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展标</p><p class="ql-block">马东方书法艺术展。</p><p class="ql-block">尺寸138×34cm。</p><p class="ql-block">原中国美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雷正民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序 文</b></p><p class="ql-block">在这物换星移的时代,文化艺术却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光,永恒地照亮着人们的心灵。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敬意和欣喜之情,迎来了马东方先生的书法艺术展。在这个展览中,马先生用他那精湛的书法技艺,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和相关诗文史料,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p><p class="ql-block">展览精选了鉴真、朱之瑜、王守仁、魏源四位历史人物的题材,他们不仅在各自领域中卓有成就,更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代表。通过这些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他们在中日两国间的贡献,我们得以追溯那段辉煌的历史,缅怀那些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先哲先贤。鉴真大师,作为东渡弘法的先驱者,不仅将佛教戒律传入日本,还带去了书法、壁画、医药等多方面的中华文化瑰宝,使日本太平时代的艺术和社会生活焕发出新的光彩。朱之瑜,以其卓越的儒学思想和实用精神,深刻影响了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变革,被尊称为“日本孔子”。王守仁的心学体系,倡导“知行合一”,在日本广为传播,成为明治维新的思想源泉之一。魏源的《海国图志》,以其前瞻性的世界观,开启了日本走向现代化的道路。</p><p class="ql-block">马东方先生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将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卓越贡献,通过书法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幅作品,既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中日文化交流不懈追求的体现。马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饱含着他对中日友谊的深切期盼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本次书法艺术展,不仅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中日文化交流的辉煌再现。通过这些珍贵的书法作品,我们得以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感悟那些伟大人物的智慧和情怀。这些作品将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弘扬和传承中日文化交流的精神,推动两国友谊的不断深化。</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共同祝愿马东方先生的书法艺术展圆满成功,期待更多的人通过这些作品,领略到中日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妙之处。愿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共同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凯(美术评论家·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东京美术馆展览看板。</p> <p class="ql-block">贺词</p><p class="ql-block">马东方书法艺术展,促进中日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尺寸138×34cm。</p><p class="ql-block">炎黄艺术馆馆长,中央美院教授,故宫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客座研究员崔晓东题。</p> <p class="ql-block">鉴真(公元688—763年),江苏扬州人。唐代高僧。曾先后两次受日本遣唐使邀请赴日弘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于公元753年抵达日本。</p><p class="ql-block">次年,在奈良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受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四百余人受戒,为僧舍八十余人旧戒受新戒。营建唐招提寺。自此,日本有了正式的律学传承。根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被赋予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公元756年,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僧尼,由此建立了日本正规的戒律制度。</p><p class="ql-block">鉴真带来的书法、壁画、医药、建筑、营造、酿造、豆腐等技艺和饮食文化,为日本太平时代的艺术高峰增添了光芒,从此也为日本的社会生活植入了中华文化根脉。鉴真被日本尊称为”太平之甍”,”律宗初祖”、”医药始祖”。</p> <p class="ql-block">鉴真简介及画像</p><p class="ql-block">楷行,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隶书对联:</p><p class="ql-block">律宗初祖</p><p class="ql-block">医药始祖</p><p class="ql-block">尺寸138×30cm。</p> <p class="ql-block">鉴真盲目航东海, </p><p class="ql-block">一片精诚照太清。 </p><p class="ql-block">舍己为人传道义, </p><p class="ql-block">唐风详溢奈良城。</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中国政务院副总理、文教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郭沫若,为鉴真逝世1200周年而作。</p> <p class="ql-block">唯我大师,法门之雄。三学五明,乘桴而东。十年跋涉,十年教化。恩斯勤斯,根深树大。巍巍鲁殿,灿灿奈良。师之功业,与世更新。</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赵朴初《鉴真颂》之选句。</p> <p class="ql-block">山川异域,风月同天,</p><p class="ql-block">寄诸佛子,共结来缘。</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日本政治家长屋王。</p> <p class="ql-block">朱之瑜(公元1600—1682年),号舜水,浙江余姚人。明末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具有经纬治世情怀的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1661年流寓日本,传授儒学、匡正扶危之道。反对宋明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积极推行实功实用思想。他深度剖析了明朝吏治腐败,理学空谈,科举八股,文风浮华,民生凋敝等导致国破家亡的沉痛教训。强调道德文化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道德与法律并重,教育服务于生活,鼓励民营经济和技术革新,主张史学研究重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他的学术思想极度契合当时日本改革派政治势力的需求。关于典库制度、农业生产、建筑工程、医药治病、手工技艺等知识传授,使广大中下层人民极为受益。</p><p class="ql-block">在他尊王统一思想的指导下,其弟子编著了《大日本史》近四百卷。遗存《舜水文集》二十八卷。他的思想学说奠定了日本的社会道德基础,产生了延续至今的”江户学派”,对维护江户时代二百多年的统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朱之瑜被日本尊称为”日本孔子”,”泰山北斗,胜国宾师”。</p> <p class="ql-block">朱之瑜简介及画像</p><p class="ql-block">楷行,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隶书对联:</p><p class="ql-block">泰山北斗</p><p class="ql-block">胜国宾师</p><p class="ql-block">尺寸138×30cm。</p> <p class="ql-block">温然其声,俨然其身;</p><p class="ql-block">威容堂堂,文质彬彬;</p><p class="ql-block">学贯古今,四处风尘;</p><p class="ql-block">道德寻备,家宝国珍。</p><p class="ql-block">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日本学者、史学家德川光国为朱之瑜撰写之祭文。</p> <p class="ql-block">征君严毅刚直,动必以礼。学务适用,博而能约。为文典雅庄重,笔翰如流。古今礼仪大典,皆能讲究 ,致其精祥。至于宫室器物之制,农圃播植之业,靡不通晓。</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日本学者安积觉为朱之瑜撰写之碑文。</p> <p class="ql-block">开心眼, 通览上下三千年, 一贯我邦史乘者, 端在于他山之石以攻我玉矣。捃摭彼长, 采撷人美, 咀嚼浑融, 以大成我之文华, 靡代而无之。 乃至翼成维新之大业, 以致国运今日之蔚兴,我之所得于之瑜也固大矣。</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日本政治家后藤新平为《朱舜水全集》撰写之序语。</p> <p class="ql-block">王守仁(公元1472—1529年),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p><p class="ql-block">王守仁一生经世致用,文功武治皆有所成。创立了"姚江学派",形成完整的"心学"体系,把古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推上了顶峰。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立德、立言、立功"第一人。</p><p class="ql-block">他认为"心"是宇宙主体,是力量的源泉。提出"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道"的命题,主张修炼心灵,把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付诸实践,可以超越外界条件限制。鼓励人们通过内心反省和实践相结合,实现道德完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三者构成了阳明哲学的核心。</p><p class="ql-block">阳明学说传入日本五百年不衰,备受推崇,培养出三轮执斋、佐藤一斋、伊藤博文、东乡平八郎、山田方谷、稻盛和夫等各界众多历史人物,其学说指导社会实践,推动了日本历史的发展进程,被后世定义为"推动明治维新的原动力"。阳明心学对日本近代崛起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日本思想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王守仁简介及画像,</p><p class="ql-block">楷行,尺寸138×45cm。</p> <p class="ql-block">篆书对联:</p><p class="ql-block">点化心灵</p><p class="ql-block">中华圣人</p><p class="ql-block">尺寸138×30cm。</p> <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王守仁名言。</p> <p class="ql-block">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道"。</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王守仁名言。</p> <p class="ql-block">一生俯首拜阳明。</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日本军事家东乡平八郎。</p> <p class="ql-block">魏源(公元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中国近代思想界先行者,"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他志向远大,忧天悯人,关注社稷民生。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在鸦片战争失败、清朝式微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中西力量比较,呼吁革新图强。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先后编著出《海图国志》一百卷,全面系统介绍西方国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历法、物产知识,提出"师夷之长以制夷"的编著初衷,遂提出商贸、军工业、民工业、税赋、人才培养,以及政体全面向西方学习的谋略方案,并坚信假以时日中国定能赶上并超越西方国家。由于受到保守落后势力的抵制,该书被清政府列为禁书。</p><p class="ql-block">1851年,该书传入日本,书中新鲜的世界知识,为当时闭关锁国的日本直接提供了生存发展新方案。开启了日本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产生了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桥本左内、高杉晋作、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践行海国图志知识的重要人物,形成了日本"开国攘夷"的主导思想,催化了明治维新运动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魏源简介及画像,</p><p class="ql-block">楷行,尺寸138×45。</p> <p class="ql-block">楷书对联:</p><p class="ql-block">放眼先哲 </p><p class="ql-block">思想烛照 </p><p class="ql-block">尺寸138×30cm。</p> <p class="ql-block">师夷长技以制夷。</p><p class="ql-block">楷书、草书,尺寸45×138。</p><p class="ql-block">魏源名言。</p> <p class="ql-block">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 日本政治家、兵法家佐久间象山。</p> <p class="ql-block">日本发展之路,必须是"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的结合"。</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45cm。</p><p class="ql-block">日本学者、政治家横井小楠。</p> <p class="ql-block">《菊》</p><p class="ql-block">恶风酷雨百花残,</p><p class="ql-block">庭前犹见傲霜枝。</p><p class="ql-block">行草,尺寸138×34。</p><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在葆遗墨。</p> <p class="ql-block">山舞银蛇。</p><p class="ql-block">草书,尺寸138×34cm。</p><p class="ql-block">送旧迎新寄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