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镇江的三座名山(金山、焦山、北固山)中,数北固山的规模最小,但他的名气却很大,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知道他。</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是伸进长江的一个半岛,他的出名,照我看来,是山上的“甘露寺”在起作用。提起北固山,人们就会联想起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山上的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的历史传说有关。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古往今来,来镇江的游客,都喜欢到此一游,寻访当年刘备招亲的遗迹。我去镇江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北固山不高,仅有50多米,在很多人看来都称不上为山。我这样的年纪,爬山已比不了年轻人,但沿阶上去,倒也不觉得十分的费力。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组成,主峰即后峰。后峰北临长江,三面悬崖,地势险峻,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名胜古迹多在其上,多景楼、甘露寺、祭江亭、辛弃疾题诗处多分布于此,徜徉其间,在古意与诗境里逐梦而行,似乎也将人的想象一同带远。</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侧江边,是镇江三山名胜之一。因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一千四百年前,粱朝粱武帝登临北固山,赞其形胜,改固为顾,故又名为北顾山。北固山地势险要,风景秀丽,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故有“京口第一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凤凰池:</i>位于北固山牌坊之北,景区南门前广场上。是一个宁静的水池,池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山间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是一处由小桥流水、凤凰亭、试剑石、孙权和刘备持剑石像等组成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景观带,也是登北固山景区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后最先迎接你的是一尊孙权与刘备的雕像,雕像讲述的是孙权和刘备试剑的故事。相传三国时刘备与孙权游山,两人各自怀有取胜对方的心事,各自以佩剑劈石问卜,结果两人都剑落石裂,自以为得计,两人的表情颇有“面笑心不笑”“貌合神离”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试剑石:</i>位于北固山中峰西面山脚下的凤凰池内,又名恨石。池中的这块巨石,高约1.5米,中间有一条笔直的裂缝,仿佛被利器切开。其实,试剑石的形成来源于地质的演变,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因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岩,由于其质地坚硬,且多裂缝,再经风化剥蚀成为现今的形状,这些石头并非什么钢刀利剑能劈开。↓</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东吴古道:</i>入景区大门后向北数十米便来到东吴古道。古道沿着城墙修建,一边是耸立的城墙,一边是陡峭的崖壁,是上山的唯一通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现保留下来的城墙为明朝守将抗击倭寇时所筑,下部是石块垒砌,上部是青砖砌成。这条古道用石板铺成,坡度较大,因此被称为东吴古道。是现今游人上山的通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 沿东吴古道前行,不久就来到了一个三叉路口,向西去往辛弃疾词石壁、数帆亭、多景楼、北固楼,往东通向清晖亭、铁塔、长廊。我几次造访皆于多景楼处开始由西至东而行,本篇亦是据此编辑。↓</p> <p class="ql-block"> 去往多景楼的中途城墙上的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span>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辛弃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使得北固山成为了文化名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凭吊。↓</p> <p class="ql-block"> 登上北固山后峰西侧平台,迎面而至的是“甘露流芳”影璧,影壁的西边为数帆亭,背后为多景楼,此处是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数帆亭:</i>位于北固山后峰的西侧平台上,两棵四季常青的大叶女贞古树之间。因古时坐在亭中可观江中过往的帆船,故名数帆亭。如今,随着大江的西移,亭中已无法看见大江的景致,若见大江东流去,尚需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多景楼:</i>多景楼位于北固山后峰顶上,是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古名北固楼,亦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它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p> <p class="ql-block"> 多景楼是北固山风景最佳之地,宋元以来经常为历代文人雅士聚会赋诗之所。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苏东坡,科学家沈括,书画家米芾,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陈亮、陆游,元明清无数文人雅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宋朝大书法家米芾题写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匾额于其上,使得多景楼名闻天下。↓</p> <p class="ql-block"> 多景楼是北固山观看江景的最佳处,登楼所见脚下长江波澜壮阔,天气晴好的日子,往西能见金山,往东能见焦山。↓</p> <p class="ql-block"> 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有凌空飞翔之感。东面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缥缈,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与碧空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狠石:</i>多景楼西北角有一石羊,但没有角,作跪地恭顺状,羊身上刻“狠石”二字。“狠”是古代一钟野兽的名字。据说这里曾是孙权与刘备(一说诸葛亮)共商赤壁大计之处。↓</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北固楼:</i>北固楼,又称北固亭,位于北固山最高处,多景楼之东。北固楼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由晋蔡谟首起楼其上,以贮军实,即作为军用仓库。经过南朝梁武帝萧衍等多次修缮扩建,大同十年(544年),梁武帝登临此楼,并改名为“北顾楼”。南宋时期,辛弃疾等文人墨客也曾登临北固楼,并留下不朽诗篇。↓</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杨公祠:</i>位于北固楼下东南角,今已辟为他用。穿过位于东面的小门,上行可至祭江亭,下行可达“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处。↓</p> <p class="ql-block"> 杨岳斌,字厚庵,是湖南善化人,曾担任湘军水师统领,被誉为“湘军第一智将”。他与彭玉麟共同执掌湘军水师,并在镇江北固山修建了专祠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祭江亭:</i>岀杨公祠向北,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称北固亭,还有凌云亭、摩云亭、临江亭等名称。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为该亭位于北固山的制高点,上接蓝天而得名。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巅,故又名“临江亭”。↓</p> <p class="ql-block"> “宏开鹫岭”是一块石刻碑墙,位于北固山后峰通行道的边上。这块碑墙由明代书法家米万钟书写,每字1米见方有余,意为称赞修复一新的甘露寺宏伟壮丽。↓</p> <p class="ql-block"> 从祭江亭出来继续往下走,穿过题有“吴云楚水”的拱门,就来到了“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处。↓</p> <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无从寻找。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对面过两个拱门,即为著名的甘露寺。通道拱门门楣上题有赞誉北固山的题刻。↓</p> <p class="ql-block"> 第一道门洞题额“南徐净域”(南徐是镇江别名),意思是镇江的一处清净之地,象征着纯洁和宁静。拱门西边所连接着的石砌建筑便是甘露寺,康熙、乾隆曾在此建行宫,现在寺西还留有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 第二道洞门上前面写有“金焦在望”,岀自于清代王国维的诗句:“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p> <p class="ql-block"> “江左形胜”:题词的意思是赞美北固山地理位置优越,形势险要,是江南地区的形胜之地。↓</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甘露寺:</i>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现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宝历年间由润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为了纪念镇江曾作过东吴都城,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三国鼎立的史实,故将三国时刘孙联盟的史迹、孙刘联姻的传说及遗物移上山来,从此,北固山便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胜境了。↓</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戏剧中《甘露寺》(又名《龙凤呈祥》)这一传统剧目,已深入民间。因此,凡是来镇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访甘露寺,看看刘备结婚的大殿,联想孙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甘露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古刹之一,其建筑特点与金山、焦山不同,他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而有飞阁凌空之势,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彭公祠:</i>位于甘露寺西侧庭院内。彭公祠是为纪念清末水师统帅、湘军首领彭玉麟而建的。彭玉麟(1817年-1890年),他是清朝晚期的军事家和书画家,被誉为“雪帅”,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彭公祠不仅是一个纪念场所,还融入了江南园林的风格,绿树成荫,曲径通幽,营造出一种禅房花木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御碑亭:</i>位于彭公祠前院。御碑亭内的碑文由清代光绪皇帝亲笔题写,主要表彰杨岳斌和彭玉麟两位名将的功绩。1894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临摹石刻于北固山。↓</p> <p class="ql-block"> 从御碑亭出来后沿来路重返“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处向南便來到三国演义中的“贾华伏兵长廊”。↓</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长廊:</i>相传长廊的历史故事与刘备招亲有关,当初刘备来到东吴后,吴国太准备在甘露寺约见刘备,孙权命令大将贾华带兵埋伏在长廊,如果国太瞧不上刘备,就将其拿下。然而,刘备因其帝王之相得到了吴国太的认可,从而避免了被抓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长廊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长廊沿途风景优美,两边的古树古木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卫公塔:</i>位于长廊东侧,又称甘露铁塔,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这座塔始建于唐宝历元年(825年),原为石塔,由唐朝宰相李德裕所建,故又称卫公塔。后在北宋熙宁年间(1078年)改建为九级铁塔。明代因海啸倾塌后重修为七级,清同治年间又遭雷击损毁,最终保留至今的四层中,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为明代所铸。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 塔身八面四门,每面都铸有佛像和飞天像,姿态各异,造型别致,生动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冶铁技艺的高超。↓</p> <p class="ql-block"> 现存的塔基(即莲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铁塔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冶铁技艺的高超。↓</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清晖亭:</i>是一座重檐攢尖的四方亭。原为甘露寺的山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毁坏,后改作清晖亭。亭子四面贯通,向南可去中峰龙埂,向北直达后峰,东侧是铁塔,西侧则是东吴古道。我几次登北固山皆由此亭南门奔龙埂而去,沿龙埂下山,顺道过上一把帝王瘾。↓</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龙埂 :</i>又名甘露岭,自清晖亭向南下行即为龙埂。龙埂是连接北固山前中后三峰的一条山脊,其形似巨龙而得名龙埂。龙埂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意义,历史上许多帝王都曾走过这条路,包括孙权、刘备、刘裕、萧衍、朱元璋和乾隆等。↓</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中山纪念林塔:</i>位于龙埂路中段。1930年3月12日,当时的江苏省省会(镇江)造林运动委员会举行了由省会(镇江)各界3000余人参加的造林运动大会,曾任国民党第一、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的吴稚晖发表演说。会后各界代表赴北固山植树,并在北固山中峰建造中山纪念林塔。↓</p> <p class="ql-block"> 沿着龙埂一路下行不久,途中会路过东吴孙权的名臣鲁肃、名将太史慈的墓。由于这二位都是东吴建国元勋,死后孙权将他俩盛葬于北固山。鲁肃的墓我早年曾在洞庭湖畔的岳阳见过,怎么就冒出两座墓来,有解说是后迁至此的,但是否就是岳阳的那一座呢?不解。↓</p> <p class="ql-block">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是东汉末年名将,原为刘繇部下,后成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享年四十一岁。太史慈墓建国初年因山石塌方一度被掩埋。1985年,太史慈墓再次被重建,与鲁肃墓相邻。↓</p> <p class="ql-block"> 三国文化在北固山留下了浓墨重彩。如今凤凰池边的试剑石、山上的北固楼、甘露寺以及山底下的鲁肃墓、太史慈墓等,处处是一本故事,虽跨越千年,故事里的烽火硝烟却依稀可辨。↓</p> <p>图片:宋老头</p><p>编辑:宋老头</p><p>文字:宋老头(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p>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