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品读之二百八十三:周颂·雍

元梦之星

<p class="ql-block">《周颂·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天子在宗庙祭祀后撤去祭品礼器的乐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叙参加祭祀的人物和神态;第二章便由静态、无声的景象再现 ,转入祭祀中的献祭和祝祷 ;第三章是对“皇考”功德的庄重颂赞;第四章又是主祭者的祈祷。此诗篇幅虽短, 却既能完整体现贵族祭祀的过程,又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 ,在结构上采用助祭者与主祭交替演唱的方式,且带有音声情韵之美。</p> <p class="ql-block"> 雍</p><p class="ql-block"> 诗经·周颂【先秦】</p><p class="ql-block">有来雍雍,至止肃肃。</p><p class="ql-block">相维辟公,天子穆穆。</p><p class="ql-block">於荐广牡,相予肆祀。</p><p class="ql-block">假哉皇考!绥予孝子。</p><p class="ql-block">宣哲维人,文武维后。</p><p class="ql-block">燕及皇天,克昌厥后。</p><p class="ql-block">绥我眉寿,介以繁祉,</p><p class="ql-block">既右烈考,亦右文母。</p> <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周颂:《诗经》中“颂”部分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颂是祭祀宗庙的乐歌,不仅配乐,而且还有舞蹈。周颂部分今存三十一篇。有:语助词。来:指前来祭祀的人。雝(yōng)雝:和谐貌。至止:到达。肃肃:严肃恭敬貌。相:助。这里指助祭的人。维:是。辟公:指诸侯。穆穆:容止端正肃穆貌。於(wū):赞叹声。荐:进献。广:大。牡:指大公牛等雄性牲口。相:助。予:周天子自称。肆祀:陈列祭品而祭祀。肆,陈列。假:大。皇考:对已死去父亲的美称。绥:安,用如使动。予孝子:主祭者自称。宣哲:明达聪智。人:臣。文武:能文能武,文武兼备。后:君主。燕:安。指周国治民安,上天无灾异降临。克:能。昌:兴盛。厥后:其后,指后代子孙。绥:安。一说同“赉(lài)”,赐予。眉寿:长寿。介:助,佑。繁祉(zhǐ):多福。右:通“侑”,劝酒食之意。一说即“佑”,指受到保佑。烈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烈,言其功。一说光明。文母:指有文德的母亲。旧以为指周文王之妃太姒。</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一路行进很从容,到达庙堂肃又恭。</p><p class="ql-block">助祭都是公和侯,主祭天子诚又敬。</p><p class="ql-block">进献一头大公牛,助我摆好献神灵。</p><p class="ql-block">伟大光明的先父,安抚孝子的心灵。</p><p class="ql-block">臣子个个明道理,君主文武全能行。</p><p class="ql-block">上帝安宁又快乐,能让子孙都昌盛。</p><p class="ql-block">祈求赐予我长寿,保佑多福有吉庆。</p><p class="ql-block">已劝父王来歆享,再劝母后也来尝。</p> <p class="ql-block">颂作为一种祭祀的乐歌,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出古人祭祀天地祖宗的场景。《雍》是周王祭祀宗庙撤去祭品祭器时所演唱的乐歌,既完整体现了贵族祭祀的过程,又具有较强的艺术特色。 </p><p class="ql-block">“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 天子 穆穆”,开篇隆重庄严的祭祀场面,众诸侯举止雍雍协和, 态度恭敬,周天子更是仪 表堂堂 、穆穆端庄和静,突出一种静态的表现。盛 大的祭祀场景体现的是泱泱大国的繁荣富强。 诗中并未对祭祀盛况作直接的描绘,而是连用“雍雍”、“肃肃”、“穆穆”六字,着眼于诸候王公和周天子祭祀神 态的表现,描摹人们来到宗庙前后的不同神态,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又显示了人们来此庄严场所经历的情感升华,更重要的是,借助祭祀的场景烘托周王朝统治的强大。 </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诗歌由静态 、无声的景象再现转入到祭祀中的献祭和祝祷,通过祭品的丰富来进一步突出祭祀的隆重。“於荐广牡, 相予肆祀”,以咏叹的口吻,叙述献牲和陈馔,呼应上文的庄严气氛,突出祭祀者的虔诚。而祭祀者情不自禁的呼唤和祝祷——“假哉皇考!绥予孝子”,拖延颤动的语调,感情热烈诚挚, 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祖 先的恩泽和国家的富强。 </p><p class="ql-block">文武德备的君王,聪慧明睿的臣子,稳定 和谐的君臣关系,这是在皇考安抚之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理想境界。“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皇考英明睿智 ,文武双兼,德配皇天,泽被后世,这种广大无边的功德 ,既能让皇天降祥瑞,又必然能够使得子孙兴旺发达。这是众多诸侯的助祭之词,也是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那个讲求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母亲往往只是家族传宗接代的高级保姆,在祭祀过程中很少会提及母亲的。《雍》诗“既右烈考 ,亦右文母”,父母同祭,既拜献功德无边的皇考,又答谢文德之母。 </p><p class="ql-block">诗章虽短,但父母同祭,始末完整,过程完备。“颂”诗因其庄重而少变化,但此诗却别具一格,多了几分灵活。对祭祀过程的灵活表现,使读者仿佛观赏几千年前周人祭祖时的二重唱歌舞,此起彼伏的音声应和着那纡徐翩跹的歌舞,庄重之中却显出了动人之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首周王祭祀先祖的乐歌。《毛诗序》说: “《雝》 ,禘大祖也。”大祖,有人说是后稷,有人说是文王,还有人说是帝喾。刘向认为此诗作于周武王时期。古代祭祀活动完毕,在撤去祭品时(古称“彻”),要演奏一段乐曲。朱熹《诗集传》谓“此武王祭文王之诗”,解此诗为周武王祭祀周文王后撤祭时所唱的乐歌。</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是父母同祭的,因此说“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但“文母”的陪衬地位也很明显,这又是父系社会的必然现象。以这样内容的两句结尾是周颂中唯一之例,透露出《周颂·雝》是祭祀后撤去祭品的乐歌的信息,并为诸多《诗经》注疏、研究者所公认。按理说,每一祭典都有撤去祭品这一程序,撤祭诗不会仅此一首,既然现在《诗经》只收录了《周颂·雝》,可见《诗经》的整理删定者(旧说为孔子)认为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p> <p class="ql-block">周王室虽然还不能如后世中央集权王朝那样对全国进行牢固有效的控制,但周王毕竟身为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雅·北山》),诸侯们还是要对之尽臣下的职责;实质性者如发生兵事时的勤王,礼仪性者如祭祀时的助祭。这首诗的开头写的便是诸侯助祭的情况。</p><p class="ql-block">一般说来,“颂”诗在艺术表现上远较“风”诗逊色。它们节奏比较呆板,很少运用比兴,也不讲究韵调。但这首诗倒是颇有变化。它在结构上采用助祭者与主祭交替演唱的方式,随着人称的变化,描述转为祝祷,祝祷变为颂赞,以此再现祭祀的过程,显得较为灵活。作为庙堂乐歌,当时想必还伴以舞蹈,这便带有了“歌舞剧”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读这首诗,恰似观赏三千年前周人祭祖的二重唱歌舞: 耳边振响着那此起彼落的音声,眼前浮动着那徐纡翩跹的舞容,虽然未免庄重了些,却也不乏动人之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的用韵。每章第一句与第三句用一韵,第二句与第四句用另一韵,前章偶句与次章奇句又蝉联一韵,错落回环,形成了极好的韵律。如第一章一、三句 “雝”“公”属东韵,二、四句 “肃”“穆”属幽韵; 第二章一、三句 “牡”“考”蝉联幽韵二、四句 “祀”“子”另押之韵,全都交错连环,十分严整,造成了一种宛转回环又起伏变换的旋律,使全诗带有音声情韵之美。</p>

祭祀

乐歌

皇考

祭品

文母

周颂

穆穆

主祭

诗经

祝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