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相逢】虎头山走来的平民宰相(上)

远方

<p class="ql-block"> 昵称: 远 方</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6730626</p> <p class="ql-block">  旅居途中的那些事儿(122)</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有一位从农民中脱颖而出的领军人物,那便是从大寨虎头山上走下来的永贵大叔, 他那传奇的经历和大寨艰苦奋斗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耀眼的符号,深深的定格在了老百姓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大寨是农业合作化的一个先进典型,是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农民依靠自身力量战天斗地,改变贫穷面貌的一曲凯歌,是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满怀理想,同恶劣自然环境进行斗争,激励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实现美好生活的一股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寨的历史定位,也是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如今的大寨早已脱离了那个政治漩涡,恢复了往昔的平静,默守着这块纯净的黄土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便是在那个小雨纷飞的下午走进了大寨,来到了游客服务中心,而这个时间段又似乎有些不合适宜,当时正逢疫情期间,所有的景点全部关闭,几乎没有什么游客,偌大的停车场里只有三两台车,我们是唯一的外地车辆,雨中云雾蒙蒙,四周空旷而清冷,我们形单影孤,从车窗望出去,那一道温暖的颜色又一次出现,原来就在近前,“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书写在巨型的红旗之上,红色的旗帜,金色的大字,那是历史的符号,在昏暗的风雨中熠熠生辉,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  走出游客中心,一转身便是通往大寨村的宽阔街道,一路漫坡走过,接近村口一侧是规整的二层建筑,商铺林立,牌匾醒目,能看出昔日曾经的繁荣,但在这疫情期间一片萧条,大多铺门紧闭,与之连接起来的大寨村入口也是一个高高耸立的二层建筑,上面立着“大寨”两个醒目红色的大字,下面插着一排小红旗,迎风招展,两侧封闭的墙面上分别写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  走入村子,脚下是青砖铺成的街路,两侧则是青砖青瓦建成的居民住宅,古香古色,庭院深深,但现在全都改成了商铺,或民宿或饭店,或土特产商店,门前冷落,游人稀少。再往前走,捌角处则是三层楼高的村委会,建筑规整,中规中矩,一红一黑的两块牌子,分列大门的两侧,转过身来往对过房屋的上边看去,有几排火车厢式建筑,二层结构,下面是窑洞,上面是砖房,座落在山坡之上,依次高低排列,整齐美观,气势恢宏,如联排的城堡,居高临下,俯视全村,那便是七十年代,大寨作为全国农业典型的村民所居住的窑房,宅院仓房一应俱全,整齐划一,现在除了有几户老年人居住外,大多窑房都规化成了民宿,接待来此参观的游客,年轻人都搬到了另一处新建成的楼房里面。</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一楼的窑洞采光性差些,但冬暖夏凉,保温性好,冬季住着非常舒适,而二楼的砖房宽大明亮,透光透气,更适合阳光明媚的夏季居住,而大多数来大寨参观的都是以老年人居多,都有着一种怀旧的情结,能体验一下在这里居住的感觉,也是他们的所需,所以这种民宿一般情况下非常受欢迎,价格也不菲,一宿都在一二百块钱以上。</p><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还有一处大寨人民公社的旧址,已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大的门脸,简陋的装饰,不认真看还以为是一户普通人家的大门,两个水泥柱上方连接的是铁质弧形门梁,中间是五角星交叉着两面红旗,上面焊接着大寨人民公社几个大字,两侧的门柱上龙飞凤舞的书写着老人家那豪迈的诗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由于年久失修,墙皮有些脱落,铁迹锈蚀斑斑,岁月的侵蚀清晰可见,让人感觉这里似乎始终保持着原貌。往下看,还有一处当时公社的大礼堂,已经封闭起来谢绝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  接着就来到了陈永贵的旧居,这是一座极普通的宅院,与并排的其他农户院门一样,如果不是写着故居的字样,根本就区分不开,黑色的两扇小门儿紧锁着,油漆斑驳,旁边有说明:正在修缮中。从门缝看进去,年久失修的院落里凌乱的放着一些物品……</p><p class="ql-block"> 陈永贵是大寨的灵魂人物,神一样的存在,应该说没有陈永贵贵就没有后来闻名全国的大寨,没有全国闻名的大寨,也就没有陈永贵后来的宦海沉浮,大起大落。</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的童年贫困而悲惨,1914年2月14日出生在昔阳的石山村,他的到来并没有给家里带来喜悦,而是给本来就贫困的生活又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五岁那年,村里闹饥荒,实在活不下去了,父亲被迫卖掉了妻女和小儿子,带着陈永贵来到大寨讨生活,谁知在这里也是贫困如洗,吃了上顿没下顿,两年后父亲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陈永贵便成了孤儿,没有生活能力,只能给地主家放羊放牛勉强糊口。</p><p class="ql-block"> 长大些后,打听到母亲的消息,找了过去,但母亲已再嫁他人,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是贫困,陈永贵依无所靠,又默默的重新回到了大寨,后来村上的一个老人看到他可怜,便收养了他,于是他们相依为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加上陈永贵又聪明能干,他在村里逐渐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占领了大寨,需要有人担任维持会长,大家推荐了陈永贵,他坚决不干,后来八路军地下交通员找到了他,让他利用这个职务给八路军传递情报,这样他才接下来,一段时间后又被日本人发现而抓了起来,直到昔阳县解放才被释放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