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尾牙寻古:祭祀土地公从何时开始?传说中土地公如何成神?》</p><p class="ql-block"> 土地公就是掌管土地之神,古称“后土”,今人多称为“福德正神”。</p><p class="ql-block"> 每年黄历腊月十六日是土地公的“尾牙”祭的日子。黄历二月二日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诞辰,民间在这一天祭拜土地公称为作“头牙”,到了腊月十六日的“作牙”是年尾祭,所以称作“尾牙”。 </p><p class="ql-block"> 作“牙”的本字是“迓”(音yà),就是迎接,“作迓”具有祭祀迎福的意思。民间公司行号一般会在尾牙这天招待员工感谢其一年的辛劳付出。在民间,一年到头每个月都祭祀土地公,显示人间之人对土地公的仰赖之深。</p><p class="ql-block"> 土地公就是掌管土地之神;社神、后土、土地神、福德正神,都是称呼土地公。有关土地公的传说很多,看官可知道祭祀土地公的历史有多悠久呢?土地公人身成神的传说又有哪些呢?</p><p class="ql-block"> 祭祀土地公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崇敬天地山川大自然,相信人立于天地之间,头所载的皇天,足所履的后土都有神明。农业社会和土地的关系尤其密切,有土地才能够生长五谷,有了五谷方能养活地上的人,这是人们的生活经验。</p><p class="ql-block"> 在周代就有天子祭祀“后土”、民间祭拜“社神”的仪典,从天子到各方人们都祭祀所仰赖的土地神,以表达感谢土地之神赐予大地之子平安。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对土地神的祭祀起源很早。</p><p class="ql-block">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在虞舜的时代推举了当时的贤德人士八人,称为“八恺(音同凯,乐也、和善也)”,让他们主管后土(掌管土地事务,土官之名),掌理百事。“八恺”的贤德受到天地福祐,在他们的治理下,虞舜一朝各种事务的运作井然有序,人间无灾无殃,百物丰收,各地方百姓得到福泽。</p><p class="ql-block"> “后土”是古代土官之名,也是最早对土地神的称呼。文献记载中最早的土地神是共工氏的儿子,《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据《礼记‧祭法》记载,因“共工氏之子句龙(后土),能平九州(国土),故祀以为社(神)。”</p><p class="ql-block"> 在周代礼制中,就称土神或地神为“后土”,是五方神之一,主掌中央土。《礼记‧月令》记载:“中央土,其日戊已,其帝黄帝,其神后土。”</p><p class="ql-block"> 在一国之中,各个阶层、各地方都有自己的土地神,也称为“社”:王有王社,王为群姓立大社;诸侯有侯社,诸侯为百姓立国社;一群士大夫可有共同的社;民间一里二十五家可置一里社(见《礼记‧祭法》)。</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国境大地上,土地神社里里相接,目前在台湾各乡村、各地方都能见到土地公庙,可见人们对土地神的崇敬与信仰古今相承。</p><p class="ql-block"> 汉代《风俗通》解释:“社是土地的主人,因为我们居住的土地非常非常广大,所以就在各地方建社立神位祭祀土地神,报答土地神之恩,这样才不会遗漏而失敬。”(《风俗通》:“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以为社而祀之,报功也。”)</p><p class="ql-block"> 土地公成神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民间对关系密切的土地神的传说也不少,下列简要介绍三个土地公从人成神的民间故事传说。</p><p class="ql-block"> 传说一</p><p class="ql-block"> 据说,福德正神原本是周朝的一位官吏,名叫张福德。他为人正直为官公正,对生活困苦的百姓十分体恤,任内做了许多善事,深受民众爱戴。然而,在他去世后,继任的官吏贪婪无度,种种苛税交征,不断向百姓索取,导致民不聊生。</p><p class="ql-block"> 此时,百姓纷纷回想起张福德在任时的清廉与善政,对他念念不忘。为了表达对他的感念之情,人们建庙祭祀他,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尊称他为“福德正神”。</p><p class="ql-block"> 传说二</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周朝,有一位名叫张明德的人,是当时一位上大夫的家仆。上大夫到远地任职,由于路途遥远所以先将幼女留在家中。然而,过了一段时日,小女孩因思念父亲心切,决意前往探望。张明德心疼她年幼又有一片孝心,便陪伴她千里寻父。</p><p class="ql-block"> 途中,他们遇到大风雪,女孩因受寒严重,挨不住冻。张明德为了救下危急中的小女孩,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女孩保暖,最终保住了她的性命,但是自己却因寒冷过度而冻死。</p><p class="ql-block"> 在他临终时,天空中显现出“菊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个大字,这是天神赐予张明德的封号,以表彰他的忠诚与牺牲。上大夫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便建庙祭祀张明德。后来,周武王追封张明德为“后土”,后世百姓则尊称他为土地公。</p><p class="ql-block"> 传说三</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唐萧的人。他身材肥胖,去世时留着白发和黑胡须,容貌看起来十分有福气,具有福德之相。</p><p class="ql-block"> 唐萧生前非常擅长农耕和捕鱼,并且经常救济贫苦百姓。虽然他不断施舍财物,但家产却从未因此减少。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土地公的财富来自天赐,源源不绝,用之不尽。后来人们也称土地公是财神,可能和这样的传说也有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人们的心目中,土地公是一位善良,温厚笃实,乐于助人的神明,在土地公庙中,见到的神像都是这种形象的“土地公”。</p><p class="ql-block"> 在传统民俗中,土地公的“尾牙”祭展开了过年的序幕。不管年去年来,皇天后土,总是善载良民,而善良之人自然也能得到皇天后土的福祐!</p><p class="ql-block">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生日,比观音菩萨生日的二月二十九还早二十七天,然而同月不同年。</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秦朝就有了土地公的名号,后来才有了“土地诞辰”这个节日。</p><p class="ql-block"> 观音菩萨是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在汉朝时随同佛教一起传入中国。</p><p class="ql-block"> 起初,人们称观音菩萨为“观世音菩萨”,后来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去掉了中间的“世”,就成了现在所称的观音菩萨。</p><p class="ql-block"> 但原生派的神明祭祀是与朴素的自然崇拜一体的,所以,古人从未给土地公建过高庙大殿。</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土地公几千年来居于凡间,后来,又给土地公配了一段美好的婚姻,让土地公又有了一个同样慈善的土地婆伴侣。 </p><p class="ql-block"> 佛教的菩萨一直都住在富丽堂皇的天庭,观音菩萨手捧净壶云游天界;若无凡间人们上供求办事,她就不下凡也不问凡间世事的。</p><p class="ql-block"> 土地公也与中国道、儒守着名川大山专门钻究长生不老术的祖师爷和圣人不同,土地公是居于地下,默默的管着辖区内平头百姓的吃、喝、住、行……等生活小事。因而,土地公是中国神明文化上,唯一位不等入大庙高殿的神仙。</p><p class="ql-block"> 因土地公的神格都不高,又居凡间与乡民最近,接受凡间草民敬拜,享受人间烟火的一位小神。</p><p class="ql-block"> 所以,乡村的土地庙不追求高大豪华的建筑,精致的也只不过用三尺大小的石头雕成,有门、窗、飞檐的石头小庙。最简单的是在街尾巷头的墙上置一个壁龛,更省事的就在村口路边用三块青砖搭成一间小小的房子权当“土地庙”了。老百姓也有经济能力自己建造,所以,中国南北最多的小庙也是“土地庙”了。</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对这位“土地公”最熟悉、也最亲切,当然也最忽视、最不尊重。</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遇见土地公的小屋子,一般会双手作揖念一句:“请土地公保佑,保佑”;若有所求,就会在小小的土地庙门口摆上几片饼干、几粒糖果或一个橘子当供品,恭恭敬敬的三跪九拜以期达到自己所求。</p><p class="ql-block"> 有时挑夫累了,也会亳无忌惮坐在路边土地庙旁歇歇脚,拿出旱烟袋抽几口烟,起身时还会在土地庙门上敲出烟窝里的烟灰,调侃一下:“土地公,你醒来没有?”</p><p class="ql-block"> 遇上顽皮的小男孩尿急时,瞅见没有大人时会掏出小鸡鸡对准路边的土地庙,比赛谁能精准射中庙门。</p><p class="ql-block"> 走在后面的大人见状,也会大惊失色赶上来斥骂:“鬼崽仔,你的鸡鸡会烂掉的!”</p><p class="ql-block"> 仅仅只高声骂两句,即是惩罚也是折一根小小的树技,抽打一下小屁股,而孩子们早提着裤子蹦蹦跳跳跑远了……</p><p class="ql-block"> 编辑:云鹰</p><p class="ql-block"> 作者:云鹰</p> <p class="ql-block"> 《西游记》中的土地公</p> <p class="ql-block"> 土地公庙</p> <p class="ql-block"> 土地公画像</p> <p class="ql-block"> 土地公与土地婆塑像</p> <p class="ql-block"> 土地公与土地婆塑像</p> <p class="ql-block"> 乡野随处可见的土地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