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春意,传递温情—记咔乐童画送春联活动

曲径通幽

<p class="ql-block">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辛寅逊或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p> <p class="ql-block">  桃符挽处别龙岁,墨韵飘时贺蛇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农历蛇年的到来。1月17日上午,东山县咔乐童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东山县东南韵书画社协办的“金蛇献瑞、笔墨迎春”写春联送春联活动,用笔墨传递新年的喜悦与祝福,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参与中焕发新生。 </p> <p class="ql-block">  咔乐童画前何画室里,红彩照人,暖意融融。红红的中国结,喜庆盈的“福”字和窗花点缀其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年味的童话世界,无时无刻生动地向在场的参与者传递新春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  “蛇年大吉千家喜,春色满园万象新”“龙腾丰年辞旧岁,蛇迎盛世贺新春”.....一支支饱蘸满浓墨,在横撇竖捺间挥洒自如,或楷书端庄,或行书流畅,或草书奔放,一笔一划尽显书法艺术的魅力与韵味,一幅幅春联在他们的笔下跃然纸上,每一笔寄托着大家辞旧迎新、接福纳的美好愿望,让家长朋友品味不一样的文化年味。 </p> <p class="ql-block">  在现场,东南韵书画社的老师一边书写,一边和学生们讲解春联的书写技巧、文化内涵以及不同字体的风格特点,勉励学生们不仅要写好中国字,还要学好中国文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兴奋地拿起毛笔,小心翼翼地蘸上墨汁,开始在红纸上书写。虽然他们的笔触还略显稚嫩,但那份认真与专注却让人动容。不少家长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加入到书写的行列中来。一时间,咔乐童画工作室里墨香四溢,欢声笑语不断。 </p> <p class="ql-block">  随着一幅幅春联的书写完成,咔乐童画的老师将它们一一晾干、卷起,并亲自送到每一位参与者的手中。接过春联的那一刻,参与者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既提升了学生们学习书法的自信心,又让学生们感受到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更让他们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收到了一份来自咔乐童画的温暖与祝福。 </p> <p class="ql-block">  东山县咔乐童画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专业少儿美术和书法教育。通过教育的启发,进一步培养孩子创意的思考和美感赏析的能力,让孩子在艺术的氛围中表达创作,不断创新。一切为了孩子,良心做教育,东山县咔乐除了每年组织学生户外写生,还设置了每年春节和秋季的中国文化部艺术考级、中国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各种规模的绘画作品展等,让孩子通过美术的视角和书法的气象去认识世界</p> <p class="ql-block">  祥蛇启运,红联迎春。新的一年,东山县咔乐童画将继续秉持初心,用更多的创意与热情,为学生的成长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