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六十载

终南石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约在1964年,也就是我五六岁的时候,母亲因工作变动从户县涝峪口调到户县余下镇,我们终于走出涝峪山口,离开了那个曾经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山清水秀的地方,来到后来被人们称为“小上海”的余下镇。那时没有公共交通车,母亲单位只有一驾马车,单位就用马车把我们和简单的行李送到新的单位。马车沿着缓缓下坡的沙石路,一路蜿蜒颠簸,一路欢声笑语,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刚来到余下小镇一切都觉得新奇,宽阔的沙石马路、惠安厂的苏式砖瓦楼房、上下班的自行车流、沿街的高音喇叭,以及布满整条街道的影剧院、邮电局、银行、照相馆、商店、肉店、粮店、食堂、理发馆、煤炭公司等服务单位······凡是与人们生活沾边的应有尽有,而且大多都带有“国营”的头衔。从这时起,我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我在这里上学读书,在这里下乡当知青,从这里参军入伍,在这里工作进步,在这里成家生子直至退休,这里留下了我漫漫的人生轨迹,我与她结下了一生的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惠安化工厂在余下建厂已有七十年了,而余下也随着快速发展了七十个春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天两班的西安至余下通勤火车,给余下人带来极大的方便,而现在的交通则四通八达,县域内的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地铁、高铁更为便捷。余下宽阔的道路上,过去最多见的是上班族的自行车队,近十多年来因私家车的快速普及,交管部门在多个路口设置了交通信号灯,而堵车的现象已然成为常态。六、七十年代,惠安的苏式楼房曾令户县人羡慕,而现在十几座现代化的高楼已耸立在余下街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是个地道的户县人,然而我的周围却聚集了众多的操着不同口音的外地人。当年惠安厂建厂后,从祖国东北、西南等地迁来一大批支援工厂建设的职工,还有分配来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而惠安厂的配套工程户县热电厂汇集了大量的河南人,邻近的秦川电站仪表厂又汇集了不少的江浙人。近三十年来,外地来做生意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安徽、新疆、陕南、陕北等等。这个热闹小镇上的人们,真可以用五湖四海来形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这个地方工作生活了整整半个世纪,还从来没有想过她的名子为什么叫“余下”。直到退休以后参与编辑惠安厂史时才了解到,原来她也是有历史的。据史载,唐晋王李克用长期驻于户县及沣水两岸,在征伐后梁朱温时曾到此下马望景,留恋于此地。后来李克用称帝后唐,府第称为御下,故此地村名便被称为“御下”,后演变为“余下”,而余下村就位于紧邻余下中心街道的东侧。现在的余下街道,原来曾经叫过苏泉乡、余下公社、余下镇等,2017撤县设区后改为鄠邑区余下街道,从此便增添了些许城市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余下镇是一个工业重镇,还是陕西省跟踪指导培育镇。她风调雨顺、惠风和畅,这方土地上的人们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余下有我工作过的单位,有我的温馨家园,有我的亲朋好友,是我实现职业生涯的地方,我衷心祝愿她更加美丽、富饶,行的更稳、更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