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妇联征联活动落下帷幕

莎翁重

<p class="ql-block">省妇联联赛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洪运齐天蒸国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春风化雨润家风</b></p><p class="ql-block"><b>——省妇联“家风家教春联征联”落下帷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经过几个月的广泛征集与严谨评审,山西省妇联和山西省文明办组织的,以“清风润三晋,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为主题的楹联征集活动,元月 17日 圆满落下帷幕。在此,我谨代表评审委员会,向所有参与和支持本次评比活动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本次活动由山西省妇联精心组织策划,省楹联协会负责专业评审,旨在通过楹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弘扬优良家风家教,传递社会正能量。在短短几个月内,我们收到了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4600多副作品,这充分展现了广大群众对家风家教文化的热爱与传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为一次全省的群众性迎春文化活动,我们更加注重群众的广泛参与和作品的普及性,力求各地市参予面的平衡。因此,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倾向了重在参与的原则,在专业评判上更加偏向于普通公众的作品。在保持楹联基本格律要求的前提下,侧重内容与主题(迎春、家风家教)的契合度。同时我们尽量照顾到一般民众的欣赏水平,使作品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语言运用上,我们也尽量提倡采用生活语言,让楹联作品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本次征联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是群众参与性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参与者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中小学生,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和社会阶层。在这里我特别感动的是,编号078来自运城市的闫涛亮先生,这是一位已是 63 岁的退休老人,他创作的楹联“一枚孝字用心写;三晋清风扑面来”独具匠心,其中,上联“一枚孝字用心写”虚实结合,富有诗味,深刻表达了孝心的真挚与重要,堪称佳作。本来已列入等级奖。然而,下联“三晋清风扑面来”在展开时略显不足,与上联的精湛程度相比稍显逊色。加之等级奖名额所限,忍痛放于优秀奖。尽管如此,这副楹联依然展现了作者对家风家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让我留下很深的影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46号作品展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其对联艺术特点、意象意境的营造,及语言色彩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首先,从艺术特点来看,该作品上下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符合楹联的基本要求。上联“雁阵惊寒,弱翅偏如蒲苇韧”与下联“霜风催老,倦妆犹效凤凰飞”在词性、结构、声韵上都近乎于完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其次,在意象和意境方面,作品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象征人物品质。上联中的“雁阵惊寒”描绘了秋天大雁南飞的景象,而“弱翅偏如蒲苇韧”则借雁之弱翅与蒲苇之韧进行类比,寓意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下联中的“霜风催老”同样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但“倦妆犹效凤凰飞”却以凤凰的高贵与不屈,比喻人在年华老去时依然保持优雅与尊严。这些用典不仅贴切自然,而且富有深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语言色彩方面,作品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使得整副楹联充满了画面感和诗意。同时,语言质朴而不失雅致,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又使得作品易于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然而,尽管该作品在艺术特点、意象、修辞及语言色彩方面都表现出色,但由于“雁阵惊寒,霜风催老”所描绘的秋天萧煞之气与春联通常所表达的欢乐喜庆气氛不太相宜。因此在评奖时只能忍痛割爱,将其列入优秀奖而非等级奖。这也提醒我们在创作春联婚联寿联时,除了注重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外,还需要考虑作品与节日现场气氛的契合度。不过,由于 246 号在其他面的突出表现,并不影响其作为一件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广大读者所欣赏和传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是作品质量高。</b></p><p class="ql-block"><b>经过初选阶段的反复甄选和终评时广泛征求主办方各位评委的意见,我们最终评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十六名以及优秀奖一百名。这些获奖作品主题鲜明、内涵丰富、语言精炼,既体现了楹联艺术的魅力,又彰显了家风家教文化的深厚底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是作品贴近群众,深入人心。</b></p><p class="ql-block"><b>在本次楹联征集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选拔那些能够真实反映群众生活、深切体现群众情感的作品,力求让楹联艺术不再局限于文人墨客的案头,而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例如,获得一等奖的 105号作品:“谁都会老,今日妪翁,便是明天自己;人要孝亲,体贴父母,乃为教育儿孙。”这副楹联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生哲理和孝亲之道。上联“谁都会老,今日妪翁,便是明天自己”用平实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必然规律,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的养老问题和对老年人的态度。下联“人要孝亲,体贴父母,乃为教育儿孙”则强调了孝亲的重要性,指出孝顺父母不仅是对长辈的尊重,更是对后代的教育和示范。整副楹联语言生活化,易于理解,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人在品读中受到启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再如二等奖的061号作品:“伺候爹妈,饭菜软绵,便溺不拘,学乌鸦反哺,四季犹如一日;相交邻里,语言和气,行为向善,求笙磬同音,真情自得嘉名。”这副楹联同样以生活化的语言,细腻具体地展现了孝顺父母和和睦邻里的美好品质。上联通过描述伺候爹妈的细节,如饭菜软绵、便溺不拘等,生动展现了孝顺的实际行动,并以“学乌鸦反哺”作为比喻,强调了孝顺的恒心和毅力。下联则通过描述与邻里相处的和谐场景,如语言和气、行为向善等,展现了和睦邻里的美好愿景,并以“求笙磬同音”作为象征,寓意着邻里之间的和谐共鸣。整副楹联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群众生活,让人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受到了道德教育的熏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几副获奖作品都充分展现了楹联艺术的生活化和群众性特点,它们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道理,赢得了各位评委的喜爱和认可,也相信一定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认可,这也正是我们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和期望所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是社会影响广泛且深远。</b></p><p class="ql-block"><b>本次“清风润三晋,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楹联征集活动,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不仅成功激发了广大群众对楹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热爱与关注,更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注重家风建设、传承优良家教的热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活动自启动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社区,从老人到孩童,无不沉浸在楹联创作的乐趣之中。人们纷纷拿起笔来,以楹联为媒介,抒发对家风家教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期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不仅挖掘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楹联作品,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地将家风家教这一重要主题通过古老的对联艺术,融入到了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楹联作品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勤劳善良、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如同一粒粒种子,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逐渐形成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社会风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此外,本次活动还通过各级妇联的广泛宣传动员,加上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将楹联艺术与家风家教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许多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深刻认识到了家风家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可以说,本次楹联征集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欣赏楹联之美、感受传统文化之韵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注重家风、传承家教的信念与决心。这股热潮必将持续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文明贡献出更加积极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最后,我要再次感谢所有参与和支持本次活动的朋友们。你们的热情参与和辛勤付出,是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保障。希望我们能够继续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家风家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5年 1.1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