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徐家汇大教堂紧挨着徐家汇书院,我们从书院出来,直接来到大教堂。教堂在很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国家是最常见的地方,但在国内并不多。我们的上海之行,看看教堂,也算是一种圆满吧!</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大教堂是国内比较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上海徐汇区蒲西路,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堂”。教堂一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哥特复兴式。</p> <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受到毁坏,钟楼尖顶被拆毁,整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被砸碎,并成为了上海市果品杂货公司的仓库。这也是那一个年代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这座主教座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动土兴建,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法国中世纪样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特式钟楼,尖顶,高50米。教堂坐西朝东,高79米,宽28米,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1979年,大教堂归还教区后,即着手修复,并于当年11月举行“文化大革命”以后的首次弥撒。1980年圣诞节前夕大堂修缮一新,由当时的主教主持圣诞节大礼弥撒。</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则铺花瓷砖。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p> <p class="ql-block">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大教堂由建筑师陶特凡设计。法国上海建筑公司先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始搭建工棚雕琢石柱。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7月31日正式动工,耗时四年建设。清宣统二年(1910年)10月22日举行落成典礼。教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仍奉圣依纳爵为主保圣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时,教堂内并没有太多的信众,也没有任何祈祷活动,基本是各地游客在这里参观。教堂内非常整洁、安静,很适合随意细致的观览。</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有祭台19座,正祭台处宽44米,是民国八年(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的。祭台正中安置有圣依纳爵及八位圣人雕像,雕刻精美,色彩鲜明。</p> <p class="ql-block">教堂上方两座各重达13吨的十字铁塔架,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2年8月</span>重新安装到钟楼上的。</p> <p class="ql-block">据说,徐家汇大教堂可举办婚礼,主要面向那些向往庄严、神圣、浪漫感觉的都市白领及知识阶层。天主教会在婚姻圣事上一向倡导婚姻神圣、夫妻恩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开放。</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阳光非常明媚,蓝天白云映照着这座红褐色的砖木教堂,更显这座建筑的瑰丽!</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纷纷走出了教堂。除了这座比较著名的教堂外,我们在走外滩源的一路上还看到一些教堂,但只是欣赏了外观,没有进入。今天,我们舒舒服服地从里到外看了两个建筑,各有意义,都使我们感受到了上海近些年的发展变化。</p> <p class="ql-block">趁着好天气,我们继续参观游览其他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介绍性文字改自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