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韵华章

新华

<p class="ql-block">  踏入上海博物馆东馆,就仿佛踏入了历史与艺术交织的奇幻世界。而馆内的玉器馆,更是一颗璀璨明珠,静静陈列着无数精美绝伦的玉器,默默诉说着跨越数千年的华夏文明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迈进玉器馆,典雅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柔和的灯光均匀地洒在展柜上,像是为这些玉器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让它们的美得以毫无保留地展现。</p> <p class="ql-block">  馆内的布局独具匠心,按照历史朝代的脉络徐徐展开,引领着参观者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时期玉器文化的独特魅力 。</p> <p class="ql-block">  石家河文化分布在江汉流域一带,距今约4600-4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初期的文化。石家河文化玉器以小型精致的玉件闻名,</p><p class="ql-block"> 玉神人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神人头戴平冠,耳佩环饰,双手交于胸前,再现史前巫师或部落首领举行祭祀仪式时虔诚与神沟通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该玉神人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体现了石家河文化时期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力,其简洁而生动的线条、夸张而神秘的造型,展现了史前艺术的独特魅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玉璋</p><p class="ql-block"> 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p><p class="ql-block"> 玉璋属礼兵器,是权力、地位的象征,玉璋萌芽于史前山东半岛,与山川祭祀仪式有关,是夏代重要的礼仪用器。出土者散见于黄河、长江、珠江流域,是早期中国的发展见证。</p> <p class="ql-block">  龙形玉佩</p><p class="ql-block"> 商人藏礼于器,玉器与青铜器一同承担着"礼"的功能。此玉龙与甲骨文"龙"字造型几乎相同,寓示着文明全盛时期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西周宗法制度严格,贵族以组合式玉佩的繁简区分身份高低。至东周,纷争不息,秩序不再,儒家提出玉有"德",倡导君子佩玉,借以重申法度。组佩再次流行,以龙形为主体。</p> <p class="ql-block">  神人鹰纹玉斧</p><p class="ql-block"> 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p><p class="ql-block"> 映入眼帘的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这些玉器造型古朴简约,却散发着一种原始而质朴的力量。玉斧、玉铲等器物,虽然工艺相对简单,但它们粗糙的表面和不规则的形状,却真实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状态。这些玉器不仅仅是实用工具,更是原始宗教信仰和审美意识的载体,让我们得以一窥祖先们在蒙昧中对美的最初追求。</p> <p class="ql-block">神人纹玉琮</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距今约5400-4300年)</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玉钺( yue )</p><p class="ql-block"> 良渚文化(距今约5400-4300年)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汉字中的"王"字是从钺演变而来的象形字,呈刃口朝下的钺形。"父"字则从手举钺的形象演变而来,表示手握权杖,亦即权力。此件玉钺无使用痕迹,仅作礼器使用。其与瑁( mao )、锴( dui )组合而成的权杖,被认为是王权与军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玉龙</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5500-5000年)。</p> <p class="ql-block">鸟形玉饰</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5500-5000年)</p> <p class="ql-block">玉牙璧</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p> <p class="ql-block">玉刀</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距今约4300-3500年)</p> <p class="ql-block">玉璧</p><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距今约4300-3500年)</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玉戚</p><p class="ql-block"> 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p><p class="ql-block"> 青黝色玉质,局部沾染朱砂。整器扁平近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六齿扉棱。正背面饰纹相同,均以双线阴刻技法模拟浅浮雕效果,主体为一兽面,下有一排四组涡纹,再下有一排对应的三角形纹。兽的眼眉之间有一圆形穿孔。玉戚属礼兵器,是权利、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商周时期的玉器在工艺上有了显著的进步,纹饰变得更加复杂精美。神秘威严的玉兽面纹、规整有序的云雷纹,无不彰显着当时高超的雕刻技艺。那些造型独特的玉琮、玉璧,不仅是祭祀天地神灵的礼器,更象征着商周时期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神秘的宗教文化。凝视着这些玉器,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景,以及古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心 。</p> <p class="ql-block">玉梳</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p> <p class="ql-block">  交龙形玉佩</p><p class="ql-block">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则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此时的玉器造型灵动飘逸,线条流畅自然,充满了勃勃生机与活力。玉舞人姿态婀娜,长袖善舞,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时代。还有那精美的玉龙佩,龙身蜿蜒曲折,龙首昂扬,充满了灵动之美和雄浑的气势。这些玉器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  龙凤纹玉璏</p><p class="ql-block">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p><p class="ql-block"> 青白玉,局部有黄褐色、黑色沁。整器近长方体,下部有扁方形孔。器面窄端中部饰龙纹,龙首两侧各饰一虎纹,身下饰左右对称的双凤纹,凤爪又各攫一小蛇。器前后侧端及孔周边框上饰云纹。玉璏属玉剑饰,镶于剑鞘外部中上端,可供穿入革带以佩剑。</p> <p class="ql-block">  蝉形玉玲。汉</p><p class="ql-block"> 蝉蛰伏数年,一鸣惊人,生命历程与汉代人希冀灵魂复活、得道升天的期望不谋而合。被置于逝者口中的蝉形玉玲,与玉衣等各类丧葬用玉共同使用,标志着丧葬用玉的巅峰时代。</p> <p class="ql-block">  四灵纹玉胜。东汉(公元25年﹣220年)</p><p class="ql-block"> 四灵指古人崇拜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灵,分别对应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起源与早期星象观测有关,寓"镇四方,避不祥"。此器隔柱上浅刻篆书"长宜子孙,延寿万年"八字,有辟邪厌胜、拂除不祥、追求长生等寓意。</p><p class="ql-block"> 秦汉时期的玉器,大气磅礴,尽显皇家风范。“汉八刀”工艺雕琢而成的玉蝉、玉猪,寥寥数刀,却将动物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出汉代玉器简洁明快、刚劲有力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龙纹玉鲜卑头</p><p class="ql-block"> 晋(公元265年﹣420年)</p><p class="ql-block"> "鲜卑头"为自铭,意即腰带扣。此器正面透雕一躬身盘曲、满饰鳞纹的龙,背面两侧各有一列铭文,记载了该器的名称、制作年代、制作机构、制作工时、监造官姓名等。学者考证认为,此带扣或曾为晋代皇帝御用。</p> <p class="ql-block">  胡人饮酒纹玉带跨( kua )。唐</p><p class="ql-block"> 有唐一世,繁华如织。此件玉器正面雕饰一位手持来通杯的西域胡人,是彼时开放包容的社会缩影。</p> <p class="ql-block">  玉飞天</p><p class="ql-block"> 唐(公元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 白玉质。整器以圆雕手法琢一驾云飞天。飞天云鬓高髻,丰颊硕体。其双臂前伸,手托宝物,身着细薄轻衣,肩部绶带翻飞,臂挽璎珞,腰束长裙,双足交叠。身下朵云呈品字形,云尾细长飘动,富有动感。</p><p class="ql-block"> 唐宋时期的玉器,逐渐走向世俗化,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造型丰富多样的玉佩饰、玉摆件,充满了生活气息。细腻温润的玉质,配以精致的雕刻,展现出唐宋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唐代的玉飞天轻盈飘逸,衣带飘飘,仿佛将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p> <p class="ql-block">云龙纹玉环</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907年)</p> <p class="ql-block">  双凤纹玉饰</p><p class="ql-block"> 唐(公元618年﹣907年)</p><p class="ql-block"> 青白玉质,因受沁呈灰黄色。整器作扁平长方形,正面框内透雕双凤,盘绕迂回,左右呼应,四周环绕连绵卷曲的祥云纹。</p> <p class="ql-block">玉飞天</p><p class="ql-block">宋(公元960年﹣1279年)</p> <p class="ql-block">  鹦鹉蕉石纹玉饰。宋</p><p class="ql-block"> 两宋玉雕延续唐代,多从浮生万物、祥瑞符应中汲取题材,贴近大众的朴素情思。此类玉饰精致写实,似院体画中一景,人称"玉图画"。</p> <p class="ql-block">  春水玉带饰</p><p class="ql-block"> 金(公元1115年﹣1234年)。</p><p class="ql-block"> 青花玉质。整器近长方形,利用玉料半白半黑的自然特征,设计雕琢出一幅海东青攫天鹅的图景。正面高浮雕的白天鹅睁目闭口,曲颈弓背,展翅张尾,脖颈处被一只黑色海东青用利爪紧紧攫住。器背面凹入,左右两端有孔,可供带鞓穿入。</p> <p class="ql-block">虎纹玉饰</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15年﹣1234年)</p> <p class="ql-block">葡萄纹玉饰</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15年﹣1234年)</p> <p class="ql-block">  云龙纹玉带饰</p><p class="ql-block"> 元(公元1271年﹣1368年)</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元代虽历经短暂,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于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地宫出土的云龙纹玉带饰,正是这一时期艺术造诣的卓越见证,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这件玉带饰质地温润,玉质的细腻光泽仿佛是岁月精心打磨的结果。其整体造型设计巧妙,呈现出一种庄重而大气的美感。玉带饰上,龙纹与云纹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极具动感与张力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这件玉带饰上被刻画得气势非凡。云纹的雕琢同样精彩绝伦,与龙纹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龟自古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宋元时期,出现了"龟巢荷叶""龟游莲叶"等流行纹样。</p> <p class="ql-block">花果纹玉带饰</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年﹣1368年)</p> <p class="ql-block">双螭纹玉饰</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年﹣1368年)</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龙穿牡丹纹玉顶饰</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年﹣1368年)</p> <p class="ql-block">  双龙耳乳丁纹玉簋( gui )。明</p><p class="ql-block"> 明代工艺美术多受文人审美志趣影响,北宋始兴的金石之风在器物上多有体现。此件玉簋器形、纹饰模仿商周青铜器,气韵质朴,表思古之情。</p> <p class="ql-block">  龙首螭纹翡翠带钩。清(公元1644年﹣1911年)。</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的玉器,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精美的纹饰、复杂的造型,让人目不暇接。各种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在玉器上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p> <p class="ql-block">  这件名为“持荷玉三童”的展品散发着独特魅力。它来自明代(公元1368年 - 1644年),静静伫立,向人们讲述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件玉器出土于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天宫,它的发现,宛如打开了一扇通往明代玉器艺术世界的神秘之门。整个玉器由温润的玉石雕琢而成,玉质细腻,色泽柔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三个孩童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或蹲或站,姿态各异却又紧密相连,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欢快的游戏。</p><p class="ql-block"> “持荷玉三童”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玉器,更是明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当时的雕刻工艺水平,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持鸟玉童</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年﹣1644年)</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西林塔)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农事图玉山。清</p><p class="ql-block">玉山多以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为题材,布局有清初山水画之风,雕琢集历代大成,代表了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玉渔翁</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  三螭纹玉觚( gu )</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p><p class="ql-block"> 黄玉质。整器作菱口喇叭状,分上中下三段。上、下段作交叠的莲瓣,中部鼓腹上浮雕三条各具形态的蟠螭,底足内阴刻“乾隆年制”篆书款。觚本为青铜酒器,以玉摹制,用作花器。</p> <p class="ql-block">缠枝花卉纹玉香薰</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鹌鹑形玉盒(一对)</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九老图玉插屏</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山水人物纹玉山</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梅竹纹玉花插</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三羊开泰"玉摆件</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年﹣1911年)。</p>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博物馆玉器馆里漫步,每一件玉器都像是一位无声的历史讲述者。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情感与审美,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呈现在我们眼前。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玉器的外在之美,更能透过它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这份独特的文化瑰宝,将永远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去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