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乐:冬之思</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作者 韩雯雯 段海燕</p> 写在前面的话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艰苦岁月磨砺了青春年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悲壮历史承载着无限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带你走进一个消失的兵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往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我教野战部队打隧道</span></p><p class="ql-block"> 韩雯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我大学毕业后,因学的是铁道系桥隧专业,就分配到了铁道兵第五师作训科任技术员。五师由鹰厦线转战贵昆线,驻在云南省宣威县城。1958年8月,昆明军区某师抽调W团到宣威县配合铁五师修贵昆线。W团是由战斗部队转为工程部队,担任贵昆线且乌隧道工任务。</p><p class="ql-block">接到任务之前,W团在云南省的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交界处担剿匪任务,接到任务后立即撤回军营等待命令。当<b>时全团上下连铁道兵这个兵种</b>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对铁道兵性质和任务的了解,只知道是配合铁道兵修铁路。他们接到命令后,马不停蹄一路行军赶到目的地——宣威县且乌隧道施工现场。</p><p class="ql-block">为了使W团很快掌握修路的基本知识,师政治部干部科找我谈话要我去W团作训股任土木工程技术员。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虽然人伍时间只有两个月,但懂得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我无条件地接受了调动任务。第二天,我带着行李和专业书,乘坐大卡车,一路颠簸到达了目的地——且乌隧道现场。</p><p class="ql-block">且乌隧道现场,只有离隧道进口处三公里处有一个小村庄,周围都是山,无公路,无住所。团部就住在这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里。既没有民房,也没有临时房,只有几顶单帐篷。当天晚上只好搭起帐篷住下来,我们六名女同志住在一顶帐篷里。床铺是用干松毛垫底,上面铺上褥子、床单,这就是我有生以来过上的第一次野营生活。</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起床后,男同志上山砍树,女同志平整地面,经过大家的努力,一星期后,建起了临时宿舍和办公室。房屋顶上盖的是油毛毡,周围用树条夹起来,糊上泥巴,这就是营区。W团三营十连抽调一个排帮助团部修建厨房、厕所,接水源,还平了一个简易的篮球场。基本住所安排就绪后,我每天步行三公里去三营培训技术骨干,主要讲解桥涵隧道、线路的施工方法和要求。这次培训,作训股长让我担任主讲,要求是:让听课人员听得懂、记得住、易操作。上述要求对我这个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讲是一次新的实践。刚开始,我有些顾忌,怕讲不好。经过一个星期的实践后,我就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地讲解打隧道、修线路须具备的条件和应注意的事项。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参加学习的干部战士基本上掌握了打风枪、支撑模板、打混凝土、抄水平仪等方法。这就是我这个女大学生分配到铁道兵五师第一次执行任务的尝试。准备工作就绪后,9月1日,师长、政委带领机关有关部门前来检查、评估,并下命令正式向且乌隧道开战。</p><p class="ql-block">且乌隧道全长二千五百六十五米,是贵昆铁路的第二大咽喉,要求 1959年10月1日全线贯通向国庆十周年献礼。</p><p class="ql-block">按十二个月计算,每个月要支撑洞二百一十三点七五米。这对W团来讲是一个新的考验。且乌隧道地质状况是黄土松石混在一起,易塌方,打一米必须支撑一米,否则无法掘进。</p><p class="ql-block">担任主坑道开挖的是九连,该连解放战争时期被授予 “老虎连”称号。</p><p class="ql-block">我被分配到该连作技术负责,这个任务对我这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正面开挖隧道时,我要指导战士们打风枪、装炸药、放炮、撑掌子面、支模板、打混凝土、抄水平仪等技术,决不能出现偏差由于技术人员少,我们每个技术人员每天要跟一个半班作业(十二小时)。</p> <p class="ql-block">虽然全体指战员在主观上作出了努力,但当月只完成七十米的进度,离月平均进度还差三分之二。担任主开挖的九连,发扬了战争年代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认真总结经验,衔接各个工序,在我们技术人员的具体安排下,完成月进度指标逐月上升,最终到1959年3月达到了月进度三百米。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铁道兵领导得知消息后发来贺电,全体参加施工人员听后备受鼓舞。我这个负责开挖的唯一女技术员也荣立三等功。作为一个女技术员,当时条件是比较艰苦的,加上物资比较短缺,但我还是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得了九连全体指战员的好评。</p><p class="ql-block">1959年8月,铁道兵在北京召开群英会,参加施工的全体指战员一致推荐连<b>长吴体亮、班长高喜觉和我出席群英会。会上我们受到了军委领导、铁道兵领导的亲切接见。这是我这个女大学生人伍以来最难忘的一件大事,永远铭记在心灵中、脑海里</b>。</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且乌隧道于1959年9月全线贯通,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任务,再次受到上级党委的通报表扬。回想起到W团工作—年多来,有喜亦有悲。喜的是我由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入伍到了铁道兵,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得到了锻炼,成为一名工程技术管理干部 ; 悲的是我们一道去W团工作的技术员张晓华同志,在一次塌方中因来不及躲让不幸牺牲。她入殓时,我亲自给她擦去脸上的尘土和血迹,佩穿新的军装和领章、帽徽,鸣枪为她送别。她是我的好战友、好姐妹,我永远怀念她。至今她走了半个世纪,陵墓仍然在且乌隧道进口处的右山坡上,遥望着来往的列车。</p><p class="ql-block">1960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W团部分干部战士,归建到昆明军区组建工程兵团,我是铁道兵五师派去的,仍回五师作战科任工程师。后来因工作需要又调铁道兵十五师参加北京地铁建设,现已退休。</p><p class="ql-block">但贵昆铁路、成昆铁路两条干线,“穿岩透壁洞复洞,跨谷飞空桥又桥,一洞一桥千万险,铁兵之魂逞英豪 ” 的情意永远抹不掉,仍留在我心中。我已进入老年之列,当乘坐火车飞奔在大江南北时,视野开阔,心情豪放,深感骄傲欣慰。</p> <p class="ql-block">原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韩雯雯,1958年8月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铁道系桥隧专业。曾任铁五师作训科技术员、工程师,铁十五师七十三团技术股副股长。完成此文后,于2011年11月病逝。</p> <p class="ql-block">泉水叮咚(天津):</p><p class="ql-block">在喜迎蛇年来临之际,以此美篇深深怀念为祖国铁路建设而牺牲的烈士和施工中负伤的残疾军人。</p><p class="ql-block">祈福 韩雯雯工程师您在天堂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