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景比喻代替说教,帮助孩子强化规则

龚老师(拒闲聊)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待孩子偏差行为,家长总喜欢讲道理,但讲道理往往效果很差。这是因为:<br> 1.讲道理会引发逆反心理 :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单纯讲道理不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可能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他们朝着父母厌恶的方向发展。<br>  2.孩子不爱听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叛逆期,他们骨子里不喜欢听大人的话,越教训他们,他们越可能反其道而行之。<br>  3.情绪波动大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听进去道理,因此单纯讲道理的效果非常有限。<br>  所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家长调整方式:改变传统说教的方式,学会倾听、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以无痕的方式引导孩子。情景扮演方式,就是一种对小学生和初中生都比较有效的方法。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案例来理解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上初一的雨轩到了青春期,他越来越叛逆,平常情绪波动比较大。最近做作业成了他发脾气的导火索,他把心里的“无名火”都发泄到做作业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最近,他一直都不愿意做作业,还跟老师和妈妈撒谎自己做了。这把雨轩的妈妈气坏了,对雨轩说:“你再这样,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了!”雨轩一听觉得很委屈,非常反感妈妈,不理妈妈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雨轩的爸爸是一位家庭教育工作者,他知道青春期孩子的特点,靠抱怨、指责和讲道理不会有效果,所有一直没有轻举妄动,而是琢磨怎么找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来跟雨轩沟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有一天回到家后,爸爸不经意间看到了雨轩扔在垃圾桶里的4个空饮料瓶子,这让他立刻有了灵感,他在垃圾桶里摆弄了几遍这4个空瓶子,心里有底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爸爸欣喜地跟雨轩说:“儿子,来!跟爸爸玩个小游戏吧!”雨轩知道爸爸肯定又要跟他讲到道理了,极不情愿地说:“我要洗澡睡觉了。” 然后就拿着睡衣溜进洗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爸爸没有生气,而是拉了把椅子,坐在卫生间门口,就坐在那里,耐心等着雨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几分钟后,雨轩出来了,看见爸爸的架势,知道逃不过爸爸的“教育”了,就走过来说:“爸爸,你又搞什么呀?”爸爸微笑着让雨轩坐下,雨轩不耐烦地哼了一声,然后垂头丧气地坐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爸爸非常认真而镇定地说:“儿子,你已经到青春期了,自己的主见也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有个性,这是好事。但如果平衡不好规则与自己的个性,你的言行会跟一些规则和纪律产生很大的碰撞,甚至你还会与别人发生争执和冲突。为了让你能轻松度过青春期,爸爸现在分享一个关于规则的情景,你愿意听吗?”雨轩虽然心里极不情愿,但鉴于爸爸没有批评自己,所以就应付着点了点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爸爸先拿了3个空瓶子,做了遵守规则的示范:把它们一个一个直上直下地按次序放进了垃圾桶,每个瓶子互不影响,相安无事。并跟雨轩说:“这几个瓶子就好比是人,你看,如果大家都讲规则,就像每个瓶子都直直地放进去一样,大家互不冲撞,给别人留位置,相处就会轻松和谐。”</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爸爸接着说:“你看,这些瓶子如果想出来的话,是完全自由的。”说完就把空瓶子全部拿出来了。</span></p> <font color="#167efb">  接着,爸爸又做了瓶子不遵守规则的示范是,第1个瓶子斜着放入桶内,第2个瓶子放不进桶内,只能斜躺在第1个瓶子上面。然后对雨轩说:“不过,现在的情况是,有个瓶子很有个性,不愿意直直地进到垃圾桶里,它斜着躺进去了。第2个瓶子想进去时发现进不去了。它就用自己的底部去撞击第1个瓶子。这就像你违反了规则,爸爸妈妈和老师会批评你一样。”爸爸一边说,一边用第2个瓶子“哐哐”撞击着第1个斜躺着的瓶子。雨轩听到这里,眼睛一亮,觉得有点道理。<br>  “这时候,又会有两种情况出现,第一种情况是,第1个瓶子受到击,觉得疼了,就正过来并规矩地靠在一侧,那么第2个瓶子和第3个瓶子、第4个瓶子就都可以直直地放进来了。第二种情况是,第1个瓶子不愿意正过来,那么第2个瓶子没有办法,只好歪歪斜斜地躺在第1个瓶子上面。最后,第3个瓶子和第4个瓶子也都只好歪歪斜斜地躺在下面的瓶子上。”</font> <font color="#167efb">看到雨轩点头,爸爸停顿了一下,指着垃圾桶里的几个瓶子问:“现在的问题是,第1个瓶子如果想出来,它能出来吗?”雨轩立刻摇头说:“出不来!”爸爸说:“是的,它自己出不来了!这时候,它要想出来。就必须要跟它上面的瓶子来求情,让它们一个个地让开,它才能出来。”<br>  看到这里,雨轩不禁吸了一口气。爸爸故意把第1个瓶子跟其他瓶子求情的演示做得更可怜了一些,接着说:“这就跟你撒了谎,或是没有按规定完成作业,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会批评你,并且不相信你一样。让你感到痛苦的是,这个时候就算你想改正,也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别人已经不会轻易相信你了!这就像这个被压着的瓶子要一个一个地说服堆在它上面的瓶子一样!其他人不仅不会让着你,还要说那是你自己先犯了错,凭什么还要让着你!”<br>  爸爸的话音刚落,雨轩一下子豁然开朗,他有些兴奋,心悦诚服地看着爸爸说:“老爸,你放心,我懂了!”<br>  从那以后,雨轩的变化很大,他不仅能主动完成作业,而且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和通达了。</font> 这样的情景隐喻能帮助孩子理解各种规则制定的原因和意义。这样的方式不仅解决孩子不做作业的问题,还可以用以培养孩子了解规则、运用规则和制定规则的能力,孩子的管理能力也会脱颖而出,家长们不妨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