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亲临宿迁。宿迁地处京杭大运河之畔,坐拥骆马湖、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等众多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乾隆皇帝对宿迁情有独钟,多次前来游览驻跸,留下诸多御笔题写与御碑。</p> <p class="ql-block">皂河古镇内有一处乾隆行宫,其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始建于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二十三年。经雍正、乾隆、嘉庆等皇帝的复修与扩建,最终形成如今三院九进封闭式的北方宫式建筑群。乾隆皇帝曾五次在此驻跸,建亭立碑,帑金修缮,足见其对这座行宫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乾隆行宫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行宫入口处的两尊石狮高大威猛,庄重威严;“海晏”“河清”的红色牌楼庄重典雅,尽显皇家气派;内部的御碑亭、龙王殿等建筑采用黄色琉璃瓦装饰,斗拱飞檐间仿佛能穿梭百年,让人不自觉间产生一种“穿越”之感。</p> <p class="ql-block">朱红色的宫墙、黄色的琉璃瓦、故宫“同款”的石狮子……这座“小故宫”究竟有何魅力,让乾隆皇帝对它情有独钟?或许,正是这些建筑元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它背后承载的乾隆皇帝对宿迁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p> <p class="ql-block">庙门入口</p> <p class="ql-block">走进龙王庙行宫,抬眼便能看见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敕建安澜龙王庙”。历史上,由于古黄河故道连年水患,清代顺治年间便在此建了龙王庙,以祈求“龙王”消除水患。后经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皇帝的修建与扩建,才形成如今三院九进的风貌。在全国所有的乾隆行宫中,宿迁乾隆行宫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成为宿迁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龙王庙里最珍贵的文物是一对石狮与一块乾隆御碑。御碑碑文称:“其地前控大河,后临运道,洪流遄波,远近奔汇,号为最险。”门外的对联“唯德动天,九州泽被;其功在水,四海安澜”写满了对江河安澜的祈愿,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治理水患的殷切期望。</p> <p class="ql-block">御伞亭内的乾隆御诗,其碑座采用“吞江吐水”的“避水兽”蚣蝮形象,而非常见的赑屃形象。这样的设计更符合龙王庙祈求趋避水患的寓意,体现了古人对建筑细节的精心设计与独特构思。</p> <p class="ql-block">龙王殿见证了从曾经的水患肆虐到如今的安澜清波。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这三天,皂河龙王庙会依然热闹非凡。传承了300多年的庙会,如今已发展为集文化展示、商品贸易于一体的大型活动,成为宿迁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龙王庙行宫旁的御码头遗址,古老的大运河从宿迁穿境而过。据史料记载,运河流经宿迁开辟了三个历史阶段不同的主航道,境内的汴河、黄河故道和中运河先后作为隋至元、元至清和清以后的漕运主航道。皂河古镇地理位置绝佳,北临骆马湖、南接黄河故道、京杭大运河侧身而过。当年,乾隆皇帝的豪华船队沿着大运河南下,便在这里的码头上岸,当年的御用码头至今仍然保留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乾隆下江南治理水患</p> <p class="ql-block">乾隆办公室的内设</p> <p class="ql-block">视察水患</p> <p class="ql-block">御膳房</p> <p class="ql-block">乾隆用膳</p> <p class="ql-block">行宫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宿迁有许多特色美食,都曾征服过乾隆皇帝的味蕾,成为宿迁独特的美食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黄狗猪头肉,这道美食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肥而不腻、味纯而嫩,被列入《江苏名菜谱》。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途经宿迁,行经宿迁城中东大街时,闻到一阵阵香气飘来,循着香气找到酒馆,品尝了黄狗猪头肉,大赞“黄狗猪头肉,酥鲜嫩烂香,宫中亦未有,海内应无双。”从此,黄狗猪头肉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洋河酒,素以甜、绵、软、净、香的风格而闻名于世,醉了无数饮者。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第二次南巡,途径宿迁,品尝洋河大曲后,盛赞其“酒味香醇,真佳酒也”,并亲赐洋河酒为皇室贡酒。</p> <p class="ql-block">乾隆贡酥,有四绝:香、酥、脆、透。所谓香,即面香、油香、芝麻香三者合一;所谓酥,就是酥得有分寸、有层次、又滋润又清爽;所谓脆,就是指表皮沾唇即碎;所谓透,就是外观玲珑剔透,晶莹透亮。嚼一口乾隆贡酥,软而不腻、甜淡而多稠,令人食之难忘。</p> <p class="ql-block">皂河赵家糁汤,相传当年乾隆皇帝途径宿迁时,喝了此汤后,问当地人这叫“啥”?被问话的那人慌不择言,遂叫此汤名为“啥”,即“糁汤”。赵家糁汤以牛圆骨或者老母鸡熬制汤底,辅以牛肉、麦仁等配料,再打上一碗蛋花,几种味道相互融合激发,浓郁而厚实。</p> <p class="ql-block">新袁羊肉,新袁,是宿迁市泗阳县的一个镇,古称仁和。相传乾隆皇帝品尝了新袁羊肉后,大赞道“此乃人间美食,仁和羊肉甲天下也。”自那以后,新袁羊肉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名扬天下。新袁羊肉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一是因为原料来自当地河滩饲养的小山羊,肉质细腻;二是因为烹制方法独特,四季皆宜,没有膻味。</p> <p class="ql-block">车轮饼,“洋河有饼若车轮,香脆酥甜妙化神。莫道京华糕点好,品来不及此奇珍。”相传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品题,盛赞的就是宿迁的车轮饼。车轮饼由精选面粉、猪板油、碎冰糖、金橘皮、红绿丝、桂花和白糖等制作而成,外表金黄,吃起来不但香酥脆甜,且伴有响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