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青的画和他的艺仿丑事 文:赵毅丹·春晓

艺医植

<p class="ql-block">七绝:艺术正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卷丹青寄梦遥,</p><p class="ql-block">凭心独立拒临摹。
</p><p class="ql-block">才非借假方称道,</p><p class="ql-block">直上云霄自有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年,整整五年,叶永青终于败了。北京市高级法院宣判他抄袭了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西尔万的作品,还要赔上500万块钱——对于他卖画赚的那些钱,这不过是丢了块金牙的损失。但这一锤,却敲碎了他伪装了三十年的画坛神话,也宣告了他人从此淡出江湖。</p><p class="ql-block">光环背后的赝品</p><p class="ql-block">这位“艺术家”起初也算得上个聪明人,跑去巴黎,饱览了一番西尔万的画,然后心里偷偷划了道算计。回国之后,他把别人的画稍微改头换面,就摇身一变成了“叶氏风格”,凭着国内的艺术市场炒作一路高歌猛进。他的画登上了佳士得、苏富比的拍卖台,以数十万美元的高价成交。买画的名人个个头脸光鲜:比尔·盖茨、鲁珀特·默多克。显然,他们的钱不仅买了画,还买了愚蠢。</p><p class="ql-block">再看看真正的西尔万,他画得再好,却无人问津。叶永青的画一幅卖几十万,西尔万的作品不过几千美元,这种反差不仅令人齿冷,更叫人啼笑皆非。</p><p class="ql-block">被揭穿的时刻</p><p class="ql-block">2019年,比利时的《Het Nieuwsblad》刊发了一篇报道,把叶永青与西尔万作品之间的相似性揭得明明白白。是抄袭,不是借鉴,更不是致敬。这下子,叶永青的“画坛大师”形象轰然倒塌。他从四川美术学院被解职,展览全被撤下,国际收藏家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挂在墙上的“赝品”。而这位叶大师呢?如一只被掀了盖子的蟑螂,仓皇躲藏。</p><p class="ql-block">不止一人的耻辱</p><p class="ql-block">叶永青不仅羞辱了自己,也羞辱了整个中国当代艺术。他的抄袭暴露了国内艺术市场的虚伪与荒唐。那些花高价收藏叶画的人,究竟是欣赏艺术,还是崇拜名气?那些炒高叶作品的拍卖行,究竟是在传播文化,还是在制造泡沫?在这个充满铜臭味的市场中,真正的艺术被边缘化,抄袭者却被捧上神坛。叶永青只是这场闹剧中的一个主角,而真正可悲的是我们整个艺术界的病态。</p><p class="ql-block">更讽刺的是,若是今天的AI工具早几年问世,叶永青甚至不必抄。他完全可以用生成工具,比如DALL·E之类,把西尔万的风格重构出高明的“变体”。那样的话,或许他会逃过法庭的审判,还能继续挂着大师的名号招摇撞骗。AI再怎么冷酷无情,毕竟比“叶大师”的道德高上一些。</p><p class="ql-block">尾声:正义虽迟但未缺席</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场官司是正义的胜利,证明法律不会纵容抄袭。话说得漂亮,可我听着发酸。五年啊,西尔万等了五年才等来这么一个判决,而叶永青三十年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即使赔了500万,他又损失了什么呢?一条早该埋进土里的鱼肚子破开了,可它早已不需要腥臭的肠子。</p><p class="ql-block">这世界并非全然无希望,但希望总被假大师、假市场、假道德弄得奄奄一息。叶永青倒了,还有无数个叶永青在等着登场。他们还在抄,还在骗,等着人们的健忘,等着市场的新一轮追捧。</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劝你,若再有一幅“叶大师”的画挂在面前,请先问问自己:这画值几分,这人值几分?再不然,把画倒过来看,说不定能瞧见别人家的影子,或者,直接叫AI帮你生成一幅。</p> <p class="ql-block">照片來源:澎湃新闻 2019-03-04 19:58:09</p> <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看新聞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