。</p> <p class="ql-block">乐业安居</p><p class="ql-block">宋代临安,延续着吴越国东南乐土的繁华。临安人仰赖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男耕女织,制瓷采石,自给自足。天目窑瓷器,工艺独到,黑釉兔毫盏在日本犹有影响。昌化石为印石皇后,鸡血石受帝王赏识,常用于制作玺印。</p> <p class="ql-block">乐织图与诗</p><p class="ql-block">南宋於潜县令楼璹(shu)绘《耕织图》,教化民众,发展生产,农耕文明世界惊叹。《於潜女》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八句描绘了於潜山村少女天生丽质与古风浓厚的衣妆所融合出的美。</p> <p class="ql-block">天目窑遗址是宋元时期古窑址群,主要分布于临安西部山区,范围约6平方公里。主要生产青白瓷、黑釉瓷和青瓷。器型以碗、盘、碟、盏、杯、罐、炉、盒、灯等实用器为主。装饰工艺有花口、刻花、划花、印花、点彩等。目前窑址大多保存完好,对于揭示学术界“天目瓷”之谜和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具有较高价值。</p> <p class="ql-block">磁州窑龙凤纹瓷梅瓶,元代(1271-1368)</p> <p class="ql-block">青烟已散去,国色仍倾城,临安的宋元明清时代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婴戏图粉彩瓷瓶与纹粉彩瓷果盘,清代</p> <p class="ql-block">“元贞元年”铜权、“至大元年”铜权、“延祐四年”铜权、“天历三年”铜权</p> <p class="ql-block">邵氏铁券是明世宗嘉靖皇帝赐给邵氏娘娘弟弟的“金书铁券”,原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券状如甬瓦,正文用黄金镶嵌,主要内容是说明赦免权利,“若犯死罪,本人可免两次,子孙可免一次”。</p><p class="ql-block">邵氏原是明代临安昌化邵家村人,即现清凉峰镇的邵家村。邵氏原作为宫女选入宫中,后被册封为妃,生献、岐、雍三子后,晋为贵妃。</p> <p class="ql-block">木雕观音坐像(清代)</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铜像(清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位于功臣山下,吴越文化遗址公园,除了本身是一座文化宝库,周边环境山水相融、独具特色,是广大市民休闲观光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完博物馆,便是纵览了临安几千年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展示着历史的风云变幻,虽接受寥寥,但已是身心俱疲,实在是需要补充能量。突然发现博物馆大院里竟然有一家餐厅——地道吴越·吾悦自由餐厅,真棒!</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地道吴越餐厅用了餐并短暂休息,又有了点精神头,打起精神继续参观“吴越千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临安博物馆的吴越千秋展览是吴越文化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展览,展示了吴越国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百年有待——吴越国历史揽胜”和“一脉风华——吴越国文物观止”。</p> <p class="ql-block">百年有待——吴越国历史揽胜</p> <p class="ql-block">出生临安 小字婆留——吴越国的缔造者钱镠</p><p class="ql-block">“天目峰高苕水寒,钱王肇迹自临安”。临安是吴越国王钱镠的出生地。唐大中六年二月十六(852年3月10日),钱镠生于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今功臣山)下的临水里钱坞垄。父亲钱宽,母亲水丘氏,一家以农耕捕鱼为生。相传他出生时突现异象,其父认为是不祥之兆,欲弃之屋后井中,幸因阿婆怜惜,方得保全性命,故得乳名“婆留”,这口井后来被称为“婆留井”。</p> <p class="ql-block">成就王业 吴越立国</p><p class="ql-block">业基石镜:钱镠,自小身体壮实,胆识气度卓绝,常在功臣山下模仿军队操练阵势,指挥村中孩童排兵布阵。十七岁习兵法,二十一岁从军,正式取名“镠”,二十四岁成为石镜镇将董昌标下偏将,保护乡里,抵御乱军,因功授镇海军节度使。董昌叛唐称帝,钱缪奉诏征讨,再加镇东军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907),进封钱镠为吴越王。龙德三年(923),后梁又册封钱镠为吴越国王,正式建立吴越国。</p><p class="ql-block">这把七星鎏金宝剑,是为了展示钱镠王的威武吗?</p> <p class="ql-block">四征平逆:唐中和二年(882),义胜军节度使兼浙东观察使刘汉宏欲兴兵攻占杭州,钱镠率八都兵攻破越州,斩杀刘汉宏。光启三年(887),镇海军节度使兼南面招讨使周宝部属叛乱,钱镠奉命平叛,击败刘浩、薛朗,而后又联合宣歙观察使杨行密消灭作乱淮南、浙西的军阀孙儒,再控苏州。乾宁二年(895)浙东观察使董昌于越州僭越称帝,钱缪奉诏讨伐,平定叛逆。至此,钱镠统辖两浙,吴越国版图基本形成。</p> <p class="ql-block">百年有待——吴越国历史揽胜:这一部分全景式呈现了吴越国保境安民的历史成就和文化特质,重点展示了吴越国在五代十国乱世中延续中华文明的独特作用。展览内容包括吴越国的建立过程、保境安民的策略、纳土归宋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等12。</p><p class="ql-block">一脉风华——吴越国文物观止:通过瓷器、金银器、玉器、漆器、水晶、玻璃、丝织品等精品文物的展示,诠释了吴越国在五代十国乱世中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展品中包括许多国宝级文物,如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秘色瓷褐彩云纹盖罂和秘色瓷褐彩云纹油灯等秘色瓷套盒(钱镠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射潮捍海:开平四年(910),钱镠临江祭神,强弩射潮,亲劳役徒,组织二十万民工修筑钱塘江海塘,根绝潮患,后人称“钱氏捍海塘”。他致力浚河湖、修圩田、垦荒地。设置“都水营田使”,主管境内农田水利事务。置擦湖兵专司西湖、太湖水域管理。钱镠兴修水利,奖励农桑的举措,使两浙之地农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p> <p class="ql-block">三筑杭城:钱镠任杭州刺史后,从“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出发,着手建设杭州城。他于大顺元年(890)、景福二年(893)、开平四年(910)三次扩建杭城,把杭州城从隋代的不足三十里扩建到了七十里,南到钱塘江北,北达武林门,西临西湖,东至东河,城市轮廓中部窄、南北长,史称“腰鼓城”。钱缪三筑杭城,使得杭州从蕞尔小城跃居为与扬州齐名的一等城市,为杭州成 当时世界大都市和而后南宋王朝定都杭州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白瓷“官”款银釦瓜棱形执壶(水丘氏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银釦长颈圆腹执壶</p> <p class="ql-block">善事中国:吴越国地狭人少,三面受敌,一面临海,为有效牵制强邻,保障吴越国度安宁、百姓安居,钱镠在两浙甫定之时就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定下了“善事中国”的基本方略,自称藩属,恪尽臣礼。中原王朝在五十三年间,易五姓十三君,十国之中,蜀王氏、吴杨氏、汉刘氏、闽王氏等皆窃大号称帝。钱镠及其子孙三世五王自始至终知尊朝廷,不绝输贡,保障了吴越国的和平安定、繁荣发展。</p><p class="ql-block">秘色瓷花瓣口海棠杯</p> <p class="ql-block">吴越钱氏对中原称臣纳贡,梯山航海,贡路不断。陆路阻断后,冒着漂流溺海的艰险,依旧取道海上向中原进贡。自后梁开平元年(907)起,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宋止,七十余年中见于文献记载的入贡次数达七十余次,每年纳贡数以百万计,其中以粮食、纺织品和瓷器为大宗。</p><p class="ql-block">策应宋廷 合灭南唐:北宋开宝七年(974)八月,宋太祖下诏攻南唐,命吴越配合夹击。钱俶亲率五万军队以应。开宝八年(975)四月,吴越军攻占常州,九月攻占润州,十一月与宋联军攻克金陵。李煜投降,南唐灭亡。至此,吴越国北、西、南三面皆为北宋所辖。</p><p class="ql-block">越窑青瓷划花龙纹大盘</p> <p class="ql-block">因为吴越钱氏对宋朝的“善事”,宋朝廷对吴越国也是恩遇又加。钱鏐因战功卓著被朝廷累封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昔年霸越强吴,今日双封列国”,与单字王相比,“吴越王”“吴越国王”均是空前的称号。从钱镠兴霸江南至钱俶纳士归宋,历代吴越国王被中原王朝册封为“真王”和“天下兵马都(大)元帅”。在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的地位明显高于闽国、楚国等同时期为中原王朝册封的地方政权。</p><p class="ql-block">在开封府设有“礼贤宅”,允许剑履上殿……就是北宋时期编撰的《百家姓》,钱姓仅次于皇室宋姓,名列第二。</p> <p class="ql-block">龙德元年(921年),钱镠又获赐殊礼,被赐铁券金书,可“诏书不名”。此时,前蜀、南吴、南汉、闽等地统治者先后建国称帝,群臣都劝钱镠据吴越称帝,钱镠拒绝。</p><p class="ql-block">关于吴越国</p> <p class="ql-block">海上丝路:钱镠统一两浙后,大力拓展海上贸易。天宝十一年(918)。因陆地贡路受阻,钱镠开辟海上进贡之路,拓宽钱塘江航道,海运和贸易事业迅速发展。在中朝滨海的一些郡县设立官方贸易机构“博易务”、“回易务”,负贵对外商务交易。在与中原他国贸易通商的同时,吴越国还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将海外贸易拓展到日本、新罗、东南亚、印度、中亚和西亚。</p> <p class="ql-block">也被后世,富甲江南:“一方偃息兵戈,四境粗安耕织”。吴越国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兴修水利保障了民生与农业的持续发展,丝、瓷、盐、茶等业成为重要经济来源。手工业繁荣,造船业兴盛,海外贸易蓬勃发展,越罗吴绫、秘色瓷器、金花银器等名扬海内外,吴越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p> <p class="ql-block">劝课农桑——吴越之地“境内无弃田”。</p> <p class="ql-block">越窑巅峰:晚唐五代,越窑青瓷迎来发展高峰。秘色瓷的创烧,代表了当时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对后世耀州窑、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吴越国烧造的越窑青瓷,除王室自用外,还用于纳贡与外销,在境内域外均有大量遗存。</p><p class="ql-block">这是秘色瓷瓜棱腹双系盖罐</p> <p class="ql-block">陆羽《茶经》关于“越瓷饮茶”的记载:陆羽《茶经》“四之器”;“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姝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p> <p class="ql-block">越窑青瓷海涛纹卷沿钵</p> <p class="ql-block">越窑青瓷葫芦形执壶</p> <p class="ql-block">嵌螺钿黑漆经函:研究五代时期螺钿工艺的重要实物。木胎,通体髹黑漆,用七百片左右螺钿镶嵌出各种图案,雍容华贵,内藏七卷金书《妙法莲华经》。经函分盖、身及底座三部分。盖面图案在散花中聚成三朵团花,中间镶水晶,并点缀五彩宝石,边沿嵌有瑞花、蝴蝶和飞飞鸟状钿片。壁面四周嵌缠枝形石榴、牡丹等花卉,寓意“子孙满堂”。底座为须弥座式,16个台门中有堆漆描金瑞草,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錾刻开光舞蹈纹鎏金银盖罐</p> <p class="ql-block">东南佛国:钱镠“信佛顺天”,将昌盛佛教、政教相融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之一。吴越国寺塔之盛,倍于九国,仅首府杭州就建有一百五十多座寺院和数十座塔幢,梵音不绝,香火弥漫,被信徒们誉为“东南佛国”。由于钱镠的倡导和推动,吴越国佛教繁荣,“佛僧之胜,盖甲天下”,雕版印刷术也在大量刻印佛经的基础上走向兴盛。与日韩的文化交流进一步促进了东亚佛教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慈云岭造像在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慈云岭南麓。后晋天福七年(942)五代吴越国在此建资延寺时雕凿。北面地藏龛,内雕地藏著萨像和左右胁侍。龛内,左侧上方有一云头,绕向龛楣,云间浮雕“六道轮回”。这是中国罕见的直观体现六道轮回思想的石窟艺术作品,体现了吴越国民众流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p><p class="ql-block">海会寺经幢石构件</p> <p class="ql-block">铜金刚杵</p> <p class="ql-block">五代吴越的雕版印刷</p> <p class="ql-block">古印度阿育王取佛舍利,夜役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吴越国王钱俶延续其传统,用金、铜、精钢各铸八万四千宝塔以藏法宝,掀起华夏铸造阿育王塔高潮。实物在吴越国故境多有发现。金华万佛塔一次涌出15座,为历年之最。五代以后,宋、辽仍延续制作少量阿育王塔。吴越国纳土归宋,钱俶足迹所至,宝塔相继在首都汴京、封地邓州随缘涌出。辽境发现的阿育王塔,说明吴越国地域文化已播及北方</p><p class="ql-block">草原地帯。</p> <p class="ql-block">满堂花醉 吴越国延揽人才:</p><p class="ql-block">吴越国十分重视以文兴国,多措并举延揽天下名士。钱锣建“握发殿”效法周公惜才,钱元瓘置“择能院”专选有才能者为用。衣锦军和杭州府皆设功臣堂,以嘉奖勤勉忠义的功臣。钱缪还专门派画家在松江为南下的北人画像,从中物色人才。中原名流、文化精英纷至沓来,中原繁荣的文化和先进的科技也随之传入,与吴越国本土文化交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工艺、文学、绘画、藏书、天文等文化现象。再观罗隐、皮光业等文臣儒士,吴越国在文学、诗歌上的创作,更是百花齐放,为后世研究者所瞩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钱缪虽是武将出身,但兼有文韬武略,《全唐诗》《全唐诗续补遗》收录其诗词十九篇。钱元瓘善为诗,有诗词干余。有人择三百首编为《锦楼集》,今已失传。《全唐诗续补遗》收录其诗两首。《吴越钱氏传芳集》存钱弘佐诗作两首。钱弘有《越中吟》二十卷,今不存。钱俶亦有多篇诗作收录于《全唐诗》。</p> <p class="ql-block">除了诗词,还有钱镠王的诗话语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现已被广泛应用并富有新意!其典故如下:</p><p class="ql-block">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p> <p class="ql-block">办学校:吴越国也曾设置学校。蔡襄在《福州修庙学记》中说,福州历史上的学校建设从吴越国开始。唐末一些士大夫投身钱氏政权,也有一些土大夫如孙邻、韩必、方昊、朱滋等人,隐居乡野,在民间讲学,为吴越国儒学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喻皓的《木经》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喻皓是五代宋初建筑工匠,擅造多层结构的宝塔与楼阁。在建杭州梵天寺塔时,他科学解决了木塔的稳定问题。入宋后,他建造的泗州普照王寺僧伽塔、开封开宝寺福胜塔等,均是高达百米的纯木结构建筑。欧阳修赞其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喻皓总结木构建筑经验,著有《木经》三卷,惜已无存,但其精华为《营造法式》所吸收。</p> <p class="ql-block">家训传世:家训严则家风正,家风正则家族兴。钱镠生前两次订立家训,一为《武肃王八训》;二为《武肃王遗训》。钱氏后裔融合钱镠《八训》和《十训》:编纂《钱氏家训》,分列成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它是钱氏家族的珍贵遗产,也是钱氏一族名人辈出的传家宝典。《家训》戒后,绍袭家风,代衍英杰,吴越钱氏被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p> <p class="ql-block">“一脉风华——吴越国文物观止”</p><p class="ql-block">吴越国的历史告一段落,我们接下来继续参观吴越国国的那些宝贝们。</p><p class="ql-block">“开元通宝”鎏金银钱:水丘氏墓出土,一组7枚。一枚背面有上月纹,其余皆为素面。“开元通宝”是唐代铸造的一种货币,有金、银、铜、铁、铅多种材质。官铸用于流通的主要是铜质,而金质、银质开元通宝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多用于吉庆、赏赐、游戏、新婚夫妇撒帐、婴儿过满月等,因此存世量极小。这7枚开元通宝钱币为银质鎏金,应为中原皇室赏赐,是古钱币中罕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白瓷“新官”款银釦云龙纹把杯、白瓷“新官”款银卸盏托</p> <p class="ql-block">吴越国漆器:据《吴越备史》,“王(钱缪)加以自奉节俭,衣服衾被,皆用绸布,非公宴惟瓷砖漆器而已。”可见钱锣生前日用器物多为瓷器和漆器。临安钱锣墓出士漆器主要有盘、碗、盒等。其造型简洁,胎体轻薄,素髹黑漆,漆质醇厚,器面锃亮,虽无纹饰却有雅韵。吴越国其他遗存漆器以阿育王塔和经函为主。</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二楼的吴越国历代文物,本以为已经完美结局,但当我们迟迟疑疑地上了三楼,被眼前的精美文物震撼了,“这是现代工艺品吧?”但细看介绍,这确确实实是吴越国的精美文物,而且大多都出土于钱镠墓。</p><p class="ql-block">翠色千峰——<span style="font-size:18px;">秘色瓷</span></p><p class="ql-block">作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瓷是晚唐五代至北宋,专为官方烧制的瓷器,以其釉色纯正,工艺精湛而著称,多用于王室使用和纳贡。其温润平和,类冰类玉,表达了当时的审美追求,对后世的耀州窑、汝窑、宋代官窑、龙泉窑乃至高丽青瓷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风字形砚(钱镠墓出士),器型鲜见。瓷质浅灰胎,除砚堂外,其余部分皆施湖绿色釉。整体呈簸箕状,前窄后阔,砚面呈“风”字形,砚首低凹自然形成墨池,砚台中部至尾部设方形砚堂,砚尾有两梯形足。砚首着地处和足端均有垫烧泥点痕,器底残存少量垫烧泥点。</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兽头足熏炉:钱锣墓出士,器型较大。整体由盖钮、炉盖和炉身三部分组成。盖钮由带细长管的球形腹、双层仰莲瓣和瓜棱形扁腹自上而下拼合而成,瓜棱腹下有圆筒形套榫,套榫两侧有对称的方形插销口。炉盖盔形,三级,上两级腹部分布多组花瓣形镂孔。炉身子口微敛,宽平沿,腹部中间有两周凹弦纹,圜底,下腹部接五只虎头兽足,虎额均有“米”字,足中部有三条褶皱纹。浅灰胎,通体青釉,釉面莹润,炉盖内壁缩釉发灰。</p> <p class="ql-block">越窑青瓷龙纹罂(钱镠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器型较大,分为罂盖和罂身两部分。器盖顶部置空心宝珠钮,钮外有一周荷叶卷边,盖缘上卷;器身浅盘口,圆唇,长颈,圆肩,鼓腹,下腹斜收,圈足。颈部至肩部贴双泥条状曲形复鋬。肩腹部划四爪盘龙一条,脚踩三朵如意祥云。浅灰胎,通体施釉。器盖釉色均匀,青中略泛灰。</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盏、盏托(钱镠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文以载道,器可赏心。一组雅器,沁透出品位与修养,见证岁月流转,见证风采依然。一几一椅,一炉一砚,写下“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情意绵绵,写下“四序和风气色浓”的悠然自得,写下“兴吴定越崇王道”的气壮山河。一世华光,望见千年,览尽无数江山。</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好美的诠释!</p><p class="ql-block">这是秘色瓷圈足盘(康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夹耳带流盖罐(钱镠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分为罐盖和罐身两部分,交界处有一周泥点间隔痕,罐身足端有一周垫烧泥点痕。盖口为母口,方圆唇,盖面微隆,盖顶较平、中心微凸,两侧各一穿孔园耳;罐身子口微敛,圆唇,丰肩,球形腹,矮圈足微外撇,肩部贴梯形系一对、椭圆形系两对。当盖和器身扣合时,盖的两耳来于椭圆形系之间,一端可系绳或插棍作轴,另一端可开启或闭合。一侧来耳下方置一直形短流。浅灰胎,通体施釉,釉色湖绿,釉面莹润。</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皮囊壶(钱镠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花囗碟(钱镠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细颈盘囗瓶(钱镠墓出土)</p><p class="ql-block">此器型鲜见,浅盘口,方圆唇,细长颈,圆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上凹。颈部有两周凹弦纹,肩部有一周凹弦纹。浅灰胎,通体湖绿色釉,釉面莹润,外底釉面发黑起泡。底面边缘残存一周垫烧泥点。</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瓜棱腹双系罐(钱镠墓出土)</p><p class="ql-block">同墓共出此类罐9件,其中一件内有果核数枚。分为罐盖和罐身两部分,有的盖缺失。盖口为母口,方唇,盖面微弧,平顶下凹边缘有一周凹弦纹。罐身子口内敛,圆唇,溜肩,肩部贴对称双耳,腹部鼓作四瓜棱形,平底,矮圈足或微外撒。盖和罐身上各有一圆形小孔,盖上的穿孔位置通常在盖面边缘或母口壁,罐身的穿孔通常在颈肩交界或子口外侧。均浅灰胎,通体湖绿色釉,釉面莹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卷沿钵(钱镠墓出土)</p><p class="ql-block">秘色入碗盘,肴馐宴桂堂,此器物形制为敞口,圆唇,斜孤腹较浅,平底微上凹,内底有一周凹弦纹。均浅灰胎,通体施釉,釉色湖绿,釉面莹润。此类型盘口径多在14.6~15厘米,高度在3~3.4厘米,垫烧位置均在底面边缘,部分器物外底依然残留垫烧泥点。</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瓜棱腹双系盖罐(康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捧盒(钱镠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秘色瓷花口碗(水丘氏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没宴兮觥散飞。“吴越王钱镠衣锦还乡,父老以漫山的披锦挂缎,震耀山谷的擂鼓奏乐,迎接他们的王。钱王还乡一曲,至今余音绕梁。“锦袍分赐功臣后,因向龙山醉羽觞。”吴越王分赏五百功臣,建功臣堂以表华章。一次次宴饮,一席席宾客,壶中酒,盘中餐,千峰翠色中盛放的是王族生活的讲究,盛放的是满堂花醉的欣喜,盛放的是家国情怀的眷念。一席风雅,满目翠色。</p><p class="ql-block">好精美文雅的文案!吴越千秋博物馆在秘色瓷水光烟影中落下帷幕,吴越王<span style="font-size:18px;">“锦袍分赐功臣后,因向龙山醉羽觞”的咏怀仍然余音绕梁,我们已经醉了,醉于一席风雅满目翠色中……</span></p> <p class="ql-block">临安青山湖湿地 ——</p><p class="ql-block">昨天参观完临安博物馆,回到城里已经是华灯初上。参观博物馆消耗了我们全部能量,待补充完能量,已经没有兴趣逛古城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临安湿地公园,临安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绝美的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临安是杭州的西郊后花园,那么青山湖湿地是后花园里的明珠,<span style="font-size:18px;">素有“山水临安美,世上无双”之称。</span>湿地有水上森林、沼泽、湖泊等等,总面积将近30平方公里,青山湖美景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晨曦初露,青山湖在朝阳的映衬下,湖面波光粼粼,如同一块镶嵌在临安大地上的碧玉。</p> <p class="ql-block">湖的北面更有国内罕见的水上森林,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群山苍翠之中。水面上漂浮着大片的浮萍,杉树从水中冒出,两者组合,形成了湿地特有的美景。水上森林栈桥与陆地相连,行走于林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顿觉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自然景观与人文规划,使得此情此景更加魅力无限,现在的临安湿地公园已经成了网红打卡之地,我们也来凑个趣!</p> <p class="ql-block">最后放一张怡然在吴越石前的留影吧!</p><p class="ql-block">吴越石是1997年钱王陵园扩建时制作的景观小品,菱面镌刻吴越国辖地一军十三州名。这一面“越”则是越州(绍兴),这个字恰是怡然的姓氏,怡然私下里想是不是与古之吴越国有些渊源?因而关于临安总有些家的感应……</p><p class="ql-block">临安不止临安,亦可久安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