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微课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魏老师

<p class="ql-block">  “双减”下微课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分析</p><p class="ql-block">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微课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讨了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深入分析了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微课,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关键词:“双减”;微课;小学数学教学</p><p class="ql-block"> 微课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已然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佼佼者。它凭借其独特的视频传递方式,将教学内容精炼化,教学时长缩短,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微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在课堂上展示关键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有效工具。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者应深入挖掘微课的潜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用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一)教师应专注于教育方法的使用</p><p class="ql-block"> 在活跃课堂氛围方面,教师需要利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语言策略,尤其在讲解较为深奥和抽象的知识点时,有趣的语言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氛围轻松,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利用微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微课视频的内容和所讲解的知识点,同步进行语言讲解。微课应该被视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而非主体,并需要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免课堂仅仅成为一系列微课视频的展示。教师应视情况播放微课视频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只有在明确了教学内容以及科学布局教学环节的情况下,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二)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即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的实施下,教师应积极掌握学生的特性、心理成长和思维模式,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借助个性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时,应以学生的一般状况为依据。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或忽视学生个别需求和兴趣,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具有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尤其是那些善于探究和具有逻辑思维的学生。教师应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提供各类学习资料,推动学生的学业发展。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进行分组,并针对各组制定相应层次的微课视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提供适当导向,引导他们的学习,提供必要帮助,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p><p class="ql-block">(三)充分利用微课的优点</p><p class="ql-block">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提高教学的品质和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大程度地利用微课的潜力。首先,微课时间灵活,研究表明,学生高度专注的时间大概在一刻钟左右,故在教学过程中关键阶段巧妙地融入微课,可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瞬间,进而优化教学成果。教师应善用此特性,在教学各阶段适时引入微课,抓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关键时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微课的内容特点是突出重点,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p><p class="ql-block"> 一个优质的微课视频应该是简短而精确,突出主题,交互性强且简明实用的。对此,教师应制作微课视频,根据教材中的关键和难点知识内容,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掌握重点。此外,微课的优势还在于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束缚,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时,若遇到难题或疑虑,可以随时停止视频,进行思考或重复观察,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微课的灵活性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过程更加适合个体的差异和需求。教师需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将微课适当地融入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等各个阶段,助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p><p class="ql-block">二、分析“双减”背景下微课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实践</p><p class="ql-block">(一)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来制作微课</p><p class="ql-block"> 虽然许多在线微课资源可供参考学习,这些资源主要是基于大多数学生的普遍需求进行设计的,对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有所帮助。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他们的学生群体特性和课程规划,以个性化的方式创建教学视频。此外,当制作微课时,教师需要与教材的实际内容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用。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学生在处理不同分母分数相加时,通分方法的掌握不足。因此,教师可以创建与课本相关的微课视频,重点讲解这些难点知识。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标注易错的部分。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布置相关作业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练习,以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p><p class="ql-block">(二)指导学生使用微课来提升预习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降低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但要保证学习效果,课前预习至关重要。学生需要先了解知识点,明确课堂重点,发现疑难问题,才能跟上课堂进度。鉴于小学生难以自主学习,教师需利用微课功能来引导预习。例如,教师可以制作预习微课,帮助学生预熟知识,提升预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制作趣味解题微课,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角色激发学习兴趣,提升预习效率。预习任务的问题设置应逐步深入,以帮助学生层次递进地掌握数学知识。</p><p class="ql-block">(三)重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方式灵活多变。</p><p class="ql-block">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提升课堂效果,教师需注重学生主体性,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精神。合理的课程目标规划、多元化的课堂形式和趣味性的增加都是教师应考虑的。微课与其他教学方法如小组学习、情境教学、直观教学等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包含图形和数字两大部分。图形的变化性和数字的抽象性,要求教师寻求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以辅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举例来说,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单元,可以结合微课和手工教学,强化学生对图形的认知。首先,利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属性,阐述图形的变换和移动方法。接着,安排实践活动,如制作立方体,以深化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授“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微课视频可以生动展示对称美在建筑中的表现。这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对称图形的知识。除了播放微课程,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去参观学校内具有对称性质的建筑物,以加强他们对对称图形特性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结语 </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教学需要相应改革和优化。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能够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案,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小学数学教师在充分利用微课的过程中,应重视其潜力并巧妙地运用。他们应依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微课,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学习困难,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郑学兵.大数据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154-155.</p><p class="ql-block">[2]王军士.基于信息化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174-17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