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吴越郊坛遗迹留(一)</p><p class="ql-block">钱镠御书刻山崖(二)</p><p class="ql-block">墓道幽幽忆千年(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吴越郊台遗迹留</p><p class="ql-block">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甲辰龙年冬至,我来到玉皇山南侧半山腰的天真院遗址,这里曾是五代吴越国的祭天郊坛。建于后梁龙德年间(921年)吴越国王钱镠建置,北宋年间(1008年)改为“天真院。”</p> <p class="ql-block"> 冬至是冬日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位,在古代人心理上被称为“亚岁”,时日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以期神灵庇佑国泰民安。到了汉代,正式确定了皇帝在这一天要去南郊坛举行祭天大典。</p> <p class="ql-block"> 郊坛祭天的重要性在宗庙祭祖之上。郊坛中祭天是最重要的,只有皇帝(天子)才有资格,诸侯与大臣是不允许以自己的名义搞祭天活动的。祭天是确立天子身份,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式,通过与天对话,从而确立其王者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 祭天之前,皇帝沐浴斋戒三日,戒荤酒色,以清心寡欲的态度以示对上天的敬意。祭天祭品巨细无遗地准备就绪,对于一千多年以后,来此地探访的爱好者来说,这里的意境仿佛给了我想象的翅膀。我看到了吴越效坛上,旌旗招展,吴越王坐着銮驾,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前来祭天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钱王祭天,阳气在玉皇山南郊坛聚集,象征“天子”的权威与凝聚力,也宣告着吴越国在杭州正式建立。吴越国虽仅存72年,却对杭州这座城市定下了千年的基调与风格,如“东南佛国”“天堂苏杭”之称,留下了西湖、六和塔、保俶塔等千年文化座标。</p> <p class="ql-block"> 吴越国王钱镠祭天,是真实存在的史实,因为在山崖石壁上那块在众多历史文献中都记载的“钱镠郊坛题记”。如今有幸亲眼见到这块共29字,竖排4列、每列约7字、字径为9厘米的楷书,用笔迅疾,结构开张,线条凝练,凿刻精良的御书碑刻。</p> <p class="ql-block"> 郊坛遗址经2008年考古发掘清理,大致分三层,占地约2050平方米,在两层平台上,还散布多处历代遗迹,如灵化洞、朱天庙洞、甘露井等多处摩崖题刻。郊坛规模形制虽简易,却暗藏着那个动荡年代一颗帝王的心。</p> <p class="ql-block">(二)钱王御书刻山崖</p><p class="ql-block"> 离开“钱镠郊坛题记”再和大家去探访钱王御书。冬日暖阳普照,走在古树幽幽的山道上,满树摇金披红,最是橙黄橘绿。这条拥有千年历史的石阶山道,现在已经成为杭州市民登玉皇山的必经之路。这是一条为沟通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最便捷的古道之一,叫慈云岭古道。公元924年,下令开凿这条道的人,正是吴越国王钱镠。</p> <p class="ql-block"> 根据《开慈云岭记》载:在凤凰山下建立吴越王府后,为沟通西湖与钱塘江渡船柳浦码头(今老南星桥西)之间的交通,在涒滩之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完成了开凿慈云岭古道,自那时起,这条古道便成为上下码头,往来商贾的通道,繁盛一时。</p> <p class="ql-block"> 玉皇山隧道南口西侧,沿一条小道走到底,山脚岩石上有块1923年“杭县公署第171号布告”,起因是三名不法之徒,将慈云岭附近的35亩石山,盗卖给上海水泥公司采石,严重破坏此地的名胜古迹。包括钱镠的《开慈云岭记》摩崖石刻,就是在1923年前被采石者凿去,烧成了水泥。这就是刻石立碑惩戒的起因。真是可惜!可悲!可恨啊!</p> <p class="ql-block"> 《开慈云岭记》“梁单阙之岁兴建龙山至裙滩之年开慈云岭,便建西关城宇,台殿水阁。今勒贞珉用记年月。甲申岁四月十五日吴越国王记。”保护文物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末来的负责,可以让后人了解和学习前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国民文化自信,保护文物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沿着油麻藤树的山道,蜿蜒的小道隐藏在密林的枯叶之中,登上将台山顶,忽见树木丛生的平地上几座雄浑的石笋左右拱卫。吴越国开国之王钱镠定都杭州后,曾率领随从上山,见两队石芽苍翠玲珑,森若朝拱,即命名为“排衙石”,并留诗文于其中较高大一石壁间,有“东南一剑定长鲸”“匡扶立正声”等,今尚存题刻残迹。这些题刻不仅反映了古人的赏石审美,还记录了许多雅集轶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赏怀古,成为了杭州重要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吴越国王钱镠《金书铁券》是嘉奖其讨伐董昌之功的珍贵御赐之物。券文清晰记载了得奖者的功绩,并承诺其本人及子孙享有特殊恩荣与富贵。这份铁券历经千年,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功臣的极高礼遇与尊崇。《金书铁券》原藏浙江嵊县长乐镇钱氏祠堂,1951年当地政府移送浙江文管会,现珍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p> <p class="ql-block">(三)墓道幽幽忆千年</p><p class="ql-block"> 怀揣着对千年吴越文化的热情,移步走进钱氏陵园(如今为南山公墓),遇见钱王的晚辈们正在冬至祭祖,杯酒浇坟土,花篮献碑前。叩拜三鞠躬,缅怀记心间。</p> <p class="ql-block"> 钱元瓘(887一941)钱镠第七子。吴越国第二任国王,唐乾宁元年(894)授金部郎中,901年任礼部尚书。二年,徐绾、许再思兵变,与宣州观察使田𫖳兵临杭州。16岁的他挺身而出作为人质,杭州方得解围。钱元瓘在多次战役中,凭勇猛精进,智慧用兵屡取功勋,公元928年立为王子。937年被封为吴越国王。941年8月24日葬龙山(即玉皇山)之南钱氏陵园。</p> <p class="ql-block"> 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1965年出土于五代吴越国王钱元瓘墓的后室顶部,全图星象以阴线刻画,刻工精细,位置准确,现存石刻星数183颗,星与星之间用双线连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刻星象图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五代牡丹花纹图刻,同时出土在后室墓壁上沿之构件,下部刻浅浮雕宽带帷幔状花卉图案,主体为牡丹花,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依次排列,富有立体感。图刻原施颜色,分别有金色、红色、石绿色,现彩已脱落。珍藏于杭州碑林。</p> <p class="ql-block"> 钱元瓘的爱妻吴汉月(吴越国末任国王钱弘俶的生母)之墓,在玉皇山东南的八卦田附近的施家山南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古时曾被盗,但建筑基本完好,墓室四壁布满精美浮雕,多为道教神像及图腾,尤其是墓顶的石刻星象图,与钱元瓘墓顶的中刻拱极星座,周围刻二十八宿的星像图,同样为世界上出土最早的石刻星象图。</p> <p class="ql-block"> 钱元瓘第六子,吴越国第三任国王钱弘佐,也就是开慈云岭造像的忠献王之墓,在玉皇山西南的天龙寺遗址附近。钱弘佐墓遗址目前已被发现,但具体的考古发掘和保护情况尚未详细报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玉皇山(龙山)峰奇石秀,林壑优美。在这峰峦叠嶂中,遍布名胜古迹,是杭州的重要地理标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五代吴越国的历史紧密相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