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记 </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因西藏日喀则地震,想到汶川大地震殒亡的,上海工厂分流回老家的好友,写了篇随笔。又感觉,过年要到了,写一篇开心的吧。于是,有本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笔者姓胡,但是在沪语发音中,发音却是Wu,与吴同音,这还不算,居然还有十个以上,在普通话中完全不同的发音的姓,在沪语中发音Wu。例如:吴、伍、武、巫、筮、午、吾、梧、舞、贺、何。加上本人的胡姓,就合成了一打。在普通话中,这何与贺,无论声母还是韵母,与吴,本来完全没相同之处的。</p><p class="ql-block"> 用一句沪语打趣:十几只菜一道炒,糊脱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朋友圈有一段时间,流行搓麻将,我曾经较长时间做老师,大家叫我“胡老师”。上了麻将桌老输,不知这方面智商差,还是把写文章谋篇布局,错误用到麻将桌上的缘故。反正十场里厢九场输,还有一场是别人让让我。</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大家帮我查找老输原因,有人拍大腿说,道理找到了,勿好喊“胡老师”,老输、老输,哪能勿输,沪语师与输同音。以后叫“胡校长”,沪上赚钱叫“摇账”,与校长同音,就会赢了。可是,还是输,又总结了,校长勿好带姓,胡校长就是无摇长,当然还是输。看样子麻将桌上只好输,认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前任部长,我叫他师父,姓骈。这是个比较少的姓氏,公司党委改选,候选人简介预排,报告人报到师父姓名“骈业富”,师父纠正,骈读音便(Piah),而不是并。</p><p class="ql-block"> 党委会改选正式开始,介绍到我师父:“骈业富同志…”会场上很多人发出笑声。“哈哈,便宜货”。本是庄重正经的会,开了个笑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在大学读研时,系学生会主席叫乌力得,平时也没感觉有什么异常。但有一次开会欢迎新生,有不少沪籍或吴语区学员。当这位学生会主席介绍自己时说“我叫乌力得”。很多学员掩嘴笑了。会后小乌问我,他们笑什么?我也笑了“你知道上海话乌力头是什么吗?是屎,是大便”。乌同学一脸尴尬、痛苦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代中国人给孩子起名字,很慎重,会反复再三,这是应该的。不仅要好的喻义,读音也要美,还不能同名太多,有人会把字典都翻旧了。有一点也不能忽略,就是不要产生不雅的谐音。</p><p class="ql-block"> 如果非北方语区,比如沪语区,不光要考虑国语,还要考虑沪语。勿慎重,勿来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