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是了解云南26个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的好去处。门票有点小贵,要90元,60岁以上可以半价,70岁以上则可免票。</p> <p class="ql-block">这是云南民族村的路线图,建议大家拿着地图边看边走,不要错过任何村寨。</p> <p class="ql-block">云南民族村占地89公顷,面积相当大。如果徒步走大概要4个小时左右,如果体力不支也可以乘坐小火车在园内浏览。</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的票价是30元/人,可选择站点上下五次。</p> 景颇族 <p class="ql-block">景颇族起源于蒙古利亚(今内蒙古、甘肃、宁夏一带),是氐羌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景颇族总人口为16万多(2021年),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p> <p class="ql-block">景颇族小伙子在弹唱他们的民族歌曲。</p> <p class="ql-block">景颇族庆祝节日的广场</p> 阿昌族 <p class="ql-block">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和梁河县,其余分布于芒市、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p> <p class="ql-block">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特有,但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为3.4万多(2021年),民族语言为阿昌语,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使用汉字。</p> <p class="ql-block">阿昌族以制造铁器极负盛名,以打制长刀技艺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这是阿昌族青年在表演功夫</p> 德昂族 <p class="ql-block">德昂族是中国和缅甸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在中国一侧,德昂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德宏、保山、临沧等3个地州的9个县市。总人口约22万多(2021年)。</p> <p class="ql-block">德昂族主要居住地在云南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总人口约12万多 (2021年)。民族语言分为“布雷”、“汝买”、“若进”三种方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通常使用傣文和汉文。</p> <p class="ql-block">德昂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p> <p class="ql-block">德昂族善长种植茶树,被誉为“茶的子孙”“古老的茶农”。他们的酸茶制作技艺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一个德昂族的茶馆。</p> <p class="ql-block">另一家德昂族经营的茶馆</p> <p class="ql-block">德昂族的村落</p> 藏族 <p class="ql-block">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丽江市和怒江州贡山、兰坪等县。</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藏族总人口约14.2万多(2021年)。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p> <p class="ql-block">这是象征着吉祥和睦的藏族白牦牛雕像</p> 哈尼族 <p class="ql-block">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即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云南境内哈尼族的总人口为173万(2021年),有自己的语言,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悠久。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p> 傈僳族 <p class="ql-block">云南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中国境内傈僳族的人口为76万人(2021年)。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普遍信奉原始宗教。</p> <p class="ql-block">傈僳族织布和绣花技艺以其独特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著称,展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p> 彝族 <p class="ql-block">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在云南,彝族主要聚居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彝族在中国境内的人口数为983万人(2021),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p> <p class="ql-block">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盛大的包括火把节和彝族年。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人们会点燃火把驱邪祈福。彝族年在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举行,期间进行祭祀、舞蹈、唱歌等活动。</p> 苗族 <p class="ql-block">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海南、重庆等省区市。总人口约为1100多万(2021年)。</p> <p class="ql-block">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且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主要包括诗歌、传说和故事等口头文学。苗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歌曲包括飞歌和酒歌,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等。芦笙是苗族的主要乐器。</p> <p class="ql-block">苗族小伙子在烤鸡</p> <p class="ql-block">穿戴漂亮的苗族姑娘</p> 摩梭人 <p class="ql-block">摩梭人还没有正式成为56个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云南丽江市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归为纳西族,居住在四川盐源、木里、盐边等地的摩梭人归为蒙古族。摩梭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文字。</p> <p class="ql-block">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即,男不娶,女不嫁的 “阿夏走婚” 制,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p> <p class="ql-block">这是摩梭人居住的房屋。它是用圆木横垒为墙,属井干式建筑俗称木楞房,并构建成合院系寨楼,有较好的御寒保暖性能。</p> <p class="ql-block">摩梭人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传言说,是摩梭人就会跳72种舞(其中“甲蹉舞”较为流行)。</p> <p class="ql-block">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傍水而居,周围群山环绕。这里模仿泸沽湖畔摩梭人居住的环境。</p> 纳西族 <p class="ql-block">纳西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云南西北的丽江市。总人口约32万多 (2021年)。</p> <p class="ql-block">纳西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金沙江两岸是林区,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纳西族也很擅长音乐、舞蹈、绘画和手工艺。</p> <p class="ql-block">纳西族的语言为纳西语。文字为东巴文,它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至今仍在民间使用。</p> <p class="ql-block">具有纳西族建筑风格的工艺楼</p> <p class="ql-block">具有纳西族建筑风格的廊房</p> <p class="ql-block">具有纳西族建筑风格的居民院</p> <p class="ql-block">具有纳西族建筑风格的花马坊</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纳西族村落周边的风景</p> 壮族 <p class="ql-block">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在云南的壮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壮族总人口114万多 (2021年)。民族语言为壮语,分为南北两大方言。1955年,中国制定了以广西武鸣壮话为标准的拉丁字母“壮文方案”,并于1957年正式推行。</p> <p class="ql-block">壮族人能歌善唱,以对唱山歌而闻名。壮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包括壮锦、铜鼓、花山壁画等著名文化遗产。</p> 白族 <p class="ql-block">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在云南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白族总人口为 160.8万多(2021年)</p> <p class="ql-block">白族民族语言为白语,文字有老白文和新白文。老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白文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字。</p> <p class="ql-block">白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手工业、商业也较为发达,生产水平基本与周围汉族相同。</p> <p class="ql-block">白族在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也名扬古今中外。</p> <p class="ql-block">这是按实物比例缩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圣寺三塔(白族三塔)。</p> <p class="ql-block">白族村中的太和元气牌坊</p> <p class="ql-block">白族村中的花园茶社大戏台</p> <p class="ql-block">白族武士和甲马</p> <p class="ql-block">白族的姑娘好漂亮</p> 瑶族 <p class="ql-block">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区)的130多个县里。云南省的瑶族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地。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也是一个长寿的少数民族。</p> <p class="ql-block">瑶族总人数为19万多(2021)。民族语言主要包括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和炳多优语。从1982年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p> <p class="ql-block">瑶族的盤王廟。瑶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瑶族男子以勇敢、矫健、善战著称,女子则以勤劳、美丽、善歌舞闻名。瑶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歌传情以歌会友是瑶族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p> 拉祜族 <p class="ql-block">拉祜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澜沧江流域,包括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总人口45万多 (2021年)。民族语言为拉祜语,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和制定拉祜文字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新的拉祜文文字系统。</p><p class="ql-block">拉𧙖族以狩猎为主,以猎杀猛兽,包括老虎而闻名。拉祜族在历史上被称为“猎虎的民族。</p><p class="ql-block">拉祜族的文化特色包括崇尚黑色,传统服饰以黑色为主。此外,拉祜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p> 基诺族 <p class="ql-block">基诺族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基诺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人口2.6万多 (2021年),</span>民族语言为基诺语,但没有自己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基诺族以农业为生,擅长编织竹器。旱稻、水稻、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并盛产普洱茶、香蕉和木瓜等。</p> 佤族 <p class="ql-block">佤族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南的阿佤山区。总人口约43万多 (2021年)。</p> <p class="ql-block">佤族的民族语言为佤语,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佤族以农业为主,喜欢饮酒和嚼槟榔。</p> 布朗族 <p class="ql-block">布郎族主要居住地在云南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总人口约12万多 (2021年)。民族语言为布郎语,但沒有自己的文字,通常使用傣文和汉文。</p><p class="ql-block">布郎族是云南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布朗族居住的地区是普洱茶的著名产地。</p><p class="ql-block"></p> 布依族 <p class="ql-block">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总人口为354万多 (2021年),97%的布依族分布在贵州。在云南的布依族主要居住在罗平县和富源县。<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没有自己的文字,但通用汉文。</span></p><p class="ql-block">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p> 水族 <p class="ql-block">水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和云南等地。水族在云南主要聚居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和黄泥河镇。水族总人口为49万多(2021年),在云南不到1万人。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p> 傣族 <p class="ql-block">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首府景洪市。</p> <p class="ql-block">傣族总人口为132万多(2021年),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p> <p class="ql-block">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p> <p class="ql-block">傣族小伙子</p> <p class="ql-block">傣族姑娘</p> 满族 <p class="ql-block">云南省的满族主要居住在昆明、保山、思茅、曲靖和楚雄等地。总人口为1.4万多人(2021年)。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p> 独龙族 <p class="ql-block">独龙族是云南人口最少的民族。独龙族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总人口只有7000多 (2021年)。民族语言为独龙语,但没有自己的文字。</p><p class="ql-block">独龙族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男女均梳散发,少女有纹面的习惯。</p> 怒族 <p class="ql-block">怒族主要聚居在云南怒江大峡谷绵延300公里区域内,与傈僳、独龙、藏族在此交错杂居。总人口3.65万多 (2021年)。民族语言为怒语,但没有自己的文字。</p><p class="ql-block">怒族以农业为主,擅长编织竹器,红纹麻布等。</p> <p class="ql-block">云南民族园面积很大,很容易就错过一些民族的村寨。下面三个民族的村寨我们就错过了,所以只好从网络上选取了三张照片。</p> 普米族 <p class="ql-block">普米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与汉族、彝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杂居。总人口约4.5万多 (2021年)。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p><p class="ql-block">普米族是一个半耕半牧的民族,且能歌善舞的民族。普米族的"搓蹉"舞是云南省非遗之一,跳舞时会弹羊头四弦琴伴奏,领舞者拍击羊皮,起到击鼓伴奏的效果,因此又称“羊皮舞”。</p> 蒙古族 <p class="ql-block">云南蒙古族是元代初期随忽必烈征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下级士兵后裔,也称为卡卓人。他们主要居住在兴蒙蒙古族乡,总人口2.8万多 (2021年),民族语言为卡卓语,它是蒙古语、白语和彝语的混合,文字仍为蒙古文。</p><p class="ql-block">云南的蒙古族经历了由游牧到捕鱼、再到农耕的变迁。尽管他们已经适应了南方的环境,但他们仍然保留着对故乡的思念,村里的纪念碑上塑有骏马,象征着他们对北方草原的怀念。</p> 回族 <p class="ql-block">云南回族居住比较分散,全省各县、市、区几乎都有回族居住,总<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口近70万 (2021年)。</span>回族通用汉语和汉字。在历史上回族使用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在一些宗教活动中,他们仍会使用这些语言。</p> <p class="ql-block">在云南民族村东门外,坐落着昆明故城,占地约50多亩,是按老昆明建筑和传统街区风格建造的18幢仿古建筑,仿如浓缩版的昆明老城。这几张照片是在云南古城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