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有豪情水升烟 敢称世界第一园:美西纪行(黄石)

王延星

<p class="ql-block">凡是有些地理知识和旅游概念的人,大都知道美国有个“黄石国家公园”,知道了之后想去看一看的人也是很多的。小孩子们是想去看动物……年轻人是想亲近那些能带来想象力的山水……而中年人则是想多琢磨琢磨那些多姿多彩的地热现象……之于有了些年资的人士,则对黄石所代表着的人与自然互动过程的兴趣,又多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来黄石旅游,由于每个人的观赏重点和时间安排不同,对目标景观的选择自然也会不太一样。但对最主要的几处景现,大多数人还是有共识的,只要把它们都圈定在行程之内,根据情况再选上几处,也就可以了……如果计划做一个较浓缩的二、三日游,可从公园五个入口之一的西入口(即西黄石镇)进入黄石园区,按顺时针的路线,先往北、再往东去黄石大峡谷,然后再往南,到黄石湖边住上一晚;第二天接着继续,往西然后再往北,从原入口处回到西黄石镇(沿线的景观可参考上图)……</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无论是否自驾,都是需要研究好地图的,因为黄石公园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单体面积最大(约相当于一个半上海)的一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过程中出现变数也是必然的(如动物占道不走,或路况出问题等)……同时,除了上图中的“8”(loop road)字形的主路,园区内也还有一些岔路,而园区内又没有导航信号,所以只有在地图上搞清楚各景点的方位后,才不至于经常东张西望地找路标……当然,要是有熟悉路的朋友负责开车或者参加旅行团,也就不用操这个心了……本图为公园西入口外的西黄石镇,下图为该镇的简介及其历史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西黄石镇在历史上是一条铁路支线的终点站,也是自从有了这座火车站,才出现的这座小镇……黄石国家公园当年的设立,是由三个方面的合力促成的:一是来这里探察的科考人士,他们大都眼界高远,反对生产性开发……二是美国政府,当时也想搞清楚这块土地的真实价值,以便在拍卖时定个好价钱……三是太平洋铁路公司,这家企业也有开发景区、吸引游客坐火车过来旅游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1869年,贯穿北美的铁路通车后,除了运货,当时的人员交流需求并不大,旅游市场还没有形成……为了挖掘旅游资源以繁荣铁路业务,太平洋铁路公司便出资组织了一支科考队,前来黄石地区勘察……这支科考队中的各路专业人士,将发现公诸于世后,引起了对黄石地区更进一步的探险热……而美国政府,在这之后不久也派出了官方考察队。这个官方考察队考察之后,提出了不能任由各色人等随意开发的建议……当时的美国政府,出于多种考量(如不愿意各州把“无主”之地拍卖得太多了等),也正有此意,故在考察队的报告递上去没多久,于1872年就批准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也就此而诞生了……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这座国家公园的建立,已被说成了是美国政府非常高瞻远瞩地做的一件英明得不得了的事……虽然从客现效果看,也可以这么说,但当时美国政府的动机,也并不是有今天说的这么高大上,甚至当时的工作,一度也还是有点敷衍的(没拨一分钱、也没派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在当年的火车车箱上,就已出现过一些介绍黄石风光的照片和广告(见下图中的展版),它们虽然没有今天的广告这么漂亮,但也算是移动性广告的开山之作了……</p> <p class="ql-block">……这座火车站现在早已不用了,老候车室已被改造成了与这段铁路有关的一座历史博物馆,而这座建筑物本身,也被列为了美国的历史遗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已成为了历史文物的一辆老式道路铲雪车……</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出租”马车,也是很讲究的……那个年头,跨洋去欧洲旅游很不方便,尤其是泰坦尼克沉了之后,又吓住了一些人……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众多的美国人,开始选择在本国旅游了……同时,也由于美国国内没有欧洲那种老城、老教堂等历史风情可看,而美国人的自豪感又亟需找到某种国民公认的标志物,故人们就逐渐地把美国中西部壮丽的大自然景观,推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用对自家国土自然风光的崇拜,取代了对原创性不属于美国的那些欧洲文明标志物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这辆老水车是给火车上水用的,那时这里还没有自来水式的上水水喉……</p> <p class="ql-block">西黄石镇的观光(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也就够了),是进入黄石公园前的前戏,如果是从黄石西边过来,一般都是先到此转一转、住上一晚,第二天精神饱满地再开始正式的黄石公园之行……</p> <p class="ql-block">如从公园西入口(西黄石镇)进入黄石园区后,到访的第一处景观,就是“诺里斯间歇泉盆地”了……</p> <p class="ql-block">……这处间歇泉盆地的徒步价值是较为突出的,这是因为整个盆地被划分成了不同地质特点的三个区域,而在它们之间,是有好几公里路要徒步走的……据说世界上共有500多处间歇性热喷泉 ,而其中的2/3都集中在了黄石……也是当年在美国探险队发现了这种大面积的间歇性喷泉后,地质学上才有了“间歇泉”这一学术性的专门分类(之前冰岛等地的那些,全是作为喷泉中的一种偶发现象来看待的)……此地设有一间小展馆(本图中为其正门)设在了这处景观的中心,从这座展馆前后不同的方向,可分别前往不同的区域……下图是这座展馆内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穿过小展馆的过厅,从其后门(本图中远处)出来,是去往其中的“瓷盆地”景观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走到了较高的位置上可以看到,木栈道在这处盆地里被铺设得是很长的……这个区域之所以被命名为了“瓷盆地”,是因为其水面有着陶瓷般的光亮……但这需要有晴朗的天空做配合,若没有湛蓝如洗的碧空,水面是不会凸显出特别的清亮之感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间歇泉盆地的名字,是以黄石公园第二任园长诺里斯(见本图中的照片)的名字命名的。此公应该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任园长,因为原来刚批准设立黄石公园时,国家一分钱没出,也没有派人来,只是由当地一位热心肠的人在这里客串……但他一个人每天也巡查不了几里路,而且全家吃饭还得靠他干活,所以他义务地干了一阵子,也就干不下去了……诺里斯作为第二任园长,是黄石公园历史上第一位有编制、领取国家俸禄的人员。他很尽职,也是他早早就意识到,为了保护性畜和其他食草动物、在采取大量投毒的办法把黄石地区的狼群全给干掉之后,黄石地区的生态平衡一定会出大问题,于是他呼吁要适当保护野狼、不能杀尽杀绝,但当时没有人听……一直到了一百多年之后,人们发现果然被他言中了,美国政府这才通过从加拿大引入狼群等措施,逐渐地恢复了黄石地区野生动植物间的平衡状态(即,止住了因缺少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而导致食草动物种群膨胀得太大、已经快把树啃完把草吃完了的趋势)……下图为他当年曾经用过的一间小木屋。</p> <p class="ql-block">……图中远方冒烟的地方是“黑盆地”……这里的间歇泉全都是不定期喷发的,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其中一处名为蒸汽船的喷泉奉献的,但那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据说喷发时,它是世界上喷发得最高(90米)的……只是老也不喷发的话,从旅游的角度而言,也就不会有特别多的人来这里追捧了 ……</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此盆地三个区域之一的百泉平原,据说那一片地面上有风险、理论上也是不提倡普通游客进入的……但远观还是有几个人开着皮卡过去了,可能是些身份不同的人士吧……</p> <p class="ql-block">……若把这三个分区都走到,那大半天时间就得扔在这里了,所以走到了这个名为翡翠泉的小池子后,也就此打住了……</p> <p class="ql-block">如果从诺里斯间歇喷泉继续往北,还可以经过一处“猛犸象温泉台地”……黄石地区的景观名字,起的是没有什么一定规矩和必然逻辑的。历史上是谁先看到了,谁就可以起名字,而由于人们的文化想象力各不相同,所以也就导致了所起的这些名字,天南地北的非常百科化、彼此间完全没有什么相关性和风格上的呼应🤭……</p> <p class="ql-block">……“猛犸象温泉”在以前活跃的时候应该还挺有意思的,但现在只留下来一些略有雾气缭绕的钙化池……这些钙化池全都属于是热泉钙化池,与中国九寨沟黄龙的冷泉钙化池是不一样的……从观赏角度看,还是冷泉钙化池的色彩更为丰富,光线中的谱系在不同的钙化池中会被折射得七彩缤纷,惊艳得如瑶池仙境一般……而且冷泉里还有不少对水质色彩有着影响的藻类等微生物的存在,即使在阳光不太充分时,池水的色彩依然也是很丰富的……还记得黄龙那里刚开始开发,还没有对普通游人开放,因工作的原因,有幸(1985年)踏着前辈领导人胡耀邦🙏的足迹,就去了那里……当时还能骑着马,沿着山道两边的钙化池,一个池子一个池子地边看边上山……而眼前的“猛犸象热泉台阶”这里,这一大群由热泉钙化池形成的地台,即使是在活跃期,也是烟雾腾腾的,主打的也不是色彩……而至于是不是与远古的猛犸象有什么关系,那就更不太好说了,因为猛犸象是冷原动物,本就是因为气候变暖它才灭绝了的,所以它是不会喜欢温泉的……虽然这个地区也有过猛犸象的化石出土,但具体到这处热泉周围,因其泉水温度和酸度都很高,任何生物体在这种水里,也都是会很快消失的,所以在这位置上也应该不会有化石出土的……很多年来,这里喷热水的泉眼已经基本休眠了,钙化池也早已不怎么发育了……不过来此看上一眼,能与土耳其的棉花堡以及中国的黄龙等钙化池景观做个对比,也是一次不错的知识再丰富……</p> <p class="ql-block">从猛犸象热泉台地往东走,可以在经过高塔瀑布之后,再前往黄石大峡谷……高塔瀑布的水量不大,落差也就是三四十米,它是由于旁边的部分山体上被水流切割而出现了类似小石塔(笋)的形状而得名的……如果在这里加油、吃午饭的话,也可顺访……</p> <p class="ql-block">如果从诺里斯间歇泉盆地,不往北走,而往东直接去黄石大峡谷,也是一种选择。这么走还可以邂逅到大批的食草动物……上图中的这一大片原野,是这条路所必经的“海登谷地”,这个地名来自于当年那支官方探险队的队长、地质学家海登先生,由于这里比北边黑熊少,较为安全,所以他在这里转悠的时间也比较长……如今这里还是野牛等众多食草类动物的主要活动地,可以一边走、一边随时停车下来看看动物……</p> <p class="ql-block">……这种美洲野牛从史前时代,就一直生活在黄石这里……这种野牛看着傻乎乎的、一身腱子肉,但集体行动起来还是很有气势的……它们已被奥巴马的那一届政府,确定为了美国的“国兽”……</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从诺里斯间歇盆地直接过来,还是从高塔瀑布绕过来,都会来到黄石大峡谷这里……</p> <p class="ql-block">黄石大峡谷虽然并不很长,才三十多公里,也并不深,落差也就是二、三百米,但是它却顶着一个“大”字。这也表明,它在美国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文化象征性……这一点很像中国的泰山,泰山不过才一千多米高,但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是有着某种国家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的🙏……黄石大峡谷这里的游客较多,车要停得比较远,再走上一大段路,才能到达那个代表性的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黄石这个名字来自于密西西比河一条支流的河名。古老的印第安人对这条河也是有过叫法的,但现在已无法具体指认了……法国人占据了这里之后,用法语将这条河的名字转译了一下,其中含有“黄”色的意思……美国人买下这里后,就把这条河译成了英文“黄石”河(见上图)……在这条黄石河的上流流域,或许也流经了某些黄颜色的地貌区,但那时人们还没有来到这条峡谷……等到发现、并以这条河的名字命名了这条峡谷后,人们才注意到,这里的山体呈黄色,与这个名字还很是契合的,所以之后也就有人认为,峡谷的名字就是由这条峡谷两壁的岩石颜色而得来的……其实,这个峡谷两壁的岩石,即使是任何其他的颜色,它也还是这个名字……本图是落日时分的黄石峡谷,其所呈现出来的金黄色,还真是非常地夺目……</p> <p class="ql-block">……这条瀑布分为上下两段……由于距离远了点,分割它们之间的那一段平行流过的水面,看上去不是太明显……</p> <p class="ql-block">……黄石大峡谷在美国的文化地理中之所以能占据重要的位置,还要归功于当年那个科考队里的一位画家莫兰,和一位摄影师杰克逊。这两个人当时互相配合,能摄影的地方摄影,不能摄影的地方就画图……他们带回去的作品,效果也是非常震撼的,以至于当年美国国会,还首次动用公款,花了一万美元把莫兰的这张画作(下图)买了下来,挂在了美国国会里……</p> <p class="ql-block">……从今天站在同样的位置看,这里的地质地貌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当年莫兰的这画作,捕捉到了夕阳下、峡谷呈现出金色的时刻(而本人拍照的此时,光线极不理想😭)……当然,之后也还出现了一些略有艺术加工的作品(如下图),其视觉效果就更是強烈了……后者这追求形似而并不完全写实的技法,也很像中国人画黄山的手法,即没有一张画作是和黄山的实景能完全对上的,但人们却都认为画得很好、很传神……</p> <p class="ql-block">……那位摄影师叫杰克逊,是一位大自然风光的深度爱好者了,他先后来过黄石很多次。当政府组织考察队时预算不够,不能给画家莫兰赞助了,杰克逊就强调说,黑白照片的记实效果可以,但美学效果不如绘画……并动用关系游说太平洋铁路公司,给了莫兰赞助……从结果上看,照片确实是最直接的实证、铁证,如果没有他的照片,光靠莫兰的绘画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探险者在人们没有看到这张照片前,就已经多次口述过黄石的地形地貌了,但社会上一直认为那些都是天方夜谭,吹牛的成分大……但如果只有黑白照片,而没有莫兰那幅主色调为金黄色的大尺寸油画(2.1米×3.6米),人们在视觉上产生的震撼也不会那么强烈……应该说,是杰克逊的照片和莫兰的油画共同形成的天作之合,才使人们真正相信,世界上还真有这般壮丽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这位杰克逊还为当地的土著人留下了一些照片,证明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两大印第安人部落,肖肖尼部落和黑足部落才是这里真正的老地主……只不过这两大部族之间互相仇杀得也很厉害,早期来这里的外人,如果跟一方交好、请其带路,另一方人就要搅局追杀,反之亦然……搞得外人在他们两者之间,很难选边站队(这也说明,印第安人的人口减少,他们之间的仇杀也是原因之一,而不能把这笔账百分之百地记在外来人身上🤔)……在整个美国西部,有很多座国家公园,都是由于杰克逊拍了照片、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后,才被确定为国家公园的……这个人的闯劲也是有家庭传统的,他的祖上(其爷爷的叔爷)就是整体美国人的形象“山姆大叔”的原型……从杰克逊的个人成就来看,即使他后来不亲自掌镜电影《乱世佳人》,他也是真正做到了不辱先人👍……</p> <p class="ql-block">……杰克逊当年还进入到了瀑布下方的谷底去拍照……但现在是过不去了,最近处也就是走到本图中的那个名为“美术家之点”的观景台了……</p> <p class="ql-block">告别黄石大峡谷后,在沿着黄石河前往黄石湖的途中,还将路过“泥火山”和“钓鱼桥”……所谓“泥火山”,并不是什么通常意义上的山,而就是一片大大小小的泥浆池。这其中有一个“泥浆锅”,可以重点看一下(见下面二十秒的现场小视频)。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这里喷出的泥浆还很高、声音也大,很有股火山喷发的猛劲,所以就给它安上了这个名字……考虑到黄石湖下面就是一个火山口区,如果真喷发了,这里就会有一座有形的火山出现,而在尚未喷发时,也可以说这里有一座隐身的火山,故而也就不能说这个名字起得太夸张了……</p> <p class="ql-block">……在泥火山区这里,还可以沿着木栈道去看一处名为“龙口”的地下(火山)喷气口。从名字(见下面现场短视频中的牌子)上看,它好像名实不副,但是扑面而来的浓重硫磺臭味,则会让人瞬间觉得,这个名字还是很贴切的 😷……</p> <p class="ql-block">钓鱼桥位于黄石湖湖水出口处的黄石河上,这条河也是野生鲑鱼迴游经过的通道。1937年修了这座桥之后,由于人们在桥上能轻松地钓到鱼,故得此名……后来出了保护政策,不让钓鱼了,这里就变成了秋季鲑鱼迴游时的一个现赏地点……下图是公园里展示的人们在这座桥上钓鱼的老照片(摄于1973年)。</p> <p class="ql-block">从黄石园区的西入口进入,绕北线走到黄石湖这里,基本上一整天的时间就用完了,此时入住黄石湖畔的酒店,将是选择之一。虽然这家酒店(上图)的星级不高(但价格不低且需要早早预约),但是也够用了……住在这里,除了能在水天一色、风光静美的湖岸看看日出日落、寻找一下蛮荒中的天然妩媚,也能节约不少因住在园区外而花在路上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在有些介绍黄石湖的图片中,还有人们在湖上荡舟的场景,但来了之后并没有发现有人玩船,可能是买划船许可证比较复杂吧,也可能是在别的水面才有这种活动而没有看到,因为黄石湖还是挺大的,有将近400平方公里(约等于近200个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p> <p class="ql-block">……虽然事先有准备、但也还是被黄石湖畔八月中旬的低温给上了一课……不但房间里的暖气要打开,而且清晨在湖边转悠,不穿薄羽绒服,也还真是不行……</p> <p class="ql-block">如住在“羚羊木屋酒店”( 位置见本文开篇的地图),第二天的行程就可以从其旁边的“西拇指间歇泉盆地”景区继续……这个景区的名字听起来乡土,但却容易让人们记住它。它是当年的考察人员在看了根据测量而画出来的湖的形状后,认为很像是一只手心向上的手,而这片间歇泉就在这只“手”的“拇指”的西侧,故而名之的……后来官方曾将其改名为“西湾”,奈何民间已经叫习惯了,也就改不过来了……只是从地图上看,这只手也就只有四根手指(当年由于没有航拍,只是边走边测量,约么着画,可能是多画出来了一根手指头🤭)……下图为在这处盆地边缘处看到的黄石湖的西湾。</p> <p class="ql-block">……这处间歇泉盆地就在黄石湖的西侧,图中的虚线是一条环形木栈道。这一大片有多座小的泉眼,每个泉眼的名字,不是来自于某故事、就是根据外观而起的,这倒也方便游人按图索骥、对号入座了……</p> <p class="ql-block">……如这处名为“钓鱼锥”的泉眼的得名就是源自于一则真实的故事。在1870年的探险队的记录中,有一位队员在这里钓鱼,他偶然将一条鱼甩进了这个泉眼,过了一会儿鱼竟然给烫熟了……后来这里还成了黄石旅游的一个招牌景点,并有广告称,如哪位没有在这里钓到并烹饪过鱼,那么他的黄石之旅就是不完整的……当时的公园园长诺里斯,还在这里亲自做示范……但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个火山锥喷发并烫死了一位游客之后,这项活动也就停止了……上图是一张当时的宣传画,描绘的就是在钓到鱼后,现场将鱼放入热泉水中开涮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钓鱼锥”旁边还有一座“大锥泉”,二者很相似,区别是大锥泉的泉眼里有水……这个名字说明这个泉眼的管径很细,像用锥子扎出来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处“深渊池”(上图)也很有名。据说它的水温接近80度,当年的探险队长海登,称这座温泉池“有着童话宫殿般的美丽”……他所说的这种美丽,是指泉池内壁犹如珊瑚般的表面,而这是需要走到近处才能看清楚的……</p> <p class="ql-block">……在湖岸边,还有一对泉眼(湖滩泉),它们一年之中是有大半年在水面之下的,只有湖面水位降低时才会露出头来。它俩也已经有二十多年不喷发了,平时只是冒点热气……</p> <p class="ql-block">……活跃的泉,烟气缭绕,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休眠的泉,则无语横陈述流年……面对这一类的景致(如本图中的蓝漏斗泉等),一般男士多喜欢用“睡美人”、“小仙女等来形容它们,而女士们则喜欢用“蓝宝石”或“翡翠”等来赞美🤭……</p> <p class="ql-block">……在这处“西拇指”景区,还有一座很古朴的游客中心(本图)。这里也是黄石公园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之所以第一个游客中心建在这里,是因为“西姆指”景区是黄石公园诸景中最早出现在报纸上的……当时有一位在黄石打猎的人,他写信给在(当时美国首都)费城的哥哥,详细描绘了“西姆指”一带温泉的奇特,后经他哥哥的推荐,此文被登在了1827年9月27日的《费城公报》上,之后慕名前来黄石的人,寻找的第一景点,当然也就是“西拇指”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包括西拇间歇泉盆地在内,在黄石园区西南角这一大片(见上图),有很多间歇泉,它们还笼统地被划分成为“上间歇泉”区和“下间歇泉”区等……但从观光的角度,就不要管这种划分了,只须找到那几个著名的间歇泉也就行了……在名气大、且活跃的间歇泉名单上,最具盛名的就是“老忠实间歇泉”了……这个喷泉以大约每几十分钟(50至90分钟不等)喷发一次而闻名于世,在现场还有类似航空时刻表一样的屏幕显示, 以方便人们可根据预计的喷发时间,前去观赏……</p> <p class="ql-block">……由于此泉的喷发时间基本上稳定,符合人类社会守时、可信的行为规范,所以人们给它起了这个有点拟人化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的的人们对这此喷泉都是比较喜欢的。人们都是看上了这里开阔的地形,搭个帐篷、养个家畜什么的都合适,也能够看清楚方圆,可以预见到野兽的来临……尤其是这里还有24小时的免费热水,洗洗涮涮的也很方便……上图是1871年杰克逊拍下的、探险队在老忠实泉旁边的火洞河畔露营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自美国人开始开发黄石园区后,1904年就在这里建了最早的一座接待用房,“老忠实客栈”(上图),如今它也是这里最大的酒店,同时这里还建有博物馆和购物中心等,吃吃喝喝都很方便……本图为喷泉东侧的咖啡厅,其结构和建材,都是按照当地的传统房屋架构、以当地的原木为主而打造的……</p> <p class="ql-block">……过去,人们一度还在喷泉附近建了洗衣房,不仅仅是利用热水,而且还利用水的冲击力,来作为天然的洗衣机……只是由于水的冲力太大,很多衣服磨损很快,羊毛织物还好,尤其是棉麻织物,洗冲不了几次就碎了,所以之后人们也就不占它的这个便宜了,因为其他可用且出水温柔的温泉是很多的……</p> <p class="ql-block">……快到喷发时间之前,人们一般都选择坐在近处,等待着围观……</p> <p class="ql-block">……而当一次喷发结束后就没有人围观了……</p> <p class="ql-block">……录了一分多钟的视频,由于离得比较远,没有现场气氛的声音,但能看一下,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老忠实泉不是以它喷发的高度有多壮观而著称于世,而是由于它的定时性,它的间歇在60~90分钟区间(如果一次的喷发量过大,下一次可能要间隔90分钟左右,反之则可能只间隔60分钟左右)……</p> <p class="ql-block">……间歇性热喷泉的形成原理是这样的。它(图中左边的)与普通的温泉(图中右边的)相比,多了几个天然的能储存热蒸汽的地下空间;当地下岩浆将地下水加热后,由于通往地表的管径狭窄及水的重力,地下热水的温度能增高至摄氏374度,成为超级沸水;这些超级沸水在地下空腔内,压力越积越大,直至推动管径内的水顶破上层的水压,一柱冲天……只要地下水来量不变、岩浆的温度不变、地下空腔体的大小不变,这种过程就会周而复始地定时发生……</p> <p class="ql-block">在欣赏完老忠实泉的表演后,还可访问其周围的若干间歇泉。只要跟着人流走,主要的如大棱镜温泉等,是不会错过的……本图是去往大棱镜温泉的人们,正在走过的火洞河河上的木桥。</p> <p class="ql-block">仅就静态的温泉而言,大棱镜温泉是黄石公园中最为壮观的。它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它如三棱镜般能够折射出光的七彩光谱( 所以它也有“彩虹温泉”的别称)……上图为环绕在它一周的步栈道,本图是与它很近的一处“细刨花温泉”。</p> <p class="ql-block">……这座“细木丝温泉”其实也很有风采,只不过离大棱镜太近了……除了有既生瑜何生亮的运气不好外,它的这个名字也专业的有点生僻了,过去木匠用手工(或机器)加工木材出来的木屑(俗称“刨花”或“木丝”),除了引火,还被用做包装易碎品的填充物……这在当年也是一个很生活化的名字,因为这里的热蒸汽升腾起来,丝丝缕缕地还挺像……可现在,早已经见不到这种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大棱镜温泉是世界第三大温泉,直径约110米,深度达50米……由于各种不同的菌藻类微生物对水温的适应不同,所以随着离泉心的距离不同,不同类别的菌藻对地貌产生影响后,所呈现出的颜色也就不同……</p> <p class="ql-block">……大棱镜中心水面的这种蓝颜色,因为是有一种聚球藻类的蓝细菌所致……</p> <p class="ql-block">……从照片中的人与泉池的比例,可以感觉到大棱镜的体量……它的边缘部位的地貌肌理,也是很有质感的一种景观现象……</p> <p class="ql-block">走到了大棱镜温泉这里,黄石公园园区内的“8”字路就算大致走完了一圈,沿途的景观,也算是基本上都拜访到了……从黄石国家公园的西口出来,又看到了西黄石镇火车站的这只大黑熊。彼此挥了挥手,就此别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