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刁河水蜿蜒曲折至邓州市刘集镇和小杨营镇交界的文昌庙村处时,水面宽阔了许多,水流也湍急起来。这在农耕时代自然是极好的农作物产地和水运场所,因此沿这段河北岸的开阔地带便孕育有农耕文明,《邓州志》记载此处是汉代朝阳城遗址,此段刁河上还残存有一座明代古桥——五龙桥。</p> <p class="ql-block">西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华寄为朝阳侯,置侯国于此。”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起,历两汉、三国、两晋至南朝宋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共657年,先后为朝阳侯邑,朝阳县治。</p><p class="ql-block">五龙桥又称岳桥大,位于小杨营镇文昌村刁南河上,是文村昌通往河刁南岸桥厚村的主道要路,始于建明代,御岳史天祐(刘集镇厚桥村岳营人)创建,故名“岳大桥”。相传,当时,河岸北的宋家与南河岸的岳结家亲。因往来不便,由家岳出钱此在建桥砖、石结构。十孔一长50米,宽5米,高3米,桥原身镶五龙,现两存龙,镶桥在的南北两边,头尾西东。桥北有存创建桥该的石碑一通,长270宽62厚22厘米,碑刻额有“大明宛古城穰”六个大字,下刻“岳创氏建五龙桥记”,目前此碑已不复存在,据说是被人盗走贩卖掉了。这座桥是邓市州级文保物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我和几个同事漫步于这座古老的石桥上,恍惚行走于时光的尘埃之中。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叹人生之须臾,羡刁水之无穷。它静默地横跨在岁月的河流之上,斑驳的桥面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我们站在这里,都不禁感慨万千,昔日繁华已逝,唯叹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五龙桥曾见证了多少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昔日,这里是商贾云集之地,桥上行人如织,桥下舟楫穿梭。桥畔的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与市井喧嚣交织成一幅繁华的画卷。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古桥已不复当年的盛况,只留下孤寂的身影和斑驳的痕迹,在风雨中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p class="ql-block">岁月无情,它像一把锋利的刀,削平了古桥的棱角,也削平了人们对它的记忆。那些曾经的繁华与喧嚣,仿佛一场梦境,随风而逝,只留下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思念。我抚摸着古桥的石栏,感受着它粗糙的质感,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听到了岁月的回声。</p><p class="ql-block">古桥下的流水依旧潺潺,但早已物是人非。那些曾在桥上留下足迹的行人,或许已化作尘土,或许已远走他乡。而那些曾经的繁华景象,也如同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我望着远方,思绪万千,感叹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p><p class="ql-block">然而,古桥的存在,却是一种永恒的见证。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尽管繁华已逝,但它依然屹立在岁月的河流之上,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它的沉默,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安详。</p><p class="ql-block">我站在古桥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敬畏。这座古老的石桥,不仅是一座交通的枢纽,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让我们明白,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繁华如何易逝,有些东西是永恒的,比如记忆,比如情感,比如这座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古桥。</p> <p class="ql-block">繁华不在,沧海桑田。但古桥依旧,岁月静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痕迹,去聆听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与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