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环岛游(32)-- 海口五公祠和海瑞故居

FZM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海南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是海南地区历史最悠久、建制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为丰富的古典寺庙园林景观建筑群,同时也是海南贬谪文化的发祥地,占地面积70余亩,始建于宋朝(960年—1279年)。五公祠内的主要建筑包括五公祠(海南第一楼)、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泂酌亭、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轩、琼园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公祠建筑风格有着鲜明的海南地域风格,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55年,五公祠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1月2日,五公祠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成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五公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五公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公祠被称为“海南第一楼”,是为纪念五公而立而建造的主要名胜古迹。五公祠的建筑风格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征,带有南洋建筑的痕迹,也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五公祠正门是一座二层木质结构、单式斗拱的红楼,占地面积560平方米,整体建筑坐西朝东三开间房,楼前悬挂“五公祠”的金字匾额,楼上挂有“海南第一楼”,落款署:“光绪十五年嘉兴朱采”。楼内大厅挂“安国危身”横匾。楼下供奉五公神位,祠内还有历代文人的题咏和楹联,概括了五公的生平业绩。楼正前方,竖立着这五位历史名臣的大雕像以及简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胡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卒,赠通议大夫,谥忠简。著有《澹庵集》等。绍兴十八年(1148年),在与友人诗酒唱和时,胡铨作词《好事近》,后因“谤讪怨望”之罪被贬至吉阳军(今海南三亚)。五公祠即纪念“五公”之一的胡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光,南宋名臣,越州上虞(今属浙江)人,官至参知政事,先后三次任吏部尚书。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李光被秦桧死党万俟高诬告怨恨皇帝,被贬广西藤州,任建宁军节度副使。绍兴十五年(1145年)又被秦桧死党吕愿中诬告与胡铨诗酬唱和,讥讽朝廷,贬谪琼州;绍兴二十年(1150年)再遭陆升之诬告,以“私修国史”之罪,再贬谪儋州。五公祠即纪念“五公”之一的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赵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赵鼎(1085年—1147年),两宋之际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南宋初,历任权户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签书枢密院事等职。绍兴四年(1134年),擢参知政事。力主抗金,为宰相朱胜非所排挤,改知枢密院、都督川、陕诸军事。未几,因朱胜非罢相,擢为右相。次年,迁左相。后与右相张浚反目,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绍兴府。绍兴七年(1137年),因张浚坐淮西兵变罢相,乃复为左相。力荐秦桧,擢其为枢密使。次年,秦桧拜右相,遂遭秦桧倾陷,罢为忠武节度使,出知绍兴府。后屡贬为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在潮五年,移吉阳军。潜居三年,病卒。孝宗即位,追谥忠简。著有《建炎笔录》《中正德文集》。五公祠即纪念“五公”之一的赵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李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谥忠定。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辛巳,李纲责授单州团练副使、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安置。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被赦免。五公祠即纪念“五公”之一的李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李德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胸怀大志,饱读经史。以门荫入仕,起家校书郎,迁监察御史,转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历任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唐宣宗继位后,忌惮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病逝于崖州。五公祠即纪念“五公”之一的李德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苏公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苏公祠在五公祠左侧,是一座明代所建的高楼,建筑面积270平方米,是后人为纪念被贬谪来琼的宋代文人苏东坡而建。祠内有一座石刻苏东坡像、苏东坡的诗词、碑刻、东坡笠屐图等珍贵文物。祠外存有苏东坡开凿的浮粟泉和洗心泉,其中浮粟泉被称为“海南第一泉”,五公祠景区的其他遗迹和建筑,都是以双泉为依托而逐渐修建或者移植过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苏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一代文豪。他不仅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水利方面也颇有建树。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十七日,苏轼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五公祠内的第一批纪念性园林景观浮粟亭和泂酌亭即由苏轼修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6月,苏轼被贬至海南,携子苏过途径琼州美舍河时,曾借寓于金粟庵,指导当地民众在挖洗心泉和浮粟泉两井,之后民众感念苏轼善举便在泉井之上建立两座亭子,分别称林清亭和濯缨亭(三年后苏轼遇赦北归重经此地,将两亭重命名为浮粟亭和泂酌亭),这两座亭及双泉成为了后来五公祠内第一批纪念性园林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以后,东坡祠由琼州地方官府所建的,随后经过数百年的毁、修、拆、建,规模不断扩大,内容逐渐增多。其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五公祠因风晒雨淋、台风地震,旧了重修,塌了再建。元代,赵孟頫题写的“东坡书院”匾。明代,五公祠屡次搬迁,名称多次修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公祠作为纪念性园林整体结构布局严谨、方正,园林氛围庄重肃穆又内敛含蓄的构园特色。该祠园林建筑特色古朴典雅,园林景观吸收了岭南园林营建思想,也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同时融入了海南本土黎苗文化特色,获得园中有园、景随人意的效果,集园林建筑、文化、园艺、雕塑等美学要素于一身,在中国古祠园林艺术文化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海瑞故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海瑞故居位于今海南海口琼山区府城街道红城湖路。这是一座纪念性的仿明代海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群。1997年,琼山区各界筹资重建。重建后的海瑞故居由前厅、正堂、后屋、书斋、花厅、书童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1998年列为琼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瑞故居其实海瑞并未在此居住过,真正的明代海瑞故居原址就在附近,现今并无建筑遗存。新建“海瑞故居”建筑形制也和原来的有所不同,因此应当叫做“海瑞纪念馆”更为恰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海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去世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今的海瑞故居为1997年琼山各界筹资重建。重建后的海瑞故居由前厅、正堂、后屋、书斋、花厅、书童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于海瑞诞辰480周年之际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列为琼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增建广场、雕立塑像、牌坊等,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2003年1月,又完善了其附属设施。这里已成为后人敬仰先贤的凭吊场所,成为一处继承传统文化、廉政勤政为民的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海南环岛游(32)-- 海口五公祠和海瑞故居》完成,感谢各位农友、旅友、美友的关注,并分享、转发、点赞。谢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