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海南琼海潭门镇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是我国最南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融合了现代美学与海南黎族文化的独特外形,仿佛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巨轮,象征着“丝路逐浪,南海之舟”。</p> <p class="ql-block">南海是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海域广袤,散布着众多岛、礁、滩、沙,统称南海诸岛。</p> <p class="ql-block">南海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饶。</p> <p class="ql-block">图1为上世纪30年代关于西沙群岛鸟粪使用的有关论文,图2为上世纪50年代工人包装鸟粪准备送住大陆使用。</p><p class="ql-block">原来,鸟粪在多个领域有多种用途,包括农业、化妆品、医药和工业用途。南美洲的沿海地区将海鸟粪便称为“白色黄金”。鸟粪经过成矿作用可以变成磷酸盐矿,这种矿物对农业有重要价值。在化妆品领域,鸟粪也有应用。据说,慈禧太后使用的“玉容散”面膜配方中就包含麻雀屎和其他鸟类粪便,这些成分有助于化积消黯和防皱去痕。在日本,经过消毒除臭处理的夜莺粪便混合米糠制成的面膜,具有深层洁净和美白皮肤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连鸟粪都有如此作用,可见南海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南海进行航行和生产活动,在九死一生的海上生涯中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并发现了南海诸岛。什么叫“自古以来”?这就是:南海,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p><p class="ql-block">西汉以来,随着造船技术提高,中国人民在南海的航行和生产活动日渐增加,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黄金水道。</p> <p class="ql-block">东汉时期,南海被称作“涨海”“涨海崎头”,在东汉著作《异物志》中有所记载。</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南海依旧被称为“涨海”,如吴万震的《南州蚂贺异物志》所记载。</p> <p class="ql-block">隋唐至宋元时期,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有了进一步认识,随着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 进入繁荣发展的兴盛期,南海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南海甘泉岛唐宋遗址,千百年前的唐宋时期,登上甘泉岛的渔民曾岛上披星戴月,劳作生息,留下了许多历经千年、如今依然生动鲜活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复原的800年前的华光礁一号沉船。</p> <p class="ql-block">复原的华光礁一号沉船剖面,建有多个水密隔舱,增强了船体的密封性,在提高航行的安全性方面也有作用,是当时造船业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华光礁一号沉船出水的精美外销瓷器达上万件。这些瓷器,大的陶器罐里塞着小碟、小罐、粉盒,再现了当时聪明的货物装载方式,说明咱老祖宗在贸易上就很有头脑,知道怎么充分利用空间,多装货,多赚钱!</p> <p class="ql-block">华光礁I号沉船中出水的粉盒数量多达3000多件,大小不一,施青釉或青白釉,粉盒由盒盖和盒体两部分组成,子母口相互扣严,盒盖上纹饰多样,通过印花、划花的手法装饰有折枝牡丹纹、团花纹、菊瓣纹、六星花卉纹等,展现当时中外女子对美的热爱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华光礁一号沉船复原场景。</p> <p class="ql-block">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南海西北陆坡一号和二号沉船之间的距离约为12海里。1号沉船的年代约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装载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数量超过10万件,推测是满载外销货物出航的商船。二号沉船的年代约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装载以排列整齐、堆叠有序的原木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铅锡器等,推测是从南亚或东南亚返航中国的商船。</p> <p class="ql-block">一号船出水的最惊艳的法华器。</p> <p class="ql-block">一号船出水的多彩的出水瓷器。</p> <p class="ql-block">一号船出水的青花瓷器。</p> <p class="ql-block">二号船出水的乌木。</p><p class="ql-block">乌木,兼有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长达上千万年炭化过程形成,故又称“炭化木”,极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西沙北礁出水的明代天马行空碗胶结块,五只青花碗胶结成一块整体。</p><p class="ql-block">在惊叹出水文物精美,不可忘记,每一艘沉船都是令人扼腕的海难悲剧,无数船员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大海深处,他们的遗物,无声地诉说着航海路上的艰辛与风险。</p> <p class="ql-block">清代外销瓷器,玉器和纨扇。</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日本商人西泽吉次非法侵入东沙岛,盗采我国矿产和渔业资源。清政府闻知后,立即展开对日交涉,迫使日本人撤出东沙岛。</p> <p class="ql-block">1946年9月2日,中国政府发布接收西南沙群岛的训令,同年11月29日,完成接收西沙群岛;12月15日,完成接收南沙群岛。</p> <p class="ql-block">在对南海诸岛重新进行地理测绘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于1947年组织编写《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审定《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重新核定南海诸岛及其组成部分172个群体和个体地名。</p> <p class="ql-block">1948年2月,中国政府公布《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其中包括《南海诸岛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从此揭开南海诸岛行政区划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规范的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革命委员会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如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已成三沙市,是中国位置最南、管辖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及人口最少的地级市。</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有一写西沙故事的影片——《南海风云》。</p><p class="ql-block">听着电影主题歌《西沙,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在那美丽富饶的西沙岛上</p><p class="ql-block">是我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是,这是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西沙是,南海也是。</p> <p class="ql-block">做海:南海渔民世代滨海而居,靠海吃海,他们往返于这片海域,乘风破浪,开拓深海;依海为生。</p> <p class="ql-block">南海——我的祖宗海。</p> <p class="ql-block">红嘴公,传说是他引领海南渔民前往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p> <p class="ql-block">密密麻麻的姓名与照片——致敬这片海域的每一位渔民。</p> <p class="ql-block">南海博物馆面对有“南海之门”之称的千年渔港琼海潭门渔港。</p><p class="ql-block">潭门渔港,海南最大的渔业远海捕捞集中的重要港口。2024年11号台风“魔羯”重创海南,但潭门渔港及其附近民居安然度劫,可见祖先的选扯智慧。</p> <p class="ql-block">走出南海博物馆,即可感受热闹非凡的潭门渔港日常。</p> <p class="ql-block">南海博物馆还有水下考古基地,深海考古的困难程度远超陆地考古,每一件出水文物都凝结着考古人员的智慧、汗水与心血,他们在时间与海浪的冲刷中拼凑着历史的吉光片羽,用执着和专业诠释着考古人的初心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南海博物馆还有“飞阅南海”数字飞行影院体验活动。利用当代先进的视觉语言表现手法,展现南海地理知识、水下文化遗产、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上丝绸之路等情景,惊险刺激,让你“飞阅南海”,飞阅南海的故事,故事的南海。</p>