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进化,孩子开花

彭佩珍

<p class="ql-block">20250117奶蜜盐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第78期分享会主持词:</p><p class="ql-block">撰稿人:彭澎</p><p class="ql-block">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大几乎人人知晓又几乎忽略的哲学终极问题,今天重提,在有些人看来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可笑。但太多我们生活中的烦恼,它的解决路径其实就隐藏在这哲学“大道理”之中。然而,今天这个信息爆炸、鸡汤泛滥、众说纷纭的时代,从来就不缺道理。尤其那些泛鸡汤文,往往以其具有的情感煽动性、倾向性、局限性,让人瞬间跌入幻想,有种似是而非的快乐麻痹。</p><p class="ql-block">我年轻时内向自卷、多愁善感,喜欢读诗背诗写诗,现在留存脑海大多是模糊的字句影子了。唯有读过汪国真创作的一篇散文诗《生命的列车》,因为它不仅是对生命旅程有描绘,更是表达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而让我应该很庆幸自己,比较早就读过它。它对我内向自卑性格的改善,起着巨大影响。它告诉我、提醒我、鼓励我,越是有限的生命,越要烟火升腾体验生活的美好,珍惜与家人、其他人的关系 ,乐观、豁达地生活。</p><p class="ql-block">所以,别诧异我在奶蜜盐读书会第一次聆听夏莹会长诵读这首诗时,未来可期的灵魂会被唤醒,蠢蠢欲动跃跃欲试——我们都是这般身临其境,都是如此喜欢诗中强调的那种在旅途中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旅程的终点,因此要珍惜每一个当下,善待旅途中遇到的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以前的我,对作者诗中“执着地希望,在我们大家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还有些心存疑惑。那么,在我退休,进了读书会,结缘贵人夏校,共读《奶蜜盐》后,我对汪诗人的“在终点站与同行者们再次相聚”的期许,便随着张文质老师常说的那句名言:我们要走很远的路,才会遇见一起出发的人”,激发出对《生命的列车》思维突破性理解,从而完整的全面的不由自主的重新燃起生命成长的激情,七年执念于此,精耕细作《奶蜜盐》冷静的、朴素的、经得起推敲的家庭生命化教育哲学理念,把共读当成在生命列车上,余生寻求到的另一种不一样的幸福活法,重养一个新我。​</p><p class="ql-block">对世界有所好奇,于内心才有所沉淀。</p><p class="ql-block">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理解自身,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审视个人与社会及所处世界的关系。《奶蜜盐》可以启蒙引导我们从家庭生活中,学会发现生命成长问题,探索、养成思考的习惯,重新评估生命价值,开发教育智慧。</p><p class="ql-block">共读奶蜜盐,生活日日甜。</p><p class="ql-block">本周我们精读到:《奶蜜盐2》第三章部分:和孩子就事论事沟通,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p><p class="ql-block">张文质老师提出:犯错误是孩子在处理这件事时出了问题,你只能说这个错误有多么严重,但是不能因此就对孩子予以全盘否定,这是父母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态度。</p><p class="ql-block">我们不要简单的指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而是要反思父母到底应该怎么表达对孩子的批评才最有效。我觉得最重要或者说最好的表达,就是你的表达要引起孩子对自己的思考,当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认真的思考之后,也许他会感到羞愧,也许他会自我警醒,也许他会受到深深的触动。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说“你怎么这么蠢”?“你是白痴”,“你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使用这种纯粹的谴责式语言,实际上是对孩子生命的一种否定。</p><p class="ql-block">文中结尾总结:只有使用智慧的语言,提供诚恳的帮助,跟孩子之间进行深入的就事论事的讨论,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p><p class="ql-block">哇,一口气诵读了几段张文质老师原文金句,以飨听众。</p><p class="ql-block">下面进入嘉宾分享时间。赶紧的,掌声响起来,热烈欢迎今晚第一位出场的主讲嘉宾,我们的董班班,董玉梅老师。</p><p class="ql-block">董玉梅: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新元学校高级教师,全国第八届、第九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成员,明霞教师成长联盟成员,第四季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优秀营员,最具影响力教师。《奶蜜盐》共读指导师,第四期奶蜜盐共读指导师班主任,两期线上,第十五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线下学员,也是山东济南奶蜜盐读书会的创建者。今晚她的分享话题是: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时间大约五十分钟左右。</p><p class="ql-block">精准时间管理,精彩把控人生。感恩玉梅老师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分享。正如董班班所愿,将奶蜜盐分享给更多的家庭,让更多的父母陪伴孩子精神成人,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p><p class="ql-block">其实接到玉梅老师今晚分享的这个话题,“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我就一直处于特别共情状态。无他,同为母亲,感同身受。也佩服董班班不愧为是一个每天都有底气谈奶蜜盐的人。比如她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调整转化和孩子的关系,努力的学习奶蜜盐,用最真诚的态度,去感化孩子,取得了“现在她和儿子关系,稳定和谐,很多事也不需要再教育”的巨大硕果。</p><p class="ql-block">而她最后说,也道出我的心声:我真的很感谢自己选择了奶蜜盐共读指导师的学习,让我在自然而然地过程中将奶蜜盐理念融入其中,我和孩子之间又能和谐共处,一定不是作为母亲的权威而是真正的关系在前,教育在后,或者说关系在前无需教育!</p><p class="ql-block">第二位出场的嘉宾是来自江苏省淮州中学的教师王云春老师。</p><p class="ql-block">记得一周前,我发文云春老师,提醒她参加17号晚七点的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第78期分享,次日收到她的回复,我很开心很庆幸。后来要上报照片简介主题,她因 期末考试改卷监考没来得及做,正当我忐忑不安时,今早传来她的喜讯:我已经准备好了!接着,照片、简介、主题过来,寥寥数字,无疑与我天籁之音,一颗期盼心终于安定下来。借此,也让我有机会再次跟王老师及所有应邀而来留守群担任分享的嘉宾蜜友们说声,“谢谢您”!感恩您大爱无疆,奉献无限!现在,热烈的掌声请出王云春老师上场分享。</p><p class="ql-block">感谢云春老师精彩分享。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的行为问题往往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原件出了错,复印件肯定出错。所以要改变孩子,首先父母自己要改变做事和说话方式。云春老师“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话题出发,来阐述教育的核心在于用优雅的态度和温柔的语言引导孩子。案例生动形象,分析入情入理,奶蜜盐味儿很浓,表现了一个奶蜜盐共读指导师应有的水准,也彰显出云春老师深厚的教育功底。</p><p class="ql-block">第三位压轴出场的分享嘉宾是河北唐山的付东伟老师。</p><p class="ql-block">付东伟,唐山市开滦第十中学教师,倾心一线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十九余载。唐山市路南区名师,唐山市市级骨干教师。《奶蜜盐》共读指导师6班学员。张文质老师的忠实粉丝。</p><p class="ql-block">我是在参加共读指导师六班复训时因为几次荣幸拜读到她的学习心得,而深深被东伟老师的学习力践行力感动。我毫不犹豫诚邀她来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我相信她闪耀的热情会带来灼灼其华效果,如她的生活寄语:怀着一颗柔软的心善良地生活,散发一缕光,温暖而有力量。</p><p class="ql-block">今晚付东伟老师分享主题是:父母进化,孩子开花。大家掌声欢迎。</p><p class="ql-block">感谢东伟老师精彩分享。这又是一堂不可多得的奶蜜盐实证课。东伟老师刚才分享她女儿的成长经历不正是印证了张文质老师所言:父母要时刻记得,你是在教育孩子,而不是要伤害孩子;你是在批评孩子,而不是要羞辱孩子;你是在对孩子感到不满,而不是要让孩子产生绝望。基本的教养,既是父母教育的边界,又是父母在言语跟行为上的示范,这种示范才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帮助。</p><p class="ql-block">她不仅自己读奶蜜盐,还把她家先生影响一起共读奶蜜盐,妥妥构建了一个奶蜜盐生活之家:首先我们要在情绪表达上给孩子示范和榜样。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无条件接纳孩子。当然这个接纳指的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行为。父母情绪稳定,这是最基本的教养。同时,对于孩子的教育,夫妻关系的和谐是整个家庭最好的风水,让爱在家庭中流动,是最核心的教养。</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奶蜜盐故事分享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热辣滚烫鲜活的生命个体,当我们看见、筛选,而后共鸣、触动,意犹未尽,时间就来到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了!亲爱的蜜友,母性的满足,智性的启迪,灵性的激扬。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团,一个国家……积极的力量,唤醒沉睡的麻木的灵魂。无任您遇到什么家庭教育难题,我们读书会留守群始终陪伴着您,与您并肩而立。</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成长黄金期只有几年,来日虽方长,但再多的金钱和物质,怎么弥补得了孩子曾经缺失的爱的陪伴?所以把孩子带在身边吧,实在不行,也做好远程陪伴,拿起手机每天和孩子视频,听听孩子的声音,看看孩子的气色,你追踪的热切目光,胜过你给孩子的任何物质补偿。</p><p class="ql-block">再次由衷感恩夏校创建的这个平台;</p><p class="ql-block">感谢董玉梅、王云春、付东伟三位老师的精彩分享;</p><p class="ql-block">感恩为留守群默默付出的所有志愿者;</p><p class="ql-block">更感谢感恩群里蜜友的热切陪伴和积极互动。</p><p class="ql-block">最后,热烈祝贺奶蜜盐读书会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第78期线上分享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下周五我们再见哦!</p> <p class="ql-block">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主讲嘉宾:董玉梅</p><p class="ql-block">书有光,读最美,越分享越成长。今晚我分享的主题是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其实这个主题在生活中我会经常想起,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触及到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能很少去想这背后的深意,读了奶蜜盐,张文质老师的话常常会引起我的思考,所以我终于想去讨论一下这个话题了。</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结合具体事例来谈,现在正好是寒假即将开启的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的成绩引起亲子关系亲密或紧张,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不仅是成绩,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这个主题有关,比方说在幼儿期如果我们能够给予孩子充足的奶蜜盐,那么你和孩子的相处就会比较容易,因为好的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就是小幼儿我们如果用欣赏的眼光,无条件的去爱他,那他基本上是可以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就是那些小不点,当我们笑眯眯的充满爱意的,也就是带着奶和蜜去陪伴孩子时,小幼儿也会回报给我们快乐的笑脸,超级治愈的笑声,但是我们板起脸来对待他们时,那他们也会哭给我们看,就别提教育了。家庭关系好的,亲子关系好的,这个孩子的成长基本没问题。</p><p class="ql-block">而说到学习这一块,还是要谈到最重要的关系,如果你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而非功利性的教育,每天没有成吨的说教,孩子的成长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也就是首先我们要去接纳或者说悦纳孩子,而不是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家长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表现。你是因为孩子成绩好了而喜欢自己的孩子,还是无论这个孩子成绩如何你都喜欢他呢?如果你是后者,那你放心,你的孩子成长不会有大问题,成绩也会有所提升。当然我们这个群里的父母都是学习奶蜜盐的父母,相信大家在不断践行着奶蜜盐理念,也相信你们和孩子的关系会越来越好,奶蜜盐宝贝一定错不了!你想想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家庭关系才发生了改变。凡事向内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p><p class="ql-block">而在生活中也是,如果你和孩子保持着亲密的关系,那你的生活同样不需要教育,因为孩子长大后并非没有问题,反而会更加尖锐,所以好的关系更加重要,我是深有体会的!22年我的情绪有点不稳定,和孩子本来非常好的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可以说当时我很痛苦,也很后悔,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调整转化我们的关系,我努力的学习奶蜜盐,用最真诚的态度</p><p class="ql-block">去感化孩子,现在我和儿子关系比较稳定和谐,很多事也不需要再教育,所以我真的很感谢自己选择了奶蜜盐共读指导师的学习,让我在自然而然地过程中将奶蜜盐理念融入其中,我和孩子之间又能和谐共处,一定不是作为母亲的权威而是真正的关系在前教育在后,或者说关系在前无需教育!</p> <p class="ql-block">从孩子身上看自己</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王云春 </p><p class="ql-block">对孩子失望时,父母常会说:“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孩子?”“除了睡觉和打游戏,你还干什么了?”“就知道玩,知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p><p class="ql-block">甚至出现更加恶毒的话语:“你怎么那么蠢?”“我就没见过像你这样蠢的人。”“笨死了。”</p><p class="ql-block">这些语句往往出于本能,不加思索,张口就来的。因为压抑不住怒火,就一边骂一边数落,语气上往往很急促,声音会特别大,动作也很粗鲁,眼睛里似乎要喷出火来。这种带着人格侮辱与否定的话语,充满了对孩子的否定,是粗暴且有非常强的杀伤力,似乎孩子犯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p><p class="ql-block">如果借助这些话语思考错误的教育方式来自何处,就会在教育下一代上形成一个阻断,也许会造福一代人甚至几代人。</p><p class="ql-block">这些错误的教养方式多半来自于上一辈人,家长一生气就会带着讽刺与挖苦,当讽刺也解决不了时,就动用棍棒。常见的祖传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1)以讽刺挖苦为能事,比如孩子刚学自行车时,往往东倒西歪,因为把握不好平衡的力度,家长一着急就训斥:“蠢死了,连个自行车都学不会,还有什么用?”</p><p class="ql-block">(2)没有学会信任孩子,处处怀疑,时时防范,“昨天我不在家,你又玩手机了吧?”</p><p class="ql-block">(3)一旦愤怒就骂人,男性常借助酒劲发疯,撒泼打滚;女性则鼻涕眼泪齐上阵,边哭边说。</p><p class="ql-block">(4)如果孩子喜欢察言观色,一旦发现父母生气、形势不妙,或跑路或讨饶;而脾气犟的孩子则坚决不服软,除非你把我打死,否则别想让我屈服,甚至口里喊着“有本事就打死我。”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往往更加生气,连带旁边拉架的一起骂,这个场景像极了《红楼梦》里贾政暴打宝玉,气急了的父亲还不允许任何人劝,且越打越狠,打断棍棒是常有的事。</p><p class="ql-block">(5)打完之后,自己又会后悔与自责,但父母的威严不能少,道歉的事情是不能做到的,弥补歉意的最好方式是讨好,或买好吃好喝的,或答应孩子出去玩,甚至直接给钱。用这种方式来教养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肆无忌惮。</p><p class="ql-block">以上的教养方式从上一辈传到下一代,如果任由惯性思维,从不反省从不不琢磨如何改进的话,只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上演旧日的“故事”。智慧的家长则要去思考如何才能更智慧,更人性化?要去思考怎样表达更有效?</p><p class="ql-block">自我反思型做法:这是爸爸妈妈的错,错在没有学过怎样教育,总想着帮忙却苦于没有办法,也不去考虑你的感受;也许自以为正确的方式不但没有帮到你,还会给你带来困扰;有时候对你期望太高,没有设身处地从你能力本身出发;我得重新思考一下与你沟通的方式了,我们的目标是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爸爸妈妈常常喜欢打压,而没有夸奖与肯定,也会让你很受伤啊!</p><p class="ql-block">尊重而平等地做法:有一种冷叫父母觉得冷,只要自己觉得冷就希望对方也多穿点,“要是感冒了可没人照顾你”。更智慧的说法是:“天气预报说白天都零下呢,我戴手套和帽子都感到冷,你看要不要多穿点啊?”</p><p class="ql-block">引发思考的方式:寒暑假来临,家长看到孩子不学习就会着急,常常用最直接的方式——你把时间规划一下啊!赶紧学习去,不要一直玩。孩子往往这样回应:“我起床你们还没有起床呢。”家长会采用攻击的方式:“你要不是去打球的话就不会早起。”孩子回应:“我又不是天天打球,放假了还不能睡个懒觉啊,天天就知道催学习学习,一年学到头不累啊!”……</p><p class="ql-block">你来我往陷入权力争斗中,不但不利于交流,反而让矛盾更加激化,不妨采用引发思考的方式、采取尊重的口吻:“你觉得怎么安排假期才合理呢?”“你看,怎么规划能有张有弛?”“爸爸妈妈也主张假期既要学得扎实也要玩得开心,身心放松才能效率高,对吧?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样?”</p><p class="ql-block">具体描述性地表达:“昨天我开了一天的车,感觉很累,明天可能起不来,你可以自己起床做饭吗?”“滑雪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让屁股先着地,不要用胳膊撑地,人多的地方要避开,专注点。”</p><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时候,父母尤其需要学习,父母要时刻记住:你是在教育他,而不是伤害他;你是在批评他,而不是羞辱他;你是在对他感到不满,而不是要让他产生绝望。基本的教养,既是父母教育的边界,又是父母在言语跟行为上的示范,这种示范才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帮助。</p> <p class="ql-block">父母进化,孩子开花</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付东伟</p><p class="ql-block">各位蜜友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河北唐山,是一名有着20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然而作为妈妈,上岗19年,持证才不到一年,母亲角色的规范化培养还在路上。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父母进化,孩子开花。</p><p class="ql-block">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思想,源于张文质老师在《奶蜜盐2》第三章中写道的那句话:爱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一和孩子就事论事沟通,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p><p class="ql-block">回忆陪伴女儿的成长路,对于张老师的这句话,我深有感触。</p><p class="ql-block">第一点我想分享的是,父母缺乏无功利的爱,只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往往不会就事论事的沟通。女儿上初中的那三年,我往往把糟糕的、不能接纳的自己投射在孩子身上,缺乏了真正的爱。作为老师妈妈,我的许多同事似乎也经历了类似的痛苦。常常担心孩子不够优秀,丢了自己的面子。</p><p class="ql-block">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教育好,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呢?于是,常常处于焦虑状态。当我工作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时候,女儿笑容满面的向我跑来,叽叽喳喳和我说她的喜怒哀乐时,我很敷衍的应和着;当我为了讲好公开课废寝忘食,甚者占满周六日,女儿想要和我一起玩耍时,我决绝的甩开孩子的手说“别烦我,妈妈忙着呢,去、自己看书去、做题去”。更有甚者,女儿考试失利时,我不是耐心的和孩子站在一起分析问题,而是“陈谷子、烂芝麻”责备孩子没有好好复习……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也看不到最难过的那个人是孩子,不是我。女儿真的如我所愿,变得“文静”了。不再有奔向我求抱抱,不再有拉着我的手求玩耍,真得是静静地不再烦我了。此时的我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反而变得“变本加厉”,一面沉醉于孩子的“文静、乖巧懂事”,一面又力求孩子“卓越”。在这样的“魔咒”的驱使下,孩子越来越静,我的情绪却依然常常崩溃。甚至有一段时间,我和孩子的爸爸在教育孩子上,互相批评、指责、抱怨的语言似乎成了“家长便饭”。</p><p class="ql-block">张老师说过:夫妻之间如果经常发生矛盾,作为一个孩子,无论男孩女孩,他往往会站在弱势这一边。的确,我俩感情的不和,导致女儿陷入到了三角化的关系中。我俩还经常迁怒于女儿,孩子就会越来越压抑自己的情绪,看我们眼色行事,成绩越来越优秀,和我们的沟通越来越少,我喜欢的、认可的她和我聊,和我的理念有冲突的,女儿就在我们面前只字不提。但在大家眼里,我女儿一直是一个阳光自信、品学兼优的孩子。特别是女儿顺利考入市一中,成绩的优秀掩盖了家庭教育中“蜜”的缺失,最可悲的是,当时的我完全没有意识到。直到疫情的网课,我仍然奉行“严防死守”政策,监视孩子上课,控制手机使用,甚至是同学之间的交往。直到在女儿求学路途中遇到波折的时候,孩子突然告诉我她手抖、呼吸困难、不想考试……这时我才意识到,孩子出现了情绪问题。</p><p class="ql-block">我开始了系统的家庭教育的学习,一年后在夏莹校长的直播间遇到了张老师的《奶蜜盐》这本书,深入读这两本书才发现,我花费大价钱学习的家庭教育课的课程,在张老师的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并深深体会到生命化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尤其是我们这一期讨论的四个问题中的: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尤其需要教养。这一点,我有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p><p class="ql-block">刚才我分享的女儿的成长经历不正印证了:父母要时刻记得,你是在教育孩子,而不是要伤害孩子;你是在批评孩子,而不是要羞辱孩子;你是在对孩子感到不满,而不是要让孩子产生绝望。基本的教养,既是父母教育的边界,又是父母在言语跟行为上的示范,这种示范才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帮助。</p><p class="ql-block">我的启发:首先我们要在情绪表达上给孩子示范和榜样。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无条件接纳孩子。当然这个接纳指的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行为。父母情绪稳定,这是最基本的教养。同时,对于孩子的教育,夫妻关系的和谐是整个家庭最好的风水,让爱在家庭中流动,是最核心的教养。听到过最形象的一个比喻。孩子就像是一艘宇宙飞船,家就是地面指挥系统,父母就是指挥和副指挥,当地面指挥系统中指挥和副指挥一直在争吵,飞船只能自动返航,否则它怕随时都会失事。</p><p class="ql-block">尤其是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爸爸是给力量的。我一直在思考,张老师正是一位主动参与家庭教育,并倡导: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我不去评价张老师的女儿优不优秀,但我可以肯定的说,张老师的孩子一定很有力量,因为父爱一直都在。正如我们都耳熟能详的那句话: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夫妻越和睦,孩子的生命力越积极。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给孩子的是温暖,而父亲是榜样,给孩子的力量和自信,父亲全情投入的陪伴,是对孩子最美好的富养。</p><p class="ql-block">这如泰戈尔的诗《用生命影响生命》我的学习,带动了我老公的学习,他也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女儿又恢复了积极的生命状态。父母进化,孩子开花。我家女儿今年上大一啦,许多父母都会说,孩子上大学我们就完成任务啦,子女上大学的家长都是一流的家长啦,是这样吗?张老师强调的“做够好的父母就是做孩子一生的贵人”,就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我和老公学习后,孩子爱笑了,在大学担任班长和团支书的职务,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每天都会和父母有互动,有说不完的话。正如张老师说的:父母是孩子的命运,孩子终究也会成为父母的命运。</p><p class="ql-block">父母进步,孩子开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