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危机:胜少败多(1)

长岛歌吟

宋朝军队屡战屡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虽然宋朝军队人数日益增多 ,但战斗力却不容乐观。宋朝一方面限制武将的权力,另一方面轻武重文。比如规定军队三年换防京城的“更戌法”,时人曾这样描述它的消极作用:"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世俗未及谙,已复去矣。”结果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极为低下。另外,宋太宗赵光义还搞出一套“平戎万全阵”。让前线将士照此布置。宋真宗、宋仁宗也经常沿用赵光义制定的“将从中取”的办法,自定阵图交由将帅临阵按图指挥作战,因此根本无法应付机动灵活的辽军及西夏军队,屡战屡败。</span></p> 宋军中流放者多,被称为贼配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在轻武重文的政策之下,为将者多为粗鄙之人,为兵者多为游手好闲之辈或无以为生的贫民。而官府也有意将他们召入军中,以免扰乱地方或图谋不轨。这与汉朝往往征召出身清白的青年从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就有人尖锐地指出,军中兵将都缺乏文化以及礼仪修养,战则无策,居则无行,根本无法胜任保家卫国的重担。但宋朝皇帝为了防止武将夺权,越是粗鄙武将越是受宠。另外士兵的素质也不容乐观。除了军中多流氓无赖外,还让罪犯去充军,严重影响了宋军的战斗力。宋朝军队存在大量因犯罪而被刺配入军的例子,因此当时社会上就有人骂基层士兵为“贼配军”。</span></p> 高粱河之战,12万宋军完败于六万辽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宋朝庞大且战斗力不高的军队与以文制武的国家政策相结合,吃败仗就成了家常便饭。宋朝不但在与辽国对比交战中屡战屡败,而且在与西夏的交战中也是损失惨重,最后还是靠给岁币了事。连金国的亡国之君金哀宗也不把宋军放在眼里,他说:“至于宋人,何足道哉!朕得甲士三千,纵横江淮间,有余力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