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声音不受任何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的兴趣、需求和潜在的成长空间。通过专注认真的倾听,家长们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独特性以及真实想法等,从而为其提供相适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p> 孩子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不管年龄大小,都渴望父母对他们点点滴滴地关注。孩子的每个请求和情绪的背后也都有其原因,很多事在他们看来都不是一件小事。作为父母,最好的修养就是听孩子把话说完,倾听他们的心声,呵护他们的感受。</p> 耐心听听孩子的表达 <p class="ql-block">家长希望孩子乖巧听话,但又经常听不到孩子说的话;家长希望孩子懂事,但又时常不懂孩子的心。童年缺乏父母倾听的孩子,内心情感得不到释放,经常感受到不被父母尊重的感觉,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与他人沟通,逐渐会变得压抑。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认真倾听,会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获取更多的自信和健康发展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大人总觉得自己轻易能看透孩子的想法,打断孩子的话,还有部分家长教育孩子时有一种本能,不听孩子说的是什么,只顾着自己不断地说教,这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拒绝。当这样的情感作用在孩子身上时,孩子就会表现出对家长的不服从、不信任。</p> 耐心倾听、用心记录 <p class="ql-block">当孩子想说话的时候,我们要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全神贯注听他说。比如:家长的眼睛可以跟着说话的孩子转动,很自然地用眼睛表达吃惊或者愉悦。甚至可以用微笑、点头或拍一拍孩子的方式支持孩子,鼓励孩子表达,但千万不要打断孩子说话。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说一句:接下来呢?真是没想到啊!原来是这样啊!当孩子说完话后,父母可以用稍微不同的语词重申一下他刚才所说的,以表示你一直在倾听他的想法。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你在认真听,他的心理就会不自觉地放松,愿意倾诉表达。这对孩子顺利地表达、愉快地诉说都至关重要,能让孩子产生被尊重的感觉,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发展。</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习惯性地以成人的思维看待孩子的行为,而且又没有耐心把孩子的话听完,就难免会出现错怪、误解甚至伤害孩子的情形。作为家长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来推断孩子的行为,更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把事情做完,听孩子把话说完,尊重他,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才是我们要做的。</p> <p class="ql-block">在倾听时,父母更要留意孩子非语言的信息:比如孩子面部表情、语调、姿势等等。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换位思考,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过要记住一点,倾听并认可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必须对这种情绪表示赞同。</p><p class="ql-block">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认真听清楚事情的经过,然后了解在这件事情上孩子做得正确或者错误的地方,肯定正确的,指出错误之处,并且和孩子讨论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样处理。当孩子处于困境中的时候,其实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能够跟他们产生共情,支持他们眼下不良情绪的存在,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情绪。</p> <p class="ql-block">在孩子面前,我们会不自觉就以“过来人”自居,认为自己经历的事情那么多,又读了那么多的书,在孩子面前自己什么都懂。于是,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的烦恼的时候,他们不屑于去听,很干脆地打断孩子、指出孩子的错误、给孩子出主意,这些行为致使孩子非常反感。蒙台梭利说:“永远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很多时候,父母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总是会有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作为父母我们要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有家长蹲下身子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并换位思考,才能真正陪伴、帮助孩子成长。</p> <p class="ql-block">倾听的关键不止在“听”,更在于真诚、耐心地“去听”;不止“听声”,还要做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在内的“听见”;不止“听见”,更要“听懂”。爱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耐心地倾听,轻轻走进孩子纯洁的心灵,让孩子学会表达,才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