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04年秋,我们自驾到景德镇,参观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御窑博物錧、瓷宫等处,博览了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各时期的陶瓷作品,深深为其陶瓷业的辉煌成就而折服。</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绕南古制瓷遗址</b></p><p class="ql-block">景德镇是一个由手工业制瓷小镇发展而成的一座驰名中外、世界仰望的瓷都。</p><p class="ql-block">景德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注目的成就,与其拥有天赐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景德镇有着丰富而优质的制瓷原料瓷石、高岭土等;有优势种群马尾松作为烧窑的理想燃料;有便利的水运网络;还有落差较大的山区涧泉溪流密布作为水碓粉碎瓷石的廉价动力;加上能工巧匠们的勤劳智慧,创适了景德镇辉煌的制瓷历史。</p><p class="ql-block">下列图片展示了制作瓷器的原料,以及制作泥料和釉料所用的粉碎工具水碓和制不工具。</p> 水碓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制瓷原料做成泥料和釉料,经过成型、施釉、烧成、装饰等步骤,便可制作出精美的陶瓷制品。</p><p class="ql-block">景德镇陶瓷的烧成环节,从单一的柴烧窑炉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的煤、油、气烧窑炉;陶瓷窖炉从唐宋龙窖到元明葫芦窖,从元明马蹄窖到清代蛋形窖,从清代蛋形窖到新中国煤烧圆窖,一次次窑炉形制变革,一次次烧成技术进步,促进了景德镇历代陶瓷业蓬勃发展。</p> 龙窑模型(摄于瓷器博物馆) 龙窑遗址(摄于绕南古制瓷遗址) 龙窑遗址(摄于绕南古制瓷遗址) 葫芦窑模型(摄于瓷器博物馆) 马蹄窑模型(摄于瓷器博物馆) 蛋形窑模型(摄于瓷器博物馆) 煤烧圆窑模型(摄于瓷器博物馆) 气烧窑炉 电烧窑炉 <p class="ql-block">装饰环节从单色釉逐渐过渡到釉上彩、斗彩、釉下彩,无不反映着景德镇陶瓷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伟大创举。</p><p class="ql-block"> 釉上彩——是在瓷器釉面烧制完成后再进行彩绘,然后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二次烧制。</p><p class="ql-block"> 釉下彩——是在瓷胎尚未上釉前进行彩绘,然后涂覆透明釉层并一次性在高温下烧成。</p><p class="ql-block"> 斗彩——狭义的斗彩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广义的斗彩是将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方法。</p> <h1>人类在长期使用火炙烤食物的同时,发现了泥土经过火的烧烤会粘结变硬,启发了先民使用粘土成型,再经过烧烤,制成盛放食物的容器——陶器诞生了。两万年前,距景德镇七十公里的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残片,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陶片。从此,作为人类文明指数的陶器在赣鄱流域不断复制。</h1><h1>景德镇早在<b>新石器时代</b>就开始烧陶,<b>至唐、五代</b>,景德镇在大量烧造青釉瓷的同时,还在我国江南地区率先烧制出胎白质坚的<b>白釉瓷</b>,它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青瓷在江南的垄断局面,另一方面为青白瓷的创烧奠定了基础。</h1> 新石器时代陶器分类 <p class="ql-block">在景德镇湖田等地<b>五代</b>遗址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瓷器品种,其胎质洁白,釉色青白相间,晶莹如玉,玻璃质感极强,已具备了两宋时期青白瓷的特征,是真正意义上的<b>青白瓷</b>。景德镇是青白瓷的主要创烧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宋代,</b>我国名窑林立,名瓷辈出,各自烧造具有特色的产品。如南方景德镇晶莹如玉的青白瓷和龙泉窑深绿似海的青釉瓷、北方定窑类银似雪的白釉瓷、耀州窑装饰瑰丽的印花青瓷、钧窑灿若晚霞的色釉瓷、以及磁州窑黑地白花瓷。</h1><p class="ql-block">这六大名窑技术精湛、影响深远,构成了宋代六大窑系,其中,景德镇以其精湛的青白瓷生产工艺而异军突起,引领天下,成为了中国宋代青白瓷窑系中最杰出的代表。</p> 宋代青白瓷茶具 青白釉连盖魂瓶(北宋) 青白釉刻花葵口盘(北宋) 青白釉盖碗(北宋) 素胎刻花堆塑四灵盖罐(南宋) <h1><b>元代,</b>景德镇在烧造青白瓷、黑釉瓷的同时,又创烧出<b>卵白釉、青花、釉里红、霁蓝以及红绿彩</b>等瓷器新品种,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陶瓷装饰艺术的内涵。</h1><p class="ql-block"> 黑釉瓷——是一种釉色为黑色的瓷器,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p><p class="ql-block"> 霁蓝(祭蓝)——是一种高温石灰碱釉,以钴为发色剂,釉色蓝如深海,后人称为“霁青”。</p><p class="ql-block"> 红绿彩——为釉上彩,主要使用红、绿色进行装饰,有时也使用黄色等其它颜色。</p> 青白釉瓜棱形执壶(元代) 青白釉十二生肖魂瓶(元代) 卵白釉双耳罐(元代) 卵白釉印共盘(元代)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元代) 青花连座蒜头瓶(元代) 青花狮纽香炉(元代) 青花缠枝灵芝纹坛(元代) <h1><b style="font-size:20px;">明代历朝瓷器特点:</b></h1> <p class="ql-block"> 红釉——是一种瓷器表面的釉色。红釉的各类很多,可以是红色或其它颜色,包括鲜红、矾红、祭红等。呈色剂可以是铜、铁等,红釉既有釉上彩,也有釉下彩。</p><p class="ql-block"> 釉上矾红——是在已经炼制完成的陶瓷釉面上进行彩饰后经彩烧而成。</p><p class="ql-block"> 低温黄釉——是一种以铁或锑为着色剂,以铅为助熔剂的釉色。烧制需要先在高温下烧成素白瓷,然后在瓷器表面施以黄釉,再经氧化焰800-900度烧制而成。</p><p class="ql-block"> 五彩——为釉上彩的一种,通常包括红、绿、黄、蓝、紫等颜色,这些颜色在瓷器釉面上彩绘后,再经过烘烤而成。</p> <p class="ql-block"> 甜白瓷——是一种白瓷,其胎体较薄、釉面柔和且光亮如镜、釉色似棉白糖。</p><p class="ql-block"> 祭红(霁红)——是一种瓷器釉色名。祭红颜色象初凝的鸡血,深沉而安定,莹润均匀,釉中没有龟裂纹理。由于这种红釉器主要用于祭祀,所以得名祭红。</p> 青花瑞果纹梅瓶(明代永乐) 青花缠枝菊纹折沿盘(明代宣德) 青花茶菊纹梅瓶(明代宣德) 金彩——是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 霁蓝堆螭龙瓶(明代嘉靖) <p class="ql-block"> 锦地开光——是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画出边框,并在边框中绘制山水、人物、花卉等图案,框外则鉓以满地锦纹。</p> 青花云龙纹碗(明代万历) 青花斗彩人物图盘(明代万历) 青花龙凤纹盖盒(明代万历) 古彩团龙纹坛(明代万历至天启)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清代历朝瓷器特点:</b></h1> 青花教子图盘(清代顺治) 青花人物图笔筒(清代顺治) 颜色釉——在釉中加入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 洒蓝釉里红厢图盘(清代康熙) 斗彩勾莲纹折腰盘(清代康熙) 青花人物纹碗(清代康熙) 三彩斗笠碗(清代康熙) 粉彩松竹梅纹瓶(清代康熙) 五彩鱼藻纹盘(清代康熙) 古彩琴棋书画人物图瓶(清代康熙) 黄地三彩龙纹盘、青花绿彩龙纹盘、黄釉刻龙纹盘(康熙) 青花开光海兽图胆瓶(清代康熙) 青花松鹿鹤图凤尾尊(清代康熙) 古彩麻姑献寿图盘(清代康熙) 素三彩海马纹觚(清代康熙) 豆青釉刻云纹水盂(清代康熙) 五彩兽纹碗(清代康熙) 珊瑚红青花莲花鹭丝纹碗(清代康熙) 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瓷器,被称为软彩。首先在已烧好的瓷胎上施以含砷的“玻璃白”作为底色,再用各种彩料进行绘制,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颜色产生粉化效果。<div><br></div><div>粉彩瓷器以其软和的粉润质感,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国画风格,被称为“东方艺术明珠”。</div> 斗青釉绳纹鱼篓瓶(清代雍正) 粉彩孔雀牡丹纹盘(清代雍正) 仿哥釉贯耳四方瓶(清代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纹天球瓶(清代雍正) 豆青釉葫芦瓶(清代雍正) 祭蓝釉胆瓶(清代雍正) 墨彩人物图瓶(清代雍正) 斗彩花果纹寿字盘(清代雍正) 胭脂红地珐琅彩梅纹碗(清代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花浇(清代雍正) 青花团菊纹盖罐(清代雍正) 窑变 花釉双耳瓶(清代雍正) 绿釉暗八宝纹盘(清代雍正) 粉彩兽耳百鹿尊(清代乾隆) 青花花卉梵文高足杯(清代乾隆) 仿木纹碗(清代乾隆) 豆青釉瓜棱双耳蒜头瓶(清代乾隆) 墨彩描金双鱼图纹壁挂(清代乾隆) 粉彩绿地洋莲纹飞双耳瓶(清代乾隆) 粉彩大吉葫芦形壁挂(清代乾隆) 斗彩缠枝莲纹兽耳瓶(清代乾隆) 斗彩云龙纹盖罐(清代乾隆) 绿地粉彩八宝纹贲巴瓶(清代乾隆) 粉彩镂空蟠螭褔寿字双耳瓶(清代乾隆) 金地粉彩莲纹葫芦瓶(清代乾隆) 矾红地描金缠枝莲纹天球瓶(清代乾隆) 清花缠枝莲纹六方贯耳瓶(清代乾隆) 天青釉三管葫芦瓶(清代乾隆) 青花缠枝莲锦纹盖罐(清代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清代乾隆) 青花云鹤纹连托爵杯(清代乾隆) 青花回纹豆(清代乾隆) 青花蓝地黄云龙纹盘(清代乾隆) 青花加彩龙凤纹碗(清代乾隆) 青花海水矾红龙纹盘(清代乾隆) 黄地绿龙纹盘(清代乾隆) 白地绿龙纹盘(清代乾隆) 豆青釉青花双马图折沿盘(清代乾隆) 斗彩团菊纹盖罐(清代乾隆) 釉里红云龙蝙蝠纹扁肚瓶(清代乾隆) 茶叶末釉如意耳尊(清代乾隆) 红彩双龙纹天鸡纽高足盖碗(清代嘉庆) 斗彩团花纹碗(清代嘉庆) 冬青釉描金飞凤纹瓶(清代嘉庆) 斗彩折枝花碗(清代道光) 粉彩耕织图盖碗(清代道光) 黄地青花九桃纹盘(清代光绪) 古彩花园跑马图瓶(清代光绪) 古彩锦地开光花鸟山水龙纹四方瓶(清代光绪) 天青釉青花釉里红松竹梅象耳瓶(清代光绪) 黄釉五彩堆雕莲纹竹节帽筒(清代光绪) 仿康熙三彩狮子瓷雕(清代光绪) 绿地暗龙纹盘(清代光绪) 青花缠枝花卉纹烛台(清代宣统) 青花花卉纹烛台(清代) 绿釉堆龙纹笔筒(清代) 青花釉里红花鸟图四方瓶(清代) 青花锦堂福记款唐诗盖钵(清代) <h1><b>民国时期的景德镇瓷器:</b></h1> 浅绛彩人物书法酒具(民国金品卿、王少维) 浅绛彩山水图瓷板(民国) 浅绛彩山水纹双耳瓶(民国) 浅绛彩人物纹双耳瓶(民国) 墨彩山水古刹钟声响图瓶(民国汪野亭) 粉彩柳毅传书纹瓶(民国王大凡) 粉彩屈原樵夫图瓶(民国) 粉彩渔翁图瓷板(民国王琦) 粉彩雪里送炭图瓷板(民国王琦) 粉彩钟馗除邪降福图瓷板(民国王琦) 粉彩八仙图瓷板(曹国舅、韩湘子)(民国王琦) 粉彩八仙图瓷板(张果老、蓝采和)(民国王琦) 粉彩八仙图瓷板(何仙姑、铁拐李)(民国王琦) 粉彩八仙图瓷板(吕洞宾、汉钟离)(民国王琦) 粉彩梅花图瓷板(民国田鹤仙) 粉彩梅花图瓶(民国田鹤仙) 粉彩石竹图瓷板(民国徐仲南) 祭蓝釉金彩花卉图梅瓶(民国刘雨岺) 蓝釉描金开光粉彩花鸟紫藤图瓶(民国刘雨岺) 粉彩鱼藻纹瓷板(民国邓碧珊) 墨彩山水图瓷板(民国汪野亭) 粉彩山水图四方瓶(民国汪野亭) 粉彩山水图五头文具(民国汪野亭) 粉彩桃源问津图螭耳瓶(民国王大凡) 粉彩舞剑人物图瓷板(民国王大凡) 粉彩梅花图瓷板(民国田鹤仙) 刷花爱荷图瓷板(民国程大友) 刷花爱梅图瓷板(民国程大友) 刷花爱鹅图瓷板(民国程大友) 刷花爱菊图瓷板(民国程大友) 青花雀蚌相争图扁肚瓶(民国) 青花缠枝莲纹碗(民国) 青花缠枝莲纹碗(民国) 青花如意图高足果盘(民国) 青花釉里红龙纹天球瓶(民国) 青花人物图梅梅(民国) 矾红描金双龙纹印泥盒(民国) 青花海水蝙蝠纹琵琶瓶(民国) 影青釉刻龙纹玉壶春瓶(民国) 粉彩花鸟草虫人物图四方瓶(民国) 粉彩龙纹盖罐(民国) 粉彩东山捷报图瓶(民国) 粉彩碧桃图胆瓶(民国) 蓝釉粉彩四爱图八方瓶(民国) 粉彩过墙红梅图水仙盆(民国) 粉彩菊花图双耳瓶(民国) 粉彩石头记图象耳瓶(民国) 粉彩莲纹开光山水双耳瓶(民国) 粉彩荷花图梅瓶(民国) 粉彩群仙会图瓶(民国) 粉彩山水图兽耳瓶(民国 ) 粉彩人物铁拐李图双耳瓶(民国) 粉彩叶形秋操杯(民国) 粉彩三果莲座天球瓶(民国) 粉彩描金花鸟图腰鼓形粉盒(民国 ) 粉彩雪景山水图瓶(民国) 五彩仕女图盘(民国) 五彩仕女图盘(民国) 五彩弄玉吹箫图盘(民国) 五彩绣球花纹坛(民国) 五彩人物图觚(民国) 五彩花园跑马图瓶(民国) 天青釉莲口堆螭蒜头瓶(民国) 矾红描金云龙纹天球瓶(民国) 洒蓝开光五彩救阿斗图瓶(民国) 蓝釉刻龙纹瓶(民国) 青白釉雕刻蚩灵纹瓶(民国) 青釉印花罐(民国) 古彩黑地梅花凤尾瓶(民国) 青釉莲口兽耳蒜头瓶(民国) 浅黄釉四灵纹提梁壶(民国) 炉钧釉堆蚩刻菊瓣纹瓶(民国) 祭红釉印泥盒(民国) 青白釉绳结纹水浅(民国) 天青釉刻寿字纹渣斗(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