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走出来的年味

闲庭信步·高发贤

<p class="ql-block">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看着超市里那拥挤不堪的人群,像不要钱似的争先购物;马路上如织的人流,拎着大包小包像走马灯般的来往穿梭,不由的使我想起了小时候过年走亲戚的情节。那种满含深情的相互走动,使本来就浓浓的年味,变得更加浓烈,更绵延流长,更令人回味!</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山东农村,春节走亲戚,是最隆重的传统习俗,一般要从大年初二,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户户不是忙着走亲戚,便是等待着招待来访的客人,其中最开心的,莫过于我们这些跟着父母一起走亲戚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记得每年的正月初二,就是回娘家的日子,这天,我们姐弟总会随父母去姥姥家拜年。大清早就出发,路上行人越来越多,逐渐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串门大军,十点左右达到高峰。这时,你会看到村子的街上,村与村之间的路上,到处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你来我往,行走匆匆,那叫一个壮观!因为大部分是邻村的人,相互熟悉者居多,新年见面,都难免热情打招呼:“过年好”!“出门去”(走亲戚)!“给您拜年了”等问候语,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温馨和谐的气氛,心灵深处充满着幸福美好的愿景,沿途展现的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没有交通工具,自行车都是奢侈品,普通老百姓连想都不敢想,不论亲戚家路有多远,全靠步行,有的来回路程就需要三四个小时。家里有老人行走不便,但亲戚家还是要走的,儿女只能推上独轮车,以显孝道。大人拉着小孩,丈夫扶着妻子,脊背上背个篮子,底层放上饽饽(馒头),顶层摆上油条,有钱的人再提上几条鱼,或者买上二斤点心,这些就是当年拜年的最好礼物了!</p> <p class="ql-block">  离姥姥家还有一段距离,远远的就看见姥姥、舅父母早已等候在村头,望眼欲穿的期待着我们的到来。此时,我们姐弟便疯了般扑上去,与亲人紧紧拥抱,相互问候,手拉手的往家中走去,那股亲热劲,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到家后,大人被请进里屋抽烟,喝茶,问寒问暖,回忆往事,展望未来;我们则连忙跪下给长辈拜年,获得压岁钱和糖果后,兴高采烈的和亲戚家的孩子疯玩去了。</p><p class="ql-block"> 准备午餐,是姥姥家最忙碌的事。胶东一带的习惯是:“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其解释是:面条形似绳子,客来了绊住他的腿,希望他多住几天,表示留客的诚意;饺子形似元宝,客要远行,祝他出门发财。</p><p class="ql-block"> 快到中午时,姥姥家已备好了满满一桌子菜,有鱼、有肉、有鸡……那可是平时想都不敢想的,看了就让人垂涎欲滴!大家纷纷落座,全家人首先向姥姥敬酒,感谢她老人家在姥爷牺牲后,带着母亲和两个舅舅,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东躲西藏,终于熬到了解放,使母亲和舅舅先后成家生子,才有了今天的和睦大家庭。面对桌子上的美味佳肴,我们的心里砰砰跳动。那个年代,在自己家里招待客人,小孩是不能上桌子的,只能待客人酒饱饭足之后,喝茶聊天去了,才把桌子上的残羹菜肴席卷一空!而在姥姥家,可能是革命家庭的缘故,姥姥对我们姊妹宠爱有加,曾不讲究这些,孩子和大人享受一样的待遇,等将宴席中的鸡心、鱼肉敬给长者后,全家便兴高采烈的开始就餐!</p><p class="ql-block"> 小孩们早已按耐不住,偷偷的抓起鸡腿、夹住丸子,一顿狼吞虎咽后,上街放爆仗(爆竹)去了;女人们坐在一起细嚼慢咽,慢慢品味,家长里短的亲切交流;男人们则瞒天过海的侃大山,吆五喝六的划拳猜令,什么“一心敬”,“四季财”,“五魁首”,“六六顺”……此起彼伏,喊声不断!瞬间,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 酒过之后,大人们开始品茶聊天,从解放前聊到解放后,从小孩聊到老人,从天南聊到地北……无所不及,最愿意聊的还是子女和友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子女的工作和就业,每一件事,每一点成长进步,都使他们幸福满满!聊到深处,会喜极而泣,满含热泪。就这样,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天都黑了,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分别时姥姥将一把小石榴(山楂)塞到我的手里,那可是她老人家减缓咳嗽(痨病)的最好物品,别人都无机会享受,作为大外孙的我,得此殊荣,自然受宠若惊,至今回忆起来,嘴里还有一股酸酸的石榴味!</p><p class="ql-block"> 离开姥姥家时,已经是披星戴月。沿途都是走亲戚返回的人流,有的说说笑笑,幸福满满;有的边走边唱,异常亢奋;有的一步三晃,摇摇欲坠;有的与电线杆子或路边树木紧紧拥抱,“亲密交流”,有的甚至醉倒在路旁,还喋喋不休,喃喃自语,等待家人们深夜来寻!经过肠胃粗加工的食品半成品,一滩滩洒落在路旁,散发着刺鼻的酒味,香飘远方!将整个春节走亲戚的习俗,演绎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以前,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不像现在,春节照样过,但年味已淡;亲戚还在走,但亲情已逝)。亲戚亲戚,走着走着就亲了,不走,时间一长就疏远了,六七十年代的春节走亲戚,正是这种亲情的粘合剂。</p><p class="ql-block"> 正如朋友所言:亲情是杯清冽的酒,因为岁月的历练而醇香;亲情又像一杯氤氲的茶,因为心香的呵护而沁人心脾;亲情也像一棵高大而茂盛的树,因为雨露的滋润而枝繁叶茂;亲情更像宽广无边的大海,因为广阔的胸怀而横无际涯,亲情,因为相互间的走动而浓厚且久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