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行(三):走进国家博物馆

竹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月6日,来到了位于金边大皇宫北面的柬埔寨金边国家博物馆,走进充满神秘魅力的历史殿堂,了解柬埔寨这个神秘国度丰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由法国艺术家乔治·格罗斯利尔设计的,建于1917 年至 1924 年间,于1920 年正式落成。馆内藏有约15000件珍贵文物,每次固定陈列展出约2000件作品,这些藏品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史前阶段到吴哥朝代的早中晚期,包括石器、青铜器、瓷器及木器四大类展品。其中,不乏精美的石刻和文物,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着高棉帝国的辉煌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博物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砖红色的很恢宏的高棉风格建筑,人字屋顶、雕花门,完全是高棉古寺庙的建筑样式,路边摆放着一些大象、猴子的石像。走进博物馆正门,看到其主体是一座四方的开放式环形建筑,四面通透,中间有一个大天井花园,四周被各种热带绿植环绕,在馆中央建有一座小亭,摆放着从通王城中移过来的癞王石像。周围环绕着四个荷花池,各种热带花卉盛开,水池中的荷花睡莲圣洁芬芳,进入其中顿觉心旷神怡。</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门外的象头神,来自柏威夏寺。象头神是湿婆的小儿子,传说因一场误会,头被他父亲砍下,后来又找了头大象接上去……如今象头神在泰国和藏传佛教中都是财神的形象,很多商人喜欢拜象头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过花园,来到博物馆的内部,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开始浏览。大厅中央立着一尊迦楼罗(Garuda)石像,它是印度神话中的一种巨鸟,是毗湿奴神的坐骑,俗称大鹏鸟,象征着吉祥,象征着威力无穷,象征着忠心耿耿。这也是此次柬埔寨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吉神。</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大鹏金翅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中的藏品数量并不是很多,因其受印度教、佛教影响很大,馆内绝大部分藏品都是以宗教为主题,展品的年份大多在4-10世纪之间,各种雕塑、石刻、绘画、小工艺品等艺术风格别具一格。场馆规模不是很大,两小时左右就可以参观完。</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厅两边长廊的两侧陈列着玻璃展柜,里面摆放着小型青铜雕塑,十分精巧生动。继续前行,进入了陈列大型展品的展厅。高棉风格的佛像或站或卧,身形大小与常人无异。这些佛像都是按常人形象所塑,身形长相都与本地人相似,只是在某些地方会有些许不同,以展示其修炼成果,如长手臂、多手臂等。</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众多佛像中,还有一尊非人神像哈奴曼Hanuman,是一只神猴,也是印度教神话中的神兽,传说它腾云驾雾协助毗湿奴的化身罗摩寻妻,是勇敢机敏的代表,传说它是中国孙悟空的原形。</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林伽,由于印度教认为“毁灭”隐含着“再生”的含义,所以毁灭之神湿婆,大多是以表示生殖能力男性生殖器林伽Linga的形象出现,象征着湿婆在毁灭中蕴藏着的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柬埔寨传统舞蹈仙女舞的分解动作图前,仙女舞的前身是印度教舞蹈,传入柬埔寨时和高棉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仙女舞,是柬埔寨的国粹之一。古时的仙女舞者大多在王室、寺庙中表演,以取悦神灵。为了尊重神灵,她们的穿戴十分华丽,她们戴着尖顶的金帽子,身穿嵌金舞裙,手足也要戴上精美的金饰。</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青铜展厅,这里主要陈列公元7世纪到20世纪的一些小型青铜雕像,一是有著名的来自吴哥寺的神牛南迪Nandi,铜像,这是湿婆的坐骑,也是湿婆神的象征。二是有8个手臂的弥勒菩萨,吴哥时期的弥勒和我们熟知的大肚弥勒形象截然不同。三是有4个手臂的观音菩萨,从佛像造型可以看出,早期的小乘佛教有很多印度教影子。四是有一尊巨大却残缺的青铜半身像,这是四臂毗湿奴神,斜躺的造型很少见,据说全貌可达到6米长,来自吴哥寺庙群的西梅奔。</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神牛南迪,来自吴哥寺,这是湿婆的坐骑。</p> <p class="ql-block">8个手臂的弥勒菩萨,可以看到吴哥时期的弥勒和我们熟知的大肚弥勒形象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4个手臂的观音菩萨,从佛像造型可以看出,早期的小乘佛教其实有很多印度教影子。</p> <p class="ql-block">这尊巨大却残缺的青铜半身像是四臂毗湿奴,据说全貌可达到6米长,来自吴哥寺庙群的西梅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像展厅内分为前吴哥时期、吴哥时期、后吴哥时期。前吴哥时期,最古老的高棉石雕可以追溯到6世纪初,此时期的雕塑素材以毗湿奴为主,湿婆多以林伽linga为象征。这时的雕塑受到印度教浮雕风格影响,开始尝试制作独立雕像,用拱门或衣服、手持物品来作为支撑。吴哥时期的石雕开始去除支撑拱门,雕塑身体是僵硬直立的,面部具有独特的高棉特征:圆脸、杏眼、厚唇和宽阔的眉毛。这里有著名的阇耶跋摩七世像,他是吴哥三神王苏耶跋摩一世和苏耶跋摩二世中最受尊敬的,他建造了通王城以及许多吴哥古迹中的重要寺庙,为了加强神权合一的印象,把自己面容形象雕刻成寺庙顶部的佛像,也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后吴哥时期只有少数红木佛雕像,其他展品还有皇家船舱、皇家骨灰盒、民族工艺品、陶器瓷器等,亮点不多。</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前吴哥时期</p> <p class="ql-block">这组浮雕中央是公元6世纪的八臂毗湿奴Vishnu,手里拿着不同的法器。他的左边是一尊罗摩Rama像,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男主人公,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右边是大力罗摩Balarama,《摩诃婆罗多》里黑天的哥哥。</p> <p class="ql-block">这是来自吴哥通王城癞王平台的阎王Yama像。癞王平台是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因平台顶端有一座没有性别的“癞王”雕像得名。</p> <p class="ql-block">吴哥时期</p> <p class="ql-block">公元9世纪的毗湿奴像,来自巴戎寺</p> <p class="ql-block">梵天、毗湿奴、湿婆,这是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是宇宙的创造者,毗湿奴是守护者,湿婆是破坏和再生的象征。在博物馆看到的很多雕刻都是这三个主神,可以从头饰坐骑来区分是哪个神,梵天的坐骑是孔雀或天鹅,湿婆的坐骑是白牛南迪,毗湿奴的坐骑是金翅大鹏鸟。</p> <p class="ql-block">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骑着孔雀的塞犍陀Skanda,湿婆与雪山女神帕尔瓦蒂的大儿子。</p> <p class="ql-block">大型石雕猴王瓦林和弟弟苏格里瓦摔跤像,题材来自《罗摩衍那》,石雕的神态和动作刻画得非常生动。</p> <p class="ql-block">10世纪末,来自吴哥女王宫的门楣,刻画在红砂岩材质上的浮雕,异常细致精美,这幅题材是《摩柯婆罗多》俱卢之战中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坐在纳迦上的佛像、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阇耶跋摩七世像,他是吴哥三神王中最受尊敬的(另两位为苏耶跋摩一世、苏耶跋摩二世)。他建造了通王城以及许多吴哥古迹中的重要寺庙,为了加强神权合一的印象,把自己面容形象雕刻成寺庙顶部的佛像,也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到了阇耶跋摩七世时期,这位国王开始改信佛教,此时期的雕塑就以佛像和菩萨像为主。</p> <p class="ql-block">后吴哥时期</p> <p class="ql-block">18世纪的木雕猴王哈奴曼像</p> <p class="ql-block">后吴哥时期的红木雕像</p> <p class="ql-block">民族工艺品壁画</p> <p class="ql-block">皇家骨灰盒</p> <p class="ql-block">皇家船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种文化都是独特而珍贵的,各个民族的历史、信仰通过文化来传承。透过博物馆这个展示文化的载体,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两个小时的时光,十分感谢导游小庄的讲解,让我对柬埔寨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