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书法与Ai心理赏析

坐忘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墨韵飘香 向美而行—暨第二届岭南心学书法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广州市八十九中学书画家进校园活动(2025.1.17)</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心学书道—— 心学书法展前言</b></p><p class="ql-block"> 书法之妙,在乎心也。心者,神明之府,意韵之源。心学书法,笔随心走,水墨由情,线凭意飞,法而不囿,肆而不流。 观宣纸之上,墨有五色,动中有静,留而不滞,神笔舞动,精气飞扬,深浅浓淡,墨韵有律,横竖撇捺,意气风发,点笔落下,以书正心,以墨调性。心学书法,意在笔先,神寓于形,精气为魂,字为形骸四肢。心有所悟,笔方能挥洒自如;心有所感,墨韵自生华彩。心之高远,书风飘逸如云;心之雄浑,字体刚健似岳;心之细腻,字迹饱含情深;心量超越,书流畅飘逸,奇崛多变;心正中和,章法端庄,温柔敦厚,书如其人。书者之心,应如明月,心无杂念,坐忘皆空。砚台如镜,墨迹如思,笔象、墨韵,心之所向。书为心画,形立而势奔,意足而奇溢焉。 以心驭笔,可抒浩然之气;以心运墨,能展婉约之姿。心之浮躁,经笔墨沉淀而宁静;心路迷茫,借书法指引而明晰。嗟乎!道与艺不二之法,心学书法,乃心灵之舞,精神之歌。承千古圣贤文脉,扬时代青春之美声。 </p><p class="ql-block"> 邱鸿钟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89中学校领导与心学书法家共同点赞书法展</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注重书法修养,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件要求书法教学应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激发书法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拓展书法学习空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书画展序言以“赋”的形式阐述了心学与书法艺术的体用关系,书写字迹的心理测评与疗愈功能,正向书写对人格及其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b></p> <p class="ql-block">  书法与心学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所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道德心理与书法艺术表达互为表里或体用关系,所谓“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历史上的心学代表人物往往也是书法艺术大家,比如岭南的陈白沙还创立了茅龙书法。</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推动岭南心学文化的教育与思想传播,弘扬岭南心学“随处体认天理”等思想精粹,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心学文化传播与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了高等教育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等相关协会举办了岭南心学书法作品征集与书法作品公益展系列活动。作品征集对象主要面向社会各界青少年和成年人所有书法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89中学书法优秀作品获奖者们(少年组)第一次获得了“安心”智能体Ai对自己书法作品进行评价的报告,这肯定是他们第一次获得这样独一无二的礼品。</b></p> <p class="ql-block"><b>[心学与艺术的关系]</b></p><ul><li>《周礼·保氏》: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其中就包括了音乐、诗歌、书法等艺术内容。可见艺术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国民人格社会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li><li>《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必须以有志于道,以德为根据,以仁为意向,游学于“艺”的多种活动之中,否则,艺术会走入异化的歧途。</li><li>周敦颐:“文,所以载道也。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通书•文辞第二十八》)</li><li>陆九渊:“艺者,天下之所用,人之所不能不习者也。游于其间,固无害其志道、据德、依仁,而其道、其德、其仁亦于是而有可见者矣。故曰:‘游于艺’。”(《陆九渊全集》上329)“艺即是道,道即是艺,岂惟二物,于此可见矣。”(《陆九渊全集》下584)</li></ul>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邱鸿钟教授在开幕式上演讲的题目是《心学书法与AI心理赏析》首次向听众们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安心笔迹—书法Ai赏析的工具。</b></p> <p class="ql-block">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1813-1881年)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法线条的提按、行顿、转折、轻重、疾徐、长短、粗细、繁简、疏密、浓淡、虚实、组合、交错、顾盼、呼应等变化,投射出作者的气质、性格、意志、情趣和情绪情感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元代书法家陈绛在《翰林要诀》中说:“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经验表明,书法的结字与章法中渗透了情绪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邱鸿钟用Ai绘制的人机心学对话场景</b></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运用我们团队研发的安心Ai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分析摘要。</p><p class="ql-block">【技法评估】用笔流畅自然,圆润有力,字型均称,章法得当。</p><p class="ql-block">【艺术性】棱角分明,醇厚流畅,有独特的创意和书写风格。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意境。</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有广泛的传播效果,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同。</p><p class="ql-block">【个性特质】果断、刚劲有力,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邱鸿钟用Ai绘制的陈白沙书写“以诗为教”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运用AI基于明代心学家陈白沙作品对作者个性的评析:线条流畅灵动,体现了作者深沉与内敛、不拘一格、行事果断快捷的个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邱鸿钟用AI绘制的人机心学对话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邱鸿钟用Ai绘制的湛若水画像</b></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运用Ai基于明代心学家湛若水书法作品对作者个性的评析:坚韧自信、性情豁达、心境平和,不拘一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邱鸿钟用Ai绘制的医者与患者人机心学对话场景</b></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运用Ai基于家父邱青云正楷书法作品对作者个性的分析:思维缜密、中正严谨、自律性强、温柔敦厚、行为有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邱鸿钟会长代表心学研究会向学校赠送陈白沙书法精品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李奇林教授向学校赠书和书法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吴慧平教授向学校赠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书法家为学生们书写送“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学生们踊跃排队求“福”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