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政治课

云朵儿

<p class="ql-block">一一参加西吉农民作家培训班有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天气很冷,太阳白惨惨的挂在天空,提不起一点温度。我和几个文友相约一起去参加西吉县的农民作家培训班。我们一大早便赶到车站,准备乘车一起去西吉党校(西吉党校在将台堡,那里是红色革命基地)。我到车站的时侯,李老师和蒲老师已经先已到达,最后大家一起租了一辆出租车过去,直接把我们送到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首次听说搞农民作家培训班,大家对这件事都满怀期待的,因为作家培训的事从来都是高大上的事,尤其是我们这些基层文学爱好者和农民作家们,能参加作家培训更是难能可贵的。在人们的认知中,写文字,搞创作的人,鲜有和基层的劳动者拉上关系的。这次西吉文联在史静波主席的组织下,给农民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大家一起了解当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一下现今的思想政治需求。</p><p class="ql-block">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说,“文学不仅是西吉这块土地上生长最好的庄稼,西吉也应该是中国文学最宝贵的一个粮仓。”如今,西吉正鼓励越来越多创作者拿起笔记录新时代山乡脉动,培育文学“庄稼”茁壮成长,让这座文学“粮仓”更加丰足。</p><p class="ql-block"> 1月7日下午参加学习的农民作家和基层作家都一起到西吉党校报了到,其中有几个文友是离退休的,还有几个残疾文友,大家一起被安排到党校宾馆住宿,吃饭也安排到党校食堂,大家一起享受到了干部的待遇。8号,9号,10号安排大家上课,学习三天。</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固原市党校柳文彬教授给大家上的,教授给大家从时代背景和世情,国情,党情几个方面,讲述了发展就是硬道理。告诉大家要争取构建国际话语权和与大国文明的对话,尤其是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当务之急,这样才足以应对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文化认知。现在发展很快,物质上是脱贫了,但在精神上却愚昧了。但要明白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和谐社会的黏合剂,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灵魂。</p><p class="ql-block"> 再就是固原市党史研究室的杜彦荣书记,给大家讲了历史选择六盘山,从长征落脚地的选择,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关头。从党对路线方针的确定和对重大战略决策的讲解,详细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险与困难,讲到红军依靠民众,依靠正确的决策,从而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继而学校组织大家参加了将台堡红色革命基地,我来将台堡已经好几次了,但这次由于上一节课杜彦荣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述了红军在将台堡会师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参观更有一种使命感。大家随着讲解员的引导,逐一参观了先烈们留下的每一处足迹,明白革命的艰辛和现今生活的来之不易。红军纪念馆里的红旗飘飘,喇叭里唱着《东方红》,那样的鼓舞人心。</p><p class="ql-block"> 这次参加农民作家培训班,让大家踏踏实实的学习了一场思想政治课,从而更深的了解了写作的方向和目的。在单家集参观毛主席当年与马德海阿匐夜话的旧址时,正好遇见了毛主席住宿地张崇德老人的孙子,他给大家讲述了当年的故事:当时大家并不知毛主席住在他家的,只知道是红军的一个领导,来到他家后,张奶奶给毛主席做了一顿荞面饭,用蓝边瓷饭盛饭木盘子端上桌的。吃完了毛主席就休息了,早上起来走时,告诉张崇德赶快带家人出去躲一躲,国民党马上会来用飞机轰炸的。结果毛主席刚走不久,国民党果然用飞机投了炸弹,爷爷带着父亲躲在邻居家,奶奶带着姑姑躲院外墙角处。家里的房子和院子全被炸毁,牲口圈里的驴被炸的粉碎,驴皮沾在墙角上,整个家园被毁。最后张崇德老人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带着一家人在外地的舅舅家躲了起来,直到一年多后,情况好转了才回家来重建家园的。</p><p class="ql-block"> 大家一起含着泪听红三代讲述他们家的故事,从而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一场革命氛围,革命先辈们用流血牺牲才换来当今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天西吉文联的刘德飞主席给大家讲述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白,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就象拿破仑说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思想,刀枪总被思想战胜的。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搞好乡村经济振兴,就要提高基层人们的文化素养,就要从自身素质和自身休养上进行提升。文学离不开政治,关注政治,了解国情,是新时代基层的写作者们的任务。尤其是基层作家们更是这个时代的文学倡导者和践行者,写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在结业课上,西吉作协主席史静波老师给大家做了最后的总结: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价值需要引导力,精神需要推动力,所以精神引导生活。最后史静波老师朗诵他自己写的一首《农人诗》做为结语: ……我们把文明的火种,举过头顶,也深埋地下,那一刻,荣耀而又庄严!</p><p class="ql-block"> 西海固文学群体在慢慢倔起,农民作家群是一股新生的力量。 此次西吉农民作家培训班,把关注点引导到普通文学爱好者身上,有一边养牛一边写作的刘守宁老师,李成山老师,还有西海固农民作家代表单小花老师。尤其是几位残疾人写作者,脑瘫小姑娘马逸雪,双目失明的文学爱好者赵玲老师,西北花儿王子马志学老师,从他们身残志坚的身上,让大家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震撼,生活虽难,但是心向阳光,终会一片光明。</p><p class="ql-block"> 爱好文学写作,无疑是给人更多的希望,文字可以改变思想,改变生活,使人在生活深陷泥沼时,从中寻找到真谛而走向光明的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