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2025为乙巳蛇年,地支的第六位,属蛇,在十二生肖中排位第六。</b><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年号除以12余数是9的年份,都是蛇年。</span></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公历年为平年,共365天,53周;而农历年为乙巳蛇年(2025年1月29日—2026年2月16日),<b>双春年,闰六月,共384天,比公历年多出19天</b>。为何天数相差如此之大?为何2025年是蛇年且称为乙巳蛇年?如何得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纪年法和十二生肖。公历、太阳历、农历、阴历、阳历、夏历(阴阳历)、干支历法,乍一看这些不同历法名称、不同计算方式的历法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同时,让人最感神奇的还有十二生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探奇一 纪年法</b></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农历历法起源于古代中国,约始于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时期。当时的人们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行,发现了一年有四季、月亮有明亮和暗淡两个阶段的规律,从而开始了对时间的记录和计算。</p><p class="ql-block"><b>起源</b>:最早的农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的,称为“阴历”。每个月从月亮的一个新月开始,到下一个新月结束,一年的时间由12个月组成,每个月的长度大致为29.5天,因此一年的长度约为354天。</p><p class="ql-block"><b>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引入</b>:公元前二世纪,中国汉朝开始采用了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干支纪年”。这种纪年法将天干和地支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60年的周期,使日期的计算更加精确。</p><p class="ql-block"><b>闰年引入</b>:为了解决阴阳历的不匹配问题,农历历法中引入了“闰年”的概念。闰年是指在一年中增加一个闰月,使得年份的长度与地球公转周期相符。</p><p class="ql-block"><b>太阳历与农历的结合</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历逐渐与农历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历法体系。这种历法既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由最初有种种的不同、差异的纪年法,到如今使用的纪年法,不难看出人们不断完善、精确纪年法,更完备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之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探奇二 十二生肖</b></p><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p><p class="ql-block"><b> 天文学解释</b></p><p class="ql-block">观天象定生肖:古代天文学家在观天象时,根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来确定它们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例如,老鼠在子时最为活跃,因此子时与鼠相对应;牛在丑时开始反刍,因此丑时与牛相对应;以此类推。</p><p class="ql-block">十二时辰与生肖: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生肖。如子时(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对应鼠,因为这时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丑时(凌晨1~3时)对应牛,因为这时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p><p class="ql-block"><b> 文化背景</b></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有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时段,并以十二种动物作为象征的历法体系。这是最早的十二生肖体系的雏形。同时,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这些民族以动物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或标志。</p><p class="ql-block">传说与故事:有一种说法是,战国时期有一场由黄帝发起的动物竞赛,他选出了十二种动物进行比赛,最后决定前十二名的动物为代表的年份,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反映了古人对动物与年份之间联系的想象。</p><p class="ql-block">图腾崇拜与寓意:有人认为十二生肖的选定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作为本部落的图腾或标志,这些动物后来逐渐被纳入十二生肖体系中。每一种生肖动物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例如,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劳、虎代表勇猛等。</p><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的由来是一个融合了历史、传说、天文学、文献记载以及图腾崇拜等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p><p class="ql-block"><b> 纪年法、十二生肖、天干地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的即真实又生动的写照。2025乙巳蛇年的种种“与众不同”,已然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浮出水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文意识中的蛇</b></p><p class="ql-block"> 蛇是爬行类动物,人们对其既熟悉,又惧怕。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狰狞、可怕,故而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成语“佛口蛇心”、“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歇后语“蛇和蝎子交朋友——毒上加毒”等等,蛇都是丑恶的象征。那么,为何蛇被选入十二生肖之中呢?把蛇的这一不良表征且放一旁,答案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p><p class="ql-block"><b>中华民族的始祖</b> 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形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一种原始宗教神,后被称为始祖神。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他们两神的交合便产生了人。在出土的墓室绘画中,就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和女娲交合在一起的画图。我国1989年3月发行的T135《马王堆汉墓帛画》邮集第一图“天上”及小型张上端正中就绘有人首蛇身的神的形象,据说就是人类始祖之一的女娲。另据传说,华夏祖先的轩辕氏黄帝也是人面蛇身。作为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至今还深有影响。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一定的保留,其中对蛇的崇拜,也仍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内容。在汉族也有遗存,比如崇拜“家蛇”,说“家蛇”是祖先现形,要敬拜,这在一些地区(主要是农村和山区)的老人中还时有表现。</p><p class="ql-block"><b>守护神</b> 有的蛇能看家护院,防盗防贼,有的蛇能当“保姆”,看护小孩等等。我国民间流传的"蛇盘娃"就是蛇当保姆,这是人们把蛇当成保护神。</p><p class="ql-block"><b>文学形象</b> 《白蛇传》(或《白蛇许仙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女主人公便是一条修练千年成仙的白蛇变成的美女白娘子,其“侍女”小青也是一条修练了几百年的青蛇变成的。白娘子与凡人许仙结为秦晋之好,且忠贞不渝。白娘子、小青,虽为蛇,却很受人们喜爱、赞美,广为流传。这虽然是传说、神话,但却反映了蛇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曾经是多么的美好。</p><p class="ql-block"><b>象征意义</b> 蛇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睿智、灵活、长寿等美好品质。在古代神话中,蛇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治愈疾病的动物,甚至被视为神灵的化身。蛇还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动物,能够帮助人们超越自身的极限,象征着家庭的幸福和安全。此外,蛇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六,具有坚韧不拔、聪明伶俐、精明能干等特质,象征着智慧、财富和长寿。</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b> 蛇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中,蛇和龙是表亲关系,蛇的祖先因犯错被剥夺了神力,但仍然与龙保持联系。龙作为玉帝的贴身护卫,得知天庭要挑选十二神兽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蛇进入十二生肖。蛇通过与龙的亲戚关系,得以列入十二生肖之中。因此,蛇被选入十二生肖不仅因为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还因为其与龙的关系以及在天庭中的特殊地位。龙是华夏先民创造的神物,是华夏民族最终的图腾。但龙是由蛇而来,龙的主体(龙颈、龙身)是蛇的形象,先有蛇,再有龙;然龙大蛇小,故人们常称蛇为“小龙”。十二生肖属相,蛇排行第六,位龙之后。它何以成为生肖属相,这大概与图腾崇拜有关,是原始宗教使蛇在十二生肖中占了一席,因系小龙,故列大龙之后。</p><p class="ql-block"> 撇开以上一切美好的人文意识形态,蛇这一物种对人类的贡献又有几何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无价之宝 —— 蛇</b></p><p class="ql-block"><b>生态平衡</b> 蛇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害虫和啮齿动物的天敌,有助于控制这些物种的数量,从而维护生态平衡。例如,蛇类能够抑制老鼠等啮齿动物的数量,防止它们对农作物造成破坏,并减少疾病的传播。</p><p class="ql-block"><b>医药价值</b> 蛇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蛇毒被广泛用于医学研究,其成分在止痛、溶解血栓和抗癌等方面展现出潜力。例如,从眼镜蛇毒中提取的成分可以用于阻断疼痛信号传递,蝰蛇毒中的物质可用于溶解血栓,部分海蛇毒的特殊多肽对某些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蛇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其功效与主治主要包括祛风湿、补虚损、消肿解毒、活血化瘀、滋阴降火等方面。</p><p class="ql-block">1、祛风湿:蛇肉和蛇骨都具有很好的祛风湿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p><p class="ql-block">2、补虚损:蛇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有很好的补虚损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虚弱、疲劳、病后体虚等症状。</p><p class="ql-block">3、消肿解毒:蛇胆具有消肿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痈肿、疮疖、咽喉肿痛等症状。</p><p class="ql-block">4、活血化瘀:蛇骨和蛇肉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瘀血阻塞引起的各种疾病。</p><p class="ql-block">5、滋阴降火:蛇胆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等症状。</p><p class="ql-block"> 蛇的药用价值很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一些体质虚弱、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或者是对蛇过敏的人,不宜食用。</p><p class="ql-block"><b>饮食文化</b> 饮食文化中的蛇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菜蛇:也称为农田蛇或田鳞蛇,是亚洲国家常见的食用蛇之一。它们常在农田、草地和河流附近捕获,被广泛食用。</p><p class="ql-block">水蛇: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在东南亚和美洲等地,人们食用水蛇制作汤和其他菜肴。</p><p class="ql-block">珍珠蛇:也称为眼镜蛇,尽管大多数人不会食用它们,但在一些特定的文化中,人们可能会以特殊的方式烹饪和食用来中和其毒性。</p><p class="ql-block">咖啡蛇:一种小型的非毒蛇,在一些亚洲国家被视为美食,常配以各种调料和作为夜市小吃。</p><p class="ql-block">滑鼠蛇:隶属于游蛇科、鼠蛇属,是一种分布范围极广的无毒蛇。在亚洲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的地区,滑鼠蛇非常常见,常被用作食用蛇。</p><p class="ql-block">中国水蛇:通过人工养殖的中国水蛇也很受欢迎,常出现在餐桌上。</p><p class="ql-block">乌梢蛇:乌梢蛇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被用作食材。</p><p class="ql-block"><b>工业应用</b> 蛇皮具有独特的纹理和美观的外观,因此在时尚领域,常被制成皮具、鞋子、腰带等高级制品。由于其耐磨性和坚韧性,蛇皮也被应用于一些特殊的工业材料中。使用蛇皮时需注意,确保来源合法且经过卫生处理,以避免因不当处理引发的健康问题。在选择使用蛇皮制品时,需关注是否存在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p><p class="ql-block"><b>生物启发性</b> 蛇的生物学特性也为人类的技术创新提供了灵感。例如,蛇的移动方式启发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灵活移动。</p><p class="ql-block"><b> 蛇,虽然没有让人一见喜的“皮囊”,却给人类带来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福利,那怕是能够要人命的蛇毒,这角色反转如此之大、如此之快,真是“蛇”我其谁!无论何种动物,无论它的外貌是美是丑、危险与否,都是大自然賦予其独属的生命特征,人类对它们的了解与认知从来都不只是停留在片面的表象中,不仅对动物如此,对大自然乃至宇宙亦是如此。生肖蛇、纪年历法、天干地支,这些表面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的背后,却都有关有联、自然融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别样蛇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手绘国画—《福蛇呈瑞》)</p><p class="ql-block"> 根据干支历法,乙巳年中的“乙”属于阴木,象征着花草、小树和蔓藤,具有迅速生长和适应环境的特质。因此,2025年被称为青蛇年或木蛇年,也称为草中蛇。在五行学说中,乙巳年的五行属性为木,木的颜色为青色,因此也有“青蛇年”的说法。而将乙巳视为一个整体时,也可以理解为火蛇年,因为天干地支的组合会形成不同的纳音五行属性。乙巳蛇年的性格特征包括聪明、适应环境、具有生命力和活力。这一年象征着新的成长动力、青春活力、想象力、创新力和竞争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蛇盘福到</b></p> <p class="ql-block"> (手写福字) </p><p class="ql-block"> 蛇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和寓意,例如代表着智慧、长寿和灵性。有些地区甚至把蛇视为吉祥的动物。在民间信仰中,蛇也有一些美好的象征,比如蛇精通常被认为能带来好运和幸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蛇的吉祥成语:蛇行千里、早蛇吃食、一蛇两头、蛇影无踪、蛇眼淡绿 …… 这些成语不仅是指谕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是提醒人们要小心迈开脚步,把握机会,有所作为的精神宣言。</p><p class="ql-block"><b> 恭祝2025乙巳蛇年,青蛇聚财!福蛇呈瑞!有“蛇”有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