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将军”杨仆传奇

艾亲

<p class="ql-block">>>杨仆,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楼船将军,封将梁侯。</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11年,大汉朝消灭了南越国,在汉、越战争中三心二意的闽越国不由得担心起来,而在大汉朝方面,楼船将军杨仆掌握了闽越与南越暗地里勾结的情报之后,其报告了汉武大帝,并主张一鼓作气拿下闽越国。汉武大帝考虑到远征军刚打完南越,军队疲劳,于是命令杨仆把部队驻扎在江西修整待命。闽越王骆余善打探到汉军即将对自己动手的消息,立刻作出反应,决定豁出去和汉军拼死一战,还任命指挥官趋力为“吞汉将军”。趋力的“吞汉军”来势汹汹,从福建一口气攻入江西,在战场上还斩杀了汉军三名校尉。被一时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骆余善极度膨胀,认为自己的运势比汉朝皇帝还要旺,于是其狂妄地刻了个“武帝”玉玺,自己从“王”做起了皇帝。此举显然触犯了汉武帝的“红线”,文韬武略的汉武帝立刻决定讨伐闽越。当时汉帝国与匈奴的漠北决战结束已七年,汉武帝帐前是战将如云,其还是选择了杨仆。</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地“驾驭”杨仆,汉武帝把正在河南老家度假的杨仆召至宫中,首先,汉武帝就数落了杨仆在攻打南越国时把死人挖出来斩首冒充军功等六大罪状,由于桩桩件件都属实,杨仆惶恐地表示认罪,并请求汉武帝恩准其“尽死赎罪”。汉武帝见目的巳达,最后只是对杨仆安抚了几句,让其死心塌地地为其效命。</p><p class="ql-block">此次征伐,大汉帝国是同时起五路大军,杨仆从江西武林出发,横海将军韩说从浙江余姚出发,中尉王温舒从江西梅岭出发,戈船和下濑将军从浙江绍兴出发,五路齐头并进。骆余善听说汉军压境,也不示弱,在仙阳设立前敌指挥部。结果是汉军一举攻入福建境内,之前亮过相的“吞汉将军”也销声匿迹了。骆余善见作战不利,部下又纷纷叛变,其先是逃到山里面躲起来,接着又逃回到福州。这时横海将军的海军已经登陆,闽越人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相侯等大臣一合计,立刻联手杀了骆余善,归顺了大汉朝。汉武帝把闽越人大部分移民到江淮内地,闽越国宣告灭亡。</p> <p class="ql-block">话说当年刘邦封卢绾为燕王,封地疆域达现在的朝鲜半岛的大同江北岸。几年后,卢绾反叛,逃亡到了匈奴,其部将燕人卫满因事牵连,聚党数千人逃出辽东要塞,向朝鲜国王箕准投降。之后,卫满不甘居人下,不断招引那些流亡在朝鲜的燕国人、齐国人以及真番、朝鲜“蛮夷”,最终夺取了朝鲜政权,统辖的区域达数千里。在汉武帝时期,卫满的孙子卫右渠继位,其采取“拥阔不通”的阻止政策,不再向大汉朝进贡,还阻止邻近的真番、辰国等小国向大汉朝进贡,因此,汉武帝派涉何前往朝鲜国责备卫右渠,也无功而返。于是,汉武帝派水陆两路大军向朝鲜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一路从齐地乘船渡过渤海,一路从辽东郡出发。值得一提的是,杨仆的海军“齐浮渤海”,开创了武装舰队远航作战的历史记录。</p><p class="ql-block">在首战中,朝鲜国调兵据守险要,两路汉军准备不足,都吃了败战。在外交手段失效后,汉武帝令荀彘和杨仆重新攻打朝鲜。二军会师直逼王险城下,然而打了几个月也未能攻下。</p> <p class="ql-block">这时在战略上俩位将军有了重大分歧:荀彘想要强攻,而杨仆主张招降为主。荀彘竭力攻城,杨仆却暗中与朝鲜大臣取得联系。汉武帝获悉两位将军无法协调共同对敌的情况后很是生气,就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督责,并授予公孙遂有临机处置之权。可是公孙遂到达朝鲜后,单方面听信荀彘的意见,继而曲解汉武帝的旨意,其联合荀彘把杨仆“软禁”起来(公孙遂此举有矫诏的嫌疑,后来被汉武帝砍了头)。在公孙遂的支持下,荀彘合并了杨仆的军队,兵力更胜,攻击更紧。公元前109年,杨仆的招降措施发挥了作用,杨仆之前频繁接触过的路人、参、韩阴等上层高官派人杀了朝鲜王卫右渠,向汉朝投降,平定朝鲜战争至此结束。战后,汉武帝封朝鲜降将参、韩阴等人为侯,在朝鲜设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将帝国的东北疆界推至朝鲜半岛中、北部,东至日本海、南抵首尔以北。</p><p class="ql-block">杨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海军统帅,其首创大规模渡海作战的先例,还把水军的战场从内河延伸到了海洋。</p> <p class="ql-block">&gt;&gt;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