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闸北

天高云淡

<p class="ql-block">  上一美篇写故地重游我去了趟普陀区,于是想到了相邻的原闸北区,所以2024年我的最后一次出游,是探寻消失的闸北。2015年,静安区合并了闸北区,“闸北区”名就此消失。要说“闸北”之名的由来,与上海一条重要的水运航道吴淞江(苏州河)关系密切。清乾隆二年(1737年),距吴淞江老闸(今福建路桥位置)以西三里之处的今大统路南首金家湾再建一座新闸(今新闸桥位置)。闸北地区因在二闸之北而得名,其大致以虬江为界,南部原属松江府上海县,北部原属太仓州宝山县。</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1840~1842年)失败后,依照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英、美、法相继在上海县城以北建立租界并向外不断扩张,上海老城厢以外的中心城区几乎都被纳入了租界范围。1843年上海开埠即从广州进入上海的“洋行之王”英商怡和洋行,1907年在闸北的今甘肃路口北苏州路912号营建了一座大型的怡和打包厂,主要负责存储、打包和外运生棉、棉纱、丝、羊毛、皮革等货物,利用苏州河水路进行运输。如今这座建筑依然立在苏州河北岸,成为上海工业和商贸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上海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北苏州路912号原作为商坊会馆,包括其北甘肃路40~47号与曲阜路9弄66、68、71号景莱酒店的西式风格红砖老楼,都属于华侨城苏河湾楼盘。</p> <p class="ql-block">  在外国租界扩张的刺激下,中国民族工商业也在苏州河两岸倔起。上海总商会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的“商业首脑机关”,脱胎于清政府于1902年设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后改称上海商务总会。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上海商务总会与江浙绅商自行组织的上海商务公所,经双方议董协商决定改组,以上海总商会的名称合并。1912年2月上海总商会成立,合并后的总商会于当年9月开议建楼事宜,1916年初以议事厅为主体的总商会办公楼竣工,1920年再建中国商品陈列所(北楼)。上海总商会旧址,就在原闸北地界的北苏州路470号,前为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现归属山西北路108弄宝格丽酒店。上海总商会中国商品陈列所旧址,2006年公布为闸北区(今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总商会旧址,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沿苏州河岸的仓储建筑,正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历史记录。在苏州河北岸的闸北北苏州路上,由东向西依次分布着:福建北路22号、三泰路57号、山西北路77号新泰仓库,为永安百货公司纺织品工厂与仓库,建于1920年代初,2014年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甘肃路以西的原上海工业品批发市场,又名时运购物城,由北苏州路988号上海商业储运联营公司北苏州路仓库永康分库改建而来,各建筑建成于民国九至十九年间(1920~1930),目前正拆成一个“空壳”在重造,其中的甘肃路23~45号甘一仓库为金城银行仓库旧址,前身是华商公和永丝厂,创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的上海第一家民族机器缫丝厂,民国五年(1916)后倒闭;北苏州路944号甘四仓库为江苏省农民银行仓库旧址,北苏州路970号北二仓库为浙江兴业银行仓库旧址。北苏州路1028号、文安路30号是中国实业银行仓库旧址,建于1932年的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5层局部7层建筑,2014年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北苏州路1040号是中国银行办事所旧址,建于1932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1层建筑,2005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还有相邻的西藏北路18号四行天地,是1935年建造的中国银行仓库旧址,今属百联集团。中国银行办事所及堆栈旧址,2014年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过西藏北路泥城桥,光复路上则由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光复路1~21号光一库大楼,四行仓库旧址,建于1929年;光复路115~129号(单号)四行仓库光三分库,福源、福康钱庄联合仓库旧址,建于1932年,2015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今为影像艺术中心;光复路195号四行仓库光二分库,交通银行仓库旧址,建于1931年,现正在大修。四行仓库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的重要见证地,相信无人不知。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盐业、金城、中南、大陆)的联合仓库,由靠西藏北路侧的大陆银行仓库与靠晋元路侧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统称为“四行仓库”,是当时闸北一带最高大的建筑物。1937年8月13日爆发了淞沪会战,在10月26日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400多名中方守军在中校团长谢晋元的率领下死守四行仓库四个昼夜,有效掩护了主力部队西撤。2015年,此处成为晋元纪念广场,大楼西侧山墙根据历史照片再现了当年惨烈的激战场景。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2014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四行仓库抗战旧址,2019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由于闸北地价低廉、交通便利,吸引工商企业纷纷入驻。至1920年代末,闸北迅速发展为上海的一个重要工业区,人称“华界工厂发源的大本营”。光复路423~433号、长安路101号福新面粉一厂旧址,就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2005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福新面粉厂是苏州河畔最为著名的工厂之一,就在新闸桥堍西北,由我国近现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与兄弟厂茂新面粉厂共同构成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企业集团,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号称“面粉大王”。</p> <p class="ql-block">  静安国际中心的长安路900号,坐落着三幢呈品字形被叫做“叉袋角朱家”的老洋房,它也是体现民族振兴的一个见证。主人是来自安徽的民族企业家朱幼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西苏州河光复路创办裕通纱厂,民国八年(1919年)在裕通纱厂旧址设立裕通面粉厂,小楼是裕通面粉厂的高级职员宿舍。1938年春节后裕通面粉厂被侵华日军强占并交由日商三兴面粉公司经营,抗战胜利收回后改作碾米厂和粮食采购站等,1955年后宿舍改为职工子弟学校,1974年又改为天目西路幼儿园,后来再开过旅社,现为一家“苏河江宴”餐馆。整座建筑吸收北方四合院、江南走马楼建筑风格,并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这处建筑对研究上海工业遗产、闸北工商业发展是有一定历史价值的,2017年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点。应该说,没有早年的上海老工业,也就没有今天的上海制造。</p> <p class="ql-block">  闸北没有上海老城区那种历史遗留下来的错综复杂矛盾,它本来可以快速地、更现代化地向前发展,进而变成繁华的新型市区,然而这么美好的前景硬生生地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灾难扼杀。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闸北均首当其冲,导致破坏极为严重,30年建设成果毁于一旦。例如相距裕通面粉厂宿舍不远的四安里,淞沪会战中它和周边43幢石库门建筑几乎全被战火焚毁,唯有沿恒丰路西侧裕通路上的一幢三层楼传奇留存,并成为当年老闸北西部地区的最高建筑物。战后这幢建筑虽被修复,可是此地成为了棚户区,“四安里”渐渐被人们遗忘,鹤立鸡群的“三层楼”反而作为地名流传开来。2014年,周边居民开始动迁,危房简屋陆续拆除,四安里三层楼则经过修缮改造焕新归来,就像一位历经磨难的沧桑老人,静静地伫立于此并见证着历史。裕通路85弄四安里,2017年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  闸北有众多石库门建筑在抗战中被日军炮火炸毁,天潼路799、800、814、819弄唐家弄因为地处租界才得以保存下来,是原闸北区为数不多被完好保留下来的石库门房子,浙江北路口的天潼路847弄慎余里为唐家弄地块的精华,2017年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点。慎余里由于地处苏州河畔,当年许多银行、钱庄的老板选择在此处盖建仓库,同时也在此处居住,一度成为上海富豪与名流的聚居地。在此居住过的有:华成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畊莘、中国银行保险公司总经理过福云、著名学者薛慕桥、沪剧名角黄盘声、现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颜文樑等。房屋格局多为两开间一厢房,立面端正、规划工整,富有浓郁的海派风情。复建的慎余里,现作为苏河湾万象天地一分子,静卧于其西北部。</p> <p class="ql-block">  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的天潼路814弄35支弄双清别墅,为浙江海宁人徐鸿逵所建,故又称徐园或徐家花园。徐园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为清末沪上三大名园之一、沪北十景之一。园中有草堂春宴、寄楼听雨、曲榭观鱼、画桥垂钓、笠亭闲话、桐荫对弈、萧斋读书、仙馆评梅、平台眺远、长廊觅句、柳阁闻蝉、盘谷鸣琴十二景及鸿印轩、桐荫仙馆、地远心偏斋、二难四美轩、惜阴书屋、鉴亭、泛宅、曲榭、十二楼、又一村等建筑,其园林布局当为海上诸园之最。1887年1月起对外开放,成为上海最早营业性开放的私家园林,游客只需花一毛钱就能在里面尽情畅游。与张园、愚园不同,徐园富有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故吸引了众多爱好诗词文赋、琴棋书画、花卉盆栽的文人雅士。徐园还是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时间是1896年6月30日。清宣统元年(1909年),徐鸿逵之子见天潼路唐家弄一带已成闹市,园林无发展余地而地价大涨,便将其出租同时在地价较低的康脑脱路(今康定路5号)重建徐园,并把旧园内的假山、亭台、馆舍等也悉数拆走了。徐园原址上则修建起35间两层民居,取名徐家园。天潼路814弄43支弄朝东通西唐家弄的门墙上,曾有“徐家园”三字石雕门额遗存。因为徐园,这条弄堂被称作徐家花园,它一直通到七浦路。现在,东唐家弄(顺大弄)早在1930年已辟筑成天潼路,天潼路南的唐家弄等近年拆建为苏河湾万象天地,天潼路北的唐家弄包括徐家园等正在拆建中。</p> <p class="ql-block">  福建北路100号苏河湾万象天地,2022年10月在这定位于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的静安苏河湾滨水核心区启幕,由4.2万平方米城市绿地公园、6万平方米开放式商业空间构成,拥有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建筑慎余里、天后宫。万象天地聚集了琳琅满目的新锐时尚品牌,还打造了滑板、滑雪、飞盘、露营、陆冲、空中瑜伽、普拉提、冥想等时下年轻人高度热衷的新潮体育健身活动空间,使苏河湾中央生活区洋溢着浓郁的城市活力生活氛围,且让苏州河畔的历史印记和时代潮流融合共生。人行天桥把福建北路东西两部分紧密连结在了一起,商业除了东北面大楼内,主要分布在地下,打造了一个完美的立体商业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三泰路36号天后宫,古称顺济庙,奉祀海神娘娘,于宋咸淳七年(1271年)初建,之后屡毁屡建。这是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的一座典型的江南殿堂式古建筑,是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全、规格最高的妈祖建筑,也是上海市区唯一的妈祖庙遗址。整个天后宫呈中轴对称的格局,内部分别有头门戏楼、看楼、钟亭、鼓亭、大殿、寝宫楼等。晚清重臣李鸿章远渡重洋出使欧美之前,都会专程来此祈求平安。以后连年战争,天后宫建筑群被多方占用,不知有多少拨人在里面住过。解放后,天后宫的看楼变为居民楼,开启了“72家房客”的状态。就连戏台上都搭起阁楼住了一户人家,华美的藻井下是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其他殿宇也是拆的拆,毁的毁。1970年代为保存古迹,天后宫大殿被迁往松江方塔园,即今方塔园内的天妃宫。2022年,天后宫迁址复建到了苏河湾中心绿地南侧。它的大门用青灰色的方砖呈菱形铺砌,再加上砖雕,形成了庄重肃穆的氛围。平面呈“八”字型,围合出内向型广场,呈现古代官式建筑的特征。包括门楼、戏台和东西看楼,那些清朝老构件一点也不浪费地全部被用于复建建筑上。天后宫戏台,2000年公布为闸北区(今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消逝在苏河湾万象天地中的,大概有老闸街、白云寺等。斗转星移、春去秋来,老闸旁孕育起一条长约500米的商业街,南沿苏州河、东依山西北路、西迄甘肃路逐渐铺开,清嘉庆年间成市。无数个清晨或黄昏,留着长辫、戴着小帽、身着绫罗绸缎的士绅客商在老闸街上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特别有情趣和雅兴的还会前往街上最大茶楼、被誉为“春申第一楼”的玉茗楼(原北福建路2号)听一段说书、呷一口香茗。渐渐地,老闸街又脱胎换骨成了老闸镇,那已经是民国时期的事了。白云寺则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的今七浦路204号甲,民国十九年移寺于原北福建路59号。</p> <p class="ql-block">  苏河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地段的城区面貌相对落后,处处都是居住逼仄的情景。在一份原闸北区的年鉴中写道:上世纪90年代初,苏河湾集中了当年原闸北70%的棚户简屋,为上海城市核心区域居住条件最差最集中的片区。是城市更新成了推动苏河湾变化与发展的主线,城市更新也让苏河湾成为上海最热的投资地之一,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已在苏河湾区域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  浙江北路118号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当年9月中央局机关由广州迁址上海,设在当时上海火车站附近的香山路(今临山路)三曾里办公,中央局成员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等寓居于此。1932年,三曾里被毁于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为了将曾经发生在三曾里的历史尽量还原在场景类似的石库门楼房里,2005年10月原闸北区政府决定将原区政协办公楼改建为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以铭记这段历史。同时,本馆也是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新馆,原馆址坐落于共和新路1667号,1988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10月迁至天目中路749弄57号甲底楼原蕃瓜弄史料陈列室,2007年1月在本址开新馆。馆内主要陈列《永恒丰碑、党史辉煌》《永恒记忆、红色闸北》。</p> <p class="ql-block">  隔路相望的浙江北路115、123号诚化普善堂旧址,曾是一个知名的慈善团体,建于1919年,散于1951年。救助内容为施诊给药、施衣施米、恤寡、惜字、保产育婴、施材赈灾等,经费来源于会员捐助。后作为北站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2017年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  走到了这里,就不能不提在上海鼎鼎大名的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整个市场东起河南北路,西迄浙江北路,南到山西北路,呈”T“字型分布,全长 680米。早先这条可怜巴巴的小路是个农贸市场,后来逐渐演变成小商品市场,从1980年代开始搞起了服装批发,这一下总算是找准了点,从此再也没有改变过定位。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做火了,于是由原来的河南北路、山西北路进一步扩张到福建北路和浙江北路。进入21世纪,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开始高速发展,相继建成了白马高级服装市场(七浦路488号)、超飞捷服装批发市场(七浦路368号)、兰城盛装批发市场(七浦路328号)、天阜童装批发市场(七浦路308号)、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七浦路303号)、新金浦时尚服装市场(七浦路258号)、豪浦服饰城(七浦路253号)、凯旋城服饰批发市场(七浦路212~226号)、新七浦服装市场(七浦路179号)、联富服饰市场(河南北路99号)、圣和圣时尚汇(河南北路233号)及虹口一侧的兴旺国际服饰城(七浦路133号)等十余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七浦路服装城以七浦路为主干向两边扩展,形成一个含塘沽路、七浦路、天潼路、河南北路、山西北路、福建北路、浙江北路的三横四纵框架。原先杂乱的马路摆摊市场全部规划进入室内,购物环境提升了一个台阶,成为以外贸服装批发为主体、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p> <p class="ql-block">  话说19世纪末,闸北马路工程总局于1900年成立,自开商埠进行市政建设。1908年底,沪宁铁路全线通车,上海火车站成为当时全国最大最壮观的火车站,也使闸北成为了上海陆路交通的枢纽。简称老北站,今天目东路200号上海铁路博物馆处。博物馆大楼是按1909年的沪宁铁路上海站原样以80%的比例在原址上复建的,于2004年8月上海铁路局建局55周年之际建成开放,现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整个博物馆包括占地约1300平方米的室外广场展区和拥有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博物馆主楼。主楼共4层,开放的是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底层展区,展品主要为图片、文献史料、实物等。整体布局有比较浓重的铁路往事般的历史氛围:室外的广场展区营造了一个早期铁路火车站的场景,笨重的蒸汽机车和木结构的月台雨棚显得饱经岁月沧桑,4层主楼则再现了当年上海站的英式古典风格风貌。所陈列的近800件实物,展现了100多年历史的铁路发展与变迁,有晚清修建沪杭铁路时竖立的界碑、19世纪90年代制造的钢轨、早期的火车时刻表和信号灯、上世纪20~40年代建造的老式蒸汽机、民国时期的铁路包厢等,还有可让参观者参与的声光电互动的火车轮渡作业、列车编组等多媒体演示台。上海北火车站遗址,2000年公布为闸北区(今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一侧的天目东路80号建筑,即上海铁路局机关。其内的一号楼习称老大楼,淞沪抗战期间日军飞机将重型炸弹倾泻在闸北,这座大楼虽千疮百孔但一直昂首傲立。坚守闸北的中国军队88师524团团部就设在这座大楼里,后来他们奉命撤退四行仓库,展开上海最后一场保卫战。1949年5月26日清晨解放军进入闸北,这座大楼是唯一未被拔除的敌军最后据点,把守大楼的为国民党青年军和交警大队。解放军部队牢记陈毅司令在上海战役前所讲的话:“解放上海好比是在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消灭老鼠,又不能打碎瓷器。”因此采取先礼后兵,先是谈判劝降,当部分青年军负隅顽抗先行开火时则予以坚决回击,最终迫使敌军投降了。时名江南铁路管理局回到了人民怀抱,后改称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上海铁路管理局。此后,路局大楼几经修缮,并加高过二层,编为上海铁路局一号楼。</p> <p class="ql-block">  1984年,在原上海东站的基础上开建新上海火车站,1987年底正式启用,又称新客站,对外地址是秣陵路303号。不过,因为2006年和2010年上海南站、虹桥火车站的客运先后投入运营,我现在乘坐火车出行已经好久不去上海站啦。</p> <p class="ql-block">  新客站东侧高楼,记得当年的闸北区政府机关集中在此,一直到后面的秣陵路,闸北区政府旧址即秣陵路80号华象大楼。今称天目西路99号闸北广场,以丽丰天际中心为门面,模样完全变了。</p> <p class="ql-block">  抗战爆发后,同样饱受日军战火的苏北难民纷纷涌入上海,集中在市北搭建棚屋(滾地龙)借以栖身,最后令整个闸北成了著名的棚户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众所周知的今天目中路749弄蕃瓜弄小区。从此,闸北区成为上海的“下只角”之一。1960年代,蕃瓜弄列为上海第一个成片棚户区改造试点,建成了全上海第一个五层楼房的工人新村,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2023年,蕃瓜弄小区再次启动旧房改建项目,地块上现已拆剩一座公安派出所。预计三年半后居民重返家园,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全新高层住宅蕃瓜弄。工地墙外有效果图,我拍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在蕃瓜弄西侧大统路上,原来有座仅可人行的铁质旱桥,跨越老北站与新客站之间的铁路线,如今已经变成大统路地道了。</p> <p class="ql-block">  原大统路旱桥被称为老旱桥,在东侧共和新路上另有一座新旱桥,1958年国庆节建成通车,全长1000米,主桥510米。它是上海第一座跨铁路人车双行大桥,钢筋混凝土板梁多跨结构,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工程,以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很大气,第一是创举,第二是荣耀,第三是标志。1958年,著名画家朱屺瞻先生曾为共和新路旱桥留下了全景图墨宝。不过新旱桥现已被立交桥替代,这是时代飞速发展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必然趋势。由于立交桥只可车行,今行人和非机动车看来只能走大统路地道了。</p> <p class="ql-block">  天目中路以南,也就是蕃瓜弄的对面,2001年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资启动建设华盛路213号不夜城公园,现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生态景观和周边居民钟爱的健身休闲场所。</p> <p class="ql-block">  宝山路,修筑于1902年,因位于宝山县境内而得名,南端由于靠近北站而商业繁荣。宝山路南段今属宝山路街道,曾是中共早期红色机关、红色工运和红色人文所在地,素有“红色宝山路”之称,辖区内共有26处红色遗址,凝聚着丰富的红色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先来看宝山路鸿兴路口,地上有“宝山路四一二革命旧址牺牲地点”几个字。这里是1927年四·一二惨案革命群众流血牺牲地,1977年该址被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  其后的三德里遗址(今永兴路58弄扬波大厦),建于20世纪初的20余幢2层石库门住宅,1922~1929年曾是革命文化进步人士活动地,散发着浓郁的革命文化气息。瞿秋白、杨之华、恽代英、张闻天、杨贤江、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郑伯奇、阳翰笙、潘汉年等曾在此居住。创造社、新女性社等多家进步杂志编辑部也选址于此,分别出版了《创造》《济难》《新女性》等多种进步刊物,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p> <p class="ql-block">  宝昌路过后的宝山路403弄宝山里2号,是五四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遗址,原建筑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0年该址被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后为公共服务设施,现正在保护修缮中。1920年代,宝山里一带曾是《向导》发行所、《中国青年》出版领导机构、《热血日报》编辑委员会,有邓中夏旧居、瞿秋白旧居遗址,宝山路宝昌路口则有长江书店总店遗址。</p> <p class="ql-block">  1907~1932年的商务印书馆就设立于宝山路499弄(今为住宅小区),五四运动爆发后是新文化、新思想的宣传地,五卅运动期间是商务工人罢工爆发地。1932年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宝山路受到重创,战后除南端商业得到部分恢复外,大部分演变为贫民窟,商务印书馆总厂也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新中国首位获称“人民艺术家”的作家老舍先生,1929年夏结束在英国的5年教书生涯,1930年3月从新加坡归国抵沪,暂住宝兴里9号(今宝山路585弄小区旁宝山路581号)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品牌杂志《小说月报》主编郑振铎家,因为老舍的三部长篇小说在《小说月报》接连亮相助他登上文坛,然而他完稿于1931年暑期的第四篇长篇小说《大明湖》原稿却与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厂一同遭毁。</p> <p class="ql-block">  一路之隔的宝山路584号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所在地,是当年商务印书馆附设的东方图书馆遗址,1924年建立,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中外藏书达46万余册,规模之大、设施之新、藏书之丰、珍本之多、管理之善、影响之广时为国内之最,曾享有“东亚闻名文化宝库”“亚洲第一图书馆”之美誉,但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系日本浪人纵火所致。1927年3~4月,东方图书馆中的商务同人俱乐部曾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总指挥部,周恩来同志坐镇指挥了总攻北火车站的战斗,起义胜利后他仍暂住东方图书馆大楼四楼的一间房内,直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当天才秘密离开东方图书馆。1977年该址被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1987年市文保会在今职校内立下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往西向北转个弯,来到宝通路340号基督教闸北堂。前身为虹口长老会堂,由美国北长老会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原址在海宁路克能海路(今康乐路)。1916年于今址建新堂所,定名闸北自立长老会堂。1927年中华基督教会总会在沪成立,故更名为中华基督教会闸北堂。1982年复堂,定今名。2017年,闸北堂被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  西行1公里多的育婴堂路289号,还有一座闸北天主堂。育婴堂路筑于民国五年(1916),以平江育婴堂得名。现育婴堂没有了,建成于1947年的天主堂仍在。原名“胜利之后堂”,因建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得名。</p> <p class="ql-block">  基督教闸北堂拐个弯为市北职高,闸北天主堂拐个弯则是永兴路365号、西藏北路598号、中兴路850号市北中学。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了,今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1915年创建私立上海市北公学(小学部),1921年增设初中部,1924年增设高中部,1929年校名改为上海市北中学暨附属小学,1937年学校由私立转为公立并易名上海市立市北中学,抗日战争期间曾改名新北中学,1954年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94年闸北中学并入市北中学,市北中学永兴路校址改为市北中学东部,闸北中学校址改为市北中学西部,1996年市北中学东部仍为市北中学,市北中学西部变为市北初级中学,1997年初、高中分离,永兴路校区保留高中部。</p> <p class="ql-block">  会文路828号湖州会馆,1927年3月21日由周恩来、罗亦农等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闸北分指挥部曾设在此。起义胜利后,上海总工会也迁于此。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总工会转入地下。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四厅及殡舍20余间毁于日军炮火,仅余西首殡舍部分房屋。战后,苏北难民来此搭建棚屋栖身。建国后,将剩余殡舍修缮后改作居民住房,并在四厅的废墟上新建铁路职工工房三层二排、六层一排,当年原貌荡然无存。1959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列入上海市纪念地点,1977年重新列入上海市纪念地点,2014年重新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中华新路396号中兴公园,以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而闻名,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2020年对公园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使其成为高品质的社区公园同时,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无障碍可达的立体公园体验,曾被央视点赞过哦。</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闸北”的概念越来越淡薄,但是有一个地方至今仍称“闸北”并为人们熟识,那便是共和新路1555号闸北公园。闸北公园前身为宋教仁墓地,1929年对外开放,习称宋公园。1936年整修后更名为教仁公园重新开放,1949~1950年再次整修后改今名,1979~1981年又进行了扩建,2018~2019年完成东西园区改造工程后全面开放,2023年荣评五星级公园。去时门前沿共和新路的空地上,恰巧正在举办“便民迎春年货采购节”,蛮热闹的。</p> <p class="ql-block">  公园从西到东大体呈长方形,采取自然式布局。园西部以宋墓为主体,进园左转往北不远即宋教仁墓,1981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元老宋教仁,民国二年(1913年)在沪遇刺身亡,国民党在此闸北象仪巷辟地百余亩作为墓地。墓南有宋教仁的石雕坐像,身穿大衣,左手持书,右手托腮。基座正面篆刻着宋教仁之号“渔父”两字是章炳麟手迹,背面则刻于右任撰写的铭文。墓前立“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紫色花岗石墓碑,墓顶饰有脚踩恶蛇的雄鹰。</p> <p class="ql-block">  附近,发现一座钢筋水泥结构方形地堡。简介显示,1932年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中国第十九路军守军,爆发一·二八事变,此处地堡为当时抗击日寇所建的防御性地堡之一,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钓鱼池,又称老荷花池,位于园西北。池东西呈腰子形,以湖石驳岸,池西水上孤置一座五老峰,池南有湖石假山,池畔另立“凌云”、“赏莲”两处石峰。池西北是一座由四方亭和长方亭组合而成的琉璃瓦、六角高翘水榭,取名“归钓轩”。</p> <p class="ql-block">  池东北则有一座六角翘檐、小青瓦攒尖顶的鹤亭。园西北角还有一幢古式古香的房子,从地图上看应该是园外的共和新路1667号宋园茶艺馆和宋园·金宴浙鲜馆位置。</p> <p class="ql-block">  池西南的双枫双院,有一座百姓舞台,台前很大一个广场成了市民锻炼的极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  往东步入园中部主景区,有一个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园湖,水面宽狭不一,岸线曲折多变。湖中有两个大岛、一个半岛。湖北一座明月廊,继续向东的公园作业区旁为一幢民国风格建筑。过桥走上系舸岛,岛上一座共和亭。</p> <p class="ql-block">  湖光水色。</p> <p class="ql-block">  钱氏宗祠“春晖堂”,位于闸北公园中部园湖东端的北岸,2014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堂为民国初年的民间建筑,砖木结构,粉墙青瓦,饰以漏窗、砖雕。院门外有一座青石栏杆的钢筋混凝土平桥越湖通南岸。当堂内举办园艺、书画展览时,可以入内参观。院门内天井以花岗石铺地,前堂高大宽敞,朱红立柱,青花地砖,花格落地长窗;后院为五开间平房。</p> <p class="ql-block">  东部半亩塘,塘北一座爱莲榭,可见这就是新荷花池了。</p> <p class="ql-block">  儿童游乐场、导胜台、鸣凤亭和平型关路368号东门。</p> <p class="ql-block">  由南往西经贵香廊上翠幽岛,岛上乐角亭与湖南的揽芳亭遥相呼应,此景不由让人联想到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p> <p class="ql-block">  穿过尽悠半岛,岛上一座依春舫。然后经闸北公园党群服务站又回到西门,整座公园游完。不能忘却的是,上海解放前夕的5月9~21日,共有43名革命者先后在宋公园(今闸北公园)被国民党行刑英勇就义,他们没能等到光明来临,但是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p> <p class="ql-block">  闸北公园西南大门外原有一个圆形花坛,花坛中央矗立着3.1米高的提梁铜茶壶,壶体上用紫铜镶嵌赵冷月题的“壶王迎客”四个大字,基座正面则刻“云海壶王,以茶会友”的金字铭文,壶前一个铜茶碟置一铜茶杯,壶座成倾斜状呈倒茶情景。或许是共和新路建造南北高架时扩路而拆了,可当我过马路来到共和新路西侧,却发现此处的老沪太路1~29号欣欣广场前仍有该造型景观,不知是不是闸北公园门前的原物。这儿至今仍是茶文化的聚集地,沿这段共和新路分布着不少茶馆、茶叶店、茶叶市场,共和新路1536号即大宁国际茶城。大宁国际茶城前、老沪太路与洛川中路夹角上,是茶圣陆羽的雕像吗?原来好像也是在闸北公园入口处的。</p> <p class="ql-block">  与共和新路、洛川中路相会的老沪太路,为1921年所筑沪太长途汽车路的起点。1923年沪太路改道,本路改名沪太老路,后改今名。沪太路是我国公路史上第一条民办公路,也是上海到外省市最早的公路,亦是上海所有马路中最长的马路。讲到沪太路就不能不提太仓浏河籍人项惠卿,他出身贫寒,年少离家前往上海谋生,通过艰苦创业,从学徒逐步成为棉纱行业的翘楚,为筑沪太公路筹集资金,他倾其所有出资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  延长路149号,原来是上海工业大学,现在是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上海大学于1922年由国共合作创建,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第一所正规大学,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上海市美术学校合并,复办上海大学。1994年,新的上海大学由成立于1960年的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58年的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83年的上海大学和成立于1959年的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p> <p class="ql-block">  延长中路301号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我还有印象,但面貌已根本不是脑海中的样子了。其前身是创建于1910年的沪宁铁路医院,1959年改名为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199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4年,有着94年历史的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铁路医院(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正式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p> <p class="ql-block">  相邻的共和新路1878~2008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我第一次来,感觉非常大,可能是我见过的上海最大商业体了。由15幢3~19层错落有致的建筑、11个大小广场组成2公里的商业步行街,旨在为上海的中高档消费群创造一个便利、舒适、时尚、新颖和物有所值的综合性城市生活中心,内含8大主要功能:办公楼、公寓式酒店、SOHO式商住楼、百货零售、餐饮、娱乐、文化教育、现代服务业。中间搭了一个临时舞台,活动尚未开始已经挤满了人,只见无数个手机高高举起,是在等待某位明星出场吗?</p> <p class="ql-block">  隔一条大宁路的共和新路2188号上海久光中心(大宁久光百货),总商业面积是静安寺久光百货的4倍,整体定位为轻奢休闲购物中心,2021年开业后评分很高,热度不亚于南京西路静安寺商圈。</p> <p class="ql-block">  北侧的共和新路2266号上海马戏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家绍兴饭店(旗舰店),这是一家颇带传奇色彩的饭店,听说是从1980年代沪太路上一家夫妻老婆店,发展至今成为了沪上比较高大上的连锁饭店,难能可贵。马戏城以杂技场为主体建筑,其独特的建筑造型,金灿灿的穹型屋顶,是上海国际文化都市又一标志性建筑,享有“中国马戏第一城”的美誉。1999年马戏城落成后,它取代了始建于1964年、由旧上海静安寺路444号仙乐斯舞厅改头换面而来的南京西路400号上海杂技场(今南京西路388号仙乐斯广场),以其功能齐全并且先进的舞台机械、灯光、音响、视频投影等设备设施,成为国际化、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的室内马戏专业表演剧场,同时成为上海市北部的文化、体育、娱乐中心。</p> <p class="ql-block">  马戏城北侧就是共和新路2440号大宁公园东门,位于地铁1号线上海马戏城站3号口旁。又称大宁灵石公园,也称大宁郁金香公园,定位为“生态景观型城市公共绿地”,以叠山、理水,营造自然山水为构架,配置丰富多彩的乔木、灌木、草坪和地被植物。公园的地形依据中国地形的特点,由东向西逐级递高,由此分为东、中、南、西四个大块。园内建有4公里长的环园道路。而一入内,园道旁就看见隔壁马房里有2匹马的头伸在窗外,应该是马戏城饲养的表演马匹吧,这算是入园第一景。接着的园道上有一些寓言雕塑,以中外成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神话、童话为题材,寓意深刻,寓教于乐,发人深醒。</p> <p class="ql-block">  大宁公园由原广中公园发展而来,东部是原广中公园的自然式园林景区。一片大草地,两个池塘。银杏季刚过,落叶已掉得差不多了,却留下了满地金黄。一角开了家潮府餐馆,公园北门停车场接驳车直达本店,我好奇的是公园晚上9点关门,食客之后如何出园呢?</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南部,又见一大片草地及银杏叶“地毯”。还有风车与奶牛,一派田园牧歌景象。来到北海边,眼前呈现出“南国风光”。</p> <p class="ql-block">  北海,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湖中有“蓬莱三岛”。中部北海景区以湖光水景为主,一条2公里长的环湖小径围绕着湖面。沿湖东仿西湖的灵石长堤北上,三座石桥连成一道“长堤石桥”长廊景观,经过“鱼乐轩”,到达广中西路288号北门。这是公园正门,有停车场、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北门西南方湖边即公园特色“白沙滩”,是用3千多吨细白沙铺就出来的3千多平方米人造沙滩。西侧临湖一栋“会议中心”建筑,再过去有“船坞湖港”,走台阶可上坞顶平台登高望远,观山赏湖。</p> <p class="ql-block">  湖西北是山林景区,山后一条园道,情高意远水景在此,但有景无水。继续西行,在海棠湾处可上山。这是一座高为19米的人造山,“主峰观景”为特色。据介绍,主山之顶挖了一个池塘,名为“天池”。同样,我只看到了山和林,并未见到水。下山后,倒是有一个引北海之水的荷花池,池面上布满了枯萎的荷叶,却有着另一种美感,小桥倒映在池中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其西侧,黄浦江支流彭越浦南北贯穿公园,并通过南、北园路桥连接西部区域。河东建成了一条“运动长廊”,双休日前来活动的市民非常多。荷花池一直通到宜川路1068号南门,形成一座水门。</p> <p class="ql-block">  西部区域,呈现的是西方园林精品。罗马广场,一条弧形长廊展现了欧式建筑的独特魅力。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这里都会举办郁金香花展。沿中轴线走到底是一个圆形带喷水池平台,后壁镶嵌着带翅膀的女神天使雕像。</p> <p class="ql-block">  大宁公园比较大,有一点我觉得考虑得很周到,就是东、南、西部各设一处大草坪,供东、南、西门附近居民入园后即可就近活动。穿过蘑菇亭和山门阁,便是广中西路756号西门,此地地势较高,故称山门。不远处还有大宁小城出入口,出去是以“探洞秀”为特色的广中西路666号大宁小城。目前这一带相对冷清,因为门外正在建设轨道交通20号线,对公园也有所影响。</p> <p class="ql-block">  与大宁公园隔路相望的有广中西路777号上海多媒体谷、广中西路699号大宁商务中心、广中西路555号宝华国际广场和万荣路700号大宁中心广场等,雄伟的现代建筑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一路之隔的万荣路777号大宁音乐广场,名为音乐广场实为商业广场,是继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之后在大宁地区开出的又一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之初以魔都音乐为主题而成为爆火的网红打卡地,饭店、快餐、茶饮、咖啡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  大宁音乐广场北侧为灵石路,在这条路上集中了不少老厂房,如今蝶变成了带有工业风格的Loft创意园区。由此往东有:上海第一石油机械厂变身而来的灵石路709号上海电气·秀709媒体园,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内燃机配件厂变身而来的灵石路699号上汽·灵石坊,灵石路658号大宁财智中心、灵石路697-3号大宁财智源和灵石路697号健康智谷,上海合金材料总厂变身而来的灵石路695号珠江创意中心,以及珠江创意中心北面的彭江路602号大宁德必易园。据悉,这里将被打造为“灵石中国电竞中心”。位于大宁德必易园的共和新路3000号上海鼓风机厂,大门前特立了一块手写指路牌,表明大宁德必易园向前(南)100米右转(西),可见它并不属于大宁德必易园,原来上海鼓风机厂竟是2017年公布的静安区文物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  共和新路上,原共和新路2500号华通开关厂已变身为广中西路99弄新梅共和城。共和新路2989弄和源福邸左右,南侧的原共和新路2901号上海四方锅炉厂已变身为平型关路1288弄大宁金茂府,北侧的原共和新路3001号上海造纸机械总厂将变身为共和新路2999弄明园·叠翠园(在建中)。而原共和新路3201号彭浦机器厂,则将变身为市北国际科创社区·云汇数智中心(在建中)。唯有共和新路3015号上海人民电器厂,“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  共和新路汶水路口的地铁1号线汶水路站,是上海著名的“银杏车站”,前些时我写《<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eewff8" target="_blank">唯有银杏不负秋</a>》美篇前,确有前来打卡的愿望,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去了离家较近的延安西路地铁站赏银杏,今日前来则秋季已过,一场视觉盛宴刚散。走到这里我要回家了,向北眺望共和新路这条直通宝山的上海南北干道感慨万千,45年前为建设宝钢,我在这条马路上往来了整整3年,每天从头到尾把整条马路看了个遍,如今旧貌换新颜,共和新路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我非常乐见,昔日的老闸北、今日的新静安越变越美!</p> <p class="ql-block">上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s4b88k"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跨越半个世纪的故地重游</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下一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g60ovx"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嘉定外冈探腊梅</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