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驾游—大同古城

山杉

摄 影:山杉<br>器 材:华为手机 Mate 40 pro<br>拍摄日期:2024年6月19日至21日<br>美 篇 号:10135566 大同市,山西省省辖地级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人描述为:“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 (属于山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战的疆场。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作为首批24个国家历史名城之一,一直像世人展示着专属它的独特气质。大同古城,堪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在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拥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美誉,有”北方锁钥“之称。北魏、辽金、明清三大时期,平城、边塞、佛教三大文明均在此呈现,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雨后的暮色时分,登上古城墙,大同的漂亮街景尽收眼底。 古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古城面积3.45平方公里,轮廓呈正方形。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来的。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公里,建有主城门四座,东曰和阳门、南曰永泰门、西曰清远门、北曰武定门,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古城墙与护城河及环城公园如今已成为大同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华严寺</font></b></h1> 华严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下寺坡街。因属于佛教华严宗的庙宇而得名,分为上华严寺、下华严寺两处,相距不远,处于同一个大院落里。上华严寺分成前后两院。前院,有山门、廊庑、念佛堂、云水堂。后院有客室、禅堂和僧舍。院中房舍为关帝庙,现已成为接待室。这两个院内,结构匀称,布局合理,表现了辽代建筑的特色。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云中古刹华严寺,是历史之珍品,是文物之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之结晶,它将继续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百世。 大同华严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綦、藻井等,以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主殿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面阔五间,殿内依墙排列重楼式小木作藏经阁38间及“天宫楼阁”五间,巧夺天工,玲珑之致,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 大同华严寺大殿中央佛坛上供奉的29尊辽代泥塑堪称辽塑精品,尤以合掌露齿菩萨为最,惟妙惟肖,史学家郑振铎先生赞其为“东方维纳斯”。 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佛祖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惟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p class="ql-block">  华严宝塔也是华严寺的藏经阁。</p> 千佛地宫‌:塔下藏有一个由100吨纯铜打造的千佛地宫,这是全国最大的纯铜地宫之一。地宫内金碧辉煌,藻井、塔柱、壁画等均采用多种铜工艺技法雕制而成。中央的舍利宝塔供奉着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的舍利子,四壁上则供奉着四尊主佛和众多小供养佛,总数超过千尊。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九龙壁</font></b></h1> 大同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和阳街,建于明洪武年间,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的照壁。大同九龙壁是中国现存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大的一座,比北京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早三百余年,大小约是北海的九龙壁的两倍。 大同九龙壁于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有“龙壁之城”的美称,现存有九座龙壁,大同九龙壁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 大同九龙壁是全国最大的九龙壁,由426块特制的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体积是北海九龙壁的三倍,它的建造年代比北京北海九龙壁早250年,是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九龙壁前有倒影池,龙在水中倒影,把静态的龙变成动态的龙,可谓匠心独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纯阳宫</font></b></h1> 纯阳宫,又称吕祖观,位于大同市鼓楼西北隅,地处大同古城中心闹市区,是大同市现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教宫观。山西三大纯阳宫的“北宫”,芮城永乐宫为“南宫”,太原纯阳宫为“中宫”。三宫处在一条中轴线上,南北呼应,各有千秋。 大同纯阳宫创建年代已无确切金石文字可考,据说为金末元初西京道宫长刘道宁创建。刘道宁,号真常子,金元时浑源人,恒山道士,丘处机弟子,全真道后七子之一。《道藏·浑源县真常子刘君道行记》曰:“元光二年(1223),邱处机西行回归,道宁执以弟子礼,受授全真道法,加号真常子。被推为道宫长,筑室西京。” 大同纯阳宫,共建有殿堂70余间。建筑设计新颖,布局奇巧紧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长廊水榭曲径通幽,藏玄蕴妙,清静典雅,是一座集庙宇庄严、园林精巧为一体的三进院落。 上世纪,纯阳宫门下曾出土一块刻有“明洪武四年六月”的大砖,是洪武四年大将军徐达修筑大同城墙时的城砖,表明此庙洪武四年以后进行过重修。<br> 清光绪三十年,庙内修设过普济坛。<br>  民国年间,商人杨恒川、“恒丽魁”掌柜祁魁先后重修。<br>  文化革命期间,纯阳宫被毁,庙址被占用。<br>  1999年,庙产归回道教部门,在道长白明钰主持下,历时5年,逐步修复。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善化寺</font></b></h1>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6号。据庙碑记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 善化寺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 现为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管所办公所在地。 善化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文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年)所建普贤阁。除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和普贤阁为辽金建筑外,其余两侧配殿和钟鼓楼为明清时期建筑。寺内保存金代塑像34尊,清代壁画190平方米。明代塑像9尊,金碑2通,明清重修碑3通。 1961年3月,善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善化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为国立寺院。 大雄宝殿乃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7间40.7米,进深5间25.5米,单檐五脊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 大雄宝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閦佛 、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南两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所绘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 善化寺门前五龙壁,原是大同城南兴国寺的照壁,1980年乔迁至此,与善化寺作伴共筑盛世美颜。照壁长19.9米,高7米,壁面用五彩琉璃镶砌,上面浮雕着五条巨龙,上下翻飞,盘旋回绕,其形态优美、雕刻精细,龙爪子、眼睛、睫毛、双须、竖发无不霸气外露,王者风范十足。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清真大寺</b></h1><p class="ql-block"> 清真大寺,位于大同市清远街九楼巷19号,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遗构,礼拜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由四组殿堂毗连而成,前为卷棚式抱厦,后为歇山顶和硬山顶两组大殿,殿内为伊斯兰教独特陈设,中设壁龛,西北墙设演讲台,正中有三个穹形门,是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钟楼</font></b></h1> 钟楼,位于大同古城区以西清远街街口中心的景点。<br> 钟楼,与城东太平楼、城南鼓楼、城北魁星楼相应,该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旧钟楼毁于1951年,2015年启动复建。 新复建后的钟楼为歇山顶楼阁式建筑,立面三层三檐,总高度27.24米 ,楼体四面悬挂牌匾“声和击壤”、“至大中正”、“大音铿咙”、“昭光振曜”。新建的钟楼按照古建工法顺序,木构件加工完成后立架安装,之后由瓦作班组进场铺瓦,最后小木作件安装及整体彩绘,历时两载有余建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鼓楼</font></b></h1> 大同鼓楼,位于大同市平城区永泰街中段,始建于明朝天顺七年至八年(1463年-1464年)间。 清顺治、乾隆、咸丰屡加修葺。 大同鼓楼,三层出檐,十字歇山顶,平面近似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东西长17.65米,南北宽14.55米,高约20米,是明代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顶楼上架放一大鼓,乃古时晚间为“声闻四达”报更时所用。旧时晨钟暮鼓声震古城及近郊四乡,鼓楼与钟楼相配而建。 四牌楼位于大同市旧城中心,由四个相连的牌坊组成的建筑。四牌楼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大将军徐达受命修筑大同城,为壮军威、颂功德,在城中心修筑了这座建筑。 摄 影:山杉<br>器 材:华为手机 Mate 40 pro<br>拍摄日期:2024年6月19日至21日<br>美 篇 号:1013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