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期对麦芽糖的调查,孩子们对制作麦芽糖的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就让我们进入真正的实践中吧! <b> 筛选优质小麦</b><div> 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法初步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麦是淡黄色、椭圆形、中间有一条缝,一颗一颗的农作物。</div> <b>泡小麦</b><br> 泡种一晚后平铺在育苗盆上,然后再喷水等待发芽。 驱动问题一:小麦为什么长得这么慢<br> 在浸泡好小麦之后,我们将小麦整齐地摆放在育苗盘中并耐心等待小麦的发芽,但三天过去了,育苗盘中的小麦长得参差不齐有些小麦已经高高的绿绿的,而有些小麦却依旧没有发芽的趋势。这又是为什么呢? 都一个星期了咱们班的麦芽怎么还没长大?<br>肯定是因为最近天气太冷了所以长不高。<br>怎么有的麦芽好高,有的麦芽没长?<div>是不是我们浇水没有均匀所以有的小麦没有喝足水就没有发芽”<br>我们要经常用小喷壶给麦芽喷水,让麦芽保持湿润。</div> 小朋友们通过总结,知道是没有及时浇水、天气原因而没有照顾好它,孩子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信心满满地开始照顾小麦啦~ 给麦芽晒太阳,盖上纱布保温保湿,希望它们快快长大!<br>小芽从一开始的尖尖角,到慢慢长出了绿绿的叶子,直到长得郁郁葱葱。孩子们认真记录了小麦苗的每一个生长过程。 驱动问题二:如何判断小麦的高度?<br> 在自然测量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知道了测量物品的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在了解尺子的活动中孩子们认识到尺子的特点,知道尺子是有一定的间隔的。因此在知道尺子的特点后孩子们开始设计自己的尺子并将尺子放入到育苗盘中时刻记录小芽的高度。 教师思考:<br> 《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其中4-5岁的幼儿“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孩子们认真照顾麦苗,一份责任感油然而生。在麦苗生长陷入瓶颈时,孩子们积极想办法,那股劲头令人感动。观察麦苗生长的过程中,幼儿能够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每天的变化,并与同伴进行分享,进一步巩固了对麦苗的认知。在测量小麦生长多高的过程中,幼儿用了绳子、雪糕棒、吸管、尺子进行简单的测量。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br> “小麦种在哪里”“麦苗生长慢的原因”等问题,都是幼儿在实际探究过程中自发的真实问题。面对这些疑问和不同意见,教师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支持幼儿自主探究,通过同伴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在观察、讨论与分析的过程中,最终得出结论,同伴间习得经验。 经过10天的精心培育,孩子们发现麦苗终于长到5-6厘米长,可以制作麦芽糖了。 《依托项目化学习构建本土传统“匠人文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活动纪实。 编辑:周玉婷<div>审核:王 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