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一甲子我在老家过大年

陈亨胤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前的1965年1月,我正在福建省大田县一中读高三第一学期。那年腊月廿日,学校才放寒假。我吃过早饭,收拾好床铺,只背着书包回到离县城十二三里远的老家——石牌乡偏僻的后隔岭村。一进家门,便看见妈妈背着小妹,带着大妹、二妹、三妹正忙碌地洗被子、衣服。我二话不说,帮忙打扫屋内屋外的卫生,为过年做准备。妈妈说:“你爸明天才能从外地小学回来,你大哥在西安上大学,今年不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做米粿的过程十分有趣。腊月二十九那天,我们仁美堂五户人家早早地忙活起来。先各自蒸熟粳米饭,然后轮流到公用石桕上,用大木头锤将米饭砸成米团,再揉成形状各异的米粿。这不仅是食物的制作,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新年的美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各种米粿琳琅满目,有的像元宝,寓意招财进宝;有的像花朵,象征着来年繁花似锦;还有的像小动物,充满童趣。这些米粿不仅是食物,更是人们对新年的祝福与期待。当天晚上妈妈为全家做了一桌丰盛的除夂饭:每人一碗香菇.肉丝炒米粉加一个红蛋,各一盘鸡肉.鸭肉,还有一大盆冬瓜.虾米汤。大家吃完晚饭后在客厅点亮了灯笼,迎接蛇年大吉!</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春节,天刚蒙蒙亮,男孩们便早早起床,放鞭炮迎新春——蛇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放鞭炮,可如今我已十八岁,上高三了,不再玩鞭炮了。我的几个妹妹也从不玩鞭炮。大家吃完米粿、肉和汤后,便结伴去热闹的石牌镇玩耍。我和同伴们打篮球、打牌、坐手动飞车,玩得不亦乐乎。接连玩到初七、初八,接连三天,我又带着大妹、二妹上山砍柴,以备春季雨水多时使用。</p> <p class="ql-block">农历十二、十三两天,我参加了公社生产队的植树造林运动。石牌镇东山一片荒地在我们的努力下种上了茶树、竹子等灌木。这不仅是为了绿化环境,更是为了给家乡增添一份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十五元宵节晚上,镇上组织了上百人舞龙活动。那场面十分壮观,吸引了男女老少前来助威观赏,尤其是孩子们,眼中满是兴奋与好奇。舞龙队伍穿梭在大街小巷,所到之处,人们欢呼雀跃,一片祥和喜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阳历二月十八日,28天的寒假结束了。我度过了六十年前最后一个家乡温馨难忘的春节,回到大田县一中完成中学最后一个学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接着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了。但那六十年前的春节,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