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微笑跨千年~参观青州博物馆

李清

<p class="ql-block">  许多人说,如果你没有去过青州博物馆就等于没有去过青州市。 </p><p class="ql-block"> 青州市,今山东潍坊市所属的一个县级市,历史上的古九州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宋代文豪苏轼曾赞美青州为“信美东方第一州”。青州博物馆可以说是中国县级博物馆的天花板,5A级景区,有近6万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143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一举成为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馆同级。在该馆众多的文物中,有三件镇馆之宝上过央视:明代状元赵秉忠殿试卷、汉代宜子孙玉璧、隆兴寺窖藏出土造像。</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8日,作为“博物馆控”的我和老伴慕名来到青州博物馆,期盼一睹三大镇馆之宝和其他馆藏文物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青州博物馆的新馆于2023年5月15日开放,总建筑面积50934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弟子张锦秋主持设计,采用汉唐风格,突出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台,阙楼,坡屋顶”特色,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抽象简练,给我们的第一眼感觉是外观古朴又气势恢宏,成功实现了古典风格与现代建筑的融合统一</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景:中厅、穹顶和楼层</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庭的铜雕“明月之光”,高30米。自上而下雕刻有赵秉忠殿试卷、“宜子孙”玉璧、“青州风格”佛像三大镇馆之宝;中间一轮明月,四周环绕着陶鬶(gui)、金环首、“亚醜”铜钺、鎏金凤鸟四件珍品。这组设计用极简手法浓缩了馆藏文物的精华,值得点赞!</p> <p class="ql-block">  在二楼的青州历史厅,我们见到三大镇馆之宝中的赵秉忠状元卷(国家一级文物)。这是目前所见的唯一一份明代状元卷真迹,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为海内外孤本。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这次殿试中,万历皇帝给出的题目是: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也就是如何治理国家。时年只有25岁的赵秉忠在答卷中语言中肯,提出“实政说”与“实心说”,对应现在的治国理念来说,就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万历皇帝看后龙颜大悦,在试卷首页右上角,朱笔钦定“第一甲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状元卷的内容介绍</p> <p class="ql-block">  卷子的首页是作者及三代人的简介</p> <p class="ql-block">  正文共15折册页,每折6行,全文共2460字,字迹工整,一气呵成,无一笔误</p> <p class="ql-block">  卷尾是大学士及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及一位印卷官的官职和姓名</p> <p class="ql-block">  视频:赵秉忠状元卷扫描</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件镇馆之宝是“宜子孙”玉璧(国家一级文物)。1982年出土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玉璧通高20.8厘米,直径15.5厘米,内径2.6厘米。白玉质,间有墨色。内区饰有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两边透雕双龙纹钮,钮中间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三个字是古代的吉祥用语,为“子子孙孙宜室宜家”之意</p> <p class="ql-block">  目前国内出土的汉代玉璧中,刻有汉字“宜子孙”的仅三件。该玉璧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质地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件镇馆之宝是位于四楼展厅的隆兴寺遗址佛教造像。1996年隆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400余尊佛教造像,时间跨越北魏至北宋,长达500年。这批造像数量多、品种全、雕刻精美、贴金彩绘保存完好,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先后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被称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与传统佛像的肃穆庄严不同,隆兴寺佛像几乎全部面带微笑,满目慈悲中带着对人世间的无限温情,勾勒出一群具有鲜明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载体,被称为“青州微笑”</p> <p class="ql-block">  位于序厅正中的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 公元550一577年) 身高97厘米,体态修长,眉清目秀,面带微笑,端庄祥和。身披圆领田格纹通肩袈裟,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赤足站在覆莲须弥座上</p> <p class="ql-block">  佛像身上的袈裟呈朱砂色并描绘金边。领缘、衣缘饰石青色,面部与肌肤贴金,除裙摆刻有少许衣纹外,通体平滑,呈现出起伏变化的美感,深深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背屏式佛菩萨三尊像 北魏晚期(500一534年)</p> <p class="ql-block">  彩绘背屏式佛立像 北魏晚期(550一534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背屏式佛菩萨三尊像 东魏(534一550年) </p><p class="ql-block"> 东魏时期的造像开始呈现丰硕体态,衣纹变薄,雕饰繁丽,高浮雕背屏式造像的“青州风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菩萨立像 东魏(534一550年) </p><p class="ql-block"> 像高164厘米,虽然双臂残缺,但造型端庄秀美,面露微笑,富有含蓄沉静的气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魏晚期至东魏(500一550年)</p> <p class="ql-block">  彩绘圆雕菩萨立像 东魏(534一550年) </p><p class="ql-block"> 特别之处在于菩萨宝冠上雕饰一只精致写实的“蝉”。蝉在古代被认为是神秘而圣洁的灵物,因其整个生命历程的神奇变化和再生而增添了轮回的意味,佛教吸纳了这一形象,是为“蝉冠菩萨”</p> <p class="ql-block">  北齐(550一577年) 是青州造像最为辉煌的时期,以单体圆雕为主,大多面颊丰润,五官细腻,宽肩细腰,薄衣贴体,简洁明快,少雕饰或不雕饰衣褶,具有明显的“曹衣出水”特征。</p><p class="ql-block">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指的是北齐画家曹仲达、唐代画家吴道子开创的两种衣纹描绘风格。曹仲达的人物画衣纹疏简,浅薄流畅,如出水芙蓉。吴道子的人物画,衣带犹如临风飘举,形象生动。曹仲达没有作品传世,“曹衣出水”表现手法却在青州佛雕造像上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一组北齐时期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坐像 隋(581一618年)</p> <p class="ql-block">  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菩萨立像 北齐至隋(550一618年) </p><p class="ql-block"> 其下垂的眼帘,给人高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头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头像 北魏晚期(500一534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头像 北魏晚期至东魏(500一550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左协侍菩萨造像 东魏(534一550年)</p><p class="ql-block"> 菩萨面含微笑,丹凤眼,额前长发梳成五个圆瓣,颈佩金项圈。整座佛像雕刻精致,造型端庄秀美,富有活力,表现出古代工匠高超的艺术造诣</p> <p class="ql-block">  持莲蕾菩萨手 北朝晚期(500一581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佛手 北朝晚期(500一581年)</p> <p class="ql-block">  彩绘持乐飞天 北魏晚期至东魏(500一550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右胁侍菩萨像 东魏(534一550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头像 东魏至北齐(534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头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思惟菩萨像 北齐(550一577年)</p><p class="ql-block"> 这件也是面带微笑,可与前面“东方维纳斯”媲美</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坐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菩萨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菩萨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 <p class="ql-block">  贴金彩绘石雕背屏式佛菩萨三尊像 北魏(386一534年)</p> <p class="ql-block">  尾厅的贴金彩绘圆雕佛立像 北齐(550一577年)</p><p class="ql-block"> 佛像嘴角那一抹耐人寻味的微笑,堪比“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  序厅和尾厅的两座佛像遥遥相望,注视众生。“青州微笑”意味深长,“一眼千年”摄人心魄!</p> <p class="ql-block">  “地处小县城,馆藏大文物。”青州博物馆为何能够跻身于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我们或许可以从青州的历史地位中寻求答案。</p><p class="ql-block"> 青州,作为古代“九州”之一,名字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中 “海岱惟青州。”这里的“海”指的是山东东部的大海,“岱”则是泰山的简称。古青州位于泰山和大海之间,居于中国东方,因“东方属木,木色为青”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早在一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商时期,古青州是东夷部落活动的重要区域。从周到春秋战国,青州为齐国所属。秦置三十六郡,青州属临淄郡。从两汉到明朝,青州一直是山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1400余年。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青州的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成为青州博物馆能够位列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各个展厅,陶瓷、青铜、书画、石刻、玉器等众多文物珍品令人目不暇接,每一件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因篇幅所限,只能撷取十之一二与读者分享:</p> <p class="ql-block">  陶鬶(gui)龙山文化(距今4600一4000年) 一种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主要用于炖煮羹汤或温酒。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中陶鬶占有独特的文化地位,被视为一种典型的器物代表</p> <p class="ql-block">  这两件青铜钺于1931年在青州苏埠屯一号商墓出土,左边名为“亚醜”铭铜钺,右边名为饕餮纹铜钺。讲解员手指铜钺张着的大嘴,亲切地称之为“山东微笑”</p> <p class="ql-block">  “亚醜”铜钺(仿制品)两颊各有铭文“亚醜”两字,原件现藏于山东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饕餮纹铜钺(仿制品)整器无铭文,原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德清窑黑釉盘口鸡首壶 东晋(317一420年)</p> <p class="ql-block">  三彩炉 唐(618一907年) 褐蓝白等釉色相间,形成晕染效果</p> <p class="ql-block">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 元(1271一1368年) 元青花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孔雀蓝釉双龙瓶 明(1368一1644年)孔雀蓝釉以铜元素为着色剂,完好存世的瓷器较少</p> <p class="ql-block">  粉青釉二友纹胆瓶 清乾隆(1736一1795年)</p> <p class="ql-block">  粉彩二龙戏珠纹花瓶 清(1644一1911年)</p> <p class="ql-block">  蓝釉描金双耳方口瓶 清(1644一1911年)</p> <p class="ql-block">  祭红釉长颈瓶、花瓶、胆瓶 (清)</p><p class="ql-block">“要想穷、烧霁红”,烧造难度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2006年,在青州香山发掘出一座汉墓(公元前206一前141年),共清理陶俑、陶器2000余件,青铜、铁制武器2000余件。出土文物数量之大,陶俑陶器彩绘保存之完好,引起各方关注,被评为当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为人们了解研究汉代仪仗制度和物质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在三楼的“汉梦华章”展厅,我们观赏了部分修复后的陶制文物:</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俑队列,阵仗不小哦!</p> <p class="ql-block">  彩绘男立俑 </p> <p class="ql-block">  牛、马、猪、狗等彩绘陶制家畜,造型生动,体态肥硕,体现出汉代发达的畜牧业。那匹陶马背上的红色坐垫模样,可能是马鞍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陶骆驼俑 唐(618一907年)</p> <p class="ql-block">  陶马俑 唐(618一907年)</p> <p class="ql-block">  铜熏炉 明(1368一1644年)</p> <p class="ql-block">  木雕罗汉 明(1368一1644年) </p><p class="ql-block"> 这位双手抱着一条腿的小和尚,侧歪着头,面带微笑,象在想啥美事。参观者给他起名为“想入非非”</p> <p class="ql-block">  鎏金铜凤鸟(西汉) 高11.4厘米,宽2.6厘米,通体鎏金,首尾相接,体态轻盈,造型挺拔灵秀,作飞翔起舞状,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金环首(战国) 高5.6厘米,宽5.4厘米,整体略呈椭圆形,为卷曲成环的异兽形象,具有草原文化风格。金环首应是刀剑等青铜器的环首部分,长方形柄部中空成銎,便于嵌入器身,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青州博物馆,一个值得你深入探索的历史宝库。来这里,感受历史的魅力,寻找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宝藏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7日完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