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学习札记(6)捕蛇者说

虎踞龙景

<p class="ql-block">题解:</p><p class="ql-block"> “说”一是种文本,叙述兼议论。“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作灵活跟现代杂文大体相似,通常以小见大,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所说的“托物寓意”。</p><p class="ql-block"> “ 托物寓意”是一种体裁,“说”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马说》即谈马、论马。比如此类文章有《龙说》、《师说》、《爱莲说》《捕蛇者说》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唐代中期,当时藩镇割据,战乱频繁,官吏横征暴敛,增加赋税,大地主乘机兼并土地,百姓生活困苦。柳宗元等提出“轻徭薄赋”…;《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湖南零陵)时(唐宪宗元年)所作,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p><p class="ql-block"> 柳宗元贬地永州是当时蛮荒落后之地,他的官职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他在永州住了将近十年,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才被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取得显著政绩。但因怀才不遇,心中怨愤,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讲述了永州之野产异蛇,这种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而这种蛇<s>的</s>毒液,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通过捕蛇者蒋氏的自述,展现了中唐时期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蒋氏一家三代为了免交赋税,冒着生命危险捕捉毒蛇,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们仍然选择这种方式生存,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捕蛇虽然危险,但可以避免更重的赋税和官吏的凶暴。这个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蒋氏一家的遭遇,柳宗元向读者展示了在苛政之下,人民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艰难选择,以这些选择背后的无奈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文章深沉曲折,波澜起伏,通过叙述异蛇之毒,捕蛇之险,官吏征税之狠,最后点出“赋敛毒,有甚是蛇者”的主题思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捕蛇者说》全文共分三段:</p><p class="ql-block">第一殷:永州人,捕捉毒蛇状貌,捕蛇缘由,先说明蛇毒之剧舆特殊的医疗功效,为写下面“太医聚蛇,永人争相捕蛇”作辅垫;全段交代故事的背景,也为下文写蒋氏三代的遭遇作序,为主旨的揭示初步蓄势。</p><p class="ql-block">第二段:叙述蒋氏三代捕蛇的痛苦经历和永州人民在重赋压榨下“非死则徒”的悲惨遭遇。为写“余悲之”并提出“若毒之平”建议埋下伏笔。</p><p class="ql-block">第三段:写作者的同情、提问和建议,通过蒋氏以自身遭遇与乡邻的处境对比,用事实证明了苛政之毒甚于毒蛇猛兽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作理论依据,并用铁宕笔法笔法,先疑后信。至此,铺垫已够,蓄势已是,于是水到渠成地点破全文主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横征暴敛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p> <p class="ql-block"><b>  柳宗元通过这个故事,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捕蛇的危险与赋税之苦相对比,以此来反映社会的黑暗面。文章笔峰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