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167efb"> 广汉是蜀中古郡,广汉三星堆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蜀文化遗址,1929年被村民燕道诚最早发现。三星堆文物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揭开了古蜀文明神秘而迷人的面纱,展现出其独特而辉煌的文化成就。</font></b></h1><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 自驾到广汉。广汉郡名取疆域之广至于汉水之意,与巴郡和蜀郡并称为秦汉时期古四川地区最早的三郡。 三星堆博物馆是现代化专题遗址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年代距今4800—2800年左右。 三星堆博物馆前厅。有综合馆和青铜馆两个展馆,前者陈列金、铜、玉、石、陶等类文物,后者展示青铜人头像和面具。 展厅入口处。“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个展厅介绍三星堆的发现及背景,展现古蜀人的生活,展示宗教和祭祀主题的文物。 一号祭祀坑发现挖掘于1986年,出士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玉璋、玉戈等420件。 博物馆共展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1500余件(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及最新研究成果。 <b><font color="#ed2308">1. 七件顶级国宝</font></b> 七件顶级国宝大多诡异神秘,代表了三星堆文物的价値和文化地位。它们是我国禁止出国出境展览的珍贵文物。 青铜神树,三星堆最具特色的文物之一,是古蜀文明的代表。象征古蜀人对树木的崇拜,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现代修复的完整度令人惊叹。 青铜神树高达3.96米,分三层,分段锻造拼接,工艺酷炫,巍峨壮观。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器文物,极具震撼力。 树干铸有繁复的纹饰,树枝弯曲自然,错落有致,上面挂有果实和神鸟,果实小巧玲珑,神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青铜大立人像,博物馆的标志性展品。象征古蜀人的宗教信仰和权力。人像高2.62米,重约180公斤,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 大立人像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造型修长,面容庄重,双眼炯炯有神。 大立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件套衣,衣上纹饰繁复精美细腻,显示出古蜀人独特的服饰风格。 墙板展现的服饰示意图。 青铜大面具。宽132厘米,高72厘米,重130斤,是三星堆出土的所有面具中最大的一个。大面具厚稳沉重,庄严肃穆。 青铜纵目面具,宽138厘米,高66厘米,重71公斤。面具的双眼呈柱状突出长达16厘米,神秘而威严。耳长鼻短嘴大,面容最奇特、神秘,与第一代蜀王蚕丛“纵目”的传说相关。 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是古蜀社会中的高级祭祀物品,其造型被认为深受西亚地区的影响。 人头像高11.3厘米,宽21.5厘米,金面用金块锤打而成,金光熠熠,气度非凡。 黄金权杖,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约463克,用金箔包卷在木杖上制成。 金杖上雕刻有龙、虎、鱼、鸟等图案,制作精美,金光耀眼夺目。金杖被认为是古蜀王的权杖。 青铜太阳形器,直径85厘米,造型简洁有力,像似神秘的“方向盘”,表面铸有细密的纹饰,有五道光芒和晕圈展示太阳的光芒万丈,是古蜀人太阳崇拜的神物,祭祀时的重要神器。 <b><font color="#ed2308">2. 陶器、玉器</font></b> 陶器、玉器出土文物展览主要是在天地人神展厅。 作为礼器的各式玉璋。 玉璋,厚度仅有6毫米,展示了三星堆在当时高超的制玉水平。 玉戈。 陶器,式样繁多,工艺精湛。 彩绘龟熊蛙陶摇钱树座。 彩绘西王母彩陶摇钱树座。 陶三足炊器,高44厘米,三足成鼎立之势,造型稳重而实用,足下可生火加温。古蜀人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器具。 陶器,设计精妙,造型别致。 陶高柄豆,实用生活器皿,设计完美。 <b><font color="#ed2308">3. 神坛、神树</font></b> 青铜神坛,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都有不同的人物和神兽造型,繁复而精美。青铜神坛的表面还铸有云雷纹、鸟纹等图案。 神坛底座。 神坛顶部。 另一个风格迥异的青铜神坛。 青铜神树。三星堆一共出土了8件青铜神树,这是三号神树。 青铜树枝。 <b><font color="#ed2308">4. 神像、人像</font></b> 鸟足神像。一件奇绝的宗庙神器。 青铜持龙杖形器立人像。 青铜神兽顶尊人像。 青铜神兽。 青铜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青铜兽首冠人像,高43厘米。 商铜持璋小人像,高4.7厘米。 青铜扭头跪坐人像。 青铜跪坐人像。 青铜小立人像。 青铜着裙立人像。 <b><font color="#ed2308">5. 人头像、面具、面罩</font></b> 三星堆一共出土了57件青铜人头像,其中仅有四件戴有金面罩。 青铜顶尊人头像。 青铜人头像。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面部贴有金箔,金箔轻薄如纸,光滑细腻。金面罩与青铜人头像完美结合,展现了古蜀人高超的金属加工技艺。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造型各异的青铜面具。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宽77.4厘米,通高82.5厘米。 金面罩。金光熠熠。 残缺的金面罩。 金面具,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最重的金面具。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含金量约为85%,是古蜀文明的重要象征。 残缺的金面具。 <b><font color="#ed2308">6. 神兽、器物</font></b> 青铜兽面。夸张的猛兽面部融合了神鬼形象,是古蜀人神灵崇拜的艺术化表达。 青铜虎形龙身像。 青铜爬龙柱形器,柱断面呈椭圆形,柱顶斜平,有一龙。 青铜鸡,高14.2厘米。昂首引领,尾羽丰满。造型生动、写实。 青铜神兽。 青铜大鸟头,通高40厘米,矮冠大眼,钩喙,如鹰头。 青铜冠鸟,粗颈圆眼尖喙,羽翅较小,尾羽长垂,冠羽如招展的旌旗。 青铜虎形兽。 青铜蛇。 青铜虎,虎斑纹嵌绿松石小方块碎片。巨头长尾,张口露齿,若咆哮状,呈行进的动势。 青铜冠鸟。呈卧姿。 青铜龙形器。 青铜凤鸟。 青铜神兽。 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制作神奇。 青铜神兽器盖。 青铜尊。平顶。 青铜尊。斜顶。 青铜尊。高31.5厘米,纹饰清晰。 在夜色中离开三星堆博物馆。 <h1><b><font color="#167efb">三星堆文物成就辉煌、令人震撼。但三星堆文物没有年代未见文字只见诡异色彩,青铜黄金器物制造工艺超前却未发现冶炼场所,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之谜令人匪夷所思。</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