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行《旅游日记》

老顽童

(六)~绍兴行~游记 <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过,一晃又一年啊!今天是2025年1月18日,接续去年发表的华东行《旅游日记》之第六篇,绍兴行(游记)。2024年10月20日,上海两日游结束后,其他战友因故提前去了杭州,我和老伴临时决定;先去游览一下“绍兴”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然后再去与战友们一起游杭州看西湖。</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高铁列车一路南行,很快就抵达了绍兴北站,即开启了本次华东旅游的第六站,绍兴~两日游。而绍兴这座江南古城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之前我从没来过这里。而熟悉的是,从上学的时候就知道,“绍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故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早已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位于周家新台门西首。鲁迅曾经居住过的房屋基本保存完好。据介后,许多散失的家具得以找回,其中一张铁梨木床还是鲁迅睡过的原物。我们在“百草园”打卡留念,这里曾经是鲁迅儿时的菜园或晒谷场,也是经常在此玩耍,吃桑葚,覆盆子,捉蟋蟀,捕鸟雀的地方。虽然儿时那些场景早已不见了踪影,但在西边有一堵不高的泥墙,据说是当年的原物,也是鲁迅少年时代的见证物。</p> <p class="ql-block">——、游览“三味书屋”,想起了上初中时读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据介绍,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著名的“私塾”之一,私塾先生名叫寿镜吾。这个私塾其实是寿先生的家,他是在家中开学堂。寿先生一生一淡泊功名,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他的秉性品行和学识对鲁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过去只是在鲁迅的文章里知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对少年时的回忆。而这次来绍兴,身临其境的参观游览鲁迅的故居,感受到鲁迅先生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响,看一看鲁迅从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因为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我们在游览时看到;“三味书屋”并不大,里面摆放着几张学生的课桌,鲁迅的书桌就位于一个角落里。因为参观时游客不能进入室内,只能透过玻璃观看和打卡拍照。据介绍,私塾里的课桌都是每位学生从自家带来的,属于个人的财产。当年鲁迅在自已书桌上刻那个“早”字,我并没有隔着玻璃看清楚。</p> <p class="ql-block">——、鲁迅纪念馆里,有大量的图文史料和实物资料,生动地展现了鲁迅波澜壮阔的一生。鲁迅的家庭原本十分殷实,只因祖父科考作弊案而家道中落,外加父亲患病,家境愈发艰难。后来,实在难以为继,只好卖掉房子。展厅有当年的卖房合同,以及鲁迅回忆性文章。鲁迅出生时,家中尚有四五十亩水田,是个妥妥的阔少爷。好景不长,从天堂跌入地狱,连生活都成了问题。最终,他离开家乡,投靠了上海的一位亲戚。而鲁迅的遭遇与曹雪芹颇为相似,在饱尝人间冷暖后,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后来的他们。</p> <p class="ql-block">——、虽然年少时的特殊经历持鲁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幸运的是,他没有沉沦,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而周家的子孙也都颇为出色,都没有因家族的衰败而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鲁迅的亲弟弟周作人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诗人,翻译家,中国民俗学的开拓者。其三弟周建人则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家族精神的传承是多么重要。</p> <p class="ql-block">——、在鲁迅故居游览结朿后,沿着中兴南路向北走,大约步行20分钟,即到达周恩来的祖居地。这里虽然不如鲁迅故居游客多,但熙熙攘攘的年龄偏大的游客,要多于鲁迅故居。周恩来祖居原名“锡养堂”,俗称“百岁堂”,他的祖辈世居于此,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祖宅,是具有明代建筑式样的砖瓦结构房屋,属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坐北朝南,外观古朴庄严,属于三进式,每进三间房,两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小廊对拱。大门上方的匾额为“周恩来祖居”五个大字由陈云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首进院落西侧为,“诵芬堂”,是周恩来高祖父的居所,堂名取自陆机“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的诗句。第二进房为周恩来祖父家产,第三进原来为楼房,因为年久失修倒塌后,改建为平房了,一直做为厨房使用。</p> <p class="ql-block">——、祖居内陈列内容丰富,主要分为瞻仰大厅,“我是绍兴人——周恩来与故乡”陈列,“光辉的一生”展厅三个部分。再现了周总理1939年在绍兴的活动内容,全面展现了周恩来与绍兴的深厚渊源和他对故乡亲人深沉的爱。祖居内大量珍贵的实物,图片,介绍了周氏家族十几代人在绍兴扎根并生活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长久以来,绍兴出师爷,有“无绍不成衙”的说法。师爷虽然不算官,只是个幕僚,但却是明清时期官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代幕业发达的历史背景和绍兴当时的社会风气,为周恩来家族成为师爷世家提供了条件和土壤。</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家族从他的高祖开始,就踏上了作幕生涯。他的曾祖父兄弟以及曾祖母樊氏,祖母鲁氏等家族也都以作幕为业。在他们的培养,帮助和影响下,周恩来祖辈兄弟五人都做师爷,形成了延续100多年的师爷世家。周恩来的祖父周起魁(又名周攀龙),生长在绍兴,后来到淮安当师爷,并定居在淮安,曾任淮安府山阳县知事,海州直隶知州等职。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又名周贻能,出生于绍兴“百岁堂”,幼年随家族移居江苏淮安。</p> <p class="ql-block">——、师爷是科举制度的副产品,中举的毕竟是少数人,一些无法通过科举做官的读书人就变身为师爷。为科举成功当上官的人服务,做幕僚助手,管文书,管账目,管公关,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的角色。周恩来生活在师爷世家的文化氛围中,那些长期担任师爷的前辈们,精明干练,勤恳谨慎,审时度势,善于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对后来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和文化上的修养,都有相当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1939春天,周恩来回故乡绍兴探亲,回归祖居。当时周恩来就是在百岁堂与族人团聚叙旧并接待亲朋好友的,如今厅堂内依然陈列着当时所用的八仙桌,椅凳等物品。周恩来在绍兴期间,曾发表了抗日演说,召开工人座谈会,并给爱国人士和亲友书写了多幅题词,指出光明前途,号否大家团结抗日,鼓励青年学习,极大地鼓舞了故乡人民的抗日救国热忱。</p> <p class="ql-block">——、在回归祖居探亲之日,周恩来认真填写了周氏宗谱。据周氏宗谱考证,周恩来与鲁迅属于同宗同族。周恩来宝祐桥周氏与鲁迅(周树人)的覆盆桥周氏同宗,都是出于绍兴“鱼化桥周氏”,宗祠相同,“百岁堂”后生与“百草园”周树人的周家都尊奉一个始祖“周逸斋”。</p> <p class="ql-block">——、总之,一座祖居,往事悠悠。我们从祖国各地,来到古城绍兴,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游览了周恩来的祖居,寻找他留下的足迹,聆听他留下的事迹,缅怀他不平凡的一生!周恩来祖居及纪念馆,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市学校德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周恩来祖居出来,向西走了几分钟的距离,就来到“绍兴贺秘监祠”的门前。这里位于劳动路277号,是原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行馆,自唐代以来,即为江南暑名的人文景点。据介绍,历史上贺秘监祠进行过多次重建。目前的贺秘监祠占地面积1500余平米,由崇贤堂,千秋楼,怀贺亭等组成,是绍兴市区唯一一座仿唐建筑。</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在没来绍兴之前,我真不知道绍兴这里还有这样一处,为纪念唐代大诗人,书法家“贺知章”而多次重新修善过的“贺秘监祠”景区。在这之前,我只熟知“唐诗三百首”里的;《回乡偶书》与《咏柳》这两首贺知章的著名诗篇。</p><p class="ql-block">——、《回乡偶书》</p><p class="ql-block">——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p><p class="ql-block">——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p class="ql-block">——、《咏柳》</p><p class="ql-block">——碧王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p><p class="ql-block">——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p> <p class="ql-block">——、站在门前看,感觉“贺秘监祠”,这处仿唐代风格建筑独具一格。进入院内细细观看;一处小花园,左右各有一个小池塘,养有金鱼,花园不大,但很有情趣,小桥流水,亭子走廊一样都不缺。再往里走,里面是贺知章的陈列馆,门头之上写有“宗贤堂”。走进里面大厅是贺知章的塑像,栩栩如生,身穿唐代服饰,手拿书卷,好一副文人雅士之像。</p> <p class="ql-block">——、崇贤堂内,除了贺知章塑像外,四周设有其生平陈列。据介绍,贺知章无论为人,为官,书法,诗作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很多文人墨客都不时的前往贺知章的故里,以寄托怀念和敬仰之情。特别是生活在一个快捷奏时代中,更需要这样一处地方,去体验一下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他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科举中进士后,官职众多;有太常博士,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工部侍郎等。后来又改官为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监,因而人称“贺监”这就是“贺秘监祠”名称的由来。贺知章诗文俱佳,人生也是异常顺遂,这在士大夫中也是不多见的。他的才华横溢且人生美满,不可谓不令人称羡。</p> <p class="ql-block">——、贺知章性情豁达潇洒,又有识人之明,当年八十有余,身居高位之时,读完李白的“蜀道难”等作品后;因忘带银两,毅然取御赐金龟配饰充做酒钱,与李白结下忘年之交。总之,贺知章性格诙谐而有趣,且有流传诸多轶事,亦正,亦狂,四明狂客真是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来到位于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123号,的“戒珠寺”,这里原为书圣王羲之的故宅,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堪称千年古刹。据介绍,王羲之曾因明珠丢失冤枉过一位老僧,竞致老僧自尽,后来冤情大白,王羲之很是难过,深感自已冤枉了僧友非常悲痛,自此他戒掉玩珠的癖好,并“舍宅为寺”,并亲笔为寺庙题写横匾“戒珠寺”悬挂门上。以此向被冤枉的老僧忏悔,也为此告诫自已。</p> <p class="ql-block">——、在王羲之故宅(戒珠寺)门外,有二池。相传,王羲之喜鹅,因此,无论居住何地,都喜欢养鹅。墨池是王羲之写书法之后,清洗笔砚之地。</p> <p class="ql-block">——、题扇桥,因王羲之为一位卖扇的老太太题字而得名,至今桥旁还立有王羲之的铜像。古老的题扇桥上布满了绿色藤蔓,在这里不仅可以参观王羲之纪念馆,还可以欣赏到珍贵的书法作品,领略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书圣故里的老街上,还可以感受到一些有趣的市井生活,这里的人们还保存着很多老物件,像小人书,老式理发店,书吧,茶馆,小饭馆等一些上个世纪人们生活过的场景,在这些老街巷里,都随处可以看到。</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绍兴狭窄的街巷里,历史文化气息非常浓厚,随处都可见到文物古迹。躲婆弄和笔飞弄,这些地名都与王羲之的传说有关;躲婆弄是王羲之为了躲避一位老太太的纠缠而经过的小路,笔飞弄则与王羲之生气时将笔弹出窗外的传说有关。以上这些地方,不仅见证了王羲之在绍兴的生活足迹,也留下了关于他的许多传说和故事,成为了古城绍兴历史文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的书法,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以墨为媒,以墙为纸,静静地诉说着书圣的深邃意境。行走在绍兴古老的巷道里,墙避上随处可见书法元素,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沉醉于这份不期而遇的艺术盛宴之中。</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这位东晋时期的书法大家,在绍兴留下了千古绝书“兰亭集序”。我们来到绍兴第一天下午,与来绍兴路上相识的东北老乡“孙忠国”大哥一起,打出租车前往“兰亭”游览,大约行驶了半个小时,即抵达了位于绍兴市西南,兰渚山麓的“兰亭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兰亭风景区,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地方,正如“兰亭集序”一段话描述的那样;“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文人墨客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据介绍,如今依然有无数书法爱好者和文人雅士前往兰亭朝圣,并感受那份千年不变的历史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鹅池碑亭是一座石质三角亭,亭内立有一碑,上书“鹅池”二字。这块碑被称为“父子碑”,相传由王羲之与小儿子王献之合笔写成。</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现在的“兰亭”是康熙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代嘉靖时的旧址而重建的。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由鹅池碑亭,流觞亭,御碑亭,王佑军祠,兰亭碑亭,碑林,临池十八缸等古建筑和碑刻组成的。2013年3月5日,兰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八角重檐,气势恢弘,亭中为御碑,高6.8米,宽2.6米,重约18吨。上面刻有祖孙两代皇帝的书法,尤其是碑阳刻康熙帝所书《兰亭集序》,碑阴刻乾隆皇帝游兰亭所书“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的书法同处一碑,被称为祖孙碑。</p> <p class="ql-block">——、在流觞曲水处对面有“流觞亭”,面阔之间,单檐歇山建筑,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冰纹门窗,四周有宽约一米的走廊环绕,围以石栏坐,古朴典雅大气。</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位于兰亭风景区内的“兰亭书法博物馆”。据介绍,兰亭书法博物馆,是中国最大规摸的书法类博物馆,该馆从书法的角度,展有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兰序集序”的创作背景,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还展示了历代皇帝,书法和临暮的“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兰亭集序》一共有324个字,其中有21个“之”字,每个之字的写法都不同,体现了王羲之的高超技法。当人们走进博物馆的门口时,《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将最先展现在你眼前。</p> <p class="ql-block">——、《兰亭集序》创作于东晋时代,当时王羲之与友人在会稽山相聚。大家饮酒赋诗,王羲之雅兴大发,挥毫泼墨,一口气为这诗会做了一篇序,自此流传千古之杰作《兰亭集序》诞生。这部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兰亭集序》与兰亭之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很是令人心驰神往啊!</p> <p class="ql-block">——、《兰亭集序》对后世的影响推动了中国书法的教育,成为了一个中国文化符号,某种意义上己经代表了书法本身,并形成了丰富的书法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在绍兴老城笔飞弄里,还曾住过北大老校长,他就是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故居为其祖父于清朝道光年间修建,高墙深院,气势恢宏,书香气息浓厚,是蔡元培青少年时期主要生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的匾额;第二进厅堂和第三进楼房均坐北朝南,三进分布不同一轴线上。由门厅通往堂厅的前天井特别开阔,差不多有蓝球场那么太,高墙深院。</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一堂两厅,为陈列室,堂厅正中放着蔡元塔半身塑像,颇有学者风度。左壁悬着毛泽东撰,沙孟海书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巨幅联语;右壁有周恩来撰,沈定庵书的“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的对联。对联高度概括蔡元培一生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这座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城市,宛如一位温文尔雅的老者,静静地讲述着他的历史和故事。无论是她的美景,美食,还是民俗文化与名人轶事,都会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8日发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