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还愿之旅

张其伟

2025年1月4——8日,我们完成了一次“海南还愿之旅”——捐赠了一大批书给南吕农场的学校,并回去参观了学校,探望了二队的老职工以及农场的子弟、半个世纪前的同事……<div>  事情是这样的:几个月之前,原海南屯昌县南吕农场二队广州知青汪成书请我帮他完成两个心愿:一是把自己订阅了多年的十来种科技杂志,捐赠给56年前我们一同上山下乡去过的农场,让这些书在农场小学图书室继续发挥作用。二是一同回农场,看看我们的青春曾洒落的那片热土;看看仍然留在世上的熟人…… 我一口答应,通过我在农场时的学生曹南生(他在农场小学任副校长,刚刚退休)与学校取得了联系,并帮助汪成书把十来箱杂志寄到了学校。我也收拾了两三天,把书房里大部分陪伴我多年的书籍捐献出来,寄到了农场小学。</div><div> 1月4日,我们一行五人,从广州新建的白云火车站(见下图)出发,乘火车到海口市。</div> 1月5日上午,我们到达了海口火车站。<div>  上图为我们“老年还愿之旅”的成员,左起:我三姐夫、原二队知青李宗明、原二队知青汪成书、汪夫人、我。年龄有82岁、77岁、73岁……我和李宗明相对“年轻”,担负多一些责任。我负责租车、查地图、导航、开车。李宗明负责订火车票、点菜、财务工作……</div> 出发前,我第一次尝试在手机上办好了租车的手续。一下火车,就在车站旁找到了要租的汽车。这几天,我要兼任司机了。 我们直接开车到海口华侨大厦琼菜坊,见到了早在那里等候的50多年前与我在农场中心小学一同任教的老同事们。 还有曾任二队卫生员的颜成朴以及与我同在团宣传队演过《智取威虎山》的“小常宝”陈玉花(上图左)。 上图为53年前我们演《智取威虎山》的剧照。左边是我扮演的“小常宝”她爹;中间为陈玉花扮演的“小常宝”;右为吴维庆扮演的“杨子荣”。 午饭后,告别了热情款待我们的老同事们,离开了海口市,驱车回到了屯昌县南吕农场。先在农场大门前留个影。 我们直接先回到二队,在坡头有着60年树龄的老樟树前合影。 接着到88岁的老工人黄观任的家里探望他(右二)。 上图为6年前拍摄的,那是上山下乡50周年,我们回到农场二队探望老工人。图中的老工人叫杨奉梅。这次来她已经瘫痪了,认不了人,讲不了话。 上图也是6年前拍摄的,中间的老工人我们叫他“长臂猿”,50多年前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篮球。这次来他也已经瘫痪了。 上图也是6年前拍摄的,图中的老工人是老队长黄海明。这次来他已经离世了。 我(左)和李宗明回到我们曾经住过的房子前合影。 上图为55年前,我(左)、李宗明(中)、陈集成(右)在我们刚刚搬入的新房子前的合影。 我们到二队水稻班那棵有着120年树龄的木棉树前合影。 这是老木棉树的“身份证”。 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少橡胶林已经改为槟榔林。 这是从二队通往三队的路。 这是二队以前的篮球场兼晒谷场。 这是二队的职工宿舍。 这是二队坡头上坡处。 这是二队从坡头下坡的路。 这是二队老工人新建的房子。 晚上回到场部,我们到搬到场部住的二队老工人阿刁(中)家探望她。 当晚,我们住在了场部这间私人开的“福源旅店”。 1月6日清早,我的几个住场部的学生来看望我,并请我们吃早餐。 我们与我的几个学生在场部“知青石”以及办公大楼前(下图)合影。 接着,我们到了大平坡小学,并与前来迎接我们的胡广育校长在校门前(下图)合影。<div><br></div> 这所学校以前叫南吕农场中心小学。半个世纪前,我上山下乡到南吕农场的10年中,有7年是在这所小学任教。 今天是学校的期末考试,先考完试的三年级学生纷纷跑来与我们合影。 学校变化很大,中间建了一栋四层楼的主楼,两边各有一栋三层楼,篮球场铺设了塑胶地板…… 保留下来的只有上图这两栋“7”字形的平房了。 上图为半个世纪前我在学校新建的平房前的留影。 胡校长陪着我们参观了校园。一群好奇的学生紧随着我们。 这是学校的主楼,楼下的是前来交叉换位监考的外校教师开来的小轿车,可见现在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了。 远处右边可见学校新建的三层教学楼。 这是学校左边的三层教学楼。 这是校门连接的中间校道。 胡校长带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座谈。 上图就是我和汪成书捐赠给农场学校的书。<div>  汪成书捐的都是科技杂志,很适合学生阅读,有《人文历史》、《环球人物》、《党史天地》、《中华传奇》、《凤凰周刊》、《生活周刊》、《舰载武器》…………约10余种,10几箱,寄费都花了一千几百元。</div> 我捐赠的书除部分象全套《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成语词典》这样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之外,绝大部份都是适合校长、老师阅读的。有:《校长手册》、《领导下属的艺术》、《怎样听课评课》、《现代教育评价》、《素质教育全书》、《教师手册》、《课堂提问的艺术》、《练习设计的艺术》、《优秀语文老师上课实录》、《班主任工作100例》、多个名师的教学经验介绍;还有厚厚的《辞典》、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等伟人的著作全集…………<br> 这些都是我当老师20年,当校长20年,共40年间边干边学,提升自己的精神粮食。它们相伴多年,现今与我告别了,我还真有点不舍呢!考虑到自己已经退休多年,这些书只有让仍然在学校工作的人看才能发挥更大效益,所以还是忍痛全部捐献出来了!现在家中书房书架上已经很空了。 汪成书夫妇在自己捐的书前留影。 我与胡校长合影。 离开农场学校后,我们开车到了枫木镇。 每人来一碗海南粉!回忆一下当年的味道。 这是一家老牌的海南粉店,据说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我们与老板娘(右三)合影。 我与三姐夫也在老旧的店牌前留个影。 当晚,原农场二队的潮汕知青柯镇海夫妇到屯昌县城康英酒店探望我们,并宴请我们。 晚饭后,我与住在屯昌县城的几个学生以卡拉OK的方式聚会。他们有的即将退休,有的已经退休几年了。 1月7日上午,我们离开了屯昌,到了琼海的“博鳌亚洲论坛”景区游览。 离开琼海的“博鳌亚洲论坛”景区,我们驱车来到了离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仅有1.7公里的“春光椰子王国”参观。下图为在厂门前的合影。 这是个各种椰子食品的加工厂,如今已经成为了旅游点。游客可在这里参观游览,观看椰子食品的制作过程,并休息、购物。 厂房的壁画很漂亮! 上图这个椰子的雕塑是“春光椰子王国”的标志。我未来过之前就在网上见过。 厂里的超市全是椰子制作的各种食品,琳琅满目。 终于买到心心念念的椰子糖了!50多年前,那外形大颗,味道浓郁的海南椰子糖,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离开“椰子王国”后,我们到了附近的“宋氏祖居”参观。 三姐夫退休前是“民革”广东省委办公室主任,对他们的中央领导宋庆龄特别敬重,参观得特别认真。上图为他在宋庆龄雕像前的留影。 这是著名景点,再来一张合影。<div><br></div> 离开宋氏祖居后,我们到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只可惜,由于最近都有发射任务,卫兵不允许我们进入。<div> 上图为6年前我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在上山下乡50周年活动结束之后,我和汪成书都分别去过。李宗明和我三姐夫没有去过,所以特别遗憾!</div> 傍晚,我们回到海口市。农场二队老工人阿刁的女儿宴请了我们。 上图为我们与阿刁的二女儿(左)、三女儿(右)的合影。 在海口市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1月8日)早上,我们乘坐火车过渡琼州海峡,晚上回到各自的家,结束了这次“海南还愿之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 张其伟</p><p class="ql-block">文字: 张其伟</p><p class="ql-block">编辑时间: 2025.1.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