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里村游记

秋水(梅)

探寻畲族文化的魅力 <p class="ql-block">昵称:秋水(梅)</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0257557</p> <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畲族文化的好奇与向往,如同心底燃起的一团火,驱使我在去年初秋踏上前往福建宁德霞浦半月里村的旅程。我满心期待,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通过亲身游历,揭开那深藏在岁月长河中的独特文化面纱,开启一场知识与心灵的双重盛宴。</p> <p class="ql-block">  刚踏入半月里村,我便被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深深吸引。村庄离海不远,站在村口,海风那略带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东望玉兔山,与白露坑村仅一山之隔,连绵的山脉像忠诚的卫士,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村庄背后,状如弯月的弥勒山山麓温柔地环抱着这片土地,仿佛给予它无尽的庇佑。南临双福桥水库,水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碎银般的光芒,与周围的青山绿树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漫步在村子里,脚下是历经岁月打磨的石板路,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络上,让人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听导游介绍,我了解到半月里村的前世今生。它曾名为 “半路里”,畲族作为大山里的民族,却在 300 多年前,半月里的先民就毅然走出深山,来到海边生活。到雷家第四代雷志茂时,这位年轻且有远见的族人,外出求学开阔了眼界。一次回乡途中,他路过此地,发现官道从此经过,凭借敏锐的眼光,料定此处日后发展必然会好。于是,他满怀热情地动员全家迁来此地。</p> <p class="ql-block">  来到 “半路里” 后的雷家人,依据这里独特的地形特征,为村庄重新取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雅致的名字 ——“半月里”。凭借海陆通达的绝佳地理优势,村民们纷纷做起了茶叶买卖。他们不辞辛劳,将当地的茶叶精心包装后运往福州,又从省城采购布料、丝织品,不畏路途遥远,卖到台湾。回程时,也不会让船只空着,而是运回台湾的特产。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奔波与努力中,村民们渐渐积累了大量财富。</p> <p class="ql-block">  有了财富的积累,半月里人开始着手翻建村落,龙溪宫、雷氏祠堂、举人府等气势恢宏的大厝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村民们的心血与期望,也见证着村庄的繁荣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导游特别介绍,这里的传统节日习俗别具一格,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每年农历三月三,是畲族最为盛大的乌饭节。节日还未到来,整个村子就已经弥漫着喜庆的氛围。节日当天,天还未亮,村民们便早早起床,精神抖擞地向山上进发,去采摘乌稔树叶。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互相分享着对节日的期待。采摘回来后,将树叶仔细洗净、捣烂,用其汁水浸泡糯米。经过长时间的浸泡,糯米充分吸收了乌稔树叶的精华。蒸出的米饭色泽乌黑发亮,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吃起来软糯香甜。</p> <p class="ql-block">  这乌饭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承载着畲族古老的传说与对祖先深深的缅怀之情。人们身着鲜艳夺目、绣工精美的畲族服饰,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举行庄重而严肃的祭祀仪式。他们双手合十,虔诚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祖先能够庇佑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祭祀仪式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乌饭,一边载歌载舞。我心里默默想着,下次一定要在这个热闹的节日再来。</p> <p class="ql-block">  龙溪宫这座始建于清雍正八年的古老建筑,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它背靠弥勒山,面向玉兔山、东依燕鼎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建筑面积 508 平方米,采用硬山顶抬梁、穿斗木结构,由斗、升、翘、昂、拱巧妙组合而成。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戏台、众厅、神厅、神龛等,每一处建筑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戏台藻井工艺繁琐细致,以五层方斗逐级装嵌,远观呈现出规整的四方形状,近视则是八角的独特造型,达到一斗三出跳,这种独特的工艺独具畲族建筑特色,让人不禁为古人的精湛技艺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  宫中供奉着畲民信仰的众多神祇,有唐代大将薛仁贵,他的英勇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五代武将陈九郎,亦称九仙;宋朝大将、治水功臣杨从仪,他为百姓带来了福祉;还有唐代大将雷万春。令人称奇的是,这里身处山区的村民竟也崇奉海神妈祖,这一独特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半月里村多元包容的文化特点,不同的信仰在这里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半月里村独特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  雷世儒作为清朝的武举人,不仅武艺高强,还极具商业头脑,善于经商。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带领许多村民走上了经商之路,生意通达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他们将当地的茶叶等特色产品通过海运销往福州,在福州精心挑选购得丝织品、布料等,再运往台湾销售,回程时又将台湾的大米、糖等运回霞浦销售。在这一来一往的贸易过程中,雷世儒积累了大量资金。</p> <p class="ql-block">  道光年间,他建成了这座气势非凡的大厝。大厝大小房间 38 间,柱子 126 根,占地 1300 平方米,古宅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处处彰显着主人的身份与地位。屋内还存有颇丰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座大厝不愧是闽东地区重要的畲族文物古迹,它不仅是雷世儒家族的荣耀,更是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此次半月里村之行,让我深刻领悟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延续着民族的精神。半月里村的畲族文化,在岁月的洗礼中,不仅保留了自身的特色,还在与外界的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有了开放包容的态度,有了与外界的交流互通,半月里村的文化才能如此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进半月里村,去了解、去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让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