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游记

祖基

<p class="ql-block">浙江省宁波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自古因港而兴,是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唐代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宁波市是文化之都,孕育了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 多年历史。近代宁波商帮名震四方;又因甬籍院士数量冠绝全国,宁波又有院士之乡之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二次来宁波市了,也是我第二次回到故乡;本人的祖籍是慈溪市鸣鹤场,现在的旅游景点鸣鹤古镇;第一次回故乡是寻根之旅,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宁波市区的天一阁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私家藏书楼,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隐退的明朝兵部右待郞范钦建造。</p> <p class="ql-block">奉化市溪口蒋氏故居旅游景区,同属宁波市管辖,和老家慈溪相邻。</p> <p class="ql-block">故乡慈溪市鸣鹤场,现在的旅游景区鸣鹤古镇。</p> <p class="ql-block">鸣鹤场位于慈溪东南部,建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有一千二百年历史。古镇依白洋湖而建,背临五磊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鸣鹤场是中药业发源地,有名的北京同仁堂乐家和温州同仁堂叶家均为鸣鹤场人氏。</p>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是我第一次回故乡寻根,因为抗战时期老家房屋毁于一场大火,父亲说是日寇轰炸;从那以后没有人回去过。我当时回去就是想在有生之年能在故乡的土地上走一走,圆自己一个多年的梦。</p><p class="ql-block"> 到了故乡后,我沿着古老的街道,逢人便打听姓张的,希望找的自己的同族。费了好大劲,才找的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张姓老人,我兴奋的和他说了父亲的名字和知道的一些老家的情况,可是令我很失望,他虽然也姓张,可是他对于我家一点不知道,显然不是本家。老人挺热情,领着我到处转,告诉我这里要开发成旅游景点了。</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老人,我想起母亲生前说过,老家住的地方门口就是一条河,出门就上船;于是我改变了方法,沿着这条小河打听。我逢人便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碰到一个知道我家的人了,不过他说他的老母亲更清楚。于是跑回家叫出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老人家头脑很清楚,不仅知道父亲的名字,还能说出大伯的名字,还说他们哥俩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做生意。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找到我家的同族或者亲戚,他们告诉我很难找到的了,都已经搬到外面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请他们领我去到原来老家遗址看看,其实就在附近了。这个地方叫圣诗弄(弄就是北方的胡同),他们告诉这个地名的起因是源于我家原来的门楼,据说是门前两旁写有圣人的诗句,因此得名。门楼没有毁于大火,是后来生产队用砖连同院墙一同扒掉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偏房没有烧掉,用作生产队记工处,院子当做队里晒粮食的场院。再后来一部分作为给知青盖房子的地方,知青的房子还都存在,都是砖瓦房,看来老家要比我下乡的地方富多了。</p> <p class="ql-block">老家住宅原址上盖的知青住房</p> <p class="ql-block">白洋湖</p> <p class="ql-block">建于南朝的金仙寺</p> <p class="ql-block">  老家以前曾是抗日根据地,金仙寺当年就是三北游击队的司令部,游击队的政委就是解放后做过五个省的省委书记的谭启龙。</p><p class="ql-block"> 父亲经常给我说过一个故事;那是抗战时期,父亲回老家,回来时乘船到上海,途中船遭台风多数人遇难,父亲会游泳得以幸免爬上一处荒岛。但是船老大告诉他,这个地方已经偏移航线,暗礁很多,很少有船只来往。几天后终于盼来一条船,父亲他们极力呼救,但是船还是开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那条船开了回来救了他们,这艘船是给老家的抗日根据地运输物资的,当时看到了父亲他们,因为船上载重量较大,怕有危险,没敢过来。这艘船把父亲他们送到上海附近,还发给了路费。父亲问以后怎么报答救命之恩,船上的人告诉父亲他们是三北游击队的,说如果以后有条件,可以往上海的一个地方汇钱,为抗日救国捐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