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民间刺绣针法简单,会用针就会绣花。但是秀出秀出门道绣出精品,还得要使心灵手巧之人,这种人才比较难得。一般一个村庄也就是一个两个真正的高手,几个村庄才会出一个,这样的绣娘可以说是天选之材。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沂水县高桥镇,高手比较集中,但是顶尖的人物也是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高桥手绣的几个系列,其实每个传承人都会做,但她们又各有所长。走出高桥看高桥手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走进高桥看高桥手绣,又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这里我们介绍两位高桥手绣的非遗传承人——“老虎奶奶”和“荷包姐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荷包姐姐</b></p> <p class="ql-block">我们最先认识的是荷包姐姐杨青梅。1971年出生的她有些瘦弱单薄,但内心却积蓄着巨大的能量,让她的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杨青梅会绣制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但在他的手绣工坊里,我们见到的最多的还是香荷包,她绣的香荷包色彩艳丽,造型夸张,是个名副其实的“荷包姐姐”。</p> <p class="ql-block">荷包姐姐的母亲也是当地有名的能工巧匠,她绣的枕头、门帘到集上售卖,非常受欢迎。在母亲的影响和指导下,荷包姐姐也爱上了绣花,和母亲一起袖枕头,门帘,门帘儿,鞋垫子等等,慢慢成了高桥手绣的代表性人物。她绣的花在布上又像是飘在布上,非常灵动。</p><p class="ql-block">荷包姐姐绣花很有天分,但他的成功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荷包姐姐说每到过年的时候,绣花的人都要到大集年画摊上看一看,对比自己的绣的花,看看哪里不一样,怎样绣更好看?在绣花的时候必须要心静,绣牡丹的时候,心里就想着牡丹花开艳丽的样子;绣凤凰就想着凤凰翩翩飞来,是花儿吸引过来的,绣鲤鱼就想着鱼儿游动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绣,就绣的好看,那些花鸟也又有了灵性,有了灵魂。</p> <p class="ql-block">我们见到荷包姐姐绣的老虎枕。老虎的眼睛是是由五层布组成,眼睫毛也是一层一层,一根错一根,就像栽树一样,横竖成行,斜着也成行。本来觉得她绣的布老虎已经够好了,不过她说绣老虎最好的人是解祥芳老人,她绣的老虎是活的。因为他的介绍,我们又认识了“老虎奶奶”——解祥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老虎奶奶</b></p> <p class="ql-block">老虎奶奶解祥芳,1953年出生,已经70多岁,她是老一代高桥手绣代表性人物,很多作品都被一些大学,博物馆收藏,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老虎奶奶会绣各种各样的花,但是最出名的是她绣的布老虎,水平无人能敌。老虎奶奶说在农村小孩子出生以后,女性长辈就会绣一个布老虎送给他,希望他能够长得虎头虎脑,健康健康,驱邪避难。以前没有钱买玩具,小孩子的玩具都是妈妈给缝的。到现在高桥手绣的布老虎已经经历了三代,第1代的布老虎非常简单,只有一个老虎的形状;第2代布老虎,更加注重面部的刻画,贴布、手绣都得到应用,已经有艺术品的味道了;到了第3代,装饰更为繁杂,到了收藏品级别。老虎奶奶的布老虎作品就是收藏级的,被很多博物馆收藏,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在老虎奶奶的眼里,这些布老虎不是玩具,而是她的孙儿,她细心的照料他,装扮他,为他穿上好看的衣服,带上好玩的玩具。还在老虎身上绣上五毒的图案,在老虎尾巴里缝上朱砂以辟邪,完全是把他当成孩子。</p><p class="ql-block">老虎奶奶的布老虎,京味十足。头上装饰的金碧辉煌,眼睛黑白分明一层一层绣制,炯炯有神,虎虎生威。还像京剧老生一样有髯口,彩色胡须仿佛要飘起来。有一次老虎奶奶在电视上看到京剧武生身后的背旗很漂亮,威风凛凛,就琢磨着给自己的布老虎也弄一个,经过几番尝试,布老虎终于有了自己的背旗,那小老虎好像也特别开心,老虎奶奶别提多高兴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她绣花绣的好,很多亲戚朋友都请她帮忙绣枕头绣门帘等等,最后送一些点心表示感谢,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别人吃不饱饭,她家的点心吃不完,老虎奶奶用一双巧手,解决了家庭的温饱问题。长期的低头劳作,让她的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老虎奶奶说,绣花不是蜻蜓点水,每一针都要用力,一针的功夫也不能少,看似轻松,其实也是很累的。</p><p class="ql-block">老虎奶奶在医院退休,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女人是没有退休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农村妇女,就没有闲时候。农活要干,家务活要干,孩子要看。做手工活就是在农闲时期做,就算休息。长期的辛苦劳作,年纪大了就会腰酸腿疼。但是他们喜欢绣花,这些五彩的丝线,这些美丽的花朵,让她们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心灵得到慰藉。精美的作品,也有整个家庭、社会对她们的认可,也是她们人生价值的体现,所以她们累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加入绣粉</b></p> <p class="ql-block">高桥手绣的文化之旅,始于30年前的街头相遇,最后,在2025年春节前成行。虽然我们在高桥镇仅仅待了两个小时,但是内容丰富,印象深刻,感触颇多。我不是沂水人,也不在沂水工作,有些文化并不能感同身受,这些解读也可能就是管中窥豹,好在都是沂蒙山区,历史文化大致相同,也不会有很大的偏差。</p><p class="ql-block">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不是当地人,没有地域偏爱,我们也不是做非遗研究的专家学者,不是局中之人,我们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冷静客观地去观察高桥手绣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保护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重要,创新重要,发展重要,传承更为重要。对于高桥手绣来说,老虎奶奶渐渐老了,当她回望自己的艺术人生,回望自己来时的路,发现了荷包姐姐,带着鲜艳亮丽的作品走来,她们都说,要对得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沉甸甸的荣誉。于是,在荷包姐姐后面,又带来了村里那些年轻的姑娘,校园里的大中小学生,还有很多很多传承手绣生生不息的力量,加入高桥手绣的粉丝团。</p><p class="ql-block">其中,就有像我们这样,虽然没有直接学习这项技艺,但是一直在关心,关注这个非遗项目的社会各界人士。像传承人杨青梅老师,我们的母亲都是刺绣高手,我们从小都经过这种艺术的熏陶,她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我连一朵花都没曾绣过,手工活仅限于钉纽扣,但是从小的耳濡目染,也让我有了保护传承的文化自觉,我们是用另一种形式来传承,来保护,把文化这个接力棒接好,并且传递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