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说“它”

老才臣

<p class="ql-block">  辞旧迎新,龙去蛇来,乙巳蛇年说到就到。“蛇”字最初写做“它”,像一条昂首吐信的蛇形,隶变后才加了个“虫”旁。一提起蛇,总让人不寒而栗,跟蛇沾边儿的词也大都含有贬义,像“毒蛇”“蛇蝎”“美女蛇”“地头蛇”“水蛇腰”,都透着些阴坏。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蛇还有另外一种形象,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蛇俗名“长虫”,雅称“小龙”“灵蛇”,说起来这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古人认为,蛇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动物,更是龙的原型。民间传说,蛇百年为虺,虺百年为蛟,蛟千年为龙,龙不过是蛇的衍生物。蛇爬行无声,入水无形;皮可响音,毒可入药;冬眠春甦,繁殖力强。蛇的这些习性让人刮目相看,原来蛇还有如此神奇的一面,正经不可小觑。</p><p class="ql-block"> 在母系氏族社会,蛇强大的繁殖力仿佛是为生殖崇拜背书,于是产生了对蛇的迷信。《诗经·小雅·斯干》:“维虺维蛇,女子之祥。”意思是孕妇如果梦见了蛇虺,预示着要生女孩儿。因为女孩儿将来也要做母亲,也要生儿育女,所以梦见蛇虺正是“多子多福”的吉兆。</p> <p class="ql-block">  古人起初谈蛇色变,见面打招呼常说“无恙乎”,意思是没碰上蛇蝎一类的毒虫吧?可见日常生活里防火防盗还要防蛇。宋邵雍有《蝎蛇吟》,说蛇蝎就是“害人虫”,诗云:</p><p class="ql-block"> 蛇毒远于生,</p><p class="ql-block"> 蝎毒近于死。</p><p class="ql-block"> 蛇蝎虽不同,</p><p class="ql-block"> 其毒固无异。</p><p class="ql-block"> 蛇以首中人,</p><p class="ql-block"> 蝎以尾用事。</p><p class="ql-block"> 奈何天地间,</p><p class="ql-block"> 畏首又畏尾。</p><p class="ql-block">古人对蛇由惧怕到敬畏,又由敬畏到崇拜,逐渐改变了对蛇的态度。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器上出现了多种蛇形纹饰,寓意吉祥长寿。“四灵”之一的玄武是龟蛇合体,代表天上的北方七宿。神话中的蛇更是仙气十足,还记得《愚公移山》里的“操蛇之神”吗?《山海经》里的女娲、烛龙、共工、后土、西王母,都是“人面蛇身”,具有超人的力量。古人甚至将蛇用做图腾,奉为氏族的保护神。</p><p class="ql-block"> 汉代出现的伏羲女娲交尾图,是道家的产物,反映了对宇宙的原始认知。伏羲是“人文始祖”,女娲是“创世女神”;伏羲持规(象征天圆),女娲持矩(象征地方),蛇尾相互缠绕,表示阴阳交合、天地交泰、民族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人类对蛇始终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因此蛇既有“害人”的恶名,又有“济世”的美誉。南宋诗人叶绍翁有一首吟蛇的绝句,便试图为蛇正名。诗云:</p><p class="ql-block"> 无足身柔善屈伸,</p><p class="ql-block"> 山林草泽隐其身。</p><p class="ql-block"> 莫道恶名因反噬,</p><p class="ql-block"> 亦能济世救苍生。</p><p class="ql-block"> 西方人对蛇的认知也有两面性,一是邪恶,文学作品里的蛇大都是反面形象,最典型的就是《伊索寓言》里的“农夫与蛇”。这条“冻僵的蛇”与“鳄鱼的眼泪”一样,成为“伪善”与“阴险”的代称。二是神异,古希腊神话中的拉米亚也是人蛇合体,女妖美杜莎长着一头蛇发,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手杖更是盘绕着一条金蛇。</p><p class="ql-block"> 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太阳神阿波罗之子,他跟中国的神农一样,在荒山野岭寻求给人治病的药物。有一次,一条毒蛇突然窜出,他用石块将它砸死;不久,又有一条蛇衔着草药爬来,将草药放到死蛇身上,死蛇竟奇迹般地复活了。从此,阿斯克勒庇俄斯将蛇缠到手杖上,带着它行医。阿氏死后升入苍穹,化身“蛇夫座”。于是,蛇与医学发生了联系,欧洲药店的招牌就是一条缠着高脚杯的蛇,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徽则直接采用了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蛇杖。</p> <p class="ql-block">  汉语中有“蛇”的成语不少,诸如“画蛇添足”“杯弓蛇影”“打草惊蛇”“虎头蛇尾”“笔走龙蛇”“牛鬼蛇神”等等,背后都藏着生动有趣的故事;也有妇孺皆知的俗语,像“贪心不足蛇吞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讲述着深入浅出的道理。至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聊斋志异》,蛇更是神出鬼没,《蛇人》《斫蟒》《豢蛇》《螳螂捕蛇》等篇,蛇都是故事的主角。</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了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奇闻:刘邦做泗水亭长时,曾奉命押解囚徒去骊山为秦始皇修墓。在芒砀山遇到一条白蛇挡道,刘邦借着酒劲儿拔剑斩之。当晚有一老妪来到此处,哭道:“赤帝子杀了白帝子!”司马迁记录此事,意在说明改朝换代乃是天意,天命不可违,“赤帝子”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p><p class="ql-block">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其故事的原型源于唐代的洛阳巨蛇传闻。据说天宝年间洛阳邙山出现一条巨蛇,企图引黄河水淹没洛城,结果被天竺高僧善无畏施咒致死。这一传闻被明代的冯梦龙改编成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收入《警世通言》。到了清代,又在此基础上敷演出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白蛇传》,这段人蛇之恋的传奇至此才算圆满。</p> <p class="ql-block">  北方蛇少,在我的印象里好像从未在野外见过活蛇。看央视的《动物世界》《自然传奇》,涨了不少有关蛇的知识,兴趣渐浓,很想一睹为快。二十多年前,在旅顺月亮湾买了一套海景房,作为夏日消暑的去处。当时有些犹豫,售楼小姐的一番话让我们当即拍板签约。她说,蛇岛距月亮湾不远,大约5、6海里,鸟岛离蛇岛只有3海里。你们将来在楼上就能看见这两座小岛,蛇是“龙”,鸟是“凤”,龙凤呈祥,风景好,风水也好。听罢甚是心动,连忙跑到样板间远眺,影影绰绰地看到海中有两片黑影,感觉不像忽悠。</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交房,我拿了钥匙开开门,急忙跑到阳台上,一心想欣赏“龙飞凤舞”的美景。不料这两年周围又开发了不少新小区,高楼林立,别说蛇岛、鸟岛了,连渤海都没了影儿。好在吾非许仙,只钟情海风,“白娘子”有没有倒在其次了。</p><p class="ql-block"> 拉拉杂杂,就此打住。蛇年将至,祝阅读此文的朋友们蛇年大吉!</p> <p class="ql-block"> 甲辰 梅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