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 (二)40年的记忆,为第二故乡的乡亲们办点实事(副本)

船歌

<h3>75年下乡前,在青岛东海饭店附近的留影。</h3> <h3>  回青后又到了我学工劳动的八大关太平角看了看。发现一辆日本汽车,方向盘还是在右边的。照了个相。</h3> <p class="ql-block">这是96年的第二酿造厂。大门左面的牌子是青岛万通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我们厂和日本合资企业。</p><p class="ql-block"> 1977年11月21日下午从莒县回到了青岛,回到了老母亲的怀抱…我下乡两年半的时间里,老母亲在家哭了两年半……。</p><p class="ql-block">11月22日就有知青接到通知,到单位报到。我是11月27日才 接到通知。11月29日到青岛蔬菜公司报道。报道的人有800多人。都被青岛市各菜店领走了。剩下我们60人分配在国营青岛第二酿造厂。学习一天后,我被安排在厂子重要岗位锅炉房学徒干司炉工。(当时到锅炉房工作还要政审的)工资第一年每月21块钱。第二年23,第三年25,第四年一级工29块5,第五年二级工34块5。一直拿到了86年工资改革。</p><p class="ql-block">12月10日。开工资了(厂里是上发工资)。我拿到了参加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22块6毛5分钱。其中1块6毛5分是11月29,30两天的工资,工资回家交给老母亲,母亲拿出四元钱给我,买交通月票, 可以报销2块4毛钱给我零花。</p><p class="ql-block">转眼快过春节了。77年的腊月二十二, 邮递员送来一封信。信封是自己用牛皮纸粘的,中间贴了一块红纸,上面写着吴仕传亲启还是繁体字。发信地是大崖头村。打开一看是张风信大哥的春节问候信。看到信我很感动。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中间贴张红纸。他告诉我,在农村进了腊月门写信都要用红纸贴,或者是中间带红格的信封因为买个信封要花二分钱,自己糊一个不是还省下二分钱吗?我问他不是还要花八分钱的邮票吗?他告诉我该省的省…。</p><p class="ql-block">78年的4月份我从莒县回青不到5个月,老母亲住院病世了,临终前,母亲还告诉家里还有40元钱是她给我攒的……。我在家是老小当时下乡时,母亲没有同意。我下乡的两年多的时间里 母亲64岁了 还在街道服务站干活?每月工资25块钱。一直工作到他住院。工余的时候就哭着找我哥哥姐姐要她的小儿子。我下乡回来的时候哥哥姐姐还告诉母亲,把你的小儿子还给你。没想到我回来才五个月……。我失声哭了一个星期。母亲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青后的第3年,1979年我和我们组的陈秀珍,确立了恋爱关系。</p><p class="ql-block">1981年6月,我们俩共同走上了婚姻的殿堂。</p> <h3>现在的压水井都已经换成。手 电 两用的了。</h3>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崖头村,仅存的80年代的压水井,现在都改成电泵了。拍于2017年5月。</p><p class="ql-block">上班后我始终想着给张风信大哥做压水井的事,78年春节前厂里打扫卫生,来了回收公司的。收废铁五分钱一斤。我看有些铁管子。中间有个洞的,或者是头上烂的。我找到厂里卖废铁的领导说明情况。留出了比较好的有20来米。交上钱,开了出门证。我把不好的地方割掉。找地方存好。一天上夜班的时候。机修的电焊机在锅炉房门口放着。好像是白天活没有干完,第二天继续干。我想这次机会来了,到了下半夜。我把存好了的做压水井的管子等找出来准备加工。开始师傅说这是干私活叫领导抓住就麻烦大了。那时上班还要早请示,晚汇报。我和师傅说明情况后,我师傅很支持我,给我放哨站岗,替我干活。三个多小时,终于把压水井头加工好了。</p><p class="ql-block">78年春节后张风信来厂里找我要帮助村里买两桶大红油漆。顺便买几条推车26轮胎。那个时候是计划经济,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找人走后门,或用票证。我找了人,终于把他需要的东西都给办齐。把压水井头给他的时候。他激动的掉泪。因东西比较多,我给他找了三块,加起来有七米多长的管子。并告诉他井头怎样安装,管子两头我套丝机 用丝箍接起来。打下一块管子接上一块。</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借了一个自行车,把东西送到长途车站。那时长途车的行李货物都放在车顶上用大网拦住。张凤信大哥高兴的回去了。</p><p class="ql-block">二十来天后,收到张凤信大哥的来信自豪的说:我的井 出水了,我是大崖头村第一个有压水井的人。</p><p class="ql-block">快到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大崖村张伟来信问是否能买到青岛酱油回去给村里老乡过节。当时张伟是村里的代销员。78年是计划经济买酱油也要找厂长批条子,我找了厂长给批了两吨酱油的条子,回信告诉张伟。张伟雇了一个拖拉机用一个氨水 胶囊。来我们厂拉了两吨酱油,顺便把我给他准备的打压水井的井管,也拉回去并告诉他回去到拖拉机站找一个换下来的125的柴油机缸头做井头等等。就这样大崖头村有了第二口压水井。2012年我去大崖头村的时候。说起压水井的事,他们两个都说 我是第一个大崖村拥有压水井的人。其实我心里最有数。</p><p class="ql-block">79年初冬峤山公社前绪密村支书安伯山。带着大米来代表全村的贫下中农来感谢!吃水不忘打井人啊。顺便带走了150多斤钢管回去给村民打井。</p><p class="ql-block">回青后每年要接待村里来的老乡10到20人。其中来看病的,买紧俏物品的。玻璃,推车车胎,铁丝拉电话线。柴油机零件等等。那时家里生活水平不高,每月买粮的时候。我都准备买几斤挂面。挂面也是奢侈品(粮店供应两毛三分五一斤)他们来了,没有时间招待,只能在家下挂面。给他们吃。</p><p class="ql-block">83年我和同事出差回青路过莒县城里,去看看济南留莒知青李栗 ,在城里想买点东西看看孩子,找半天也没有合适的东西,最后买了一箱方便面拿着,在他工作的地方没找到他,打听着到了东关他的家里。李大哥热情的招待了我倆,他和嫂子很忙。在家开了一个小磨坊。给老百姓磨面,磨煎饼湖湖。看到他磨房墙上的电机闸刀。防护盖儿都没了,闸刀的把手也碎了。开关电机的时候。用一个木头棍搬上搬下,太危险了。我让他换几个新的,他告诉我一个电闸刀很贵要十几块钱,磨一份面挣个毛了八分的买不起,当天李大哥不让我们走。晚上留我们在他家吃了饭喝了酒。住在他们家院子里的地震房里。</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们回青岛。回厂后,我找了我们厂的电工。找了一些换下来的电闸刀要了有二三十个。张伟来拉酱油的时候。让他给回去了。2017年说起此事的时候。他说光想着有半编织袋子闸刀用好多年。就是忘了谁给弄的了。张伟在边上说,是我从青岛吴那里给你捎回来,给你送去的。</p><p class="ql-block">那几年李大哥家,我去了好几趟。我能帮上忙的也尽量帮他。每次回村他都从县城过来看我。我们两个也像兄弟一样。</p> <h3>  1985年我们厂酱油车间办公室。</h3> <p class="ql-block">张伟是个热心人,每逢年过节就到我们厂里拉几吨青岛酱油,豆瓣酱。85年张伟告诉我,村里社员们种的腌菜疙瘩今年丰收,你们那里腌咸菜的厂,能不能收我们一点。我帮忙联系了豆腐乳厂的刁厂长。刁厂长告诉我,厂里是有咸菜基地的,每年都有计划合同。我和厂长说了我们插队那个村的实际情况。厂长以前也下过乡,是带队干部。厂长很理解并终于同意帮助解决一部分。必须要先去看质量。初冬,下了一场雪。我请了假和他们厂的办公室主任。早上5点半坐上了青岛到莒县的长途车。当时的票价五元两角。下午两点多钟到了王家墩头。往大崖头走的路上。没有看到人。只有地里一片白雪。我担心腌菜疙瘩冻坏。到了村里找到张伟,他听说我们要来收腌菜疙瘩。告诉他疙瘩价钱,质量,先拿一部分来看看,高兴的连忙跑到大队部。在大喇叭上喊青岛来收淹菜疙瘩了,半斤以上的,质量好的,送到大院。张伟找了几个人安上磅秤,时间不长腌菜疙瘩堆成了小山。 办公室主任看到这情况,说暂时先不要收的太多,要和厂里汇报一下。他跑到墩头邮局给厂里回了电报。叫厂里明天来人来车。</p><p class="ql-block">晚饭后,大队把我们安排到城里住宿,为了方便和节约开支,我俩在杜成家一个小屋里。小屋的门是用苞米杆做的,一个一半的门挡在那里。床上有一张席。杜成给我们找了一床新被。就这样我们两个人在那住了一宿。早上醒来屋里的地上还飘了一层雪花。中午厂里来了车,和技师看了质量,并说质量不错。可以继续收。午饭后,来的技师留在这继续收并把关,我和办公室主任。装了一车腌菜。回到厂里。并告诉厂长技师说质量很好,可以多收一点。厂长看了质量。同意多收些。后来听张伟说。把周边村。和亲戚的腌菜也等帮助都解决了。从那次开始,厂里在那收了五六年的腌菜。帮助村民。解决了一些困难。86年民工潮涌向青岛。找不到活。张伟找到我想办法。我把张伟介绍给了刁厂长,从那以后张伟边在厂里打工,边把莒县大崖头,以及周边十里八乡的人介绍到厂里干活,厂里缺人有张伟同志介绍,在我厂,我找领导留下了一批又一批民工。一直持续了近八年。</p><p class="ql-block">90年前后。我们知青的老邻居杜全金的二弟找到我说他在牛庄开了小卖部想拉点酱油醋,豆瓣酱等卖,我帮他联系好给他送了货后来他告诉我。打着青岛的牌子卖的挺好。还想腌点咸菜卖 请求帮忙。我给他画了图纸建池子,他看不懂,后来我又单独去了莒县,帮他指导建了池子,还给了他腌咸菜的配方。</p> <h3>1985年北京长城。</h3><h3><br></h3> <h3>风琴图片,网上下载。</h3><h3>86年大崖头小学新换了校长。来信请求我办点事。给学校买一架风琴。上音乐课用。并说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风琴,音乐课只是拍手唱歌,音调也不准确。让孩子们开开眼界。学校没有钱,还要买物美价廉的,让我一定要帮这个忙。我跑到中山路的环球商店。那时青岛卖音乐器材的,只有这一家。问售货员,告诉我没有。这个要学校拿介绍信来才能进着货。后来得知同事的朋友在,在环球商店,当个小头头儿。托他帮助买了一架风琴380元。同事的老公去临沂送货顺便让他给捎过去。还带了一吨多我们厂的酱油下脚料,回去喂猪。(酱油下脚料全是豆饼和麸皮)老乡们高兴的直感谢。后来我到大崖头村时,校长领着学生一起感谢我,我很感动。我只不过跑腿帮忙买一架风琴,没想到他们还这样感谢…。</h3> <h3>1986年。我们厂自发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利酱油蒸煮设备。</h3> <h3>36米的制曲车间。</h3> <h3>酱油车间蒸煮设备配电柜。</h3> <p class="ql-block">1989年莒县酿造厂,徐宝湘厂长和副厂李华山(青岛下乡新疆建设兵团的老知青几经周转,调到莒县离青岛近,98年调回青岛任市北区统战部部长已退休)到青岛第二酿造厂联系。请求技术支援,做甜面酱的业务。由于技术保密。我们厂答应给做半成品。运到莒县后晒露发酵。我参加了技术洽谈。有我们车间给做成半成品做出甜面酱成曲后。运到莒县酿造厂 指导下缸发酵。我给克服了运输途中4个多小时成曲发热等技术难关。每次跟车到莒县酿造厂住两天指导下曲,加盐水倒缸打耙等等。三年时间里做了200多吨甜面酱。甜面酱上市后销售很好。深受莒县人民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1994年 和墩头乡领导 合影留念。左起张风松(现任酿造厂董事长 ) 工作人员, 何震华(副乡长) , 吴仕传 ,赵春雷(副书记 ),张伟</p><p class="ql-block">1994年春,大崖头村所辖的墩头乡,全乡集资,兴办企业,请了一个技术人员,一假日本老头以做毛发类(猪粽.鸡.鸭.鹅.毛等)动物蛋白液配兑酱油,受骗。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批不准的情况下。老头带着剩余的资金连夜逃跑。</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情况下,墩头乡党委书记,乡长,一行五人。有大崖头村的张伟带领到青岛找到了我(吴仕传)说明情况后。我带着被开除等压力,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晚上7点从青岛出发第二天凌晨三点左右到了墩头乡,书记王文钦,和乡长徐国兴还在那等候我们。并说咱乡里没有钱,没有设备,没有技术的情况下。把现有的厂房帮助设计一下,要我一定要帮这个忙,家乡的老百姓不会忘记你。看着几位领导确实是干实事的人,我被感动了。当天我看了现有的房屋给设计了图纸。回青 后还带了他两个人到我们车间打工,帮助培养技术人员。把我们厂更新换下的设备。按废铁的价格卖给他们。用很便宜的价格在青岛买了锅炉。我利用休息日赔上路费指导建酱油发酵池等,现场帮助安装调试设备半年多的时间,要试生产了,我请了假,还带上我一个得力助手(农民工)生产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酱油。领导们品尝都说很好。</p><p class="ql-block">95年1月份,文心酱菜厂开业,墩头乡长何震华到青岛邀请我参加有县主管领导,电视台等参加的剪彩仪式。因为电视台要采访,还要宣传是青岛师傅。我害怕厂里知道没有去参加。</p><p class="ql-block">后来墩头乡的评价是,提供技术,亲临指导,全心投入,不要报酬,无私的帮助建起了墩头乡,第一家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让墩头乡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到了95年3月份。建厂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厂里。免去了我干了10年车间主任职务。失去了提拔付厂长和出国学习的机会(当时付厂长职务已报批。厂还里批准先做了一套800块钱的西服,准备5月份出国,这是我两个多月的工资。去美国或日本学习,上级部门批准后发钱。这套西服一直在厨里放着没有穿过)调到设备科帮助工作。</p><p class="ql-block">95年底厂里缺少技术人才,又把我安排到,生产技术科担任科长职务。</p><p class="ql-block">莒县档案局的领导采访我的时候,问我失去的后悔吗?我说不后悔,后悔也没用,因为用自己的技术帮了乡亲们,我还是大崖头村的一员。为第二故乡做了一件我力所能及的事。</p> <h3>莒县文心食品酿造有限公司</h3><h3>拍于2018年5月</h3> <h3>94年夏季。银杏树下留影。</h3> <p>墩头乡副乡长郝振华和吴仕传在浮来山校经楼合影</p> <h1>这是2012年10月1日在济南知青捐助的大崖头小学留影</h1> <h3>2012年。和大崖头大队的村委成员。大崖头小学校长。合影留念。</h3> <h3>莒县峤山公社大崖村支部书记张伟。在青岛农业大学开会留影。</h3><h3>2015年8月</h3> <h3>2017年知青回第二故乡。大崖头村。</h3> <h3>2017年,五一,知青回故乡情景。</h3> <h3>济南,青岛,知青,在大桥旁留影。</h3> <h3>大崖头村,村民张风信,和济南知青李连娜,49年相见的面场景。</h3> <h3>济南知青李莲娜,青岛知青吴仕传和支书张伟的留影。</h3> <p>济南留莒知青 宋芬,济南知青 文素惠 ,李莲娜,青岛知青 吴仕传,和大崖头支书张伟合影。</p> <h3>新建的沭河公园留影</h3> <p class="ql-block">我应邀参加了首届勿忘在莒发展大会。</p> <h3>济南,青岛知青代表合影留念</h3><h3>2018年5月25日 有幸受邀代表青岛知青参加了莒县首届(勿忘在莒)发展大会。</h3> <h3>现在的莒县廊桥。</h3> <h3>2018年10月19日我们来到莒县,参加了济南知青50周年回故乡活动。</h3><h3>这是纪念50周年纪念章。每人一枚。</h3> <h3>2018年10月21日。知青50周年回故乡活动。我见到了。当年给我们包鸡肉饺子的大嫂</h3> <h3>我含着泪拉着大嫂的手。感谢当年买不到猪肉。给我们磨白面。杀鸡为我们包饺子送行</h3> <p>青岛知青 在浮来山合影留念。</p> <h3>2018年10月21日。山东知青艺术团到大崖头村演出。照片是知青艺术团团长刘荣启 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h3> <h3>陈秀珍代表青岛知青在大会上发言。</h3> <h3>村民观看文艺演出的情景。</h3> <h3>在大崖头村插队的,济南青岛知青在大崖头小学合影留念。</h3> <h3>青岛知青和大崖头村张伟 杜成 合影留念。</h3> <h3>青岛知青,在利源大桥 和张风信大哥,杜希河。合影留念。</h3> <h3>济南青岛知青和大崖头村两委领导合影。</h3> <h3>济南知青和村两委领导合影。</h3> <h3>济南青岛知青和村两委领导合影。</h3> <h3>青岛知青和莒县档案局宋珺局长济南艺术团。团长刘荣启合影。</h3> <h3>济南青岛知青和莒县领导在博物馆门口合影留念。</h3> <h3>青岛知青合影</h3> <h3>2018年11月17日。我们再次来到莒县。参加 莒县知青 书首发式。</h3> <h3>莒县知青 书</h3> <h3>莒县知青首发式在莒国大饭店举行。</h3> <h3>两山口知青 于勇主持首发式。</h3> <h3>档案局副局长宋珺讲话。</h3> <h3>知青代表受书。</h3> <p class="ql-block">知青和档案局长合影。</p> <h3>济南青岛莒县 参加首发式的知青合影留念。</h3> <h3>43年过去了。回想起两年半的下乡经历_深深的存在脑海里,……我和我的夫人,(勿忘在莒)没有忘记莒县,和莒县的老乡。在我夫人的支持下,回青岛这些年 我去过莒县数十次,利用我的一技之长,也对第二故乡进到了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h3><h3><br></h3> <h3>4000多年的银杏树。10月份的情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