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法门寺 袁家村 秦琼墓<br>法门寺:<br>宝鸡 这个地名,虽然历时也很长,是唐肃宗闻神鸡啼鸣,改为 宝鸡 县,但是他有个和成语相关古地名:陈仓。显然这个地名更有辨识度。<br>法门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 宝鸡 市 扶风 县,东距 西安 市区110公里,西距 宝鸡 市区90公里。我们距离车程很远,而专门抽出一天专门去看,必然有充足的理由。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 <br>法门寺最大的看点:收藏至今唯一存世的释迦摩尼的指骨,1000多年前完好无损的唐代地宫收藏。 门票上的法门寺,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始建于2004年,由 台湾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塔高148米,呈双手合十状,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塔内供奉着举世闻名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人民币。曾经获得鲁班奖。<br>初见法门寺,感觉的是他的大:<br>一般寺院,说他大,就是多少亩,多少公顷,是正常的计量单位,后来看到介绍,法门寺,直接说占地九平方公里。规模之巨,非到此难以想象。<br> <br>参考如图,中间最长的一条线为载客电瓶路程,参观寺庙,需要坐车在寺内才方便,也算是开了眼界。 据导游介绍:看到 西安 现在所建成的唐式建筑,基本上绕不开一个人:张锦秋,她是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女弟子,凡是到 陕西 、尤其是 西安 旅游,基本上都应该去过他主持的修建、或修复的建筑,如:陕博、钟鼓楼、大唐芙蓉园、长安塔、 陕西 体育馆、 陕西 图书馆、包括现在我们所在的法门寺。用一座座复原的古建筑为炎黄子孙还原出盛唐气象。被称为“新唐风”,渐渐成了 西安 城和 陕西 省的一个个重要符号。<br> <br>唐代是法门寺最辉煌的时候,张亮(二十四功臣之一)以“此塔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安””上奏唐太宗,太宗许之,此后每三十年迎接一次佛指舍利的祖制, 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 塔下 地宫。 宝鸡 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br>迎请佛骨在唐末愈演愈烈达到高潮。所谓迎请佛骨,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br>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这当时是国之大典,韩愈崇儒反佛,头铁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其文曰:<br>夫佛本夷狄之人,与 中国 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br>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br>唐宪宗立马翻脸不认人,要对韩愈处以极刑。后经裴度、催群等人极力劝阻说情,才将韩愈贬为 潮州 刺史。而且催促他一刻也不能停留,马上离开京城长安。侄子韩湘(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从后面赶来相送。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br>《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br>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br>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br>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br>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br><br>后来,皇帝有些后悔,想改变对韩愈的处罚。皇帝试探大臣说,我知道他是爱护朕,是希望朕好,但是他作为人臣,就是太轻率了。韩愈到 潮州 后,碰了钉子,也开始变通,见风使舵:上表忏悔:唐宪宗也是明主,原谅了韩愈的狷狂,不过韩愈到 潮州 ,一共8个月,兴水利,办学校,弘扬儒学,大大增强了中原文化对岭外的影响,为宋朝此地文化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韩愈这个操作,也为唐“ 会昌 法难”等灭佛运动,奠定了舆论基础。<br>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 凤翔 府发生地震,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br>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在爱国志士、时任华北慈善会会长的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重修法门寺,曾经有匠人偶然发现了地宫的一角。当时 中国 大地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战火正炽, 日本 侵略者的飞机轰炸 西安 ,向其周边逼近,到处是流离失所的灾民,何况震惊世界的清东陵盗陵案刚发生了不过10年。为了确保地宫安全,主持法门寺重修工作的朱子桥先生立即召集知情人,要求必须立誓保守此秘密,决不让外人尤其是贪婪的 日本 人知道,否则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事后证明,这些知情者确实是顶天立地的秦川汉子,一诺千金,果真无人将地宫秘密泄露出去。<br>建国以后<br>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 塔下 珍宝。<br>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 白玉 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上齐下折,三面俱平,一面稍高,同时还有星星点点的白色霉点附于其上。灵骨长40.03毫米,上宽12.11毫米,上腔径13.75毫米,下腔径16.5毫米,重16.2克,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这枚佛骨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br>所以1987年发起地宫,上次唐王朝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113年之久。 <br><br>一千一百多年来,法门寺真身宝塔曾几经重建,可以判断法门寺唐代地宫应该不止一次被后人发现过。然而,人们不禁要问,在古代盗掘之风猖獗的情况下,法门寺地宫为什么能够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而且,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1987年考古工作者发出整个唐代塔基遗址时,人们发现,地宫的出口就在塔基之外,距地面仅30公分,埋藏如此之浅的地宫出口居然能够隐藏千年不被人知,真是太奇了!<br>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现在认为,法门寺地宫能够完保存下来,主要原因有:是明清以来《 扶风 县志》对法门寺地宫有意做出保护性的错误记载,二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对法门寺的有力保护。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 扶风 县志》对法门寺 塔下 宝藏的记载。清喜庆(共风县志》载:“法门寺在县北二十里崇正镇,即唐时迎佛骨处也。又名法云寺又名无忧王寺,又名重真寺今崇正镇乃明知县杨膽改名。旧有木塔四层、相传葬佛指骨,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和,故唐诸奉理。开成三年,五色云现近此寺,因改名法云,后仍旧。宋徽宗尝有费,又手书"皇帝佛国"’四字额于山门。明正德二年重修。隆庆中,木塔崩,启其藏视之深数丈,修制精工,金碧辉煌,水银为池,泛金船其上,内匣贮佛骨,旁金袈裟尚存。”这段记载,对法门寺地宫宝藏的记载只有寥寥五十几个字,明确地说明了 塔下 “金碧辉煌”,有“佛骨”,有“金船”,有“金袈裟”但关于地宫宝藏的具体说法与考古发现的实际情况出入很大一,记载中的地宫“深数丈”如一口井,把人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塔基的中心位置,而考古发掘的地宫是狭长的由塔基中心向南延伸的有多个墓室的地宫,并不深,出口在塔基之外;其二,记载中的“水银为池”,显然是借用了《史记》关于秦始皇陵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说法,但考古发掘的地宫并没有水银,过分地夸张又让人容易对地下宝藏的存在产生怀疑。这些错误记载显然是古人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维护 塔下 宝藏安全。<br>正是由于有如此浓厚的铺垫,所以现在的法门寺离 西安 如是之远,但是我们短暂的行程要专门驱车到法门寺参观。同样由于种种原因,地宫不能保持日常开放,所以我们此次过来,人不算多,如果适逢地宫开放,估计参观体验也好不到那里去。<br> 看点是地宫,及其佛指骨,这些是圣物,拍照看不出啥,佛骨被八重宝函(盒)所藏,这是部分: 衣物帐碑,1987年出土于法门寺唐塔地宫甬道时,在通往前室之处,发现唐代咸通十五年(874年)的两通碑石。其一为《大唐咸通启迎岐阳真身志文》;其二为监送真身使刻制的《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两碑字迹朝外,紧贴前室石门竖立。《真身志文》碑靠门扉,《衣物帐》贴在其后。<br><br>《衣物帐》碑,共一千七百余字,罗列着地宫里2,499件文物清单。该碑文详细记载了懿、僖二宗、 惠安 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诸头等皇室戚贵、内臣僧官供奉佛指真身舍利的金银宝器、衫袍衣裙等。碑文物主清楚,名称罗列明晰,有标重类注,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以及衣物宝器名称、制作工艺、衡制、纺织服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诸君如果感兴趣,可以百度到衣物账碑原文),有实物,而且有石碑清单,上千年未被人动过,这是多么难得的机缘!梦中都难求的千年前的时空胶囊。<br>唐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少有的强盛时期。唐朝的文明成就影响于世界既深且远,而出于唐人之手的实体文物,今天极其难得,法门寺地宫出土唐懿宗和僖宗供养的佛陀真身舍利暨上千件宫廷珍宝,这是一划时代的盛事, 中国 收藏古代宫廷文物最多的机构当属故宫。 中国 共有四个姊妹故宫: 北京 故宫、 南京 明故宫、 沈阳 故宫以及 台北 故宫。她们共同的特点是以收藏宫廷文物(明、清及伪满)为主。单从这个意义上讲,法门寺地宫出土数千件法物珍宝全部出自唐代诸帝之竭诚供养,法门寺博物馆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大唐故宫”,而且,法门寺博物馆收藏唐代宫廷文物的完整性远远高于四个姊妹故宫。 至于佛骨舍利真身,是唐朝三十年才参观一次的圣物,现在不是莫大机缘,也不要想看到实物了。 当年塔的顶部,原物 <br>归途经袁家村, 陕西 省 礼泉 县烟霞镇下辖村, 中国 传统村落,进入参观:<br>袁家村是 陕西 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村落选址布局与体量凭借自然,与山水天然相容,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与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房舍布局是传统的正南正北,方 方正 正;街巷也横平竖直,排列有序,而是顺势就势,高低错落,整齐有致。弦板腔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琼墓 <br><br>来到秦琼墓前,发一段感慨,我最初知道的三国故事和说唐故事,都是来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说唐》、和后来的评书《兴唐传》,三国故事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所以我建立起来的三国时代风云人物和后来看到的历史书的,基本能对应得上,而我唐朝的故事,则被《说唐》《兴唐传》带歪了。三国为名著,说唐兴唐是娱乐书,看来时间给出了我们水平高下的评判。<br>严肃一点的历史资料,说面临强敌,李世民往往就让秦叔宝去取敌人首级。秦叔宝也总是跃马负枪刺敌于万军之中,人马辟易。由此可见,秦琼是一员真实的猛将,勇冠三军。小说中:秦琼手使两条一百三十斤重的镀金熟铜锏,号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 山东 半边天。看起来对一般路人,还算可以,可是对付说唐第一第二的英雄好汉,基本上就是:兵器相交,虎口震开,鲜血直流。到了第七条好汉罗成和别人对打的时候,虎口震开,鲜血直流的情况基本没有了。说唐的小说,把前几名好汉,硬生生的写成神仙了,虽然在同一个好汉榜单中,后五名对前五名,直接成弱鸡了,照这样的对比,秦琼和尉迟恭有啥资格当门神,抵挡鬼兵?在当时,估计这两位都是无敌的存在。所以说唐之类的小说,当时就骗不了我,觉得夸过份。反而《说岳全传》吹牛,某个牛人闯营,来回几趟,杨再兴把一把点钢枪使得风雨不透,一般乱箭齐发,也奈何他不得,年少的我崇拜英雄,还是相信的。(惭愧)。<br><br><br>小说中,李世民被尉迟恭称呼为“唐童”,被单雄信等人遇到,都有被走马活擒的风险。需要多人救驾。而在更严肃一点读本上,李世民的形象截然不同,也是文才武略双双爆表的人物。在玄武门之变后2个月后,刚刚稍微 平定 完内乱的大唐,就遇到了绝大的生存危机,突厥的吉利可汗率领20万大军,趁着大唐内乱,直逼长安,大唐面临灭国之祸。李世民认为是毕生之耻的渭水(白马)之盟,在我看来也是唐太宗的高光时刻。面临敌军大兵压境,李世民敢仅仅凭借六骑,在渭水桥头,扬鞭呼叫颉利可汗和他进行谈判。并且能完成杀白马立下盟约等一系列操作,无论是胆量,勇气,对自身的武力值,(不会被草原上的勇士走马活捉,自信),都是一代英主名王的气魄,过惯刀头舔血的强豪形象,强将手下无弱兵,那些随从也应该都是一世人杰。更加了得的是,仅仅四年励精图治之后,就活捉了颉利可汗,让他在李渊生日宴会上大跳扭胯舞来给太上皇庆生。颉利后被唐朝授予右卫大将军,死后追赠为王。 在袁家村,有水渠从路面流过,水很清澈 。 厕所也文艺 <br>有点地方挺原生态 如果是自驾,其实这里离唐太宗昭陵相当近,可以考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