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进贤门城隍庙(1/9)

宓梁

<p class="ql-block">  揭阳素有“海滨邹鲁”、“国画之乡”、“小戏之乡”、“龙舟之乡”、“华侨之乡”之美称,是潮汕文化的发祥地,粤东古邑。</p> <p class="ql-block">  入住宾馆稍事休息后,我们即来到位于市中心的进贤门城楼一睹其芳容。</p> <p class="ql-block">  进贤门在今榕城新兴路口,看了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城门楼建筑独恃,非常漂亮。与北方粗旷的城门楼相比,她显的非常精致苗条,与泉州博物馆中的望海楼有同工异曲之妙。</p><p class="ql-block"> 进贤门城楼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正面朝东。因通抵学宫,取增进进贤士之意,故名"进贤门"。 城楼建筑分三层,下层为瓮城门,建筑壮丽堂皇;中层为城楼:上层为琉璃亭阁,飞檐翘角,朱栏雕栋,雅致堂皇。明清时为击析施更场所,每当晨曦初现,报晓号声随风悠荡,驱散朝雾,迎来霞晖,声闻全城,自有一股韵味。昔日有"礁楼晓角"之称,列为揭阳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进贤门雄伟壮观,是揭邑名城的历史文物。文化大革命中把"进贤门"盖去,改名"东凤亭"。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原貌。30年来,进贤门楼几经整修,现右边配上"三江之源",左边竖立"碑记",门前坐落一对石狮,为历史城楼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  相传早年间揭阳的地方官赴任都要从进贤门走过,以取个好意头。而揭阳人男子娶妻或者学生升学,都要在进贤门里走上一遭,说是如此便会妻子贤惠、学子高中。这个习俗至今还保持着,常有家长带着即将考大学的孩子来进贤门里走上一遍或者绕城楼转上几圈。</p> <p class="ql-block">  揭阳进贤门城楼是明朝天启年间是因知县曾应瑞为振兴揭阳文运而增建的,揭阳名士宋兆榆写有《重开进贤门记》。进贤门城楼历经数四百年的风雨洗礼,至今屹立完好,成为揭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揭阳城隍庙是广东唯一“国保”级城隍庙。</p><p class="ql-block"> 山门左右两侧白墙上橙色底上八个金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对联一付,此联平易而不俗。</p><p class="ql-block"> 上联“风调雨顺”,释义为风雨适时。《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可见此语于西周时已见志书,即我国奴隶社会时已被使用,后用为祈求丰年之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荔枝叹》诗:“风调雨顺百谷登”,就是一证。</p><p class="ql-block"> 下联之“国泰民安”。“国泰”之释义为通畅,“民安”即平安,《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虽然联仅八个字,但文字遒劲,蕴邑人善良之祈愿,诚千古名联!</p> <p class="ql-block">  她是沧桑岁月的守望者,一砖一木质朴动人;她是正义精神的栖居者,流溢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温情;她凝聚着别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和潮汕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展示着浓郁独特的乡土气息和大爱众生的普世情怀。她就是目前广东省内已知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传统形制及工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城隍庙古建筑——揭阳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  城者,邑之城墙也;隍者,邑之城壕也。城司卫,隍司济,二者皆有功于民,故民崇拜而敬之,庙而祀之,谓之城隍老爷。城隍,自古被人们视为一座城市的守护神。城隍神后来更被人格化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循吏或英雄充当,他们或救灾救难,或慷慨赴死,或教化百姓,由人而成神。</p> <p class="ql-block">  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封官晋爵,对城隍庙建设制定了具体规制,普天之下,凡有城池者,均有城隍庙。城隍更由原始的护城保民上升成为“惩恶扬善,护国安邦”之神。揭阳城隍庙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 三山门垂脊灰塑</p> <p class="ql-block"> 三山门嵌瓷屋脊</p> <p class="ql-block"> 拜亭垂花柱</p> <p class="ql-block">  据清雍正陈树芝《揭阳县志》卷二《坛词》载:城隍庙在县治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洪武二年(1369)县丞许德创建。城隍庙坐北朝南,格局严整,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牌楼、三山门、拜亭、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为三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是广东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传统形制及工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城隍庙古建筑,也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的风格和潮汕特色,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保留着明代特色地栿、承梁框架的山墙以及穿斗式、抬梁式的“混合式”木结构,使其力学结构科学严谨,兼具抗震与防台风功能。自创建600多年来,城隍庙历经多次地震、台风仍岿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城隍庙在历史建筑中还起了一个其他建筑不可充当的作用,那便是从大殿的建筑中可以窥得旧时揭阳县衙大堂的规格。据记载,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简单来说,在此之后“揭阳县城隍显佑伯”便与揭阳的知县位居同一官阶,大堂也享同一规格,而这便在考证早已无存的揭阳县衙上起到了一个充分的参考作用。</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三山门连栱襻间及彩绘门神。</p> <p class="ql-block">  踩着青灰色的石砖走进城隍庙,就犹如走进了一座潮汕建筑艺术的展览馆:古朴典雅的青砖黛瓦,韵味十足的飞檐翘角、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雄奇劲健的灰塑、绚丽多彩的嵌瓷、金碧辉煌的金漆木雕、富丽堂皇的彩画……整座城隍庙从外到内极重装饰,而且追求豪华、典雅,最大限度地对潮汕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彩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彩画等进行了整合,融历史性、实用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渗透着浓烈的潮汕乡土文化气息,形象展示着潮汕独特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揭阳城隍庙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城隍路,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整座建筑物坐北朝南,格局严整,中轴线上依次排列三山门、拜亭、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广东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传统形制及工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城隍庙古建筑,也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钟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鼓楼</p> <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岁月中,揭阳城隍庙还长久保留着祭神、游神、娱神的庙会活动,其中以游神最为隆重,旨在祈求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也是为驱邪惩恶,扬善教化。每年正月,一年一度的揭阳城隍庙会巡游活动举行之时,现场彩旗飘扬,鼓乐齐鸣,英歌舞、舞狮、舞龙、武术、标旗锣鼓等喜庆的民俗表演精彩纷呈。巡游活动规模宏大,所到之处,观者如潮。</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城隍庙会在演进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其性质也更加多元化。如今以城隍出巡为主的庙会,游神赛会的色彩浓重,而原来的信仰意识已大大淡化。作为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俗活动,城隍庙会已被列为揭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呈现多彩的民俗盛宴,更表达着人们对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  揭阳城隍庙是中国建筑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瑰宝,太精彩了,金漆木雕、砖雕、灰塑、嵌瓷、彩画等美不胜收,豪华典雅,具有极高的艺术品味和价值,充分展示了岭南工匠们的智慧和艺术修养,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离开城隍庙,来到一箭之遥的揭阳双峰寺。双峰晚钟是揭阳古八景之一,双峰寺为潮汕三大名寺之一(即开元寺、灵山寺、双峰寺),双峰寺旧址在磐溪都之双山,后移于榕城东门之马山巷,为揭阳规模最大之古寺院。</p> <p class="ql-block">  双峰寺旧址在磐溪都之双山,宋绍兴十年,僧人法山所创建。后移于榕城之马山巷,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平方米,为当地规模最大之古寺院。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九一年)冬十月,全国大毁寺观。翌年,将揭阳各地被废的宁福(在榕城)、花果(在仙桥)、丰化(在白塔)、宝福(在桂岭)、双山(在桂岭)、资福(在梅云石马山)、福城(在亨罗山)等寺田产,并归双峰寺所有。</p> <p class="ql-block">  这栋规模宏大的建筑在双峰寺大雄宝殿之后,新建的,像寺庙建筑吗?据说花了一亿多银子,叹为观止。我虽在揭阳20多小时,车行市内各街区,能胜过如此规模的大厦凤毛麟角,寺庙建设真是大手笔啊,让人无语。</p> <p class="ql-block">  新建寺庙大厦两侧塔楼</p> <p class="ql-block">  寺中有历代文人雅士碑刻,其中虎寿碑最为珍贵。虎字碑是清朝江南提督国栋所书。寿字碑为北宋著名理学家陈抟听书,粗看为“寿”字,细看则包含“林富佛寿”四字,为广东省价值较高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清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双峰寺被飓风摧毁,知县陈树芝庀工修复。昔时寺内,耸竹修篁,庭树垂荫,曲径通幽,每当夕阳西下,鸟雀归巢,钟鼓铎钹,木鱼笃笃,梵经陈闻,也别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四年,县长陈卓凡废之,寺屋充作教育费用。邑绅林存厚、林仲良、局伯初等发起筹款赎回葺复。50年代,寺僧推行“农禅并举”之策,以寺辨工厂。“文革”期间,佛像、文物俱毁。改革开放后,1986年重建双峰寺。</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双峰寺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呈四合院布局,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前厅、大雄宝殿、泰佛殿等。寺内有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如虎寿碑和泰国华侨赠送的观音菩萨铜像。双峰寺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